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精校)第8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6/916

  众人很快统一了认识,开始商议起如何行事来。作为报人,如何让这些无知民人相信他们,并且达成最佳传播效应,他们就是专家。没过多久,向南有住处有伙食的传言就散于磁州城外十里长营。
  四月二十日,许知恩一脚深一脚浅地向磁州城行去,身上的衣服已经烂成缕缕布条,各色伤痕遍布躯体,嘴唇干涸,双目空洞,如行尸走肉。
  他已完全绝望了,在新乡跪地哭求,依旧没得到红衣的回应,天地会的人找不到,天庙的人一听是白莲宗就摇头,他这一趟求援毫无所获,他辜负了圣姑的信任,磁州数万百姓的性命就要断送在他手里了。
  他还能作什么呢?就只剩下回磁州,与圣姑和百姓们同生死了,自小他就受着圣姑的教导,这圣姑的称呼也只是习惯,实际上他当圣姑如师长一般尊敬,圣姑所求,也是他所求。圣姑对英华的信任,也撑着他在南面四处寻求支援。
  可结果却这样残酷,看来英华是真抛弃他们了,就不知圣姑面对这样的现实时,会不会流下血泪……
  渐渐行进围城的营寨,贼匪们果然还没走,算算走前磁州城里的情况,现在也是粮绝之时了吧。
  不敢见到圣姑的失望,不敢见到磁州城里的惨状,许知恩就呆呆走着,等着刀剑临身,心中还低呼道,圣姑,知恩回来了,大家伙,知恩回来了,只是没脸见你们,就死在这城下,在地府再跟你们相会吧。
  走啊走,不知觉间,竟已步入贼匪的营地里,眼前所见,让许知恩摸了几遍眼睛,怀疑自己是看错了。
  空营,空荡荡的营地,满地狼藉,什么都有,就是没人。
  打望左右,依稀有鼓噪声传来,再看城头,也密密麻麻立着人,许知恩心中猛然掀起狂澜,是援兵来了?
  城头上,依旧一身医士打扮的许五妹也正不停地眨着眼,似乎完全不相信眼前所见。
  自昨日起,城外大动静不断,他们还以为是贼匪和鞑子要攻城,全城动员,男女都上了城墙,就准备决死一拼。
  却没想到,鼓噪了一夜,却没人靠近城墙一步。到了清晨,南面东面的贼匪营地竟然已经全空了,就剩西面还有上万贼匪堵着。可那些贼匪似乎也正闹着什么,营地里叫骂喝斗之声不绝。
  是援兵来了,还是贼匪内乱!?
  形势不明,大家都还不敢出城,而且西面的贼匪是老匪,大多还是许五妹刚起事时聚过来的,知根知底外加心狠手辣,之前堵杀出城民人也都是他们干的。
  可终究是变了形势,磁州从绝地里拔了出来,现在就只能坐看城外乱像了。想及苦守半月,总算有了脱困的一丁点希望,不少人都哽咽出声。
  没过多久,惊呼声又纷纷响起,许五妹也捂住了嘴,眼瞳里满是惊惧。
  鞑子,鞑子打过来了……
  滚滚烟尘从北面压过来,自烟尘间隙能见到鞑子兵的身影,浩浩荡荡数千人,像是要跟贼匪汇合再攻城。
  许五妹几乎咬破了樱唇,这就是最后一刻了吧。
  “其他三面都已无贼了,让大家速速出城逃亡吧!”
  她决绝地道,虽知在追杀之下,大半人依旧逃不脱厄运,可总能有一线希望,各自争取,比全死在城中好。
  “给我找柄匕首来……”
  她再吩咐着随身侍女,小姑娘使劲摇着头,泪珠飞甩而出,像是全城人的希望般,摔碎在地,跟尘埃混为一体。
  接着惊呼声再高一浪,可味道却变了。
  “鞑子兵在打贼匪!他们内斗了!”
  “圣姑!我们有救了!”
  果如大家所言,城外鞑子兵竟然面向贼匪列开了战阵,小炮火枪轰鸣不断,贼匪正在大溃中。
  “不,那不是鞑兵,他们肯定已反正了!”
