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翳(校对)第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138

  莫残仍旧在小山鬼的牵手下直挺挺的走入了洞中,他强忍着没有回头,心中颇不是滋味儿。
  “相公,你要多保重,其实说这些又有什么用,一切都已经太迟了,唉……”走出去很远,莫残依然听到青儿那一声幽幽的叹息。
第七十一章
重返苗疆
  巴东神农溪上游沿河渡。
  夕阳西下,山脚下的一户农舍,袅袅炊烟。屋门口的一张竹椅上躺着一个瘫痪的小男孩,他就是山儿。
  一连多日细雨连绵,今日难得放晴,郜老大将他抱出来晒晒太阳。眺望着远方山峦出现了一道彩虹,五彩缤纷煞是好看,山儿仿佛陶醉般目不转睛的盯着青葱的山岭。
  “他回来了。”山儿喃喃说道。
  “谁回来啦?”郜老大回过头来问他。
  山儿没有回答,只是痴痴的看着山那边。
  郜老大迷惑的目光顺着望去,山道上走下来两个人,一个是身穿皮坎肩斜挎弓箭的年轻人,另一个则是满身红毛头大如斗的怪人,他俩都背着采药竹篓风尘仆仆的奔着他家而来。
  山儿的眼眶里噙满了泪水,口中惊喜的叫道:“爹爹,真的是他。”
  郜老大终于认出那个年轻人就是四年前在他家住过的莫残,而身边的那个红毛怪人却吓了他一大跳。
  “郜叔叔,我是莫残,山儿,你还认得我么?”莫残高兴的说道。
  “真的是莫残,原来你还活着,”郜老大万分惊喜,随即又接着问道,“莫残,这是什么野兽?”他和山儿的目光都被小山鬼吸引过去了。
  “它叫洞洞,是个小山鬼。”莫残介绍说。
  “山鬼?”郜老大惊讶的闭不拢嘴,屋里做饭的婆娘也闻声跑了出来。
  “山儿别怕,洞洞很和善的。”莫残上前拉住山儿的手放在洞洞多毛的手掌上。
  山儿兴奋的抚摸着小山鬼十分的开心,洞洞也第一次见到小孩子,嘴里瓮声瓮气的说道:“你,你是山儿。”逗得山儿咯咯的笑个不停。
  这些日子以来,小山鬼说的话顺溜得多了。
  郜老大闻言更是愕然,这红毛小山鬼居然会说人话。
  晚饭时,郜老大婆娘端出米酒来给丈夫和莫残喝,口中啧啧说道:“一晃四年不见,你都长成大小伙子了。”
  郜老大喝干碗里的酒,抹了下嘴问道:“莫残,自从你走后,我和山儿娘可担心了,听说那队采药客都死在深山里连尸首都见不着,就以为你也不在了。但是山儿始终坚信你早晚会回来的,你看还真让他给说着了,这不是好好的么。”
  莫残说自己那次侥幸逃脱了白熊的袭击,然后跟随一名走方郎中在外学了几年医,又在森林中遇见了小山鬼,于是就把它带下了山。
  “你这孩子真是福大命大。”郜老大感慨不已。
  莫残在下山途中清点过从娘蜮密室偷来的那些药材,发现医治七绝脉的数种真药都有,而且还发现了一块千年续骨木,用它来治疗尼哦的腰是再好不过了。他也想到了瘫痪的山儿,不过当年自己还什么都不太懂,自苗疆黑巫寮中夏巴山传授了铃医知识后,现在可就成熟得多了。
  晚上他仔细检查了山儿的病情,最后搞清楚他是小时候因发高热而导致肝肾俱损,从而引发了松弛性瘫痪,这些年来长期卧床连肌肉也都萎缩了。
  莫残准备还是给他服用补肝肾的真药,用来调整其内脏功能增加元气,同时再配合锻炼腰腿部肌肉来综合治疗。
  他取出治疗肝绝的百虫仓和肾绝的鼋甲白青两种丸药,给山儿服了下去,结果次日清晨山儿就觉得原本冰凉的两条腿竟然热呼呼的了,下身经络一下子通畅了,郜老大夫妇俩简直是又惊又喜。
  第二副药两个蜜丸吃下去后,山儿竟然可以颤颤巍巍的站立起来,不过还是需要有人搀扶才能迈开脚步。莫残吩咐小山鬼带着他遛弯强化腿部的肌肉,几天下来山儿终于可以自己行走一会儿了。
  莫残再次感受到了真药的威力,感叹神农架真是一座药材的宝库啊。
