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争之世第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224

  庆忌拍拍被太阳晒的犹有余热的车栏,低声哼唱起来:“日落西山红霞飞,公子田猎把营归把营归,胸前红缨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自觉唱的好笑,庆忌噗哧一声笑了出来,在一旁,孙敖兴致勃勃地问道:“公子所唱的是吴国的战歌吗?”
  庆忌再也忍不住放声大笑:“正是,哈哈……”
  这些公子们都是公卿大夫们的儿子,住处都在西北方向,那里靠近鲁国宫城,用现在的话讲就是高档住宅区。十五六辆车子浩浩荡荡驶过曲阜宽阔的大路,拐进内城时,在紧靠公卿大夫住宅外围的一幢宅院中,两个男人正对坐议事。
  这幢宅子虽不如公卿豪门那般气派,但是高墙斗拱,飞檐翘角,院中花木琳琅,曲苑幽深,也是极佳的一幢居所。听到街上传来的豪迈歌声,正对坐叙话的两人语声一停,其中一人捻须奇道:“这是什么人在街上喧哗,来人,且去看看。”
  不一会儿,一个家仆跑回来禀报,是十余家大夫的公子去城外田猎归来,内中还有吴国庆忌,听路人说,他们十日后是要与叔孙世家较量田猎之技的。
  堂上端坐的两人不禁失笑,摆摆手屏退了下人,又复言谈起来。大司寇孙叔子家公子孙敖与大司马叔孙玉的爱女摇光打赌较技的事已经传开,朝野皆知,他们自然一听就知道外边是些什么人了。
  堂上坐的这两人,一个五旬上下,身材文弱,皮肤白晰,颌下三缕微髯,虽无威武之气,但神色从容,颇具雍容气度,对面一个大汉穿着一袭葛袍,肋下佩剑,四十多岁,身材虽不甚高,但身躯健壮,魁梧有力。一张大脸较为丑陋,断眉阔口,肤色黎黑。
  这两人正是鲁国当朝执政季孙意如门下三大家臣之中的仲怀梁和公山不狃。就象三桓世家如今季氏一家独大一样,季氏门下三大家臣,如今也是阳虎一家独大,仲梁怀、公山不狃颇受冷落,权势大不如前,三个家臣之间本来也是勾心斗角互相拆台的,如今阳虎权倾朝野,这两人便勾结到了一起。
  那五旬上下长相文弱的男子就是仲梁怀,他笑叹道:“这些世家公子、姑娘们居然玩什么田猎竞技,以为奴做赌注的荒唐把戏,实在好笑。不过,庆忌一来,不但三桓之间的关系更趋紧张,就是这些少年公子们也跟着掺和进来,哼,此人颇不安生啊。”
  公山不狃两道断眉一蹙,说道:“自来亡奔他国的人,又有哪个肯安份了?本来,阳虎献策攘助庆忌,藉机夺取兵权财权,是对主公有利的。然而,叔孙玉老谋深算,孟孙子渊性情暴烈,他们既窥破主公的意图,又岂肯坐视?我担心,三桓相争,是祸非福啊。”
  仲孙梁微微一笑,公山不狃说的冠冕堂皇,好似全为季孙意如打算,他心中自然明白公山不狃反对的真正原因,是阳虎也能藉机爬的更高,而阳虎一旦成功,他们两人更是屈居其下,再无翻身之力。
  仲梁怀也不说破,笑道:“是啊,如今主公是鲁国执政,代行鲁君之权,权柄一时无两,叔孙、孟孙两家也不得不看我家主上的眼色行事,何必还咄咄逼人呢,万一叔孙、孟孙两家狗急跳墙,他们合兵一处,力量并不弱于主公,到那时两败俱伤,恐非我季氏之福。”
  公山不狃欣然道:“正是,仲兄所言与公山不谋而合,今日拜访仲兄,正是为了此事。你也知道,主公如今宠信阳虎,咱们的忠言他是不大听得进去的。但是你我都是季氏家臣,不管主公采不采纳,咱们总不能坐视主公步入困境,总要想些办法才是啊。”
  仲梁怀双眼微眯,淡淡笑道:“那么,公山贤弟认为,我们该当如何呢?”
