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翳(校对)第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38

  咦,这不是辩偈法会上听到过的声音吗,莫残想。
  “咱们可说好的,我盗图你破解,现图已到手,剩下就是你的事儿了。至于官府嘛,不是小瞧他们,一年半载也找不到我这儿。”那人不屑道。
  “好,把图交给我吧。”尖细的声音说道。
  莫残惊讶的睁大眼睛,穆先生面无表情,嘴巴也没有动,话音竟是从他的身体内发出来的。
  这人低着头自衣袖内抽出画轴。
  就在这时,穆先生突然悄无声息的闪电般一掌击下,拍在了他的天灵盖上。
  “你……”此人闷哼一声便倒下了。
  松树后,莫残惊恐的差点叫出声来,紧忙捂住了自己的嘴。
  穆先生警觉地四周望了望,瞥了尸体一眼,然后拾起画轴,转身从草丛中拽出一把锄头,就地刨起坑来,原来他早有准备。
  冰冷的月光下,那人惨白的脸上双眼迷惑不解的直视着夜空,竟然是白脸儒生。
  莫残吓得大气不敢出,一动不动的站在树后。一直等到穆先生埋完了尸首返回了塾舍,这才轻手轻脚的退回到松林里,然后绕道一路奔回家中。
  “残儿,你怎么啦,跑得满头大汗?”素娘诧异的问道。
  莫残没有说,他不想惊吓着娘。
  夜里,他躺在床上丝毫没有睡意。穆先生为了《灵鹫山水图》竟然葬送三条人命,络腮胡子和白面儒生杀人在先死不足惜,可是那个看守藏经阁的老和尚却是个好人,对莫残向来和蔼可亲。另外,听说穆先生数年前从中原来到感通寺,难道教书只是掩人耳目,其真实目的却是为这图而来?若如此,担当老和尚的《灵鹫山水图》里肯定隐藏有什么大秘密,否则不值得这些人拼死来争夺。
  想起穆先生杀死白面儒生的那一掌,出手之狠辣,着实令人害怕。送酒菜到私塾,虽然没有碰上面,但穆先生一定会猜到谁送的,他会不会杀人灭口,给自己也来上一掌。穆先生平时嗓音沙哑,可那尖细刺耳的话音又的确发自他的身体,真的是奇怪。还有,《穆氏腹语术》又究竟是本什么书呢。莫残辗转反侧越想越怕,要不要跟娘说,然后去报官府?他思前想后,鸡叫三遍,最终还是决定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明早照常去上学。
  清晨,塾舍前,穆先生负手立于廊下。
  莫残抑制住内心的慌乱,走上前开口说道:“穆先生,娘让我昨晚送来点酒菜,您不在,我就撂在桌子上了。”
  穆先生神情懒散的望着莫残,口中哼了声,什么也没说转身走进屋里。
  上课时,穆先生的目光时不时的瞟过来,别慌,莫残告诫自己,尽量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放学了,莫残终于松了口气,收拾好东西正要起身。
  “莫残,你留下来,我有话问你。”穆先生突然说道。
  莫残心中一紧,完了,肯定是被他发现了。
  学童们陆续离开了塾舍,最后屋内只剩下他们俩。
  “莫残,昨日寺里辩偈会你也去了吧?”穆先生慢悠悠的问道。
  “是的,我就站在窗外,”莫残如实答道,“还看见穆先生坐在墙角打瞌睡呢。”
  “回去跟你娘说,谢谢她送来的酒菜,”穆先生顿了顿,蓦地话题一转,“莫残,你对感通寺死人的事儿怎么看?”
  来了,莫残心道。他假装想了想,然后说:“那个知府李大人说是络腮胡子偷图杀了老和尚,之后又被别的坏人给杀了。”
  “你想是谁杀了络腮胡子?”
  “这个么,”莫残挠了挠头,“也许是……”
  “是什么?”穆先生紧盯不放。
  莫残鼻尖上沁出了汗珠,若是被他一直追问,迟早会露馅的,索性倒不如越接近真实来说反而不容易被怀疑。
  “对了,是那个白面儒生。”莫残似乎恍然道。
  “是么?”
  “一定是他,我看见了白面儒生手里有把折扇,知府大人说络腮胡子是被扇骨杀死的,不是他还能是谁。”莫残语气十分肯定。
  “嗯,也有些道理。”穆先生的表情缓和了。
  莫残悬着的一颗心落了下来。
  穆先生又道:“莫残,你一个小孩子观察事物能够如此细致入微,实属难得呀。那幅《灵鹫山水图》你也见过了,感觉有什么不寻常之处么?”
