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争之世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224

  庆忌大步入营,孙武紧随其后。叔孙摇光和季孙小蛮一身戎装护卫在他们的身侧。士兵们自觉地分开一条道路,当庆忌走过去,便紧紧跟在他的身后。
  营中还有厮杀呐喊声,庆忌的周围却是一片沉默,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和铠甲、兵器的轻微碰撞声。
  简陋的鹿砦被抛到了一旁,碰撞踩压的变了形,营门口是死伤最惨重的地方,双方争夺大战,以致遍地死尸,庆忌行去几无下脚之地。营中只剩下最后一支留守却敌的队伍还在苦苦支撑,这支吴军人马大约还剩下两百多人,且战且走。但是他们已无退路,英淘率军自正面猛攻,阿仇和再仇各引一路兵马快速向他们的两翼和背后包抄过去,他们已经陷入了无路可退的境地。
  当庆忌出现的时候,这队人马最后的一点战斗意志也被摧毁了,不止因为庆忌的出现,意味着整座营盘的全面失守,而且,在这些庶民心中,天生高贵者永远都是高高在上的,他们只是匍匐于贵人脚下的小民。当他们奉吴王姬光为主时,他们还有勇气与庆忌一战,如今姬光已落荒而逃,昔日吴王世子衣甲鲜明地出现在他们面前,那种根深蒂固的顺从意志便占了上风。
  庆忌一摆手,英淘等人便持着兵器停止了进攻,被围在中间的两百多名吴人勇士怔怔地看着庆忌,然后不约而同地抛下武器,跪伏于地。
  “姬光在哪里?”
  庆忌走到他们面前,淡淡地问道。
  前边那名吴军旅帅身子一颤,不由自主地答道:“大王……”
  他习惯性地说完,这才惊觉,不由有些惶然,庆忌淡淡一笑:“说下去!”
  “是,是是,姬……大王得知御儿城已被越人袭击,御儿城守军尽没,不能赶来援助。殿下……殿下攻势猛烈,大王……大王已向武原方向退却。”
  英淘插嘴道:“公子,孙武将军和梁虎子将军已经衔尾追了下去。”
  庆忌追问道:“武原那边情形如何?”
  那旅帅微一迟疑,庆忌沉声道:“嗯?”
  那旅帅一惊,答道:“伍相国曾派出几路信使,分别同姑苏、邗邑、武原、御儿城联络消息,可以来援的只有御儿城、武原、邗邑三路人马。如今御儿城失守,邗邑的夫概将军受掩余公子借来的鲁军牵制,行程缓慢,如今可倚仗的唯有武原。武原守军已送来消息,他们得悉姑苏危急,正欲发兵往姑苏城救驾,见到信使得悉大王到了东苕溪后,已向这里星夜赶来,大王本想待武原守军赶来合兵一处的,但殿下攻势太急,难有喘息之机,只得向武原方向退去……”
  庆忌心中微微一沉:“烛庸招降失败了?武原守军一到,又是一番惨烈战事,不知我军能支撑到什么时候。”
  “公子,孙武将军、梁虎子将军已追着姬光去了,咱们尽快追去吧。”阿仇赶来,大声说道。
  庆忌略一思索,说道:“集结人马,伤兵留下打扫战场,其余人等随我……乘胜追击!”
  庆忌整顿了人马,不急不缓地远远缀在孙武和梁虎子所率人马后面,并不急着与他汇合。一则,后边还有不知有多少战事,大军连番作战,不能不留余力。二则,现在还有一支去向不明的越国军队,须得小心他们突然出现。
  战争本身,从来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这个手段的目的或为经济,或为政治,或为信仰,甚或为了女人,但从来不会是为了战争而战争,那么越人的目的是什么?没有摸清他们的动向和目的之前,庆忌每战便不敢投入全部人马,必得留一支军队做预备队以防万一。
  幸好这一带少有平原,沟壑纵横,山峦叠起,上万人的大战已经拥塞了整个战场,地形也摆布不开数万兵力全部投入的大战。同时,连番大战之下他的人马还有两万人上下,而姬光连番战败,伤兵逃兵无数,再加上胥门巢扮疑兵引开庆忌追杀时又带走一路人马,如今姬光身边的兵力已逊他多多,不能投入全部兵力,仍然占了上风。
  现在他担心的是武原守军,这支人马虽不甚多,却是真正的生力军,如果他们参战,对整个战场形势势必产生不可估量的变化,唯其如此,更需留下预备队,以应付错综复杂的战场形势。
  ※※※
  “报,大王,相国,武原守军已经赶到,已在三箭地外。”
  “喔?”狼狈逃窜的姬光大喜,他现在十分狼狈,吴王仪仗已完全丢弃,听了探马禀告,他急忙令人止住战车,手搭凉蓬向远处望去。
  “扶我……起来……”伍子胥也吃力地站起。他的伤不是很重,但是伤口要养好也需时日,这几天伤口已稍稍愈合,但仍不能使力,否则伤口就会裂开。
  远处尘土飞扬,正有一支大军急急奔来。伍子胥道:“武原守军原是烛庸部下,是故单独驻守武原,一直未得调用。如今他们星夜驰来效命,已然表明了对大王的忠心,大王对武原守将平布当予以安抚,加官进爵。”
  姬光宽慰地道:“寡人省得,相国还是躺下歇息吧,莫要挣裂了伤口。”
  “这点伤势,不碍的。”伍子胥眯着眼往远处看看,对那探马道:“去,告诉平布,让他大军就地停下候命,速来见过大王。”
  “是!”那探马一拨马头,又复向武原军马奔去。
  武原军正急急驰来,以十余辆战车为前驱,牙旗猎猎,人马蚁附其后,约有八千多人,看这情形,武原守军已是倾巢而出,一兵一卒都没有留下。
  烛庸披甲佩胄,手执长矛,一部虬髯缀满灰尘。眼望前方渐渐停下的那路人马,兴奋地道:“你看清了?”
