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争之世第1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7/224

  “寡人已经听够了你的教训,你的道理,给寡人出去。”
  “君上……”
  “孔大夫不是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吗?我这君父说的话,为何你却充耳不闻?寡人叫你出去,听到没有?”
  姬宋说完,忽地奋力一扯,嘶地一声扯下那半片衣袖,然后赤着一条臂膀踉跄而去,孔丘提着半截衣袖,愕然站在那儿,殿中杯盘狼藉,酒气熏天,姬宋一走,几个小寺人便蹑手蹑脚地赶进来收拾杯盘,他们偷偷窥望着孔丘,孔丘呆立在那儿,一脸黯然……
  ※※※
  仓山脚下的向邑。
  向城是叔孙玉封邑的一座城池,以此向西,是鲁国领土,向东跨过仓山山脉,就是东夷领地。此刻展跖和公山不狃的人马就暂时驻扎在这儿。自齐国退兵后,鲁国军队开始集中力量打击展跖乱军,展跖的压力骤然增大,东夷军队有吴军相助,防御力量也大为加强,展跖原本于乱势之中进退自如,如今的活动空间却越来越小,士气渐渐低迷。
  就在此时仲梁怀又率领残兵败将从彭城逃来,他把展跖的一个重要基地给弄丢了,这对展跖军队又是一个沉重打击,这些困境让许多大盗首领都茫然起来。原本他们只是一些啸聚山林的强盗,没有什么人生目标,能抢就抢,不能抢就逃,官兵捉匪,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展跖带领他们造反,给他们描绘了一个封侯拜相的美好未来,使他们开始关心起了胜败局势,这一来打得顺手时固然可以士气高涨,一旦陷入困境,强盗们就不得不关心起自己的未来,是否能如展跖所言。
  离开议事大厅,仲梁怀进入公山不狃所住的房间,与公山不狃对面坐下,恨恨地道:“想当初他使人来说服我等造反时是怎样一副嘴脸?你我带了许多人马钱粮来投靠他是,又是如何眉开眼笑?今日他竟当众责斥,丝毫不给我留一点情面,真是岂有此理!”
  他与公山不狃都是季氏家奴出身,同展跖手下的盗伙不同,因此到了这里两人自然而然地便走得极近,结成了一派。
  公山不狃淡淡地道:“你把彭城这样重要的根基丢了,粮草兵马损失殆尽,只率些亲信逃回,展跖身为三军主将,又能如何循私?当众责斥而没有问罪,已经很是宽容了。”
  仲梁怀瞪起眼道:“不狃,你也怪我胆怯畏战是么?不错,若论行军打仗,我不及展跖,也不及你,可若要我倚坚城固守,难道我还做不来?彭城是谁从宋人手中夺下来的?当初我取彭城时,又不曾要你和展跖相助,难道老夫那时能战,进了城反而战不得了?”
  他想起那漫天石雨飞落,中者脑浆迸烈,骨断筋折的可怕情形,不由激灵灵打个冷战,悚然道:“不狃,你是不知吴人的厉害,他们使了一种奇怪的攻城武器,拳头大的石子,像雨点般倾泻下来,又快又疾,彭城没有藏兵洞,普通盾牌实难抵挡。还有那些吴兵,比东夷人还要野蛮,大雪之中许多人都赤膊上阵,身上纹着花花绿绿的龙蛇图案,一个个都悍不畏死英勇异常,你若碰上,才知他们的厉害。”
  公山不狃微微蹙眉,说道:“吴人真的这般厉害?”
  仲梁怀瞪眼道:“如今私下说话,难道我还会诳你为自己遮丑?不错,说起打仗我不如你,可换了你守彭城,也绝不会是梁虎子的对手,那厮的兵,一个个都像疯魔一般,光是那大呼小叫就令人胆寒,三万吴人便攻击楚都,数十万楚军束手无策,你说吴军的战力该是何等了得?就是这支吴军,却被庆忌的人马打的落花流水,庆忌的兵马该是何等骁勇你还想象不出?”
