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争之世第1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224

  梁虎子则随庆忌驻扎在那处城,督修城池,加固城防。庆忌一面派出探马探听郢都消息,一面使人与楚王那边的费无极联络,以制订联动计划,同时等候着鲁国方面的消息。依据路程和时间推算,他的信使现在应该已经到了鲁国飞狐谷,烛庸和孙武马上就该有所行动了。
  同时,他还派出几队人马,在那处城和四周乡野间到处宣扬如今“那处城”是在吴国庆忌的手中,而庆忌已与楚人缔结联盟,要楚人安守家园,不要四处逃难,并劝那些避到山野森林间的那处城居民返回城池。
  各地接到楚王诏书的勤王之师正陆续赶往随国与楚王汇合,而郢都那边对庆忌占领“那处城”却一直没有做出反应,令人无从琢磨姬光和伍子胥的打算。探马送回的消息,只知道吴师加快了运送楚人财富的速度,值得关注的是,姬光手下第二号大将伯噽这段时间消声匿迹,在郢都一直未见他出来活动,庆忌对他的行踪十分关注,只可惜想尽了办法,也无法打听到他的下落。
  大战酝酿,‘那处城’暂时却恢复了平静。许多‘那处城’的楚人返回了家园,其中有些商人,还受了庆忌的订金,代他就近购买米粮。很容易满足的平民只要知道有人在保护他们,就象有了主心骨似的,一年前曾经被他们畏惧的吴国庆忌,现在成了他们心中的保护神。
  经过血与火洗涤的那处街头重新焕发了活力,人们行走的脚步不再匆匆忙忙,妇女和孩子也重新出现在街头,漫步街头,时而能听到一阵阵谈笑声。
  漫步那处城的街头,庆忌心中有种很古怪的感觉。苦难因杀伐而起,幸福同样因杀伐而来,他的长矛和利剑杀了许多人,令许多家庭在战争中破碎,妇人变成寡妇,孩子失去父亲,原本幸福的家庭悲声一片。然而同样是他的长矛和利剑,却令另一些人丈夫得以保全,家庭得以圆满,原本的哭声换成了笑颜。
  是与非,对与错,原本就没有明确的界限,更不可能面向所有人。
  庆忌的目光投向冬天,虽是江南,田间也没有什么劳作,少女们坐在屋檐下编织藤篓,纺织布匹。身后是刚刚重新搭建起来的泥坯房屋,茅草的屋檐还带着些绿意。她们说笑着,泰然承受着持戈经过的男人们的目光,若是看到年轻英俊的士兵,还会大胆地抬起头瞟他一眼,然后与伙伴们品头论足一番。
  看着这些大胆可爱的姑娘,庆忌的唇角不禁露出一丝微微的笑意。
  “那几个楚女除了腰比较细,还有什么好看的?”
  季孙小蛮站在不远处愤愤不平地说,她叉了叉自己的小蛮腰,恢复了几分信心:“要不是穿着这身皮甲显不出来,我的腰也不比她们粗。”
  旁边同样一身甲胄的叔孙摇光白了她一眼,哼道:“看看怎么啦?我还没吃醋呢,你酸溜溜的做什么?等他真成了吴王,满宫都是女人,还不酸死了你。”
  “喂,你不吃醋,眉毛干嘛都拧了起来,莫非是开心的不得了?”
  “你……”叔孙摇光一拍腰间宝剑:“季孙小蛮,你可不要忘了咱们之间的约定!跟我说话可不要阴阳怪气的。”
  “哼!是你跟我拿架子的好不好?”季孙小蛮冷笑:“他还没当上吴国大王呢,你就跟我摆起王后的架子了。”
  叔孙摇光把柳眉一挑,故意气她道:“你还别眼馋,我呀,注定了要做吴国王后,你要是识趣的话,现在就少惹我生气,要不然将来有你好受的。”
  一旁梁虎子满头大汗,陪笑劝道:“两位姑娘,大局为重,大局为重。”
  季孙小蛮冷哼一声,一拍腰间宝剑:“不要威胁我,本姑娘可是吃软不吃硬,你要不服气,咱们剑下见真章,找个机会好好比划比划,啊……对了,好叫你知道,这把含光宝剑,可是他送给我的呢。”
  季孙小蛮故意含羞一笑,转身便走,故意像男人似的迈着步伐,挺胸腆肚象只骄傲的公鸡。
  “你回来!”季孙小蛮充耳不闻,叔孙摇光快气疯了,身子一阵发抖,梁虎子大汗劝道:“摇光姑娘不要生气,公子大业要紧,此刻不可让他分心,大局为重,大局为重,啊……姑娘若是喜欢,末将去跟公子说一声,把承影剑赠与姑娘……”
  “算了!”叔孙摇光恨恨地一跺脚:“他现在征战沙场,正需利器防身……”
  “是啊是啊,摇光姑娘说的是,大局为重,大局为重。”
  “嗯……”叔孙摇光从小瑶鼻儿里哼了一声,拖着长音儿道:“是啊,大局为重。等大局结束了,我再跟他算账!”
