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翳(校对)第1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138

  “教训了他们一通。”莫残微微一笑道。
  “刘大人走得急,已经来不及给你搞五孔埙了,只有等云南的事办完回京后再弄了。现在赶紧走吧,快马已经候在外面。”李元通催促道。
  莫残赶紧回房简单的收拾一下,将黄马褂收进了储物袋中,同纳喇弘一家人打了招呼后便与李元通匆匆离开驿馆,两人翻身上马,出城后不久就追上了刘墉的马车,于是跟在了后面缓缓而行。
  “干嘛这么急着走呢?”莫残问。
  “刘大人说云贵总督李侍尧在京眼线众多,怕时间长了有人通风报信儿,此次赴云南轻车便装只带一个书僮就是避人耳目。”
  “为什么不乘三匹马的快车,这单马慢车要几时才能赶到昆明?”
  “快车过于颠簸,老头的身子骨受不了。”李元通解释说。
  “李大哥,这位刘墉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可是本朝的一位清官……”李元通将他所知的刘墉情况对莫残做了介绍。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其父刘统勋也在乾隆朝任过高官,向来以敢言直谏著称。
  这个刘墉衣着简陋,粗粮杂饭,最爱煎饼卷大葱,生活极其朴素,从未贪过一分钱粮,也不涉足风月场所,深受百姓爱戴。同时他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尤其是小楷在本朝无出其右。
  莫残沉默不语,你再是清官也洗不去沾在手上的徐家满门鲜血,你等着吧,江苏学政刘墉必须要为当年的所作付出代价。
  一匹马的车虽然走得不快,但他们早起晚歇几乎是昼夜兼程,途中吃住也都很简单,他随身带有煎饼大葱,饿了就卷上一根,说话出气儿都有一股辛臭气味儿。
  这一日,行到了陕西兴安府安康县境内,官道上有三匹马的快车从后面赶上来,就在那车经过莫残身边时,他听见车内似乎有人惊讶的“咦”了一声,随后那车便绝尘而去。
  然而,莫残并没有在意。
  就在飞驰的马车上,躺着那位文家公子,此人名叫文少白,江湖人称“粉面书生”,是川东武林世家文老太爷的独生子。他虽然已经有了妻妾,但却无子嗣,大概是因其风流成性,到处拈花惹草阳气虚弱之故。川东地区但凡有相中的女人,无论婚否他都要搞到手,人家惧怕文家的势力往往忍气吞声而不敢声张,或是干脆远走他乡避开是非。
  这次来京城寻花问柳,不料在勾栏胡同的清吟小班遇上了硬茬,不但公子文少白中了暗器导致下半身截瘫,就连保护他的两名文家高手花前与月下也都各自废了一只手。那天晚上,两人将文少白送往同仁堂药房救治,可是诊断不出来为何种暗器所伤。只是发现足太阳膀胱经受损,重伤了双肾气机,男根已废,不但再无勃起之可能,而且下肢还要截瘫。花前月下两人的手掌虽然伤及筋脉,但慢慢还能恢复部分功能,只是武功会减弱不少。
  他俩第二天又去了清吟小班,找到老鸨才知道昨日清如房中的客人,一个是大内侍卫李元通,另一个是他的朋友叫莫残。两人心想在京城天子脚下,宫里的侍卫可不好惹,还是先回川东禀报文老爷子再说吧,于是雇了一辆三匹马的快车,载着文公子一路匆匆赶回家,没想到在安康境内途中巧遇李元通与莫残。
  “你俩看准了么?”文公子躺在车厢里问道。
  “没错,公子,就是那个大内侍卫李元通和莫残。”花前和月下保证没认错人。
  “哈哈,真是冤家路窄啊,他俩竟然撞到我文家的地盘上来了,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要闯进来。快,赶紧赶到达州见我爹。”文少白咬牙切齿的说道。