  公山不狃叹了口气默然不语。
  仲梁怀道:“我守彭城时,你们正在费邑,那里是展跖老巢,真有不敌时退回山里也足以自保,如今为何却到了这里?”
  公山不狃苦笑道:“若退回他的老巢当然可以自保,可鲁人把出路一封,不是又重回了山贼的老路?我们如今是要打天下呀。”
  “打天下……”仲梁怀忽然懊悔地道:“不狃,你们本是季氏门下奴才,就不该妄想能出人头地,做个公卿大夫的。展跖一番花言巧语,害得你我还以为他是何等了得。可惜,他做一方大盗时,固然是纵横列国,所向披靡,殊不知那是他未见反意,三桓家主不愿下大力与他为难,如今可不同了,唉,直是处处碰壁,齐鲁议和,我们的机会……”
  公山不狃攥紧拳头,恶声道:“公山不狃偏是不信,阳虎能做大夫,凭什么我公山不狃不能?我一定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公山不狃也是堂堂大丈夫,绝不在他阳虎之下,他能办到的事,我公山不狃一样办得到。”
  仲梁怀微微摇头,忧心忡忡地道:“不狃,展跖空具雄心,但天不假其时,人不予其便,吴人如今与东夷合兵一处,齐鲁议和之后,阳虎兵力更是大增,我们如今前有鲁军,后有吴夷联军,便是想保命,也是一桩为难之事,还谈什么建功立业,成就威名?”
  公山不狃看了他一眼,一副欲言又止模样,仲梁怀见了便道:“你有话便说,何必吞吞吐吐?”
  公山不狃犹豫一下,拂手道:“尔等退下,关好门户!”
  手下侍奉的亲兵连忙依言退下,仲梁怀蹙眉道:“什么事如此小心,连你手下亲信也要避开?”
  公山不狃俯身向前,低声说道:“仲兄,依不狃看来,展跖气数已尽,不是可保的明主,你我是不是该为自己的前程做些打算了?”
  
  第257章
困境
  
  仲梁怀暗吃一惊:“怎么,不狃想要叛离展跖?”
  公山不狃冷冷一笑道:“难道仲兄对展跖忠心耿耿?你我投靠展跖,图的是成就一番事业。你我各自带着兵将粮草而来,虽统一在他指挥之下,从始至终却只是盟友关系,我们即没有拜到他的门下,也没有与他结义为兄弟,合则来,不合则去,一拍两散,谈什么叛不叛的。”
  仲梁怀黠笑道:“不狃,你这话只能在这里说说罢了,你我现在只要说率人离去,你且看看展跖、古君海等人会不会放过咱们。”
  公山不狃牙根一错,狞笑道:“展跖、古君海是凶神恶煞,咱们就是泥巴捏的小人儿不成?好说好散的话,彼此还能留份情面,他们若不肯让我们走,难道你我就是那么好欺负的人?”
  仲梁怀闻听此言,知他已对展跖失望已极,打定主意要离开了。他和公山不狃是一派,同展跖手下那些大盗一向格格不入,如今他损失严重,更要依赖公山不狃,如果公山不狃离开而他独自留下,从此在展跖手下也再也出头之日。
  仲梁定下神来仔细琢磨一番,郑重地问道:“我刚从彭城那边辗转逃来,还不知道这边的情形,你可是已经与什么人取得了联系?”
