草清(精校)第5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5/916

  振甫信平将脑袋死死抵在榻榻米上,大声道:“请上使带给我们和平!”
  陈兴华像是感动了,扶起他好言安抚,待到振甫信平的背影消失,陈兴华摇头道:“和平,不是拜来的,不是叩来的……”
  圣道九年,享保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一艘挂着一面怪异旗帜的商船扬帆破浪,载着萨摩藩和振甫信平的满腔期待,向东急行。
  船上范四海道:“萨摩藩的谋算,还有那个张信平的期望,怕是都要落空了。”
  陈兴华耸肩:“这不是我们的责任……”
  种子岛海面,白延鼎看着那几艘从南面来的运输船,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他问冯静尧:“他们挂着的旗号可从没见过,到底是什么来路?”
  冯静尧道:“唔,北洋公司,刚建的。”
  白延鼎呆住:“北洋公司!?”
  冯静尧反问:“怎么了?既然有了北洋舰队,当然就有北洋公司。你的北洋舰队是以军谋日本,北洋公司自然以商谋日本……”
  他叹气道:“这公司可是官家下了大本钱,从吕宋公司那买来商路建起的。从琉球到日本,再到朝鲜,这一线可很难赚钱。眼下大家都两眼发红地瞪着南面,没谁愿意朝北投银子。”
  冯静尧在这里嘀咕,白延鼎却是想通了,南面有南洋公司和南洋舰队,北面自然也会有北洋公司和北洋舰队,只是自己这北洋舰队,跟拥有八成海军战舰的南洋公司比,未免也太寒酸了。
  “寒酸归寒酸,能独战日本一国,可是千古流芳啊!我这个昔日的南洋海贼,居然也能成就这么大一番功业了,想那么多干嘛!”
  白延鼎抛开杂念,上了舵台,朝着旗号手高声喊开了。
  “北洋舰队……备战!”
第十二卷
一气贯经纬,东西引颈鸣
第642章
我们来谈谈宗主权
  由海鳌船改造的商船驶过浦贺冲,进入了江户湾,罗五桂站在船头审视着浦贺冲,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却被另一道目光刺得脖子发凉。
  玉里良,萨摩藩陪臣之一,萨摩藩派了岛津盛常和他护送“上国天使”陈兴华去江户的幕府御所。岛津盛常对陈兴华毕恭毕敬,这个玉里良却总是满脸警惕。
  罗五桂是北洋舰队的卫朗将,海河号巡洋舰的舰长,白延鼎手下的干将,以商船船长的名义驾船而来,虽没穿着海军的蓝衣,身影却始终扯着玉里良的视线。那种沉凝肃重的气质,抬头就在找威胁来自何方的举止,汇成一股既熟悉又陌生的味道,有些像他们武士,却少了卑恭的一面。
  罗五桂不耐烦地瞪回去,还冷哼了一声,玉里良垂下眼帘,腰也习惯性地曲了曲。
  “对这倭人,还真不能软了……”
  “嗯,是啊,在南阳遇见的倭人都这样,腰倒是折得勤快,刀子也拔得利索。”
  范四海来了,跟罗五桂聊着,昔日的大哥小弟又凑在了一起,物是人非,却因为都为国效力,情分还稳稳留着。
  “安宅船?已经不怎么能见到了,基本都是关船和小早,最大的关船也不过二三百料。”
  “这点大?咱们的海鲤舰都能随手欺负了。”
  “日本船没龙骨,就是船肋搭板搭出来的,要不怎么在壬辰海战里一沉就是几百条呢。用巡洋舰的三十斤炮去轰,还真是浪费。”
  “在琉球也见过日本人留下的船,还以为是商船,原来那就是他们的战船?”
  范四海跟罗五桂聊着,话语里充盈着炮火的热气。
  “可这一战真能打起来?日本人虽对我们警惕加防范,却像那个玉里良的眼神一样,更多是畏惧,搞不好陈总司,哦,陈知事靠着一张嘴,就让日本人开了门。”
  罗五桂很不看好这趟出使的前景,当然是以海军的角度来看。
  “开门?官家要的可不是开门这么简单,这一战必须打,陈知事的一张嘴,就是为此而去的。”
  范四海另有感悟,罗五桂看向自己的昔日老大,心说大哥就是大哥。
  换乘小船上了岸,幕府的一位老中迎了过来,远远就朝一身紫袍,乌纱帽翅摇曳的陈兴华拜下,身后岛津盛常、玉里良和振甫信平也都一同跪拜。
  玉里良有些不甘心地磨着牙槽道:“上使阁下,萨摩藩已竭尽全力,为上国说合琉球之事,还望上使能体谅萨摩藩的苦心。”
  岛津盛常恭谨地道:“上国统御万里,日本都只是下国,萨摩藩是下国之藩,琉球更是纤毫之地。还望上使能宽怀施恩,容萨摩藩在公方和上国之间有喘息之地。”
  振甫信平也道:“数十万中原子民都在日本,还望上使别忘了他们!和平……”
  陈兴华呵呵笑着,挥手虚扶,不置可否地点头。
  幕府御所里,吵嚷声冲天,江户幕府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置身争论声浪中,面无表情。
  “十一年前,十六位大明藩王之后祭天,将大明法统传给了大英,中国的法统就落在了大英身上!这是毫无疑问的!”
