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精校)第6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1/916

  允禄借口要去查勘城防,一溜腿就跑了。
  衍璜没敢跑,转着眼珠,似乎在找更合适的借口。
  一身尘土,满脸颓然的福彭无力地道:“皇上不要意气用事,我们再无可用之兵,唯今之计,是去西安,傅尔丹还有十万大军,他也忠于皇上,有他相助,事犹可为。”
  弘时冷笑道:“傅尔丹忠的是谁?不是朕,他忠的是坐在紫禁城龙椅上的人!朕一出紫禁城,一出北京,就再不是皇帝!朕没有退路!”
  他环视殿上孤零零几人,包括远处缩着脖子的吴襄一班汉人,尖声道:“你们也没有退路!大家不拼死以搏,这满人天下就亡了!”
  看住福彭,弘时道:“再无可用之兵?满蒙汉八旗的旗人呢!?之前咱们编起来的绿旗呢!?不管是兵是民,全推上城头去守城!谁不去,杀!把旗人所有家眷集中起来,就押在西面的火药局那!跟大家说,若是北京城破,就点着了火药据,要死大家一起死!”
  众人打了个寒噤,福彭都惊诧地看住弘时,觉得这位光绪皇帝是不是疯了。
  弘时此时眼神清澈,哪里像个疯子,他摇头道:“你们以为朕疯了?朕看四弟才疯了,他为了这龙椅,竟跟南蛮携手,他是在葬送大清江山!皇爷爷,皇阿玛若是还在,他们一定会赞同朕的作法。”
  “十四叔说得对,这江山,既是汉人的,也是满人的,我们满人退无可退。既然这江山再难守住,索性玉石俱焚,也不留给汉人!”
  福彭叹气,带着衍璜吴襄等人跪拜领命,出了殿门,衍璜急急道:“这事可干不了,也不能干,你还真要干?”
  福彭一脸悲哀地道:“我也知道错了,可我悔了一次,不能再悔第二次,再说皇上也说得对,我们没有退路了。”
  福彭踉踉跄跄前行,衍璜跟吴襄对视一眼,同时摇头。
  没过多久,这两人就分别出现在恂亲王府和张廷玉宅。
  “胡闹够了,也该收场了……”
  允禵深深叹息,决然挥手。
  “唔,我会通知礼部,让新皇能尽快登基。”
  张廷玉波澜不惊,似乎早就等着吴襄上门。
  二十八日,“火器军”兵临城下,“奉天讨贼”和“平乱扶正”的旗帜一打,北京外城的城门就全开了。
  火器军没有进城,但有这支人马在,城中的乱相很快就安定了下来。之前被新政压着的各股力量,不分满汉,骤然翻身,将之前弘时新政编织起来的新党诛杀一尽。
  二十九日,大队人马逼近紫禁城,紫禁城里的侍卫太监默默开门,天安门、端门、午门一路畅通。直到太和殿前,才被福彭带着的近百家奴和几十名弘时简拔起来的侍卫拦住。
  枪声,拼杀声仅仅只持续了半刻钟,福彭高喊:“皇上万岁!”然后被一阵枪声淹没。
  坐在太和殿龙椅上的弘时,恋恋不舍地摩挲着龙椅扶臂,听着外面的呼喊声,神经质地哈哈笑了。
  “万岁……这是汉人的称呼,我们满人,以前没这称呼……”
  “满人要灭亡了!就此灭亡了!”
  “朕会在地狱里受着你们的跪拜,听你们的忏悔!”
  轰隆一声响动,大殿被推开,昔日无比庄重威严的太和殿,涌入大批兵丁。
  “朕……等着你们!”