  两人是一根绳上的蜢蚱,共损共荣,也只能同进同退,公山不狃凝视他半晌,断定他不会出卖自己,方道:“展跖用兵只知东奔西走,乐衷于攻城拔寨,到处流窜,却不如打造一方固定的根基是何等重要。
  鲁军一路追逐,虽疲于奔命,但鲁军再如何疲乏,毕竟有根基、有补允。你我以前在季氏门下奔走,对鲁军的情形是了解的,鲁国国力虽不强大,但鲁国三桓既要互相扶持共抗鲁君,又时常在彼此之间明争暗斗,为求自保,忠于三桓家主的军队,其军备和训练却从不曾松懈,实力很是可观。
  而展跖,此人空有大志而无大才,尤其是他麾下众将,以古君海为首,每到一地攻城拔寨,第一件事就是穷搜大户,夺其财产,淫其妻女,功业未成而尽享其乐,使得各地公卿大夫但闻展跖军至,或拼命抵抗,或扶老携幼逃进曲阜,根本无人归附。
  展跖虽屡下禁令,但他手下都是一群放纵惯了的大盗,毫无军纪可言,展跖正是正是用人之际,这些悍匪虽毫无军纪,打起仗来却悍不畏死,展跖也不能苛责了他们,以致他的军队自始至终都被人当成匪盗,哪有民心可用?试问这样的人物如何能够成就大事?
  眼见展跖军如此模样,不狃实是心灰意冷,本来彭城之地不失,不狃还抱着一线希望。彭城夹于鲁、宋、东夷之间,又兼地势险要,四通八达,可进可退,可攻可守,实在不济时,我们便退往彭城,亦可支撑一时……”
  仲梁怀脸上一红,张嘴想要辩解,却又忍住。
  公山不狃继续道:“可如今彭城已失,后路已断,齐鲁议和后,阳虎可以抽调的兵马不断增加,而东夷诸部又有建国自保之势,便连从未跨过大江一步的吴人也来分一杯羹了,这碗水是越搅越混,如不及早为自己找条后路,总有一天我们会和这些只会打家劫舍的强盗同归于尽。所以,得到彭城失守的消息后,我便开始琢磨出路了。”
  仲梁怀沉思有顷,缓缓问道:“你我如今似丧家之犬,放眼天下,能投靠何人呢?”
  公山不狃道:“齐国。”
  “齐国?”
  “不错,最理想的莫过于齐国,齐国国力雄厚,向来不把鲁国放在眼里,何况齐国刚刚还与鲁国一场大战,他们不会在乎收容我们鲁君那边会有什么反应。”
  仲梁怀道:“齐国晏婴与田乞现在各自把持半壁江山,若投齐国,攀附何人?”
  公山不狃道:“自然是田乞,晏婴那老家伙一向主张与鲁国以和为贵,他既不赞成对鲁兴兵,便也不会答应收容我等。”
  “嗯,田乞可同意了么?”
  “不知道,我的人还没有回来,我仔细盘算过,投靠齐国的可能最大,我看田乞十之八九会欣然接纳你我。此外,我还想好了其他出路,若投靠齐国之事不可行,便退而求其次,投奔宋国。”
  “宋国?”仲梁怀失声叫了出来:“我等夺了宋国彭城,宋人不来发兵讨伐已是万幸,怎么可能收容我们?”
