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争之世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224

  “有何不可?”庆忌闻言有些诧异,他记得立出身寒微者为后,以避外戚专权,这是后世帝王权术之一,对稳固江山很有效果,却不知任若惜为何要反对。
  却听任若惜道:“对大王来说,迎娶的只是你喜欢的女子,但是对列国诸侯公卿来说,联姻却是一种政治讯号,季氏、叔氏皆是鲁国名门望族,让他们家的女儿位居一民女之下,情何以堪?这不是大王对他们的蔑视和侮辱吗?到那时只怕亲家做不成,反要成了仇家。”
  庆忌一听恍然大悟,心道:“不错,我错了,我己错把后世的条件向这个时代生搬硬套了。那时天下一统,不管皇后的娘家是什么背景,都是他的臣子,自可由得他安排。而现在不同,诸侯的嫔妃,都来自与他身份地位不相上下的其他诸侯国,让她们屈居于一个地位远不及她们的女子之下,就算她们没有怨言,她们的家族也是不肯善罢甘休的。”
  庆忌想到这里,微微叹了口气,苦笑道:“真是没有想到,战场厮杀、国战杀伐,种种局面,我都不曾皱一皱眉头,如今却被一些家务事搅得焦头烂额、束手无策。”
  任若惜也随之苦笑,她蹙眉想了一阵,说道:“依若惜看来,其实大王也不必过于为难,名份先定了,反而被动。不如摇光小蛮,皆纳为夫人,将来再择其中贤良晋升为后,而名份一旦定了,王后再降为夫人可就是国之大事了。
  再者说,你如今是吴国大王,而季孙、叔孙氏是鲁国臣子,彼此地位并不相当,摇光、小蛮能得王妃之位,已足以令他们满意。吴国要想称霸于天下,这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盟友,而鲁国绝不是最合适的人选,你这王后之位……,如果我是你的谋臣,必不会甘心让你如此浪费,必须虚悬以待一位对我吴国大大有益的他国公主才成。”
  庆忌听罢默然不语,任若惜见他脸色阴霾,忙道:“大王,可是嫌若惜的话不中听?”
  庆忌摇摇头,轻叹道:“没什么,迎娶心仪的女子过门,成就一生恩爱夫妻,本来是人生一大喜事,可是听你这么一说,我忽然有些意兴索然。唉,做了大王,连婚姻都要成了一桩生意,反不如领兵复国前快意恩仇,率性为人来得自在,实在令人思之怅然。”
  任若惜听了亦默然半晌,才幽幽劝道:“人有所得,必有所失,你觉得这大王当得不够快意,天下间不知多少人却羡慕你有这样的功名地位呢。其实我们女儿家才是最苦的,不要说普通人家的女儿,便是生在权贵大富之家,锦衣玉食生活优渥,如人中之凤,到头来一生幸福与否,终究还是取决于她的丈夫。大王能怜我爱我,那就是我们修来的福气了,若是谁要想不开,耿耿于怀于后妃之位,那便是自寻烦恼了……,真要出现那种情况,也是无可奈何,天下事,总是不能做到处处圆满的。”
  庆忌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唯有一声长叹:“是啊,情与理,如何兼顾?许多时候,都是难以两全的,感情上,我不想你们任何一人受了委曲,可是理智上……,别的不谈,这江山社稷虽是寡人的,却是无数热血男儿用生命换来的。这锦衣玉食,崇高地位,是吴国无数子民用血食供养的,我纵然再如何想要率性为人,终究不能只为了取悦自己的女人,而置他们的利益于不顾……”
  两人相对无言,半晌,庆忌把双眉一扬,脸上露出一副轻松的笑容:“罢了,就按你说的办,主意既定,寡人便不再徘徊。偌大的天下寡人都平定了,还摆不平后宫里莺莺燕燕的一些家务事?此番回去,寡人便备一堆藤条木板,立为后宫的家法,哪个丫头敢起刺生事,寡人便是一顿板子,打得她屁股开花!”
  任若惜眼波流动,轻轻啐他一口道:“大王好偏心,只对着若惜才说这样的话,莫非未曾入宫,先给人家一个下马威么?”
  庆忌放下心事,哈哈笑道:“这你可是冤枉了我了,对你,我也只是说说。摇光小蛮那里,已经不知吃了我几次家法了。”
  任若惜晕生双颊,掩袖吃吃笑道:“若是人家……也想受这样的家法,那该怎么办呢?”
  平素过于恬淡端庄的女子,一旦春情荡漾,那风姿韵味实在销魂蚀骨,庆忌一见不禁蠢蠢欲动:“寡人……现在可没有藤条木板带在身边,只有一双手板而已,不知若惜姑娘禁不禁得起呢?”