  他们星夜兼程,次日清晨终于赶到了达州城翠屏山下的文家庄园。马车停进了院子里,花前与月下抬着文少白进了大厅,文老爷子夫妇闻讯衣冠不整的匆忙赶来。
  “少白,你这是怎么了?”文老太婆一见儿子如此模样立时哭天抹泪叫喊起来。
  听完了花前月下的陈述,文老爷子脸色铁青,江湖上还从来没有人敢对文家如此,简直是欺人太甚。
  “这两个人什么时候可到达州?”文老爷子问。
  “估计两日后可达,他们还跟随有一辆马车,里面不知是什么人。”
  “管他是何人,既然断了我文家香火,老夫便要他们的命。”文老爷子一拳砸下,将花梨木桌捣了个大窟窿。
  “老爷,大内侍卫李元通武功平平不足为患,但那个莫残却不可小觑,此人武功怪异,不知使用的是什么暗器,无影无踪防不胜防。”花前说。
  “是的,老爷,我两人的手掌被射穿却没有发现暗器为何物。”月下证实道。
  “嗯,立即飞鸽传书去武当山通知若需,让他赶来助战。”文老爷子吩咐道。
  “是,老爷。”花前匆匆出去了。
  “月下扶少爷进去休息,然后去请达州最好的郎中来。”
  月下抱起文少白回房去了,文老太婆也哭哭啼啼的跟在了后面。
  文老太爷即刻命人召集川东各堂口堂主前来议事,并专程派心腹去请巴山毒叟下山相助,整个川东的文家势力迅速调动起来,一场大战即将展开。
  当天傍晚,武当山五龙观文若需接到飞鸽传书,看完后不禁暗自窃喜,原来一直苦苦追寻的莫残竟然去了安康道,不用说那辆马车里载的肯定就是金丹子,估计他们大概是经由川东一路入黔回滇西的大理老家去。上次兴师动众的围剿神农架,结果是铩羽而归,这回既然误入川东文家的势力范围,可是一次绝好的机会。文老爷子只是想杀他为少白报仇,目前还不知道武功秘籍的事儿,自己正好可以浑水摸鱼,借助文家势力达到自己的目的。
  事不宜迟,他即刻叫来金震子,告诉他自己要回四川老家处理些事情,这段期间由他来暂管观中事务。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后,自己独自一人拎着五龙剑下山,骑快马星夜直奔川东而去。
  达州,又称“通州”,春秋时属于巴国,自古民风彪悍,盗匪横行。文家盘踞在这里已经有一百多年,堂口就有十余个,是川东最大的黑道势力,当各堂主接到文老爷子的召集令后,便迅速赶到了城南翠屏山下的庄园。
  黄昏时分,刘墉下了马车,站在山垭口舒展一下筋骨,远眺雾霭朦胧的山峦,感慨的说道:“明日便可到达州了,当年元稹贬谪通州任司马,那时人稀地僻,蛇虫当道,他励精图治,清正廉洁的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当他后来离任时,全城父老登翠屏山万民送别,依依不舍,是何等的壮观。达州城自此便留下了正月初九这一天,万人空巷登高远眺纪念这位好官的习俗。对照先贤,吾等后辈自觉惭愧啊。”
  “大人,您的清正廉明在本朝已经做得够好了。”李元通在旁边说道。
  哼,好个屁,为了自己的仕途陷我徐家于不义,枉死这么多人命算是什么清官?莫残在身后忿忿不平的寻思着。
  晚上,他们就宿在官道旁的一家名叫“桑落”的小客栈里,客房安顿好以后,便下来大堂准备吃晚饭。
  “店家,你这客栈名字很是不俗,看是必有掌故。”刘墉坐在堂前桌子上,笑着问那位五十余岁的掌柜。
  “客官,您算是说对了,老夫姓刘,本是河东郡蒲州人士,擅长酿制‘桑落酒’,南来北往的客人都知道在这儿歇脚,品尝一下这难得的佳酿,久而久之,便称此间客栈为‘桑落’,原来的店名已无人记得,所以老夫就干脆改名为‘桑落客栈’了。”掌柜介绍说。
  “什么酒这么有名?我怎么从未听说过。”李元通问道,这些天来为赶路一直都是粗茶淡饭,听店家这么一说酒瘾立时就上来了。
  刘墉微微一笑,道:“《诗经·卫风氓》中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看来这酒乃是落桑之时的晚秋初冬所酿。”