  龙椅上,弘时高声喊出这几字,再举起短铳,指住太阳穴,决然扣下扳机。
  “外面怎么这么吵……”
  映华殿,雍正咂着嘴问,他刚又吃了蚯蚓。
  李卫有气无力地道:“谁知道,兴许是弘时又在鼓捣什么新政吧。”
  雍正冷笑:“他可真能折腾,不过说起来,他这些新政,本就是朕有心备着的后手,这一点他的确像朕,有大决心。”
  九月三十日,新皇乾隆登基,宣布光绪帝急病而亡,直到十月中,新政党羽才清理干净。在后世满清的历史书里,从七月到十月,光绪这段时间的作为,被称呼为“百日维新”……
第十二卷
一气贯经纬,东西引颈鸣
第722章
四哥和四爷
  弘时当政不到百日,政令不出京畿,军事毫无建树。清人自己总结,六里桥之战,如果科尔沁的达尔罕王能尽全力,京城中满人也能齐心协力的话,不过万人出头的“勤王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敌人。只要赢了六里桥之战,“光绪新政”就有出头之日,历史也将会大不一样。
  可惜,之所以会有六里桥之战,而不是八里桥之战,来的是“勤王军”而不是英华军,原因就在于弘时、弘历,满人、汉人,都还想糊住门面,不愿在南面主干道上开打,而是在西面广宁门外大战。就从这一点来看,指望达尔罕王尽力,满人齐心,根本就是幻想。
  因此另有一派满人看得更深,认为弘时应该及早解决弘历,彻底清除满人异己,瓦解原本的朝堂官府,代之以更严酷更彻底的“九旗治政”,这样就能避免六里桥之战。到那时,不仅塘沽守军不会有异心,可以封堵住大沽海口,圣道皇帝也会因江南等地的乱相而不再将注意力转向北面,历史走向就此完全不同。
  如果说前者是幻想的话,后者根本就是痴人说梦了,龙椅上的血迹都还没清理干净,弘时自杀第二天,弘历就登基为帝,立年号乾隆,北京城一片欢腾。
  因光绪年号未越年,弘历指令抹除跟光绪有关的满汉文档,就当这段历史根本不存在,自己是从太上皇雍正手里接的皇位,满汉臣子莫不欣然以从,可见弘时不得人心到了何等地步。
  时势变迁,百年沧桑后,当满人再度自新,才重新整理出这段历史,但写到弘时之死时,却都不约而同地将弘时用火铳自杀写成以宝剑自刎,在他们眼里,弘时要以满州古制重振天下,必然推崇满州骑射,怎么会用火铳自杀呢?
  弘时的余漾还要在百年乃至更久之后才会复起,雍正十年十月,随着乾隆登基,北京城喜气洋洋,弘时是谁,光绪是谁,上到满人宗亲王公,满汉重臣,下到旗汉小民,都已刻意忘却,日子总得过下去……
  当然,对小民来说,这喜气是单纯的,而对弘历,对满汉王公大臣来说,这喜气就挟着浓浓的泪意。
  “朕年号定为……乾隆,寓意普天恩泽,万物盛衍,朕……”
  弘历坐上龙椅,改口称朕,顿时觉得整个世界都不同了,似乎自己就是天地之枢,乾坤之纽,自己打个喷嚏,都要影响到整个世界。
  正自觉置身神座时,说到年号,“叔皇帝”的淡淡眼神又在脑海里翻滚,李肆一巴掌拍上他肩头的回味主宰了他的心神,如一股重压贯透全身,不仅粉碎了刚刚涌起的非人感,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浓烈的酸楚袭上脸面,言语也哽咽起来。
  “求请皇上颁诏,将《英清和平协定》公之于众……”
  新任军机大臣,礼部尚书刘统勋叩首上奏,也是带着哭腔。
  允禵、崇安黑着脸,张廷玉、蒋廷锡白着脸,却都没出声。弘时的选择是复古狂赌,那是速死之路,而弘历的选择是忍辱偷生,还有活路,而且这份协定除了颜面之失,里子似乎丢得不多,大多数满人已觉庆幸不已,无人再对这份协定提出什么异议。
  有异议也没用,“勤王军”还占着广宁门,乾隆皇帝要不履约,北京城就不再是大清的了。
  “着翰林院速速拟诏……”
  想到自己成了侄皇帝,终日活在叔皇帝的阴影之下,两行清泪自眼角滑下,弘历哭了。
  且不说主辱臣死,这《英清和平协定》,第一条就将大清置于大英之下,再不是天下之主,华夏正朔,满殿臣子轰然跪倒,哭声一片。
  “宋辽之约重现,我大清当有百年安宁!而时势精进,我大清乃满蒙相联,无昔日辽金灭国之忧。南蛮如宋,此时虽盛,先贤言,盛极必衰,破灭指日可待。因此,只要我大清在,大义在,道统在,卧薪尝胆,忍辱蛰伏,终有再起之时!”
  一个朗朗嗓音大义凛然地说着,殿上众人赶紧出声附和,心中却都不约而同地呸了一口,倒不是针对这话,这话立场太正,没谁有意见,可大家对说话这人的意见就太大了。
  这人是新任军机大臣,左都御史,吴襄。
  这家伙之前不是叛了张廷玉等汉臣派,投到光绪皇帝弘时手下,成了总理事务处协办大臣,还被抬了旗么?怎么摇身一变,又成了乾隆朝的军机大臣了?