  公山不狃身躯微微前倾,目注仲梁怀,沉声说道:“主公欲削叔孙、孟孙之权,缘由全在阳虎一人。愚意以为,应从阳虎处下手,灭其气焰,离其宠信,只要主公疏远了他,不再听信他的话,那时你我再劝谏主公,必可使主公及时收手,三桓修好。”
  仲梁怀直起腰来,双手按在膝头,问道:“公山贤弟可有良策?”
  公山不狃道:“仲兄,我认为,要打击阳虎,只需两个字,一是‘合’,一是‘拆’。”
  仲梁怀疑惑地眨了眨眼睛,说道:“愿闻其详。”
  公山不狃解释道:“合,是与士卿大夫们联手,阳虎如今虽非鲁相,实掌鲁相之权,朝中大夫对他一介家臣登临众卿之上,怕是没有一个满意的。虽说那些公卿大夫们与我们也不大合得来,但是打击阳虎,却是我们共同的目的,只要我们有心,未尝不能合作。”
  仲梁怀眼中放出了光芒,连忙道:“慢来,慢来,说详细些。”
  “是。仲兄,咱们主公门下,分为两派,一派是公卿大夫、出身显贵,一派就是我们家臣。主公虽然用着我们最是合意,但是毕竟与公卿大夫们同出一源,别看权柄交付于家臣,他心底里最看重的,决不是我们这些家奴,而是展获那等公卿大夫。”
  仲梁怀苦笑道:“是啊,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在主公眼中,我们终是一介家奴,只能供驱策,又怎会真的放在眼里?”
  提起不平事,公山不狃也冷哼一声,然后继续道:“仲兄,稷祠前些日子被春雷击中起火,付之一炬,如今主公不是正想重修稷祠吗?我想,安排你我的人,向主公进言,由阳虎修建稷祠,阳虎为了讨主公欢心,一向是不管什么事都要揽在手中,必定欣然从命。”
  仲梁怀有些摸不着头脑,问道:“那又如何?”
  公山不狃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仲兄,社祠、稷祠,皆是神圣之物。稷神乃农神,农乃国之根本,如此大事,庄重肃穆,若阳虎把差使揽在手中承建稷祠,以他一介家奴身份,行此神圣之事,试想,展获等公卿大夫们岂会不恼?他们必会就此事诘难于主公。仅这一事当然扳不倒他,但是你我到时有意无意地透露些阳虎的消息给他们,不由阳虎不倒。你也知道主公的脾气,到时为了平息众怒,阳虎只能做这只替罪羊,哪怕主公只是虚应其事,把他赶离身边,让他回封邑去避祸,他对曲阜,也是鞭长莫及了。”
  仲梁怀喜形于色地道:“此计甚妙,阳虎一向贪功,而且狂妄自大,把这件差事交给他,他只会欢喜不禁,决不会想到随之而来的重重后果,哈哈,公山贤弟,真是妙计,咱们就这么办。对了,少正卯乃我鲁国闻人,此人言词犀利,博学多才,在卿士之中素孚人望,如果有他出面,阳虎更难招架。待阳虎中计,我便想法把消息透露给他。”
  公山不狃也露出了笑意:“好,那么你我便依计行事,仲兄自己不要出面,安排的人一定要机灵些,切勿让主公发现意出于你我。”
  仲孙梁捻须笑道:“这可我理会的,不劳吩咐。”
  公山不狃丑陋的脸上也露出会心的笑意,扶膝而起道:“如此,公山不狃就不打扰了,这便告辞。”
  仲梁怀起身相送,想起如能扳倒阳虎,重获主公欢心,不禁开怀大笑。转念一想,阳虎若倒了,今日的盟友公山不狃又成与他争权的强劲对手,若论机谋,自己实不如他,到时还不是屈居其下?
  仲梁怀苦思半晌,忽想起成碧夫人在季氏一门中极有权势,到时若有她在季孙意如面前为自己美言……,仲梁怀一拍脑门,匆匆起身,呼人备车,直奔成碧夫人府去了。
  ※※※
  庆忌回到府中,下车登堂,在席上坐定,一镬热茶还没煮好,阿仇就自后宅急匆匆地跑来,进了厅门便叫:“公子,公子!”
  庆忌吓了一跳,连忙直起身子,问道:“什么事,可是那六个女子出了什么事?”