  叔孙摇光说罢,一甩袖子,把下巴一翘,像只骄傲的孔雀般朝着与季孙小蛮相反的方向走去……
  ※※※
  晋国翼城,国君姬弃疾看着面前的六名吴越美女,眉开眼笑地对吴国使节郁平然郁大夫赞道:“吴娃越艳,清水芙蓉,果然别有一番韵味,哈哈,好,好好。”
  郁平然微微一笑,躬身道:“这是敝国国君对寡君的一番心意,只要寡君喜欢就好。”
  说到这儿,他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晋国乃天下霸主,我吴国年年为使,岁岁进贡,敬畏晋国,如同父兄。然,楚人欲谋我吴国,联合我吴国反逆掩余、烛庸等人蓄机伐吴,我家君上无奈,只得出兵追索掩余、烛庸一干叛逆,可是如今楚人求了秦人出兵相助,我吴国亡国在即,唉……,这次怕是最后一次朝贡寡君,明年今日……我吴国君臣已不知身在何处了。”
  晋侯姬弃疾听了哈哈笑道:“郁大夫不必如此担忧。我晋国乃天下诸侯伯长,理应主持诸侯不平之事。嗯……你且去馆驿中住下,待寡人……寡人召集群臣,商议出兵攘助贵国之事。”
  郁平然一听,满脸喜色,连忙毕恭毕敬地跪了下去,以额触地,大礼参拜道:“外臣郁平然,谢过寡君。”
  晋国在天下诸侯之中最是强大,但是这个天下第一强国的国君只是名义上的元首,和鲁国国君一样,卿士分权,国君毫无作为。姬弃疾原来倒也想要有番作为,前两年楚国太子建逃奔郑国与伍子胥联合郑国权臣谋反前,曾来晋国拜访,试探邻国国君晋侯的意思,那时他便暗示会对太子建的行动予以支持,希望郑国大乱,趁机出兵,藉由军功加强自己的军权。孰料,郑国贤相子产实在是太厉害了,伍子胥、太子建伙同一些人还没制定出个完整的造反计划,就被得到些风声的子产抢先下手,把祸患消弥于与形,阴谋破产的速度之快,把晋国国君姬弃疾郁闷得不行。
  如今六卿已经坐大,今年,赵简子联合知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消灭了老公族祁氏和羊舌氏,六卿的势力进一步壮大,赵简子更是气焰熏天,姬弃疾自知事不可为,少年时的雄心壮志尽皆化为乌有,已彻底沉溺于酒色,吴人投其所好,送来妖娆吴娃,白晢越女,晋侯一见不禁心中大悦。
  晋人生活在后来所称的山西这一带,与戎狄近在咫尺,戎狄民族出产美女,天下美人若论性感妖娆,戎狄美人可称第一。史上有名的祸水,如妲己、褒姒、骊姬这群狐媚子,都是夷狄血统。
  晋侯贵为晋国之主,宫中绝对不乏绝色,更有许多戎狄美人,但这人心总是不知足的,吴越美人自有一股水乡女子的柔媚,那风情与戎狄女子更有不同,如今吴人投其所好,姬弃疾心中欢喜,已决意召集六卿,靠着自己一国之君的面子,要他们派兵攘助吴人了。
  夜晚,晋国六卿之首,无冕之王赵简子的府中。
  灯下,赵简子正仔细端详着手中的那口宝剑。
  这柄剑通体黑色,浑然无迹,让人不会感受到它的锋利,然而,这柄剑在手,威严自生,它不以威武霸道入人之眼,却象一位慈祥却不失威严的长者,让人不敢小觑。赵简子的手指轻轻抚过剑刃,一股寒意自指尖自渗入心头,那剑上隐隐的神韵,就象一只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眼睛,在注视着万物苍生。
  “神物自诲呀……”
  赵简子爱不释手地抚摸着这柄宝剑,喃喃道:“以五金之英,太阳之精,铸成此剑。出之有神,服之有威,无坚不摧,神韵内敛,是为湛泸……仁道之剑,仁者无敌……”
  他微微闭起眼睛,手指搭在剑上,想起了郁平然来见他时的一番对话。
  “大夫既已使节身份来我晋国,理应先拜见我家国君,为何却来见我?”
  “只因能救我吴国者,不是晋侯,普天之下,唯有大夫。”
  “喔?听说,你带来吴越美女六人,欲送与我国国君,为何却送我一口宝剑呢?”
  “宝剑赠英雄!”
