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精校)第9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6/916

  让国人更为安心的是,周煌与同盟会没有深究宰相推选中的若干黑幕,而是大方地坦承失败。周煌推辞了袁应泰的入阁邀请,于年中获选为东国院院事。用周煌的话说,国政不能尽归于一,他和同盟会要坚持在野之身,当袁应泰和共和会让国人失望时,还有另一个选择。
  政党治国,宰相领政,这事有皇帝在背后注视着,能够顺利成型,胡英杰毫不意外。可当岳胜麟说起另一件大事时,胡英杰顿时脸色惨白。
  “陛下三年后退位!?”
  “是的,陛下在拜相大典后颁布了《五十年述政诏》,说三年后,他也治国五十年了,那时也年逾七十,再无精力执掌一国……”
  “可,可寰宇大战还打着呢,三年后不一定就能终结,就算终结,战后之势千头万绪,没陛下看着怎么行!?”
  “我也是那么想的,无数国人都是那么想的,消息传出后,天坛上汇聚了百万民人,都在高呼英华不能没有陛下,可陛下心意已决。他亲自出面,说英华已经定下官员七十致仕的律法,皇帝也不能例外。至于战事,自去年开始,太子就已亲领总帅部,不必担心无人掌军……”
  岳胜麟话语低沉,显然他当时也为这消息震动不已,心绪难平。
  “陛下还说,他也不是完全退出国事,他还会呆在大判廷里,作为九位大判官之一,为大家守着天人大义的底线。也是为国家,为以后的皇帝作出表率。”
  “不!我不相信这真是陛下的决定!朝中定有小人!不,咱们不是旧世了,小人不在朝中,而是在两院,在民意!”
  沉默许久,胡英杰猛然一拳砸在桌子上,脸上满是愤懑。英华武人虽忠于天人大义,忠于华夏,但这忠诚几十年来都是系于皇帝一人。如今皇帝要退隐,他们的忠诚必须转换对象,这个转换过程,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无碍地完成。
  看着胡英杰这激动模样,岳胜麟苦笑,他很理解胡英杰的感受。消息传开时,不仅他有一股强烈冲动,想告假回本土,去东京面君,问清楚这是不是皇帝的本意。就连任天竺大都护的贾昊、辽东大都护的张汉皖,以及各地都护,海军各舰队都督,都在吵嚷着回国,不是皇帝亲书的军令不久后就送到大家手中,多半还会出现一场近于兵变的动乱。
  “国人……都是小人!他们靠着陛下的引领得利,靠着陛下的教诲站直了身子,他们开始忘恩负义,不想要皇帝指手画脚了!三贤党!没错,定是早年天王府时代叫嚣虚君甚至无君的三贤党余孽所行的阴谋!陛下仁心满怀,被这些小人逼宫,也不愿违逆他们,真是……”
  胡英杰义愤填膺,岳胜麟拍着他的肩膀慨叹道:“陛下就算不退位,也总有归去的一日,不要太敏感了。陛下退位之心为什么这么坚定,其实有很多原因。一是太子已经年长,二是陛下确实很累了,有些事让陛下也很伤心,陛下也该颐养天年了,他为华夏,为国人作得够多了。”
  伤心?胡英杰两眼圆瞪:“哪位娘娘又故去了?”
  岳胜麟摇头:“是吴大将军……”
  圣道四十三年十月,吴崖病逝于浩罕,享年六十五岁。
  “我这辈子杀人盈野,虽然还不足五百万,可三百万怎么也有了,白起远不如我!老天爷看不下去,要收了我,我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浩罕,西域大都护府,病卧在床的吴崖环视部将,镇定地道出遗言,面对死亡,他轻描淡写的神态,就像历次战后,面对无数战俘,挥手一声“砍”时没什么两样。
  “要说还有什么遗憾,就是老天爷气量太小,为什么不等我杀够了五百万,为什么不等我杀到黑海边呢?”
  接着吴崖居然不好意思地微微笑道:“我明白了,老天不是惩罚我杀人多,而是惩罚我迷于女色……”
  他长叹一声:“没办法啊,只有女子的温软躯体,才能让我不被心魔迷失,才能让我记住原本的自己。”
  陷于弥留之际时,大家就只听到低低的呢喃:“四哥儿,对不起,我先走了……”
  吴崖病逝,是继萧胜、胡汉山之后,英华军界的又一巨大损失。皇帝哀痛至卧床不起,与吴崖并为皇帝左膀右臂的贾昊更是破天荒地灌酒大醉,西征大军士气低迷,西域大战甚至都停顿下来,直到方堂恒被点将为西域大都护,才开始恢复往日步伐,其影响一言难尽。
  “吴大将军!?”