  公山不狃哂然道:“仲兄,庙堂上的人物,你我见得多了,怎么还会有如此想法?那些身居高位者,向来只看利益轻重。利益相关,立时便亲如兄弟;利益相左,转眼便反目成仇。
  如今吴人占了彭城,宋人会坐视不管么?可宋人与晋几番交战损失惨重,正是用人之际,我们此时去投奔他们,他们会把我们推出去么?不过一旦投靠宋国,就有被派去与晋国或吴国交战的可能,凭我们如今的实力,那样做不啻于以卵击石,如非确实走投无路,我们不可以选择宋国。”
  “东夷诸部即便立国,在齐鲁吴环伺之下,必也最是卑弱,所以东夷不必考虑;你我背叛季氏,已成三桓大忌,他们恨不得捉到我们,枭首悬尸以敬效尤,决不会答应我们乞降,也不用考虑。
  吴国庆忌如今求贤若渴,士子有才可晋卿相,庶民立功亦可做官,倒是一个极好的去处,可惜庆忌马上就要与三桓结下姻亲,他与阳虎又素来交厚,凭你我这点实力,他未必肯冒与鲁失和的危险接纳。所以如果齐国不成,唯一的去处就只有宋国了。”
  仲梁怀听了他的分析,仔细思量一番,顿首道:“成!那咱们就等着齐国的消息。”
  ※※※
  自赤忠领兵奔赴东夷之后,梁虎子得一强助,便让他驻守彭城,并以此为中心,向四下辐射吴国影响,而他自己则亲率一万精锐,赶到了东夷女王所在的於余丘。
  於余丘在东夷诸部的领地中,算是一块极富庶的土地了。在它周围,环绕着的是东夷最大的几个部落,嬴、风、成、阳、介、牟、薛、郭。这些以姓氏命名的部落,自上古少昊年间,一直传承至今。
  其实在诸部之上,还有一个偃姓,而这偃姓才是东夷诸部中最庞大的一股势力。少昊一脉传至夏朝时,其首领姓偃名伯益,伯益曾被各路诸侯选为禹的继承人。但是大禹去世后,把权力交给了他的儿子启,伯益不服与启相争,结果被启杀死,为安抚诸侯,伯益的儿子被分封到了徐,立为徐国。
  徐国传至第三十二代时,国力日渐昌盛,国君徐偃成为统辖淮泗流域的东方盟主,势力犹在齐国之上,周围有三十六国诸侯唯徐国之命是从。当时周王朝正对外不断扩张,昭王南征,淹死在汉水,全军覆没;穆王西征,消耗了大量财富,不得不屡屡增加赋税,百姓苦不堪言,各路诸侯多有不满。
  见此情形,徐偃雄心渐起,他的爵位本是子爵,此时却无视宗周悍然称王,他是宗周天下各路诸侯中第一个称王的人。这种僭越,在当时也只有统领三十六国、被东南的众多国家推为盟主,敢同周天子分庭抗礼的徐偃才敢如此造次。慑于徐偃王的威德,周穆王以徐偃王“僭越”称王、“逾制”建城等理由,命楚军偷袭徐国,又亲发大军征讨,终于火焚徐城,杀死了偃王。
  虽然周天子假惺惺地又立徐偃的儿子宗遂为徐国国君,但徐国从此在忠于周天子的齐鲁等国压制下一蹶不振,而徐国为了自保,也从此谨小慎微,不敢再图发展,影响力越来越小,便连东夷诸部也不把它放在眼里,就在前不久齐国发兵南侵时,这个小小的徐国被他们消灭了。所以如今东夷诸部中,最有实力的反而是上古八族。
  这八族中,嬴部落实力并不强,武士也最少,只是嬴部落掌握着东夷诸部的祭祀权,部落中有许多巫医长老,所以在诸部中地位超然,始终名列东夷八部之首。嬴部落是最拥戴‘嬴蝉儿’的部落,也是最虔诚地相信嬴蝉儿是少昊后裔,是少昊大神派来引领东夷族人重新崛起的领袖。
  风部落在东夷八部中名望排名第二,实力排名第一,他们的族长风行矢就是曾出使吴国的那个少女玄鸟的父亲,他是一个目光长远、聪明壑智的领导者,不管他是否相信嬴蝉儿的身份,他都是积极拥戴嬴蝉儿立国的。
  在他看来,东夷诸部如一盘散沙,继续下去,东夷唯有被周围诸国逐步蚕食,东夷的痕迹也将从这世上彻底消失,唯有建立国家,把东夷诸部的力量集中起来,才能让这个民族继续延续下去。
  嬴蝉儿传奇的身世,为东夷民族的共同信仰提供了聚合的基础,齐国南侵的严峻形势,对这一可能产生了催化效果,可惜就在他联络诸部准备拥戴嬴蝉儿建国的时候,齐鲁议和了,一些目光短浅的部落族长不想屈居人下,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风行矢对此又恨又气,眼看刚刚团结起来的东夷诸族又要土崩瓦解却一筹莫展,此时吴人突然出兵北上,正中风行矢的下怀。他知道,东夷要立国,没有一个强大的支持力量是不行的,周边诸国中,齐国是消灭东夷族的部落最多的国家,他们占领了东夷最广阔的领土,是东夷人的世仇。齐国最响亮的口号“尊王攘夷”中的攘夷,指的就是他们,彼此之间没有妥协余地。