  许五妹纠正着大家的称呼,这话一人人传下去,不多时,城中已荡开一片欢呼。
  打个小半时辰,城外已是烟尘大作,正不知结果如何,忽然有人惊报,东面有大队鞑子出现,军容齐整,还拖着炮,这一下,许五妹和城中民人又如坠深渊,拖着炮?那肯定是从大名府过来攻打他们的精锐鞑子。
  四月二十日,到了午后时分,磁州城下如开了百年不遇的大集市一般,而许五妹和城中民人的心也上上下下,来来回回荡着,总是不得休息,这般喜乐哀愁骤变的煎熬非常人能受得住,不少年老体弱的民人已早早晕了过去。许五妹扛着数万百姓的命运,心志已很坚强,可坚持到现在,也已是脸色发青,不得不捧着心口,如病西施一般。
  从东面来的鞑子兵竟然也是援兵,费了好大功夫才搞清楚状况,与城北反正清兵一同夹击贼匪。没多久,从东北面又来了大股民人,头戴红巾,这肯定是援兵,却视反正清军为敌军,双方小有冲突。
  之后就更乱了,一队队人马不停涌来,有民人,有商人,有鞑子兵,之前西面的贼匪早已尽数溃逃,城下被数十股总数不下四五万的军民围得满满当当,却不知来路。
  “是援兵!全是援兵!”
  许知恩被缀上了城,见着许五妹就兴奋地大呼。
  “是同盟会带领的各路人马聚了过来,来救我们的!”
  许知恩的欢呼如最终宣判,笼罩在许五妹和全城民人头上的阴霾一散而尽。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大军会来的,会来救我们的!”
  许五妹热泪盈眶地呼喊着,她终于作到了,她终于救护下了这数万心向英华的百姓!
  “呃……下面的情况有些不对劲呢……”
  欢呼之余,有人却冷静地道明了现状,没错,下面全是援兵,可来路纷杂,大家相互没有联系过,烟尘大作间,好像还有冲突,这可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这也不怪下面的各路援兵,同盟会就是个联谊会,根本没什么严密组织,一张大网洒出去,各路人马都翻搅起来,涌向磁州城,相互之间毫无照应,更谈不上什么调度,误会不断,人人戒备。
  “我得出去,让他们都停下去,可不能伤了自己人!”
  许五妹很焦急,怎能让救命恩人因误会在城下大打出手呢,真有死伤,她一辈子都难心安。
  部下和民人拦住了她,这个说太危险,那个说没必要,许五妹正耐心说服他们时,就听城外响起更高一波欢呼,那是一道道呼声绵延而来,衔接而起的,就像是有什么了不得的事正在绕城上演。
  “万岁!万岁!”
  “陛下万岁!”
  “吾皇万岁!”
  侧耳仔细听,竟是这样的欢呼,众人急急望去,不多时,一支齐整如一人的马队绕了过来,就百人左右,马是白马,人则一身红黑军服,马刀在手,泛着春日暖光,一面大旗在马队中迎风招展,大红底色,正中是金黄双身团龙。大旗一旁,还有象征杀伐之犬的节旗大旄。
  这制服,这大旗和大旄,只要稍知英华事的都一眼能明,人是圣道皇帝驾前的侍卫亲军,大旗自是英华国旗,大旄则是北伐行营军令标志,三样齐上,这就象征着皇帝亲至。
  皇帝军驾一出,各路人马纷纷收拾行至,城下再不复混乱景象,而在城头上,许五妹和民人们捏着城砖,都已哭作泪人,皇帝来了!皇帝来救他们了!先是同盟会的同胞们,再是皇帝,英华天朝真没有放弃他们……
  李肆去了磁州?
  当然没有,那只是他的军阵仪仗,磁州解围之时,兖州行营,李肆正将一份报纸丢给陈万策。
  “朕要听听你的解释,为何不上报此事?”
  李肆倒是没火气,而是疑惑:“朕还想知道,为何同盟会动起来时,你却又一改初衷,与他们方便,还要朕赶紧派仪仗过去?”