  庆忌的手伸出去,还未触及任若惜的娇躯,她已拍开他的手跳起来,娇笑着逃到门边,向外边喊道:“车驾侍候,大王要回宫了。”
  庆忌手伸在空中,苦笑道:“既然不要,为什么要挑逗我?唉!再不娶你们过门,寡人这夜还真是难熬了。”
  ※※※
  天色近晚,庆忌才起驾返回王宫,刚进宫门,便见宗伯姬中齐和太祝老大人各自顶着一头白发正站在台阶上等着,一见庆忌的车驾入宫,宗伯大人立刻颤巍巍喜孜孜地迎上前来,一揖倒地,高声说道:“老臣见过大王。”
  庆忌虽已想开了心事,但是回头想想,心中还是有些郁闷,尤其是他当初在鲁国曾亲口对叔孙玉说过要立叔孙摇光为吴王后,虽说叔孙玉后来曾经悔婚,失约在先,怕是没脸和他计较王后与王妃的区别,而且以他如今势力,反是叔孙玉要来巴结他,但是总觉的有亏于叔孙摇光。
  他前些时日一时灵光闪现,提出三宫六院之制,本就有混淆了三宫的概念,让叔孙摇光、季孙小蛮和任若惜今后平起平坐,一修三好的意思,可惜真要具体施行,才发觉诸多方面无法平衡,不管再如何均衡,主次上下还是要有所区别的。所以此时心情难免有些落寞郁闷,这时见宗伯大人兴冲冲地抢上来施礼,便怏怏地摆手道:“宗伯请起,这么晚了,还有什么事情么?”
  宗伯大人兴高采烈地道:“大王吩咐老臣筹办纳聘之事,老臣与太祝大人商议,如今已经拟定了一个法子,特来禀报大王。”
  他说到这里,年逾八旬的老太祝才像蜗牛似的挪到跟前,慢腾腾地道:“老臣见过大王。”
  “免礼,你们说吧,商量出了什么法子?”
  太祝慢吞吞地道:“老臣占卜于神灵,求得吉时、吉向、吉人,认为我吴国王后,当聘西秦之女,方宜多子、宜大王、宜吴国,是以老臣与宗伯大人以为,大王当遣使赴秦国,聘秦室佳女为后。至于王妃人选,可依大王之意,向鲁国季氏、叔氏、我吴国任氏下聘,纳三女为妃,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宗伯大人候他说完,连忙上前一步,满脸笑容道:“老臣听说,秦君有幼妹季嬴,年方十六,尚未婚配。此女贤淑知礼,妩媚娇艳,正是大王良配。季嬴胞姐,是如今楚国太后,大王若纳此女为后,便等若与秦楚两个大国结成姻亲,于我吴国大大有利啊。”
  兄弟姐妹的排行,依年岁大小称为孟、仲、叔、季等等,楚国当今太后叫孟嬴,就是被伍子胥掘尸刨坟,鞭尸三百的那位楚平王的王后。当初楚平王本是为自己的太子向秦国求亲,娶的是儿媳妇,结果因为这位孟嬴姑娘生得如花似玉,娇媚不可方物,那楚平王一见色心大动,在费无忌鼓动之下,干脆把她纳为自己的王后,心虚之下还把儿子赶出了楚国,最后因为和伍子胥在郑国策划政变,被郑人诛杀。这孟蠃所生的儿子,就是当今的小楚王。
  庆忌年纪轻轻,勇武之名冠于天下,乃是天下钦仰的少年英雄,如果他向秦国求亲,此事十之八九能够成功。庆忌就知道他的臣子们不会浪费了这么好的政治资源,虽说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吴国,为了他庆忌,可是想想自己一国之君也得竭尽所能,利用自身优势来为吴国创造有利条件,不觉为之苦笑。
  什么贤淑温良千娇百媚,那些根本就不重要,哪怕这位季嬴姑娘丑若无盐,娶回来只能当摆设,只要对吴国有利,对他的霸业有利,这些臣子们也会不遗余力地向他推销的。
  既然这吴国王后必须得是一位大国公主,那么她是谁也就无关紧要了,只要她符合政治工具的要求,庆忌冷冷地摆了摆手道:“知道了,你们自去操办吧。”
  两个老臣还准备了一肚子的说辞准备应付庆忌一旦拒绝之用,不想庆忌答应得如此痛快,两人倒是愣了一愣,这才欣喜若狂地告辞退下,让两个寺人扶着赶回去策划出使去了。
  庆忌下了车子,举步向宫中行去,他刚刚跨过前宫一条玉带环绕般的御河石桥,后边忽有人遥遥唤道:“大王,大王。”
  庆忌扭头看去,只见孙武急匆匆向他奔来,到了近前匆匆施了一礼,喘息着说道:“大王,臣刚刚收到荆林上将军的消息,越国遣使来朝,信使出发时,他们已经到了御儿城。”
  “嗯?”庆忌微微眯起了眼睛:“你说……越国使人来朝?”