  鲁国素来讲究相忍为国,除非人家骑到了它头上,它是不会发兵作战的;至于宋国,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在中原诸侯中争得一个体面的位置,对濒临大海的东夷毫无兴趣,唯有吴国才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强力支柱,因此吴国发兵后,风行矢便配合女王嬴蝉儿做了一系列的动作,为吴人扩大在东夷的影响做出种种努力。
  他亲自接迎吴国上将军梁虎子,把他迎接到了於余丘。梁虎子一边扫荡趁乱而起的各路盗匪,一边帮助东夷部落训练军队,在女王‘嬴蝉儿’和风行矢的默契配合下,许多吴军士兵扮作平民加入了东夷部落联盟的军队,并在其中迅速被提拔为士官,一步步控制着东夷的军队。
  但是有异心的部落族长们在齐国的威胁消失之后,迫不及待地想要恢复过去的社会架构,大部分人都有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心理,一旦建国,便有王侯公卿各个阶级,许多在自己部族中说一不二的族长也得服从于上位者,这是他们不想看到的,于是竭尽全力想要破坏联盟。这其中以没有希望成为类似六卿高官的部落族长们最为积极。
  成碧也在竭力拉拢各个部落,封官许愿,谋求支持。东夷还未建国,像三公六卿这些高官就已许给了势力最为强大的诸部族长,这些部落族长们有的听从了风行矢的见解分析,站到了成碧的一边,但是接受了这种安排的人,其中也有心怀二意者,情形十分复杂。
  在梁虎子的军队到达於余丘之后,这些部落首领开始故意纵容手下与吴军发生种种冲突,彼此士卒发生斗殴的事件屡有发生,一旦发生了斗殴事件,别有用心的夷人便大肆张扬,激起东夷人的同仇敌忾之心,掀起更大的冲突。吴人士兵若离开军营单独行动,还时常会发生失踪事件,常常会在几天后于某个僻静的角落里发现他们被砸的惨不忍睹的尸体,这又激发了吴人的愤怒,情形渐向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目前来说,东夷女王只是东夷人号召族人、共御外敌的一个身份,东夷还没有正式建国,女王对许多部落的约束力还有限的很,所以这种局面,便连一向智计多端的嬴蝉儿也有些束手无策。梁虎子手下一位卒长在发现一名亲兵的尸体后,怒不可遏地集合人马,要去铲除附近一个对吴人抱有恶意,时常制造争端的部落,被梁虎子及时制止,但士兵的怒气正在与日俱增。
  这些现象让梁虎子忧心忡忡,许多事不是靠武力能够解决的,而权谋方面又非他所长,梁虎子和成碧把东夷的这种种困难分别修书发给了庆忌,期盼着他能拿出解决的办法。
  公山不狃的信使从齐国回来了,田乞是世卿身份,从来都是高高在上,他根本不认为季氏门下的两个家奴有资格和他谈条件。他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恩赐态度接受了公山不狃的乞降,却要求他继续留在鲁国、留在东夷,孤军奋战,制造动乱,为他在政坛上击败晏婴后再度出兵创造条件,然而他答应给予公山不狃和仲梁怀的好处则少的可怜,公山不狃根本不能接受。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派人同宋国进行接触,而宋人既不想与鲁国交恶,做为一个贵族风气弥漫的国度,又缺少务实作风,不想让两个身份卑贱的家奴站到宋国的朝堂上为官,公山不狃的信使只得铩羽而归。
  走投无路的公山不狃为自己的困境忧心忡忡夜不能寐,万般无奈之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再度派人,和梁虎子、成碧的信使先后赶到了姑苏城。
  
  第258章
驱虎吞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7/2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