  莫残回忆起那幅图,墨点、水晕以及那只秃鹫,想了想说道:“我不懂书画,只觉得那大鸟没有羽毛却长了一身兽毛很是奇怪,玉局峰上哪儿会有这种东西。”
  “你说什么,玉局峰?”穆先生眼睛一亮。
  “是啊,那大鸟站在南面数第六座山峰之上,那不就是玉局峰么?”莫残说道。
  “不错,你先回去吧,把篮子带上。”穆先生站起身来。
  莫残如释重负,赶紧拎着竹篮离开塾舍,出门时听到身后的穆先生嘴里喃喃道:“玉局峰,原来是玉局峰。”
  油灯下,素娘仔细打量着儿子身上的兽皮坎肩,这是她花了几个晚上才缝制好的。
  “娘,有点大了。”
  “谁叫你长得这么快,大点可以多穿两年。”
  “这坎肩很暖和,是兔皮吗?”莫残摩挲着身上柔软的灰色细毛问道。
  “娘也不知道,从箱子底翻出来的,天凉了,山上风又大,不穿暖和点上学要生病的。”素娘唠叨着。
  早上,塾舍前围拢着一群学童,门上贴着一张纸条,是穆先生的留言。他说今天有事不在,让学生们回家自习。大家高兴地蹦起来,可以痛快的玩上一天了。
  莫残默默地站立门前,回想起昨天放学时的那场交谈,他断定穆先生一定是去玉局峰了。尽管穆先生似乎解除了对自己的怀疑,但还是要小心,那晚击杀白面儒生的惨烈一幕,至今心有余悸。看来那幅《灵鹫山水图》的确隐藏了什么秘密,也许真有宝藏也说不定,会是什么呢?
  第二天,穆先生没有回来,学童们照例又开心了一番。
  半个月过去了,穆先生始终没有回来。
  莫残心不在焉的在感通寺里闲逛了一阵,僧人们照旧做课念经,仿佛不曾有事情发生过一样。
  穆先生一定是寻到了宝藏,然后远走高飞了,而感通寺血案也就此了结了。他想起了那本《穆氏腹语术》,平时嗓音沙哑的穆先生可以变成另外一个人的声音,甚至无需张嘴开口……不知不觉间,莫残来到了塾舍。穆先生房门上依旧挂着锁,透过虚掩的窗户,隐约看见床边枕头下面压着一本薄薄的旧书,不由得心里一动。
  他四周望着无人,于是便轻轻从窗户里爬了进去,自枕头下抽出书来,正是那本《穆氏腹语术》。
  自从穆先生失踪以后,官府照例前来转了一圈,最后不了了之,由于找不到教书先生,私塾也就只好关门了。
  莫残在家没事,索性翻开那本《穆氏腹语术》来看。
  “习腹语须先逆行练气,以气御音,方得事半功倍之效。故不开口即可人语,鸟兽语无不可也。”书里开始便讲述了腹语术的妙处,令莫残抓耳挠腮,兴奋不已。
  练气,这该如何去练呢,莫残看到书中有多幅不穿衣服的人,身上画着很多线条和圆点,旁边注释为经络和穴位,很是复杂。
  看来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反正私塾也不念了,在家无事正好慢慢琢磨。接下来的日子里,莫残按照书中所记载的方法步骤来练习,老莫眼睛瞧不见,素娘又不识字,都以为他在复习功课。
  过了年后,素娘和老莫商量,既然没书念了,应该给孩子找点事做。莫残想和村里的人一样上山打猎,老莫则坚决不同意,最后还是决定送他去城里学徒。
第四章
巴山医舍
  清代的大理手工商业很是繁盛,城内店铺林立,有打铁街、打铜街、金箔街、屠羊巷、卖鸡巷、鱼市口、竹木大理石以及各类商铺等等,有很多家境贫寒的孩子都去那里打工学手艺,日后慢慢熬成了师傅,生活也就有了保障。
  莫氏族里有人介绍说城里最大的医馆“杏林堂”正在招收学徒,莫残可以去试试。老莫夫妇也认为学医很好,将来做一名郎中,起码生活不愁。
  这一日,老莫夫妇带着莫残一同进城卖菜,顺便带儿子去医馆面试。
  大理城西南门是富人区,包括大理府衙、兵备道署、大理试院和文武庙都在这一带,而普通民宅和各色手工业匠人以及小商贩则聚居东北门附近。
  老莫一家三口背着竹篓从南门进城,街道两侧商铺鳞次栉比,人流熙熙攘攘,十分的热闹。
  医馆坐落于鼓楼西街,朱红色的大门,屋檐下嵌一块“杏林堂”横匾。据说掌柜名叫赵鸿儒,年过五旬,出身杏林世家,医术极好,人称“滇西第一儒医”。
  正堂之上悬挂着东汉名医张仲景的画像,楹联上书:医中之圣,方中之祖。两侧通壁满是木橱药斗,珍稀药材极多,是大理城内最大的医馆。
  “这孩子是来面试学徒的么?”柜台后的账房先生望了一眼老莫,问素娘道。
  “是的。”素娘小心回答。
  那人仔细的打量着莫残,然后点点头说:“押金带来了么?”
  “什么?”素娘不解的问道。
  “凡学徒者,需付押金纹银二十两,这是行规。”
  素娘一听傻了眼,即使不吃不喝卖一年菜,也积攒不下来二十两银子啊。
  三人催头丧气的出了杏林堂,学医不成,看来只有去城北铜铁匠巷那边学点小手艺了。
  在“杏林堂”的斜对面,街角处有一间不起眼儿的小店铺,斑驳的青砖墙,屋顶生有几簇杂草,屋檐下铁环连缀吊着个木鱼形药幌子,门楣上挂块脏兮兮的小匾额,上面写着“巴山医舍”。
  “娘,对面那家也是医馆。”莫残指向那间小店铺。
  “唉,娘没有那么多的押金。”素娘叹了口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