  “正是!”
  “使节何人?”
  “越太子勾践!”
  庆忌目芒微微一缩:“勾践?寡人不去寻他晦气,他居然自己送上门来,这个勾践到底要搞什么鬼?”
  孙武神色有些古怪地道:“大王暂时不想去找他的麻烦,可他未必会这么想,大王命荆林将军率重兵驻扎于武原,又派阿仇、再仇两员最亲信的将领驻扎于醉季和御儿城,勾践作贼心虚,只怕是以为大王不惜一切,马上就要讨伐越国,一报乌程中剑和越国逃亡之仇了。”
  庆忌愕然道:“就算如此,他主动送上门来又有何用?难道还想凭三寸不烂之舌阻我发兵?”
  孙武沉吟道:“此人擅长权谋之术,隐忍功夫更非常人所能及,所思所谋常常出人意料,他此番前来意欲如何,臣还想不到,不过他能主动出使,朝拜我王,我看……十之八九是荆林将军的大军,让他越国有些坐卧不安了。”
  庆忌冷冷一笑:“马上派人迎上去,打探一下他此来的目的。一切等他到了再说。”
  “是!”孙武拱手欲退,庆忌忽地喝道:“且慢!”
  孙武止步,讶然道:“大王还有甚么吩咐?”
  庆忌直视着他道:“寡人和你说过许多次了,若有什么话,尽管直接与寡人讲,寡人不是纳不得忠言的昏君。你这人唯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曲言进谏,寡人虽知你忠心一片,一切俱是为吴国和寡人着想,但是你若敢再对寡人这般动用心机,寡人也决不饶你!”
  孙武讷讷地道:“大王……这是从何说起?”
  庆忌冷笑一声:“太祝宗伯那两个老家伙向来只知明哲保身,哪里懂得参谋国家大事!向西秦求佳女为后?如此一来,关中、巴蜀、荆楚、东吴四地便以大江为钮带拧成一道堪与齐晋长久抗衡下去的强大力量,只要我吴国奋发图强,抓住时机,便可趁机坐大,崛起于东方,汲力于西南,北伐齐鲁,虎视中原。利在西方,西秦之女旺夫宜子?我看不止吧,还旺国宜民呢!这样的主意,会是那两个不着调的老家伙想得出来的吗?你也太小瞧了寡人!”
  孙武被他一番抢白,脸上一片赧然。
  庆忌重重一哼,厉色道:“长卿,你给寡人记住了,即便你一片忠心,出于赤诚,若对寡人事不直言,擅使机心,自以为可玩弄寡人于股掌之上,也不脱藐视寡人之罪,一俟发现,寡人决不轻饶!”
  庆忌声色俱厉,孙武听了脸色大变,连连俯首称是,额上已隐隐现出汗水。庆忌这才拂袖令其退下。
  为君者大忌,便是驭人者反受人制。一个原本忠心的人,如果这样纵容久了,渐渐也难免会因轻慢而滋生野心。所以但有苗头,必须及时制止,不能因为历史上对孙武已有的定论而疏忽大意。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即便史书中对某些人物已经有了定论,而且这定论是真实的,那也是原本的历史发展中对一个切断面所做的结论。
  如今历史已发生了变化,如果自己用人一切都按史书原本所载,史书中说他忠的,便始终不疑的信任,毫无约束、不加提防,那是很可悲的。人性最复杂,也最易随着地位、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历史已经不同,历史中已有定论的人也很可能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庆忌不希望年纪轻轻大权在握的孙武有朝一日会因为他的纵容而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孙武没想到他通过太祝和宗伯,使了些委婉的手段来达到促请大王应允聘娶秦女的事竟激起庆忌如此猛烈的怒火,自他投靠庆忌以来,庆忌对他一直礼遇有加,这还是庆忌头一次对他大发雷霆。孙武唯唯退出门去,一阵风来彻体生寒,这才发觉汗水已湿透了贴身的小衣,孙武不禁暗暗警惕。
  殿上,庆忌重重地哼了一声,又复想到了居然持节来使的勾践:“勾践?这个忍术高手、厚黑宗师,居然不知死活地送上门来,寡人的心情恰不大好,正合拿他来消遣消遣!”