  平布五短身材,身高几乎只到烛庸肩部,却十分粗壮有力。他扶着战车,跷脚朝前看着,点头道:“看清了,怎么牙旗、帅旗、王旗,三旗皆无,他们败的这么惨吗?”
  烛庸哈哈大笑:“姬光信使不是说了么,胥门巢冒充姬光引开庆忌追兵,牙旗、王旗皆被胥门巢携走。可他这一路大军,便连中军的帅旗都没了,败的也真够惨的。这支残兵找上我们,那可是送上门来的天大之功啊。”
  平布摩拳擦掌,兴奋地道:“公子请坐镇中军,末将领一路人马直取敌阵,生擒姬光。”
  “如此大好时机,还守什么中军?全军出动,一攻而下。”
  “是是,那么请公子殿后,末将为先锋……”
  “先个屁,姬光这路军哪还有阵形,我们摆阵给谁看?一骨脑冲过去,谁抓住他算谁的。”
  “好!”
  “你可听清了,只能跟在我的战车后面,不许抢到我的前头去,听清没有?”
  “……”
  平布扭过几乎不见脖子的大头,瞪起一双牛眼,把气全撒在了自己的部下们身上:“跟上,跟上,勿击战鼓,直接冲过去!大功就在眼前,这可是最后一份功劳了,冲!冲啊!”
  
  第211章
疲于奔命
  
  山坡上,伍子胥仗剑半跪,身如血染。他身边的人越剩越少,防御圈子不断缩小,败亡只在顷刻之间了。他守的这道山口,后边有条小径,吴王姬光就是从那条小径上逃走的。暴跳如雷不肯再逃的姬光是被伯噽带了武士将他硬生生架起来走的,这是伍子胥交给伯噽的最后一道命令。
  如今他们逃走已有近一个时辰,虽说全军逃的逃、降的降,在他看来,这一切却都是值得的。少了这支军队的负担,姬光可以扮成平民,大道小径,山路水路尽可选择,只要他能平安逃回姑苏城去,则大事未必不可为。
  谁曾想到,赴援的武原守军,居然是要命的恶狼,以无备对有待,又是疲败之军,他们这支人马本已不敌,偏偏这个时候庆忌的追兵又自后面赶来,大王的人马腹背守敌,被迅速切割成几块,有的逃了,有的降了,大势所趋,如今只剩下他这一支掩护吴王逃走的人马仍死死守住山口。
  身上的伤口裂开了,因为失血过多,他眼前经常像飘起一团黑雾似的,身上一阵阵发冷。他知道,他的使命结束了,灭门的大仇已报,如今他把命报答了助他报仇的吴王阖闾,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留在他身边的,都是誓死效忠的勇士,这些人尽管势若疯虎地拼命搏杀,奈何已是强弩之末,便连照顾他都有心无力了。
  “冲过去!姬光身边侍卫不多,不能让他逃了,一定要抓住他!”烛庸大叫,挥矛荡开迎面而来的一剑一戈,身先士卒地冲了过去,平布带着一群人紧随其后。伍子胥一急,猛吸一口气,飞身扑了过去,被平布挥戟架开他的剑,脚步匆匆地奔了过去。
  伍相国如今已是笼中之兽,他职高位显,本来也是一件极大的功劳,但是同姬光的诱惑相比,那又微不足道了。平布此时只想擒住姬光,立下不世之功,哪里还把他往日见了毕恭毕敬、大气都不敢喘着的伍子胥放在眼里。
  又有一伙人冲来,领头的一个伍子胥认得是赤忠,不由勃然大怒,吼叫道:“叛徒!”