  “圣道帝是不世人雄,现在不过三十来岁,就已经光复了半个中国,还打败了欧罗巴最强的大国西班牙,这样伟大的君王,我们怎么能违逆他的意旨?”
  “当初我们锁国,是因为天主教……不,罗马公教祸乱天下人心。圣道帝也是禁绝罗马公教的!葡萄牙人早就被收了澳门,西班牙人也被打出了吕宋,祸害已除!我们就该大开国门,效仿先辈,继续尊奉中国!”
  不少老中和奉行们都是这样的主张,德川吉宗心中也在挣扎着。
  中国,终究是日本的榜样啊。蒙元时宋亡了,可不到百年,大明又站起来了。国势虽不如汉唐那样雄壮,财富也不如宋时那样灼目,依旧如一条巨龙,霸居这世界的东极。
  中国终究没逃过三百年一大劫的命运,八十多年前,大明被满清灭了,满清到底是个什么情形,不太清楚,可能灭掉大明,还安定了这么多年,必然也是非常强大的。
  没想到,从中国南面骤然崛起复仇的汉人,建起了英朝,十来年就占了中国的整个南方,虽然还没光复整个中国,国势似乎比大明还盛,连盘踞吕宋那么久的西班牙人都被赶跑,荷兰人更奉大英为南洋之主,不敢再跨雷池一步。
  幕府统治一国,将军管领天下,虽然锁国,耳目并不闭塞,对这个大英朝,幕府上下就一个结论:强大,难以匹敌。
  我们日本,历来都崇仰强者,这样的邻居,当然要低头侍奉,努力学习。
  可是……
  自德川吉宗继位后,迫于幕府的财政压力,一力推行改革。不仅放松了锁国政策,还在农事上下了大力气。以“复幕府旧制”为口号,一面强化幕府对各藩的控制,也一面小心地撑开了透向海外的窗缝。
  在德川吉宗继位的前十年里,他一面继续严守锁国政策,只允许荷兰人的船在指定的长崎等地交易,而且一年还只能来一艘,海贸依旧以中国和朝鲜为主。但又许可输入中国人翻译的西洋书籍,让国内学习“经世之学”,解决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这是不得已的平衡之策,幕府为什么要锁国?表面的原因是怕罗马公教的人心冲击,实质却是借着锁国,压制各藩,维持幕府超然于各藩之上的绝对实力。
  为此他也延续,甚至光大了历代将军的政策,大建“圣堂”,讲习程朱理学,让“义理”深入人心,眼见这场“享保改革”即将有成,中国的变化却如一场飓风,持续不断地从南面刮来。交趾、广南、暹罗乃至吕宋,全成了南中国那个英朝的领地,甚至还远及扶南。而挂着双身龙旗的商船更塞满了南洋,据说就因为南洋更赚钱,而且没有那么繁琐的手续和限制,不仅来日本的走私“华船”越来越少,甚至正规的商船堪合状都发不足额了,换在以前,那是中国商人千方百计要抢到的宝贝。
  渐渐对南面的事有了更多了解,德川吉宗才隐隐品出了味道,这个大英,确实很强,但似乎走着一条难以理解的路,更近于西洋人的路。
  这让他心存疑虑,也让幕府这几年来,一直就静静地看着,看大英会走到哪一步,会变成什么样子。
  戏没看完,自己却被拉上了台,大英开始朝北看了,仅仅只是淡淡一眼,就抢下了琉球。
  琉球不过是萨摩藩的领地,而且还是偷偷摸摸宣布的,就算是麻烦,也只是萨摩藩的麻烦,他和幕府重臣都是这么想的,所以没有任何反应,觉得还能继续看下去。
  好了,选择终于逼上了门,大英派来使臣,要求澄清琉球的宗主权。
  琉球的宗主权不是什么大问题,让幕府重臣们争得面红耳赤的,是日本的未来,是日本到底该怎么跟大英相处。
  不少重臣建言跟大英友好,以便学习效仿,德川吉宗也有这个想法。他自小也是学着和歌和华文长大的,程朱学也很精熟,中国就是一座入云的高山,始终立在日本的眼前,怎么也难逾越。追寻、超越中国,是任何一位主政天下的将军心中最深沉的梦。
  可这几年从中国传入的书籍,还有那些“报纸”,显示着中国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让熟悉了程朱,熟悉了汉唐和宋明那个中国的德川吉宗迷惘了。
  上古先秦的诸子百家,欧罗巴列国的种种学说,都融在了“天道”之下,还跟民间广兴的天主教并行,让那个大英的面目显得格外混杂,高深莫测。
  看不懂这样的中国,幕府和他,依旧紧紧关着日本的大门,直到大英为琉球的宗主权敲上了门。
  “英朝只是占着中国一隅,根本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听说那个国家全都是贪婪的商人在操纵国政,我们日本就该离得他们远远的,绝不跟他们有什么来往!”