  赵简子低低地笑起来,他双眼一睁,“嚓”地一声还剑入鞘,自语道:“秦楚结盟,则秦人没了后顾之忧,来日兵出函谷关,东进而争天下,我晋国则首当其冲。帮助吴国便是帮助自己啊。明日,我便向国君请旨,再邀曹、苔、邾、滕、薛、杞、勋、郑等国,一同发兵,助吴国、伐秦楚!”
  
  第190章
天下乱
  
  掩余和荆林驻扎百津度,伐巨木,征工匠,开始秘密赶制各种船只。那处城中则秣马厉兵,一边积蓄钱粮,一边加固城池,以防吴师反扑,同时派出探马,不断与楚王、费无极联系,打听吴师消息,传达各国动态,探马如流星,表面上那处城虽是一片平静,但是整日奔驰往来的战马,就连平民都能感觉得到那种暗暗酝酿的紧张气氛。
  这一日,几位行商打扮的人风尘仆仆地赶到了那处城,经过守军盘问,然后被急急带入城中庆忌借住的府邸。
  庆忌听说来人是文种,连忙降阶相迎,把他接进厅去,欢欢喜喜吩咐人立即备筵。彼时尊卑有序,庆忌如此礼遇,令得文种十分感慨,只是他本心思深沉的人,目下楚国与庆忌虽亲如一家,来日是友是仇尚难预料,做为楚国大夫,他可不敢过于推心置腹。
  到得厅中落坐,庆忌问道:“子禽兄,此来是刚从宋国归来吗?”
  文种拱手道:“是,得殿下提醒,文种星夜赶往宋国,面见卫国君夫人南子,有殿下书信,南子夫人接见了在下,听在下分析了楚国一亡,晋国势力必然南扩,则卫、宋首当其冲的道理,南子夫人立即带在下去见了宋公。”
  宋国虽小,却是周天子诰封的一等公爵,是以宋国国君称公。文种喝了口水,笑着说:“其实这些年来,晋国一直试图南侵,吞并卫宋,宋国国君也是心知肚明的。是以在下痛陈厉害,宋公便同意相助楚国了。宋卫唇齿相依,向来同进同退,卫国受晋国欺压更甚,既然宋国站在我楚国一边,卫国自不待言。我回来时,宋公已修书一封,着人快马加鞭送往卫国去了。”
  文种说到这儿,有些自矜地一笑道:“既得卫宋两国相助,夹在卫、宋、晋、楚四国之间的郑国势必不能置身事外,因此文种返回时顺道又拜访了郑国国君和宰相子产大人。前两年公子建、伍子胥在郑国试图杀害郑君和子产,双方本有不可弥合的仇恨,如今伍子胥被拜为吴国相国,再加上晋国狼子野心所图非小,郑君和子产大人审时度势,也已同意与楚结盟,北抗强晋,南伐吴军。这几日,三国的使臣应该就会赶到了。”
  庆忌听了不由大为惊讶,他原来授意文种去访宋国,是因为他与南子有过一番密谈,曾答应过如果有机会,在双方互利的情况下,会帮助南子夫人巩固她的地位,扩扬她的势力,让她亲手处死公子朝以消心头之恨。
  在那封密信中,他已详细阐述了利用这场大乱,利用南子自身联系卫宋两国联盟的纽带身份挟危以自重的好处,料想南子见了必然竭尽所能帮助文种,以她的聪慧和在卫宋两国的特殊身份和影响,当能促成此事。只是没想到文种一个小小的楚国下将军,居然还有胆魄径自赶去郑国面见郑君和贤相子产,求得郑国出兵。
  庆忌听了这样的好消息不由大喜,赞道:“子禽兄今番观天下大势,指点风云,求来三国救兵,立下不世之功,楚王面前必受重用,拜上卿、封世侯,必唾手可得了,恭喜,恭喜。”
  文种心中欢喜,却自谦拱手道:“文种能有此功,皆系殿下所赐,文种该谢过殿下才是。”
  两人说罢,相视哈哈大笑。
  ※※※
  卫国帝丘,卫侯姬元持着他岳父宋国国君的来信与蘧伯玉、公叔拔、公孟彄、公子荆、公叔发等一众亲信臣子正在秘密商议。北宫喜也在坐,自他被卫侯扶上高位,夺了齐豹的大权之后,齐豹与他渐生嫌隙,北宫喜独木难支,只得渐渐向卫侯靠拢。
  虽说他现在还不能完全信任姬元,姬元也不会像信任蘧伯玉、公叔拔、公孟彄等人一般的信任他,但是彼此的关系还是缓和了许多,今日他能在座参与密谈,足见卫侯姬元已将他看成自己人。当然,其中不乏示信与他的用意,毕竟他现在掌握着卫国最主要的军事力量,只是这个目的却不足为外人道了。
  “众爱卿,宋公的信你们已经看过了,诸位觉得如何啊?”