  直到派出仪仗,李肆才知道有这么回事。
  陈万策淡淡一笑,笑意中既有无奈,也有遗憾,还能见到一丝欣慰,他只答道:“民已起,国就不能逆,但此时还非万民之国,人心还只能先收在陛下这里。”
  这话很是模糊,李肆没怎么明白,正要深究,三娘匆匆而入,手里也捏着一份报纸,正是雷襄的《越秀时报》,头版就是《磁州万民将死》。
  陈万策匆匆告退,三娘蹙眉道:“这许圣姑……跟之前那江南的米五娘有什么关系?”
  李肆耸肩,他怎么知道,这得问天地会或者军情部。不过三娘这一问,他也来了兴趣。仪仗是派出去了,就象征着他皇帝出面救了许圣姑这一股民人,按照程序,还得接见一下,以示抚慰。
  “到时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李肆随口说着,米五娘那张俏脸又在脑子里升起,却已经非常模糊了,而另一张面孔,还是十岁出头的小姑娘的面孔,他更是压根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第十八卷
菩提应道劫,太乙斩三尸
第946章
由水转陆,皇帝当扶北
  兖州城东金口坝以北,本只是两层简朴小楼的建筑成为一片火红营帐的中心,这座名为青莲阁的建筑是纪念唐时李白兖州之居,圣道皇帝御驾亲征,将銮驾设在此处,自也成为北伐行营所在。
  当初之所以选择这里驻辇,除了不愿扰民和便利安保之外,还在于这里是李肆所敬仰的诗仙李白居处,而金口坝还是李白与杜甫携手同游之地,金口坝下的泗水更牵起他的追思,当年就是在古名为肆水的北江畔,段老头为他改回本名,师徒俩的旷世之义由此而启。
  在这里,当年李白与杜甫的日月之会,泗水与肆水的南北相映,自己与段老头的师徒之缘,种种思绪混在一起,一种时空相融,古今乃至未来叠映的感觉激荡全身,让李肆本已依稀的异世自觉再度清灵。
  日后国人关于圣道皇帝先祖猜测里,又多出了一项“李白后裔”,而当北伐行营撤离后,这里也成为兖州新的名迹,这就非李肆所能料了。就因在这青莲阁中,金口坝旁,泗水之畔,他意识到了要推动南北相融,还需要他以皇帝身份作得更多。
  因此他听从了陈万策的建议,决定将北上之路改水为陆,第一站就是磁州。
  四月二十六日,青莲阁下的北伐行营已人去帐空,还留守此处的陈万策与尚俊、徐灵胎又会面了。
  “陈相,要治我们什么罪,就直白说吧,我们自己上书求罚,不必再劳烦陛下。”
  “总舵主只是戏言,陈相别当真了,徐某是来拜谢陈相与同盟会方便,还及时让陛下出面,让陛下和国民能共得人心。”
  尚俊和徐灵胎一红脸一白脸,就是来挤兑陈万策的,陈老匹夫,你可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啊,同盟会是你用来收拾北方人心的,却没想到先坏了你对白莲宗的阴谋暗算。
  陈万策倒不动气:“磁州之事已证,同盟会融南北人心为一体,又与我朝廷官民相济,有此预演,团结拳之乱指日可平,大计之下,些许枝节又有何碍?我倒要谢两位对南北事务总署的襄助,又怎会治什么罪呢?”
  尚徐两人怔住,果然是老奸巨猾之辈啊……不过,陈万策能坦然承认自己小算盘落空,倒也真有宰相气度。
  陈万策再道:“不过我已建言陛下,白莲宗要解散,核心信徒不仅要监视,还得分别安置,而那许圣姑……”
  话语就此打住,看着陈万策脸上生起的一丝阴冷,两人同时微抽口凉气,这家伙还真是贼心不死,非要彻底解决掉白莲宗,而许圣姑更为他所不容。
  “白莲宗之事,非涉陈某私心,而是南北相融,涉一国人心,两位既觉有失仁义,陈某愿闻高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6/9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