  “琉球只是英朝侵略我们日本的第一步,那个圣道皇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在南洋四面开战,他肯定怀着征服我们整个日本的野心!我们就该当作蒙古人一样防范!”
  “决不能退步!一旦让出了琉球,萨摩藩怎么办?他们对我们幕府只会更加不满!我们就该守护幕府的威严,以全日本的安危为旗号,团结各藩,共同抵挡英朝,这样他们一定会知难而退!”
  德川吉宗很有些惶恐,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原本他下意识的反应就是赶紧把琉球吐出去,触怒这个正崛起的新中国,绝不是什么好事。可另一些重臣的咆哮,又让他认识到了身为日本人的尊严,以及身为幕府将军的职责。
  “巴嘎!你们这些马鹿就不会想想一百多年前的旧事?还有一千多年前的旧事?我们大和民族,从古至今,都只能以中国为尊,以中国为师。就算是太阁那样的人物,能号召天下人集结百万大军,最终又是什么结果?”
  “我们一直都学习中国,就连西洋人的知识,都要靠着中国的翻译才能明白。听说他们派了一只强大的舰队远行欧罗巴,现在已经学透了西洋人的知识,加上中国几千年拥有的知识,如此伟大的国家,我们还以为能跟它平等相处吗?”
  “最近从中国传来的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让人看不懂,真是高山仰止啊。那种发出轰鸣,吐出黑烟的钢铁机关,在大英一国里满地都是,能举起万斤重物,能转动几十台织机,纺出价钱低得惊人的丝绸棉布。他们的战舰丝毫不比西洋人逊色,听葡萄牙人说,他们的国崩更是举世无双,能将大地撕裂,睁开眼睛,仔细去看吧!”
  一位年轻的低阶奉行起身,无比激动地述说着。
  “智慧!知识!大英就像千年以前的大唐,我们日本只能仰望,只能膜拜!为什么不紧紧跟从这样伟大的国家,反而要为一片原本就不属于我们的土地而跟大英为敌!?”
  这是青木昆阳,幕府的书物奉行,主持着江户圣堂,讲授程朱儒学,但现在的他,似乎已经开始偏离了儒学圣徒的道路。
  德川吉宗觉得青木已陷入狂热的崇拜中,这些话有损幕府和他这个将军的威严,却不料青木昆阳接着高声喊道:“殿下就该像舒明天皇那样,朝贡大英!让我们日本成为大英的属国!”
  众人顿时哗然,连之前力主交好大英的人都纷纷跳了起来,高声唾骂。我们日本可是天照之国,天皇垂拱,将军治世,怎么可能还向他国称臣?
  德川吉宗终于有了决断,他不能得罪大英,否则会招来祸患,但他在大英使臣面前也不能太过软弱,不然又难以控制这一国。所以……他其实还是没有决断,就只能先听听大英使臣的真实来意了。
  物头和仆役们如临大战一般,将幕府御所的大殿收拾得一尘不染,生怕被大英使臣见着了脏污,德川吉宗也找来青木昆阳,不计较他之前的狂热叫嚣,虚心了解大英的官制礼节,以免自己接见来使时出丑丢脸。
  按道理德川吉宗不该这么早抛头露面,由大老接见来使,谈好实际问题,他再出面走个过场,可这种紧要关头,他也顾不得了。
  大殿里,受下陈兴华一个长揖,德川吉宗眼神有些迷离,还真是上国天使呢,这装扮,这气质,就是正宗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5/9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