  蘧伯玉肃然道:“国君,我卫国与晋国毗邻,这个强大的邻居一直试图吞并咱们卫国,如今吴楚争雄,秦人参战,晋国举兵南下攘助吴国,且不说他会不会半途引师反攻,趁机灭我卫国,就算目前他的确意在楚国,待楚国一亡,秦人失去奥援,必撤返关中,则我卫国再难阻挡晋人的入侵了。所以,臣以为,当与宋联手,与楚结盟,阻止晋人南下,只要楚国一稳,晋楚互相制衡,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我们卫国就安全多了。”
  公子荆蹙眉道:“话是这样讲,可是……我卫国与晋国毗邻,宋国却在我们身后,真要与晋宣战,我卫国首当其冲。唇亡齿寒的道理固然人人都懂,但是一旦与晋交战,宋人肯出多少兵、肯支援多少钱粮却不好说,万一吴楚战局发生变化,宋国如何打算,更加难以预料。诸国之前,利益才是合作的唯一条件,一纸盟约,说立就立了,说毁也就毁了,我们如何保障宋国能与我卫国同心同德,进退如一?”
  公孙拔沉吟片刻道:“君上,臣以为,为我卫国计,抗晋之举势在必行。至于卫宋之盟,数百年来我两国一向交好,守望相助,值此危难时刻,宋人未必会只存自保之心。当然,把江山社稷、万千黎民,寄望于一个君子信诺,确实太过凶险。臣想,君上何不促请君夫人回国呢?君夫人是宋公爱女,如今又是我卫国夫人,身份不同一般。如果君夫人归来,有她在,便能加强卫宋两国的密切联系。再者,君上也可秘密修书与君夫人,请夫人归来时,先请宋公派一支大军与她同归,相信有君夫人的牵绊,宋公也不会轻易放弃卫国。”
  公孟彄赞道:“公孙大夫说的是,君夫人是我卫国夫人,卫国荣辱得失,与君夫人至关重要,卫宋联手却敌,若有君夫人居中策应,调度配合,则无后顾之忧了。”
  卫侯沉吟半晌,微微点了点头。
  待得众人散去,公孙拔之子卫宫左兵卫公孙戊护送卫侯返回内宫,行至青水湖畔,卫侯站住,望向湖面。湖面结冰,上面皑皑一层白雪,在阳光下耀人二目。湖边假山上的藤蔓已经干枯,在风中微微地发抖,四望一片萧杀气氛。
  卫侯喟然一叹,慢慢阖上双眼,暗忖道:“莫非寡人真要向那贱人低头么?”
  他思索良久,低低说道:“方才廷议之事,你都听到了,你有什么看法?”
  公孙戊眉锋微微一挑,说道:“君上,君视臣为心腹,臣便向君一吐心腹之言。请恕臣冒犯,臣以为,家父所言是有道理的。君夫人与君上虽然不合,但这毕竟是家事,君夫人留在宋国,便不会太过关切卫国之事。她年轻貌美、身份高贵,对君上又没有什么情意,若卫国大败甚至亡国,对宋国来说,随时可以抱起齐国或楚国、秦国的大腿。对南子夫人来说,则随时可以改嫁他国国君,照样尊崇高贵,若嫁个年轻的君侯,说不定还更合她的心意。”
  卫侯姬元心中冷哼一声,但他知道公孙戊连这样难听的话都说出来,的确是对他推心置腹了。而且,那小贱人对她的确毫无感情,真要她改嫁,说不定她还求之不得。
  公孙戊见卫侯没有出言呵斥,继续道:“然而,君夫人若在我卫国,则她个人的荣辱得失便与君上、与卫国合为一体。宋公有爱女在此,也决不会轻易撕毁同盟。君上为江山社稷、为我卫国万千黎民,便是将君夫人恭请回来,那又如何呢?何况其中内情,又有几人知晓?”
  卫侯轻轻一叹,说道:“好吧,寡人这便修书一封,你着亲信可靠的人做信使,速去宋国,交与夫人。”
  ※※※
  宋国都城商丘,南子站在一树梅花下,身穿貂裘,百般妩媚,人比花娇。
  那信使本是公孙拔府上家将,公孙拔率人入帝丘后,被选拔入宫成为侍卫,乃是公孙拔之子公孙戊的亲信,他还是头一次见到君夫人南子,虽早知她美貌,如今甫见,仍是不禁目眩神驰,大晕其浪。
  他唯恐失礼,不敢多看,急忙低下头去,双手高举将卫侯书信奉上,双眼只盯着地面,却见南子一双鹿皮靴子,也觉美丽异常,透着一股特别的女人味道,不知其中那双秀气的脚儿又是怎样味道,不觉喉头发干,禁不住咽了口唾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2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