  莫残要走了,郜老大亲自驾“豌豆角”木船送他俩,山儿娘俩送到神农溪边,直到望不见了小木船的身影。
  莫残坐在船头上,神农溪两岸青山依旧,可自己已不似当年那个懵懵懂懂的毛头小子,江湖上闯荡了四年多,他已经慢慢的成熟了。眼下他虽然急切的想要回家,但还是决定先去一趟苗疆上黑巫寮去医治尼哦的腰伤,“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莫残骨子里也是大理白族人世代遵循的传统理念。
  在沿河渡的几天里,山儿娘特意为小山鬼缝制了一件肥大的青色土布长袍,并用黑纱和斗笠做了一副面罩,这样途中就不会惹人围观了。
  船至巴东官渡口,莫残向当地人打听巫山帮的情况,人们都熟识郜老大因此也无所隐瞒,告诉说朝廷已经将宜昌知府桂齐、闵夫人还有已经半疯的薛管事斩首了,他们的财产全都查抄入了国库,其中宜昌府殉职那些人的遗属家里,每户都分得了抚恤金纹银数千两。
  “真的是皇恩浩荡啊。”说话的老乡们均羡慕不已。
  和珅不知又从中捞到了多少油水呢,莫残心想。
  摆渡过了长江,莫残赶紧买了一辆马车让小山鬼藏在里面,尽可能减少路人的注意。可小山鬼止不住的好奇心老是掀开车窗帘布向外窥探,它一生从未下山也没见过这么多的人,还有车马和房子处处都是那么的新鲜。
  莫残没有留意到,小山鬼的神智已经悄然在发生着变化,那是灵猿的元神得到肉体的滋润,正在潜移默化的与小山鬼结合成了一体。
  莫残赶着马车沿着官道一路奔湘西而去,不几日终于来到了苗疆。
  百丈坪的客栈里,掌柜王老仓没有认出来莫残,依旧如数家珍似的的介绍着苗家的特色菜。莫残到厨房里看有卤猪头、猪脚以及烧鸡之类的熟食,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的买了来,又要了几坛古丈米酒分装在两个背篓中,马车则寄存在客栈里,然后两人背着上山直奔黑巫寮而去。
  日暮时分,他们终于赶到了黑巫寮。
  “尼哦姑娘,故人来访,请予一见。”莫残模仿夏巴山的口音和语气大声叫道。
  夏巴山冲出茅屋激动的一把抱住莫残,一时语噎热泪盈眶。
  尼哦也转动着轮椅出了茅屋,微笑着望着莫残。
第七十二章
鸡足山
  许久,夏巴山松开了莫残问道:“你身边的这位壮士是谁?”“嗬嗬。”头戴斗笠面罩身穿肥大布袍的小山鬼主动打了个招呼,莫残在一旁笑而不语。
  “壮士声音好浑厚,定是位江湖内家高手。”夏巴山拱手说道。
  洞洞闻言乐了,猛地把斗笠一摘,现出红毛赤目翻鼻厚唇的原形,把夏巴山吓得不轻。
  “它叫洞洞,是神农架里的小山鬼。”莫残笑着说。
  晚餐时,面对着一桌子的卤猪头肉烧鸡,夏巴山几碗古丈米酒下肚话又多了起来,微醺着问起一年来莫残的情况。
  当夏巴山听到宜昌知府桂齐以及闵夫人薛管事都已伏法时,不由得一拍大腿哈哈大笑,说道:“真的是作恶多端终有报,苗凤麟你可以闭眼了。”
  “夏先生,官府已经撤销了我们的案子,再也不用躲躲藏藏的了。”莫残告诉他。
  “好,这样你就可以回大理城重开巴山医舍了,以你现在的实力不会输于杏林堂,替夏某好好气气那个赵鸿儒,当年为了二十两抵押金白白放跑了一位少年中医天才啊。”夏巴山好久没有这么开心了。
  莫残拿出那块千年续骨木,夏巴山接在手中凑到鼻下闻了闻不禁大喜过望:“尼哦姑娘,你的腿有救了。”
  当晚夏巴山就开始捣臼研磨续骨木,连夜敷在了尼哦的腰椎断骨上,几天下来她便已经可以不用轮椅慢慢的走动了。
  “尼哦姑娘,你知道暹罗秘术吗?”莫残问她。
  尼哦回答说:“暹罗秘术同苗疆巫蛊一样,最早也是源自远古祝由科,那时候医巫是不分的。后来医术部分在中原发展成为了中医,而巫术大都流行于边远蛮荒山区,其中巫蛊在苗疆传承下来,而养尸降头邪术则去了南疆,现在的暹罗秘术以及苏禄南洋降头等都属于这一类。”
  “那么‘阴相人’就属于养尸么?”