  “客官真是饱学之士,这‘桑落酒’正是十月桑落,初冻时取河东桑落坊井水酿制而成,因而得名。可惜明末战乱,百姓流离失所,蒲州本地现已无人会酿制此酒了,老夫凭着祖传技艺在安康道上重酿此酒,也是不愿其失传之故。”
  “那你所酿的‘桑落酒’岂不是天下独此一家了?”李元通叫道。
  “客官所言极是。”刘掌柜自负的答道。
  “那无论如何也应该尝尝了。”李元通目光瞥向了刘墉。
  刘墉手一摊说道:“老夫没钱。”
  莫残掏出一大锭银子撂在桌子上:“李大哥,路途辛苦,我们小酌几杯亦无妨。”
  “先来一坛尝尝味道如何。”李元通赶紧吩咐刘掌柜拿酒来。
  随着酒坛泥封拍开,一股淡淡的清香透出,酒质无色透明,甘冽袭人,果然是好酒,李元通深吸一口气随即赞不绝口。
  刘墉淡淡一笑,命书僮解开包袱取出煎饼和大葱,兀自卷起来吃,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客官,里面请。”这时听到掌柜叫道。
  外面又走进些人来,其中一伙是四个五大三粗劲装打扮的江湖人士,各自带着兵刃坐在门口的桌子旁,高呼着拿酒来。
  另外则是一中年书生夹着一把雨伞,进来坐在莫残旁边的桌上,只点了饭菜独自默默的吃着。
  莫残看在眼里心中不由得犯了寻思,这两拨人虽然风马牛不相及,但却各个身怀武功,瞧着内力也都不弱,突然之间,小小的“桑落”客栈里挤进来一帮江湖人士,不由得不引起莫残的警觉。
第一百七十四章
刺客
  门口桌上的四名劲装汉子几碗酒落肚,顿时满面通红,嗓门也高了起来,引起了那位中年书生的不满。
  “喂,你们几个声音低点好不好,这屋里还有别人在吃饭呢。”那中年书生提醒道。
  “老子花钱喝酒管你屁事?”满脸横肉的大汉出言不逊。
  “你这人怎么不讲道理?简直是没有廉耻之心。”书生说道。
  “你说谁没廉耻?你再说句试试。”劲装汉子怒气冲冲的问道。
  “难道不是么?你让这桌的老先生给评评理,在大堂上高声喧哗是不是没有教养。”书生指着刘墉说道。
  “好,就让这老头给评评理好了。”那汉子似乎是喝多了,身子摇摇晃晃,醉眼惺忪的望着刘墉。
  但莫残却看到那人眼中精光一闪,他是在装醉,而中年书生表面上看起来仿佛弱不禁风的样子,但太阳穴却高高隆起,其武功绝不在那四人之下。
  莫残看出他们几个是在演戏,于是在桌下轻轻踢了李元通一脚。
  李元通目光望去也感觉到不对,放下了酒碗左手抓住剑鞘,右手握住剑柄虎视眈眈的盯着他们。
  刘墉毕竟是文官,江湖上的事情知之甚少,一听说让他来评理,便开口说道:“大庭广众之下应该自敛才是,这位书生说得在理。”
  “在什么理?我看你们是认识才故意帮他说话的。”那汉子不服。
  另一个汉子眉毛竖起高声叫道:“兄弟们好好喝着酒,这下子扫兴到家了,妈的,今天老子非要教训教训这穷酸书生一顿不可。”说罢“噌”的一声拔出了腰刀,作势便要过来砍那书生。
  书生面色苍白抓起雨伞吓得直往刘墉身后躲去,正好站在了莫残的身前。
  借着灯光的阴影,莫残出指如风悄悄的点中其三焦俞穴,那书生顿觉浑身麻痹手脚俱不能动。
  此刻,李元通迅速做出了反应,“唰”的抽出长剑,一手将刘墉推至墙角,自己则横剑挡在了前面。
  莫残依旧坐在椅子上,端着酒碗啜了一大口含在嘴里。
  劲装汉子诧异的望着被点了穴道的书生,似乎在奇怪他为什么还未动手。
  而此刻,那书生急得更是额头上沁汗,嘴巴翕动了两下以眼神示意,劲装汉子终于明白过来中年书生已经着了道,无法在背后偷袭刘墉了,于是暴喝一声举刀向墙角的李元通和刘墉砍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1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