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翳(校对)第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138

  “要一间房。”莫残望着他说道。
  “客官是第一次来到苗疆吧。”王老仓一点也没认出莫残,看来夏先生的假须还真管用。
  莫残匆匆吃了点饭便早早的进房歇息了。躺在床上,他开始策划着自己下一步的行动。首先得设法潜入九宫山真武道观,去禁地找金丹子问明精逆行修真的方法,然后应该回到宜昌府去搜集知府桂齐贪赃枉法的证据,再交给一个清官来洗脱自己的罪名。不知道那个襄阳知府查世栋是否值得信赖,按照夏巴山的话,凡是朝廷里做官的大都不可靠。
  次日一早,莫残辞别王掌柜踏上了返回襄阳府的路,数日后出湘渡江来到了湖北荆州。
  荆州城古称江陵,素来是富庶繁华之地。进得城来,街上商铺酒肆烟花柳巷,人来人往十分的热闹。
  莫残手摇串铃沿着巷子前行,若想日后以走方郎中讨生活,连一点实践经验都没有哪儿成。他不敢像施于鹤那样高举串铃过顶,只能选择普通铃医在胸前轻轻的晃动。
  十字街口有一家药铺,门口张贴着一张告示,围了一群人驻足观看。莫残心想不会是缉拿自己的海捕文书吧,于是也凑近前去瞧瞧。
  这是一张求医告示,上面大致是说,城内乌衣巷杜员外家的千金得了种怪病,现重金遍求天下名医诊治。
  “杜家小姐的病已经去过十余位郎中了,可都没有办法治好,杜员外现在是茶饭不思,火上得喉咙都哑了。”人群中有人啧啧叹息道。
  忽闻一阵清脆的串铃声由远及近,莫残抬头望去,见一耆年老铃医身背药箱,腰悬药葫芦高举串铃过顶一路行来,看来这是一位医术相当高明的郎中了。
  老郎中走到跟前停下脚步也看了一眼告示,然后向人打听去乌衣巷的路,问明后一路摇铃而去。莫残随即尾随着跟在了后面,拐了几条巷子后来到了杜员外的老宅前。
  老郎中扭头看见了莫残,微微一笑说道:“老弟也是来给杜家小姐瞧病的么,那我们一起进去吧。”
  莫残点点头。
  老郎中上前叩门,不一会儿门开了,家仆探出头来,见是又来了郎中忙请他俩入内,领着转过回廊带入了客厅。
  客厅内已有数位本地有名气的郎中坐在那儿,边饮茶边讨论会诊杜家小姐的病情,见新来了两名外地的走方郎中颇不以为然,一般的江湖游医给人的印象都不太好,被认为油嘴滑舌,言过其实,吹嘘的成份居多。
  “二位从何而来?”居中太师椅上的是一位本地名医胡杏林,他慢声细语的问道。
  “在下铃医柳又槐,扬州人士。”老郎中拱手道。
  “这位呢?”胡杏林目光瞟过来。
  “在下铃医莫二,四川僰州人士。”莫残学着老郎中的口吻拱手说道。
  “都是看了求医榜过来的吧?”胡杏林啜了口茶。
  “正是。”柳又槐始终微笑着。
  这时厅外回廊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锦衣老者匆匆来到面前:“听说又来了两位郎中,快请坐看茶。”
  柳又槐与莫残自报姓名后,有家仆端上茶来。
  “小女自从中秋夜游‘半月会’回来后便得了一种怪病,一个多月来病情日益加重,老夫真的是心焦如焚寝食难安啊。”
  “可否请杜员外说说小姐的病况。”柳又槐说。