  “是的,本姑娘也听说过这种邪术,是养尸降头与暹罗土著巫术结合演变而来的,总之,暹罗秘术以养尸养小鬼为主,降头术其实与苗疆巫蛊大同小异各有所长。”
  尼哦尽其所知的把有关暹罗秘术情况都讲给了莫残,那还是她娘亲在世时亲口告诉她的。最后尼哦告诫说暹罗秘术门派众多繁杂,其中最邪恶的要数阴门圣婴了,若是将来遇到一定要躲远点。
  莫残心里苦笑道,自己已经遇上了,而且还被圣婴抢跑了小飞云鼎。
  又过了几日,莫残见尼哦已经复原得差不多了,于是就准备启程返乡。至于小飞云鼎暂时拿不回来,只有先上鸡足山找到银丹子,苦学几年功夫等实力增强以后再去找圣婴娘蜮,金丹子以性命换来的鼎炉决不能拱手送给别人。
  临行前,他把偷来的真药每样分给了夏巴山一些,直把他惊讶得目瞪口呆。
  尼哦送给莫残一枚肉色的玉指甲,嘱咐说道:“这还是娘亲留下的,据说是来自灵界的东西,套在你手指尖上可以鉴别任何虫蛊以及世间上的所有毒物。”
  莫残与小山鬼走了,渐行渐远,回首望去黑巫寮,夏巴山和尼哦的身影仍久久伫立在那儿,他的眼眶湿润了,强忍着没有落泪。
  在百丈坪客栈取了马车后,两人走陆路出湘入黔昼夜兼程的直奔云南而去。
  鸡足山,古称青巅山,因其山势顶耸西北,逶迤东南,前列三支,后伸一岭,形似鸡足而得名。此山虽方圆不过四百余里,但却可西望苍山洱海,北瞰金沙江,佛门古刹三十六寺七十二庵遍布林海,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古往今来出了不少的大德高僧。
  这一日,莫残和小山鬼风尘仆仆的来到了山下。
  举目望去,但见山中奇峰汇聚,危岩千仞,石状鬼斧,翠盖如云,端的是灵气四溢,难怪金丹子和银儿选择了这里入洞修行。
  向山下僧人问明了金丹洞和银丹洞的去处,两人缓缓登上山来,约莫两三个时辰过后,终于在天柱峰下寻找到了。在一面绝壁之下并列着两个山洞,相距不过数十丈,前面是一小片平地开垦有菜园和药圃,碧绿色的青菜和药草鲜艳的花朵相得益彰,给人以田园静谧之美。
  药圃中一个老年道姑正在弯着腰拔草,听到脚步声回转身来,年纪约有六十岁左右,清恬脱俗颇具仙风道骨。
  “请问是银丹子师娘吗?”莫残上前拱手施礼。
  “师娘?”老道姑闻言一愣,“你是……”
  “在下莫残,金丹子是我的师父。”
  “哼,金丹子一走三十多年,他人呢?”老道姑面带愠怒的问道。
  “师父已经故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1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