  阿仇一呆,瞪眼道:“那六个女子?她们能有甚么事?被我一吓,连哭都不敢哭出一声,若要入厕,都得阿仇点头答应,谁敢生事?”
  庆忌哭笑不得地坐回去,恨恨骂道:“既然无事,你大呼小叫的做什么?还有,吩咐咱们的人看住了院子,不让她们出去、不让她们接触外人就是了,也不必象犯人般这么看着。”
  庆忌说完见他还傻站在那里,笑骂道:“傻在那里做甚么?还有什么事?”
  阿仇呐呐道:“呃……,哦!是这样,公子,吕迁将军从卫国艾城遣人来见。”
  “吕迁派人来了?”庆忌闻言大喜。自与吕迁等人分手,他自带两百亲卫赴曲阜,吕迁带着其余的人马直接回了艾城,两地相距遥远,自己的大本营是甚么情况他此刻一无所知。他在鲁国争取助力,但是根本的力量还是要靠自己,整日里记挂着艾城那边的消息,如今总算来人了。
  庆忌忙道:“人呢,快快带他来见我。”
  “诺!”一见庆忌欣喜急迫的样子,阿仇不敢怠慢,连忙出厅唤了来人,信使一共四人,都是庆忌亲信的手下,他们换了行商打扮一路赶到曲阜,此刻还是一副卫人商贾的模样,亏得如此,若做吴人打扮,怕是一进城就被大司寇孙叔子抓进做苦力了。
  四人见了自家公子,欢欢喜喜上前拜见,庆忌长身而起,一把扶起他们。看着他们,想着他们是从艾城来的,那种感觉就象一个无根的游子突然找到了自己的家。尤其是,他们是自己刚刚从死亡线上挣扎醒来时追随身边的人,又是在那时被自己派去卫国。
  现在突然看到他们,那时的场面仿佛突然重现在眼前。看到他们,在记忆中已越来越淡漠,越来越象是一场梦幻的前世突然又回到了他的记忆中,那个似乎已永远遗失了的世界在满腔酸楚中又回来了,他们就是自己过去与现在、旧世与新生的见证者,庆忌心怀激荡,连眼睛都湿润了。
  四名士卒见公子真情流露,还以为是见到他们欣喜所致,不禁为之感动涕下,五个人的手紧紧握住,好半晌,庆忌才平静下来,连声说道:“来来来,坐下说,都坐下说,你们远路而来,风尘仆仆,不必拘礼了,全都坐下。”
  四人依言坐下,庆忌立即迫不及待地道:“艾城如今怎样?咱们还有多少人马?卫国如今情形如何?还有,可曾找到藏身楚国的掩余、烛庸两位公子,你们快快说给我听。”
  庆忌一迭声发问,四人也知公子情切,连忙由那为首的信使答道:“公子宽心,咱们艾城一切安好。咱们当初回艾城时两千人,加上留守艾城的军士,以及陆续赶回艾城的散兵,最后重聚了约五千五百人。新近,吕迁将军、荆林将军又招募近千名新兵。两位将军经营艾城,开荒种地、又遣士兵行商打猎,再加上卫国国君拨付的财物,足以支撑大军所需。”
  庆忌一颗心终于放下,喜上眉梢道:“那就好,那就好,阿仇,茶汤开了,快给四位兄弟斟茶。”
  阿仇是庆忌亲卫,四个小卒哪敢让他倒茶,一边说着不敢,便有一个信使站起,取陶碗陶勺盛出几碗茶来,先给庆忌恭恭敬敬呈上一碗,才满脸崇敬地接着言道:“公子现在可是坊间流传的英雄人物呢,我兄弟几人这一路行来,坊间四处流传着公子如何大败盗跖之事,都说公子有天神附体,只威风赫赫地往那一站,盗跖的数千盗贼便再也提不起半分力气,被吓得落荒而逃呢。”
  “是啊是啊,”一名信使紧接着一脸兴奋地说道:“我等途经曹国时,听到坊间都在感念公子的英名呢,曹国紧临鲁国,素来受盗跖之害甚深,公子这一战,可是威名远播呀,我等一路听得这些对公子的美誉,无不欢欣鼓舞。”
  庆忌微微一笑,浅茗了一口茶,才淡淡道:“坊间传闻,不足为凭,盗跖一战,仅是凭智取罢了。掩余、烛庸两位公子情形怎样?”