  “这个嘛,”杜员外吞吞吐吐似有难言之隐,“小女年方二八,性情温顺容貌姣好,在去年城中‘半月会’游玩后便觉人倦怠,茶饭不思,有时还会出现幻觉,对着夜空自言自语,谁也不知道她在说什么。后来……”
  “求医不避医,请杜员外务必说出实情,方好诊治。”
  “好吧,此事有关小女蕙兰清白,还要请二位代为保守秘密。”杜员外慎重说道。
第三十四章
古井
  事情发生于去年中秋之夜。
  荆州城里照例举办一年一次的半月灯会,入夜,丫鬟绿菊陪同小姐蕙兰前去关帝庙赏灯。据绿菊后来回忆说,庙前灯火阑珊人山人海,小姐与她在一卖烤红薯的摊前遇到了一位身穿锦袍,手指上戴着个奇特绿戒的中年书生,那人主动上前搭讪,与小姐似乎挺谈得来,琴棋书画讲得头头是道,随后给她俩看了手指上的绿戒,遂感觉头昏就坐在了石阶上。当她清醒时,那书生同小姐都不见了,直到灯会结束人散尽依旧找不到小姐,无奈只有回来禀告老爷。
  家仆丫鬟连同老爷一齐出门寻找未果,天明时,小姐精神恍惚的自己走回了家里。老爷追问她去了哪里,蕙兰也说不清楚,三个月后才发现小姐蕙兰暗结珠胎怀孕了。
  郎中把过脉后说已经怀了五个多月,老爷不信便又请来几位名医,结果都是同样的说法。与此同时,小姐的病情却日益加重,开始时只是疯言疯语,到后来则经常发癫,甚至谁都不认得了。
  这些日子以来,杜员外遍请荆州城内名医,汤药吃了不少可始终不见有一点起色,于是便张榜告示求医。
  听完杜员外的叙述,柳又槐陷入了沉思。
  这时,荆州名医胡杏林开口说道:“老夫以为杜小姐是受到邪气外侵所致,邪气嘛,不外乎风寒暑湿燥火六邪,自然导致气血不足,脸色黯淡疲乏无力和失眠,特别严重者加上本身体质就较弱,出现痴语疯癫不是不可能,只要连续喝‘四物汤’补气血,病情定会慢慢减轻好转的。”
  “这个在下不敢苟同,若只是感染风邪,孕期怎能不符?此病必有蹊跷。”另一位郎中反驳道。
  “老夫仔细的给杜小姐把了脉,若妊脉初时寸微小,呼吸五至,尺数脉滑疾重以手按之则散,则胎已三月。如今脉重按之不散,实足五六月胎息,或许小姐已有孕在先,他人只是不知道而已。”胡杏林望了眼杜员外。
  “这不可能,小女蕙兰知书达理,中秋节前数月都在家操琴读书,从来都没有离家外出过。”杜员外断然说道。
  “可否让我替小姐把下脉?”柳又槐问道。
  “请跟我来。”杜员外领着他们穿过花廊来到了后院闺房,床榻丝帐内躺着个披头散发,面色暗黄的少女,双目无神的盯着房顶。
  “蕙兰,别怕啊,郎中瞧病来了。”杜员外轻声细语的对女儿说着。
  柳又槐探出手按切蕙兰腕上三关,须臾说道:“小姐脉象弦数且涩,单从母脉上看,实有三个月左右的身孕,可是子脉却显示出半年以上的胎息,而且铿锵有力如同成人,实在令人生疑。”
  “那她到底是几个月身孕?”杜员外急切的问他。
  “三个月。”柳又槐语气肯定。
  “这说的什么话,既有半年以上的胎息,又说是怀孕只得三个月,这不是自相矛盾么。”有人在身后嘟囔着。
  柳又槐未加理睬,以大拇指和食指掐住蕙兰中指根部两则,随即口中“咦”了一声,自语道:“‘两扇门’动,原来是外邪侵入所致。”
  胡杏林在一旁接茬说:“老夫早就说是外邪风寒嘛。”
  “柳先生,‘两扇门’是什么?”莫残不忌讳别人看低自己,不懂就问。
  柳又槐赞许的望了莫残一眼,心道此人虚心诚实不耻下问,不像有些郎中滥竽充数却扮作清高。