  此时胡英杰听到这个消息,震惊之外,浓烈的惋惜和哀痛也在胸膛中翻滚不已。
  “我爹和我堂哥已经故去了,再是萧大将军、你爹胡大将军,现在又是吴大将军,就连那个跳脱的方青浦(方堂恒),也已经年过六旬,开国宿将们的时代正成为过去……”
  岳胜麟的感慨异常深沉:“而我么,记得三十四年前,长江大决战时,我还是个毛头小伙子,跟我堂哥在洞庭湖周旋,亲手抓了我侄子。如今我在离本土万里的红海领军,侄子在离本土两万里的欧陆领军,我们也都年近六十了,这场寰宇大战后,我们也将成为过去。”
  他看向胡英杰:“你刚才说国人自立,不要陛下了,这话有对有错。就像你已经长大成人,足以立下不世之功一般,国人也已经长大了,不需要陛下再事事叮嘱,甚至扶着走路。但这不等于国人就此能丢开陛下了,陛下不是君父,却是我们的国父。只要我们心中怀着天人大义,陛下就一直在我们心中。”
  胡英杰心里很乱,呢喃道:“这、这场大战该怎么办?”
  岳胜麟爽朗地笑道:“不是还有太子,还有咱们自己吗!?瞧,你这份功劳,远胜灭敌十万!”
  想到自己这大半年的努力的确是实在的功劳,让原本缥缈的苏伊士运河计划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胡英杰心情稍稍好转。接着再是恍悟,没错啊,当年父亲病故时,自己也觉得天塌了,可终究还是走出了阴影,踏上了属于自己的功业大道。
  “为什么三年后就退位呢?大家都还想着在陛下登基五十年时,能搞一场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庆呢。”
  终究还留着小小心结,胡英杰瘪着嘴,肚子里抱怨不停。
  “皇爷爷,就不能再干三年,让我们能看看大烟花吗?
  “大家都说,到时候要放一场站在月亮上都能看见的大烟花!”
  “我们还约好了,到时候造一艘飞船,放到月亮上去,放一个全世界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大烟花!”
  “是我先想到的!烟花要变成几个字都我想好了!”
  未央宫,皇室学堂里,皇孙们叽叽喳喳地议论着,须发半白的李肆呵呵轻笑,看着这帮皇孙们,心中感慨无限。
第十九卷
沧桑洗尘世,潮间留真言
第1017章
三代论百年
  拜相之后,李肆就已经将精力放在了皇室学堂上,担起老师段宏时当年的角色,偶尔也去几家学院客串教授,同时跟学院、天庙和其他领域的名家交流学识。虽说离自定的退位期限还有三年,现在这状态也跟退位差不了太多。
  李肆并不是刻意要搞“皇帝七十退位”的“祖训”,国人的猜想料中了大半,一方面是太子李克载已经四十二岁了,李肆年轻时打熬过身子,家中又有医学大家和武学大家,加上自己从另一个时空带来的保健知识,活过八十该没什么问题,要是一直不退位,英华第二代皇帝恐怕不是太子,而是皇孙了。
  政党竞相,宰相治政后,国体也日益稳固,连财权都交了出去,李肆现在还能一言而决的,除了外事、军务外,也就只有天竺和孟加拉事务,而这部分事务也有运作几十年的规制在,不必李肆再耳提面命。
  但李肆终究是开国皇帝,这样的国体虽能自立,却还置于他的权威之下。他若是变了心意,要开倒车,英华必将陷于后果难以预料的酷烈风暴中。趁着自己脑子还清灵,将国家交给太子,让英华真正步入自立之世,这才符合李肆这几十年来所努力的大方向。
  再一个原因,也是因吴崖的病逝,让李肆想到了这些年来不断逝去的亲友:翼鸣老道、老师段宏时、关凤生、何贵、邬亚罗等一帮老人,萧拂眉、宝音两位妻子,萧胜、胡汉山等一帮兄弟心腹,由此也倍加珍惜还活着的人。
  老一辈的田大由、林大树仍还健在,但也垂垂老矣,大限将近,家中三娘、关蒄、四娘和许知乐等妻子还好,可安九秀早年有伤,现在已病魔缠身。朱雨悠几十年忙于藏书事业,也落下不少病根。李肆不放下国事,怕也再没多少相处时日。
  公私两面都有退位之由,但还不是全部。国人未能猜中的那一小半,来自李肆的彻悟。这段时间,他到处跟学者贤士交流,也是想将这些感悟沉淀下来,如当年段宏时献上天人三论,作为他登基之礼,治国之义一样,他也准备给太子再留下一些东西。
  “两世为人,已活了九十多岁了,等老态由身入心时,也许会变成个糊涂得自己都厌恶的糟老头子吧。”
  看着眼前这些充满活力的第三代,李肆感怀中既有淡淡悲叹,也有此生不虚的自傲。
  正要就皇孙们所描述的“飞船”说点段子,比如到底是先送狗还是猴子上星空什么的,脚步声自门外急急传来。
  “父皇……”
  是一身大红朝服的李克载,他刚从中极殿听政会上退下来,脸上浮着一层怒色,压着嗓子向李肆招呼。
  “是政务吗?国事不动喜怒,先平平气,就在这里说。无妨,当年你们年纪还小时,我也不避你们议政。”
  李肆平静地招呼着,中极殿所议之政不是什么私密,报纸也都会谈的,让学堂里这些六岁到十二岁不等的皇孙、郡主和侍读们感受一下议政气氛也好。
  李克载向这些第三代们挥手示意免礼后,犹豫了一下,不敢拂逆父亲,开口道:“袁应泰问儿臣要铁甲蒸汽舰队的增补预算书……”
  李肆哦了一声,了然一笑,问:“你作何想?”