  因为当初不能确定庆忌在鲁国待多久,何时返回卫国,所以当时吕迁吩咐去楚国散布庆忌在卫国的消息,同时寻找两位公子的细作一俟有了准确消息,要马上赶回卫国艾城。因此是否已经有了两位公子的消息,庆忌也要询问他们。
  为首的信使道:“我们兄弟来的时候,还没有人捎回两位公子的消息。不过我们路过曹国的时候,倒是听说了一些有关两位公子的消息,只是尚不能证实。”
  庆忌忙道:“不管真假,你且说来。唉,你等不知,我在鲁国,由于身份使然,朝中公卿不便向我透露与吴有关的消息,我又不便去市井间探访,现在如同瞎子、聋子,多知道一点消息,对我在鲁国的进退大有助益。”
  信使道:“是,公子,卑下到曹国时,正好吴国的使节刚走,听他们的人散布的消息说,掩余公子和烛庸公子原匿于徐国和钟吾。两位公子各有兵将三千余人,楚王收容,令两位公子驻守于舒城。不过姬光派伯嚭攻伐舒城,大获全胜,如今不知两位公子又逃往何处了。”
  徐国和钟吾国,是附庸于楚国的两个小伯国,两国都是不过一县之地的小国家,兵车都没有一百辆,城池更是小的可怜,起不到什么城防作用,六千对一万,原本就是一场难打的仗,何况伯嚭也是一员极骁勇的战将。
  庆忌听的紧张,忙问:“此中详情到底如何,你且细细说来!”
  
  第069章
风暴之眼
  
  信使禀奏道:“卑下特意寻到当时在吴国使臣宴上侍候的一个乐师,使了些钱财哄他说出了经过。据吴使说,伯嚭攻舒,于舒城三十里外安营扎寨,以箭射战书入城。掩余公子坚守不出,但烛庸公子认为舒城险不足恃,不如以逸兵战疲兵,主动攻击。
  哦,这些,是降了伯嚭的兵将招出来的。两位公子当时争执不下,烛庸公子便引本部人马杀出城去,掩余公子无奈,只得开西城与之夹击,伯嚭兵马众多,然而远路而来多有疲兵,因此双方战成一团难分胜负,此时伯嚭于兵车上见两位公子部下多为吴人,便令手下数百亲卫齐声高呼:‘你等父母妻儿尽在吴国,若不知悔改,与吴交战,大王将灭你三族了!’许多士兵闻言心生惶恐,抛戈弃甲,投降了伯嚭……”
  说到此处,那信使脸上露出异色,显然也是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妻儿。庆忌见了不禁心中一凛,他知道自己的兵将对他忠心耿耿,一是因为他的勇武之名,令武士最是倾服。二者,他待下宽厚,赏罚分明,属下感其恩德。三则是伐吴只输在了姬光的行刺之计上,正面作战,还不曾大败过,手下兵卒未起异心。
  如今信使的这番话提醒了他,招募非吴藉士兵看来已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否则单纯倚赖吴兵,一旦姬光使这攻心之计,就算部下不会哗变,至少也是士气涣散。庆忌心想:“待这些信使返回时,一定要写封密信嘱咐吕迁,尽可能的多招募士卒,反正荒山荒野到处都是,叫士卒们开辟田地自给自足还是办得到的。”
  庆忌正在沉吟,那信使又道:“两位公子见势不妙,只得引了残兵败去,至于退去哪里,那吴国使者在酒席上却没有说。”
  庆忌嗯了一声,沉吟道:“他们不曾落在伯嚭手上便好,楚王奸诈,令二两位公子守一孤城,不派一兵一将相助,分明打的是使其自相攻杀,安坐以待收功的主意。掩余、烛庸两位公子并非蠢人,此番吃了败仗,必能看破他的用心。只消知道了我的消息,一定会想办法离开楚国投奔卫国的。”
  那信使道:“公子说的是。说到卫国朝中,倒没有什么大事,哦,对了,卫国国君新近迎取了一位夫人,是宋国国君之女南子……”
  庆忌一愣:“卫君……迎娶了一位新夫人?”