  这就是满殿王公重臣呸他的原因,六里桥战败,树没倒,新政派的猢狲就散了,吴襄也不知去向。当弘历入城时,大家都去接弘历,这家伙却出现在茹喜身边,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新君即位,委任康亲王崇安、庄亲王允禄等满人宗亲为总理事务大臣,只办理仪礼事,而军国事权依旧收拢到军机处。
  原本预定的军机大臣有已任总理事务大臣的恂亲王允禵,还将荆州将军查弼纳和康熙朝老臣,之前事变中因“立场正确”被抄家,侥幸未死的殷特布拔了起来,外加尽忠的福敏以及张廷玉、蒋廷锡、蔡世远、刘统勋四人,本是个八军机的格局,现在多了一个吴襄,成了九军机。
  虽说心中极度鄙夷此人,但就靠着此人,清理弘时派的工作才格外顺利,外加此人现在是茹喜的代表,大家都只能附和。
  弘历没想这么多,他就觉得这话说得很对,当年澶渊之盟后,南北享了百年太平,“叔皇帝”还亲口许了自己一个太平天子,看来自己这位置肯定是能坐稳了。
  心情缓和下来,乾隆就觉未来一片光明。
  允禵见弘历镇定下来,心中低叹,什么卧薪尝胆……乾隆朝年号,听起来更像是“丰亨豫大”。
  商讨南北协定的落实,处置弘时旧党,收拾大清残破人心,这一摊生意风风火火开张,乾隆朝的施政国策也在酝酿中,谁都没提还在映华殿的太上皇,仿佛雍正李卫君臣两人,已跟光绪帝弘时一样,已湮灭于历史一般。
  可还有人关心雍正,映华殿里,依稀听到登基大典的礼乐,雍正和李卫原本喜极而泣。之前茹喜弘历等人暗中送入食水时,就通过太监转告了时局变化。如今又换了新君,雍正下意识地认为,弘历即位,该是能把自己当真正的太上皇待了,反正自己已经全身瘫痪,碍不了他的皇帝权柄。
  等了大半天,如愿以偿地等来大队人马,全都是侍卫装扮,气息精悍,雍正笑道:“弘历还是有孝心的,朕就住回圆明园,养心殿让给他了。军国事也由得他去,朕帮他选选人,这识人啊,是皇帝的基本功,他还年轻……”
  后面的话再说不下去,李卫直勾勾看着来人,脸上青白不定,手还朝腰间掏去。
  “茹喜?好好!不枉朕一番心意,茹安可好,生了吗?不管是男是女,朕都会吩咐弘历,好好待……”
  雍正扭头,依稀见领头的侍卫身材窈窕,竟是一位女子装扮而成,还以为是茹喜,自顾自地唠叨着。
  可话还是没说完,走得近了,才看清这是一位比茹喜年轻得多的女子,眉目如画,又蕴着一股飒爽英气。
  李卫低吼一声,就要扑上去,其他侍卫一拥而上,将他死死按在地上。那女子就盯住了雍正,如观赏珍禽一般地打量了半天,微微笑道:“你就是雍正啊,怎么成了个糟老头子?”
  雍正眼瞳紧缩,忽然感觉一股比死还难受的危险逼近,他颤着嗓音问:“你是何人,来此做甚?”
  “他们是南蛮……”
  李卫一边挣扎一边喊着,可惜年纪已大,还营养不良,早已不复当年英武。刚才他一眼就看出,这些侍卫的气质很是不同,绝非大清子民。
  压着他的一个侍卫头目嘲笑道:“什么南蛮!?这是大不敬!你们的乾隆皇帝,都得把我们官家喊叔皇帝!”
  叔皇帝……
  雍正眼前迷糊了,就觉整个人又要升仙,那女子的脆亮嗓音幽幽飘着,“原本我是存着杀你的心思而来,你欠了太多血债,我就只为一家人报仇。可见你这般模样,杀你就是帮你解脱,还是让你继续活着,满心悔恨,一辈子懊恼地活着,才是对你最大的折磨。”
  女子再看向李卫:“你就是最残暴的狗腿子,可我也留你一命,让你跟你的主子一起,眼睁睁地看着你们的江山破灭,继续绝望地活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1/9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