  李克载道:“同盟会一直在东院鼓吹勒马收缰,缩小战事规模。西院也有不少人被鼓噪起来,想借削军费之名减税。袁应泰有心调和,但不拿着军费细则,他也不好说话。所以他选择在第二支铁甲蒸汽舰队上做文章,这是个很好的突破口。”
  李肆摇头:“我是问你的想法。”
  李克载道:“儿臣很生气,父皇已明退位之志,政事堂和两院就迫不及待地要扩权了。”
  李肆继续摇头:“权柄还是其次,军费之事,就是战争之事,你对此事作何想?”
  李克载沉默片刻,再坦承道:“不计权柄之争的话,儿臣以为,此事政事堂和两院确是名正言顺,第二支铁甲蒸汽舰队是配合波斯湾方略,立策之基是逼迫不列颠放弃马斯喀特,自海路攻波斯和奥斯曼,此策似乎有些……”
  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委婉之词,李肆却直截了当点了出来:“穷兵黩武是吧?”
  李肆呵呵轻笑:“石油,绝大多数国人都还不知石油是什么,少数从沈括著述中知道这东西的人,也不知道它意味着什么。天道院的研究还很肤浅,各项基础都还没立起,远未到石油如金的时代。立足波斯湾,是为百年之后着想,是我一意孤行……”
  这些话李克载似懂非懂,学生们更是一头雾水,不过他们依旧正襟危坐,一脸肃穆,不愿放过一字。
  李肆继续道:“不列颠人占了波斯湾入口,波斯湾两岸,不是波斯疆域,就是奥斯曼人领地。要在波斯湾立住脚,要一直立下去,除了以纵横术与不列颠对弈外,也得准备好武力一面。料敌从宽,以抗衡不列颠海军半数主力为限,再建一支包括至少八艘铁甲蒸汽战列舰的新舰队,这是底线。”
  终于有聪明学生听出了什么,李克载的次子,十岁的李明湀举手发问:“皇爷爷是说,石油就跟煤铁一样,是绝不能放弃的宝贵资源!?而波斯湾那里就有很多石油!?”
  李克载皱眉,想要训斥儿子,李肆笑道:“没错,是这样的。”
  李明湀继续道:“那就得占住啊!花多大代价都得占住!若是让别国得了,咱们日后再夺,不知要花多大力气!”
  李肆叹道:“问题就在这啊,那东西要几十年,甚至百年后才有价值,而现在就去占住,就得花很多钱。这些钱都是从大家身上来的,大家还想着办其他要紧的眼前事,怎么权衡呢?”
  李明湀挠头:“是啊,若是皇爷爷替大家作决定,就算百年后大家知道这是正确的,可大家还是要抱怨皇爷爷。”
  小孩子随口就道破了此事的关键,李克载面上苦笑,心中却隐约得意。大儿子性子像自己,敏行缓思,二儿子却有些像爷爷,敏思缓行。
  李肆点头赞许,皇三代里,他最喜欢的就是李明湀,李克载的长子李明綦性子有些刚烈,跟他爹一样嗜好军学,更是个彻头彻尾的大舰巨炮主义者,其实不是当皇帝的好材料。
  不过这不意味着他会干涉下一代的立储事,立储之事,他跟李克载并没商定出一个万全之策,翰林院乃至其他贤士也都认为,此事是古往今来第一难题,不可能有万全之策。最后只能以立长为根基,建皇室评议会作为应急保障体制。再以翰林院、政事堂和两院为第二层保障,大判廷为第三层保障。
  好在英华皇帝之位已是半虚,国体的权力更替核心正渐渐转到宰相上,不会如旧世那般全系于皇权。有这三层保障,皇位传承应该比旧世王朝稳定得多。
  历史终究有自己的走向,二十年后,英华第三代皇帝并不是李明綦,正是眼前这个眼珠子转得滴溜溜的小男孩。那时的太子李明綦因战舰失事殉难,太宗哀痛卧床,不能理事。皇室评议会第一次启动应急预案,替皇帝作出决断,李明湀被立为太子,次年登基。英华政局虽有动荡,但李明湀在位四十年,足以配享“世宗”这个庙号。
  此时李肆和李克载自然不清楚历史的安排,只是基于李家的传统,自小就在培养子弟的政治触觉,不是为掌权,而是认清自己身为皇室成员的权责范围。
  李肆再笑道:“所以呢,皇爷爷我不准备背这些抱怨。”
  李克载一怔,父皇意思是……
  李肆看向李克载,感慨道:“这支铁甲蒸汽舰队是新的设计,多加了火炮,每艘战舰的建造费用是四十万,每年维持费用是十五万。当然,对比现在每年四千万的海军预算来说,负担也不算太重。可再加上欧洲舰队、欧洲派遣军,东洲都护府、红海都护府,以及扶持黎人的费用,这就是三千万额外支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6/9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