  他知道卫侯好男风,身边养着许多娈童,目前身边最得宠的是一个叫做弥子暇的美貌少年,宫中的几位夫人和众多的侍妾一年也不会蒙卫侯恩宠一次,他怎么会又去迎娶新夫人?况且他现在年纪已有五旬,那位宋国公主甫嫁,应该尚是韶龄女子吧,怎么却以堂堂一国国君之女的身份嫁了这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子?难道因为貌丑,才用来做了政治联姻的工具?
  庆忌把心中疑问一说,信使脸上便露出些古怪的神气:“公子,这位南子夫人十分美貌,见过她的人说她有如谪仙一般,令人望而落魂。只不过……咳,听说这个女子为人不太检点,在宋国时便有几位大夫为了她争风吃醋大打出手,宋君怕辱了门风,这才把她嫁到卫国。
  不过,这位南子夫人很有手腕,到了卫国没有多久,就得到了卫侯的宠信,并联络了朝中一班权臣。如今,卫国宫中的事情不但尽皆交予南子夫人管理,连朝中的事,她都可以过问,许多人背后都说南子夫人是卫国的第二位国君呢。”
  “哦?”庆忌听到这里心中不觉一动,这个南子刚刚嫁去卫国,就有这般能耐,时日一久,对卫国朝政的影响力该有多大可想而知。自己借卫国之城,又受卫侯馈赠,全赖自己生母乃卫国族亲,但是说起来,自己与卫侯谈不上什么亲情,只不过卫侯虽生活糜烂,政事也不大理,但是有名望的人去投他时,特别的好客而已。以后要借助卫国之力的地方还有许多,这位南子夫人既有这般本事,得和她拉拉交情才好。
  庆忌想到这里,说到:“嗯,我知道了,你们远来辛苦,阿仇,给几位兄弟安排住处,设宴款待,然后好好休息。你们在此歇息两天,然后再回卫国。到时,为我携回一封密信、一份礼物。”
  信使愣了愣,问道:“礼物?”
  “嗯!”庆忌笑笑:“密信是给吕迁将军的,礼物是送南子夫人的。好了,让阿仇置些酒菜,陪你们坐饮一番,然后好生歇息去吧。”
  四个信使拱手而退,庆忌负手在房中踱来踱去,送些什么礼物呢?女人喜欢什么,嗯……,鲜花,送花……有点扯淡了。珠宝手饰?堂堂宋国公主,要什么样的奇珍异宝才能让她喜欢呢?还有就是……鞋子、包包、衣服……
  衣服……,庆忌心中一动,连忙寻出一幅鲁缟铺在案上,研了磨,提起毛笔涂涂抹抹起来,亏得少年时学过几年美术,功底还在,只是毛笔作画……,庆忌左右看看,瞧见茶汤滚沸,炉火正旺,忽地想到一个办法,去炉底抽出几根燃了一半的薪柴,吹熄了火,看看那炭化的木杆,正好充作碳笔,便重又取了一卷鲁稿,铺在桌上,细细勾勒起来。
  庆忌画完了,仔细端详一番,轻轻地笑了。女人无不喜欢华服,美丽的女人尤其喜欢华美的衣服,如今这个时代,衣服的款式古朴端雅,但款式太少,自己多少也参加拍摄过几部古装片,那些集古今之大成的衣服美仑美奂,哪怕只有些印象,绘制出的裘衣也十分精美了。
  此时的裘衣也要受周礼约束,天子才可似穿白裘衣,诸侯只能穿黄裘衣,大夫穿苍裘衣,士这一阶级就不可以穿狐或貂裘了,只能穿小羊羔的裘衣。至于士以下的庶民,穿羊毛、狗毛的皮衣就可以了。
  南子是卫侯夫人,仪同卫侯,可以穿黄色兽毛的裘衣,而庆忌在漆城时买的几条上好的雪貂皮都是雪白色的,庆忌也不知道行事一向荒诞的卫侯敢不敢僭越了礼节让夫人擅穿白裘,为了避免麻烦,他设计的这款裘衣兽毛是冲里的,外饰以锦,只在袖筒、衣领处设计了兽毛外翻的结构。因为按周礼,天子与诸候所着皮裘是全裘,同时这时代的裘衣毛发都是冲外的。这样一设计,皮毛冲内,不露全裘,那么领口袖端纵是白色也不算逾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2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