  
  第241章
工欲善其事
  
  秋风瑟瑟,姑苏城中已有了一丝寒意。那时尚无暖冬,南方在冬天的时候亦常见下雪,是以到了秋天,虽然不如北方那般四季层次分明,却也明显的感觉到了寒意,出行的人们也多穿了件衣服。
  庆忌的王驾仪仗自城中大道逶迤向北,往齐门而去。庆忌时常出宫巡游,如今在姑苏城中已成为常事,姑苏城中士民皆习以为常,秩序井然不乱。只是仪仗过处,百姓少了些喧哗吵闹。
  姑苏城北有两座城门,一为齐门,一为平门,两座城门连起来就是“平齐”,齐国乃东方第一大国,阖闾甫登王位,筑下大城,便特意为北方二门取了这个名字,其志昭然若揭,可如今姑苏雄城仍在,这城的主人却已换了别人。
  庆忌对摇光、小蛮殷殷叮嘱道“摇光、小蛮,如今秋意已深,越往北去,天气越冷,一过大江,南北气候便迥然不同,你们记得要多加衣服,免得路上着了风寒。”
  齐门外,杨柳枝摇,树下湖水澄碧,倒映着一天白云和三人摇曳的身影。男的健美、女的婀娜,与这天地美景完全地融合在一起。庆忌的话勾起了叔孙摇光的离愁,她眼圈一红,嘴唇翕动了几下,已是眩然欲滴。
  季孙小蛮却向庆忌翻了个俏皮的白眼,不耐烦地道:“我说大王啊,好象我和摇光姐姐才是北方人吧,大江北边是冷是热,我们比你更清楚啊,这种事还要你来说。”
  “臭丫头,让我表示一下款款深情你会死啊!”庆忌哭笑不得地给了她一个爆栗。
  季孙小蛮唉哟一声,捂着脑袋道:“死倒不会啊,可是听你一个大男人这么罗哩叭嗦的,我会感觉很冷啊。摇光姐姐,你要不要现在加件衣服?”
  叔孙摇光被逗得“噗哧”一笑,情绪好了许多:“大王,妾与小蛮这便上路了,我们……会在鲁国静候大王的消息。”
  “放心吧,一切我会妥当安排的”,庆忌替她紧了紧披风的系扣,柔声说道:“此去鲁国,先经东夷,东夷与我吴国早有密约,见了车上的吴国旗帜,必不会难为了你们。待到了鲁国,自会有人时常与你们保持联络。”
  庆忌笑道:“成家的商业网络十分庞大,稍加整顿,便可以建立一支极其出色的秘探队伍,我正准备以此为基础,为吴国打造一张包罗天下的消息网,如今与你们通通消息,不过是牛刀小试,必定可以办得到。”
  叔孙摇光幽幽地瞟了他一眼,轻轻埋怨道:“你明知人家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可惜她这声音实在太小,也就只有她自己听得到而已。
  “咚~~”一尾肥鱼跃出水面,身子弯弯如钩,跃出水面又一头扎进水里,水面上荡起一片涟漪。
  “鱼儿盼清水,妾盼信早来。大王,妾身……上路了……”,叔孙摇光深情地瞥了他一眼,牵起季孙小蛮的手,慢慢退向路上正静候她们出发的车辆。
  “一路保重!”庆忌微微拱起双手,目视着她们登车离去。两百多名全副武装的骑士护拥着两人的马车踏上了北去的大路,庆忌站在树下,直到她们的马车消失在林荫深处。
  庆忌头也没回,双眼仍然眺望着远方,忽地大喝一声:“成秀!”
  “啊!微臣在!”成秀冷不防被他一叫,下意识地答应一声,一提袍裾,忙不迭地从人堆里跑了出来。
  “摇光和小蛮姑娘此番返鲁,一路上……”
  “大王放心,微臣已派人与东夷方面进行了接洽,他们不会为难两位姑娘。东夷境内,如今并不都在东夷女王辖制之下,境内有许多流匪,为了安全起见,两位姑娘一旦入境,东夷女王还会派出一支数百人的卫队沿途护送,这些人俱是东夷族神箭手,他们会护送两位姑娘直至安全抵达鲁国境内。”
  “嗯,那鲁国境内……”
  “鲁国境内也没有问题,臣已派人先于两位姑娘出发,通知了季氏、叔氏两家两位姑娘的行程,阳虎大人会亲自安排人马接应,不会给予展跖、公山不狃等人可趁之机。”
  “鲁君姬宋一直很喜欢小蛮,寡人担心他因妒生恨,会从中做些手脚,所以两位姑娘到了鲁国,不代表麻烦就会结束。鲁国方面有什么动静,你要及时让寡人知道,以免误了大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2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