  “‘两扇门’是经外奇穴,大凡邪气入侵,此穴一定会有所反映。”他解释给莫残听。
  “柳先生,小女的病可有的医?”杜员外小心翼翼的问道。
  “先服一粒青囊丸,截住邪气再说。”柳又槐自药箱中摸出一枚青色的药丸,目光与莫残不期相遇,两人会意的一笑。
  丫鬟端来碗水服侍着小姐吞下药丸,众郎中则回到了客厅内饮茶。
  “久闻江湖铃医男用黄鹤丹女用青囊丸,包治百病,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胡杏林言语中颇有讥讽之意。
  柳又槐听了也只是一笑置之。
  众人闲聊之间,忽见丫鬟绿菊匆匆忙忙跑进来,面色紧张的说道:“老爷,不好了,小姐又发癫了。”
  众人赶紧随杜员外回到了闺房内,见蕙兰躺在床上头发散乱面现青色,嘴里面吐着白沫,四肢在不停的抽搐着。
  柳又槐大惊,急忙取出银针,分刺她的左右手合谷并印堂穴,行针片刻不见好转,遂加刺人中与神庭二穴,蕙兰这才缓缓的平静了下来,但依旧是神智不清,印堂正中呈现出一团青晕。
  “柳先生,这是怎么回事儿?”杜员外起疑道。
  “天下百病各有不同,需辨证施治方可,若是一味的服用黄鹤青囊丸,不出事儿才怪呢。”胡杏林在一旁风言风语说道。
  柳又槐揩去额头上的汗珠,疑惑的说道:“这不应该的呀,容我再查看‘两扇门’。”说罢,取出两根细细的毫针,轻轻捻入蕙兰的右手中指根侧。
  两根毫针先是轻轻的抖跳了一下,紧接着便有节奏的摆动了起来,起先是左右摇晃着,后来便呈连续的颤抖状,如同琴弦一般。柳又槐手指按在蕙兰的手腕上,须臾,他的脸色变得越来越苍白了,冷汗一滴滴的落下。
  “小姐的胎息狂躁怪异,绝非是一般的六邪侵体。”他沉吟说。
  莫残上前按了下蕙兰小姐的手腕,见脉象不同于七绝脉中的任何一种,这才稍稍放下心来,起码没有生命危险。
  “不是一般的六邪侵体,那会是什么?”有郎中问道。
  柳又槐望了一眼杜员外,缓缓说道:“怕是有邪物上身了。”
  胡杏林哈哈笑道:“江湖医生治不了病就说一些鬼话糊弄人,简直贻笑大方。”
  杜员外此时也对柳又槐产生了怀疑。
  莫残凑近床榻,以摄魂眼紧紧的盯住了蕙兰双眼,从她的双瞳中看进去,许久,终于发现黑瞳深处有一个蠕动着的黑色肉团,生有短短的四肢和一根扁平长尾,分辨不出究竟是什么东西。
  众郎中望着莫残奇怪的举动,都感到不解。
  “杜员外,你家这是座老宅子吧?”莫残问道。
  杜员外想了想,说:“这个祖屋还是前朝宣德年间的,大概已有近四百年了吧。”
  “我可以四处看看吗?”
  “当然可以,这就让人带你去。”杜员外吩咐家仆领着他四处转转。
  莫残沿着青砖甬道一面走,同时注意观察着有哪些老树之类的,最后来到了后杂院,那里有一口古井。伏在井口朝下望去,水面距井口大约丈许,井沿经年累月被绳子磨出深深的沟槽,井壁则生满了青苔,看起来有年头了。
  他发现这口古井的位置正好在杜小姐闺房的后窗下不远,直觉上感觉有古怪,寻思了片刻后回到客厅。
  “杜员外,不知今晚可否借宿您家?”莫残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1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