  他立足未稳,便又再度冲上,赤忠一见是他,面上微生愧意,不由自主地退了开去,倒是他旁边一名士兵见有机可趁,一剑刺穿了伍子胥的皮甲,在伍子胥左肋下狠狠刺了个窟窿。
  “啊!”伍子胥发出一声大叫,左手抓住剑刃,右手挥剑一劈,一剑将那正欲狂喜欢呼的士兵脑袋削去一半,然后踉跄退了几步,又是一戟刺来,正中他的大腿,伍子胥嗔目望去,那人心头一寒,手上一软,那锋利的长戟竟再也刺不下去,只见伍子胥的手略动了动,那人便怪叫一声,弃了大戟逃开。
  伍子胥不禁哈哈大笑,他头上冠带已失,满头白发披下,威风凛凛,虽浑身浴血,却无人敢再靠近一步。但是每个人望着他血如泉涌的伤口,都知道这位相国大人命不久矣。
  伍子胥笑着,咳着,口中溢出鲜血,他踉跄退了几步,一跤跌倒在地,附近几名侍卫都被敌人缠住,有人想来救援,只一分心,反被敌人刺杀于脚下,在伍子胥身边,是一群手持长戟大矛,将他团团围在中间的庆忌军士兵。
  几名士兵互相看了一眼,心中都存了抢功之念,忽然发一声喊,不约而同地挺起兵器向他刺来。
  “嘿!”伍子胥单手拄剑于地,沉声一嘿,虎目四顾,那十余枝戟矛本已及身,被他一看,那些士兵勇气顿失,竟又一齐顿住兵刃。
  “伍员此头,可换一万户侯,谁来取去?”伍子胥一声大喊,那十余名士兵不进反退,反而惶然又退开一步。
  伍子胥忽地抬手奋力一掷,手中剑飞了出去,因这奋力一掷,他也向前仆倒在地。但他早已力尽,这一剑力道不足,速度不快,被一名士兵急急举盾一挡,撞在盾牌上又跌弹回来,落到他的身前。
  面前响起脚步声,伍子胥微微抬头,只见那圈如临大敌的军兵让开一条道路,一名黑袍布靴的男子向他走近。黑袍的袍裾是月白色的,绣着浅浅的梅花饰纹,布靴的鞋沿也是白色的,踏在绿绿的草地上,脚步沉稳。
  伍子胥微微仰头,一片黑雾似的幻像消失,那人的眉目渐渐清晰起来,那是一个唇上微髭的瞿朗男子,看模样还不到三十岁,未披甲胄,肋下佩着一柄长剑。
  伍子胥不认得这个人,但是他看得出,此人必是庆忌军中主将,因为自他出现,那个中大夫赤忠居然也恭顺地站下,向他示以敬意。
  “拔剑,与我一战!”伍子胥嘶声说着,伸手便去抓剑。
  那人的袍裾动了动,黑面白帮的布靴轻轻抬起,然后稳稳地踩在那柄剑的剑面上,淡淡地道:“胜负已定,何必逞匹夫之勇?”
  伍子胥仰头,向他怒目而视,那人神态从容,一动不动。
  伍子胥闭了闭眼,哑声问道:“你是孙武,还是英淘?”
  “在下孙武。”
  “我……小瞧了你……”
  “在下却不敢小瞧了相国。”
  “嘿……,所以……我败了……”
  孙武听他言外之意,是说败在大意轻敌,并非用兵打仗不如他,只是微微一笑,也不分辨。
  伍子胥奋力挣扎着想要坐起,但他周身已经无力,竭尽全力,只能翻过身来仰首望天,这一番使力,已经让他头晕眼花,眼前金星乱冒。
  孙武慢慢蹲下来,伍子胥的视线渐渐模糊,眼前金星乱转,头晕目眩,即使闭上眼,那急旋的星星似乎也在绕着他打转,孙武的声音也变得忽远忽近,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大王……已经远去,你为什么不追?”
  “姬光离开已经很久了,山路难行,追之不及。”
  “哈哈……,你……倒不肯多浪费一分力气。”
  “我只是不想去做本无机会的事情。”孙武静静地说:“事实上,我本料追上姬光,也必是一番苦战。武原守军已投向我家主公,这是一个我事先未曾料及的变数。”
  “你很厉害,但……但是……这道山口我守住了,你们终究没有抓住大王。大王仍在,我……我就没……没有败……”
  孙武的眼中带着尊敬:“是的。相国想要做的,已经完成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2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