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精校)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730

  朱棣目光一厉,沉声道:“只管讲来,为父自有分寸!”
  “是!”
  朱高煦做出一副百般不愿的样子,勉强说道:“儿臣三兄弟到京师时,皇上设盛宴款待,对大哥极尽优容。以后……以后也时常召大哥入宫叙话。大哥博学多才,精通琴棋书画,不似孩儿这般一介武夫,所以甚受皇上爱护,皇上身边的近臣,如怀庆驸马等一众皇亲国戚,也常与大哥一起饮宴吃请,皇上与大哥……的确……的确是非常亲近的……”
  朱棣听到这里,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朱高煦赶紧又道:“不过,孩儿相信,大哥是绝不会受皇上蒙蔽的,黄俨送的口信儿不也只说皇上派人招降,被大哥带人带信扣下了么,可并没说大哥答应投降。”
  朱棣惊疑不定,心中只想:“如果儿子真的受了皇上蛊惑,投靠朝廷……”
  他不敢再想下去了,虽说北平有爱妃徐氏,还有道衍大师在,但是高炽是名正言顺的世子,一直执掌着北平的军政大权。这几年自己领兵在外,北平军政法司所有的一切,都是大儿子一手掌握,如果他要反,王妃和道衍大师是制止不了他的,不要说他献出整座北平城,只要他打开一道城门,放南军进城,那就大势去矣。
  朱棣思来想去,终不敢把全家人性命和十余万大军的前程都放在他对长子的信任上,他沉着脸色对朱高煦道:“高煦,你立即以催缴钱粮的名义率轻骑返京,对朝廷招降之事只作不知,见了你大哥之后,马上动手把他抓起来,再持俺的手令控制全城,等俺回去再作道理。如果你大哥胆敢反抗,那就……”
  朱棣咬了咬牙,目中厉色闪烁,右掌向下狠狠一劈,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杀!”
  “孩儿遵命!”
  朱高煦连忙答应,心头不由自主地急跳起来,虽然父亲吩咐,如果大哥不肯遵令才可杀他,可是到时候到底是个什么局面,还不是自己说了算。就算事后被父亲察觉什么,他还能杀了自己为大哥报仇不成?何况兄弟三个里面,父亲本来就最喜欢自己呀。
  朱高煦一面急急地转着念头,一面站起身来往外走,恰在此时,朱能引着几个燕王府的家将,押着一个垂头丧气的家伙走进帐来。
  原来,黄俨虽然提前一天就派人了来送信,可他不敢惊动朱高炽,是偷偷用箩筐把他的亲信小太监放下城的,那小太监走了几十里路,到了一处村镇,才买到代步的马匹,还是一匹劣马。而徐王妃派来的几员家将是朱高炽大模大样打开城门放出来的,骑的也是军中一等一的战马,结果只比那小太监晚了片刻便赶到了军营。
  朱棣听那家将说明来由,再接过那封皇帝的御笔书信一看,见那火漆封口完好无损,根本不曾开启过,激动的双眼漾起一抹泪光,仰天长叹道:“险杀吾儿、险杀吾儿啊!”
  这一桩离间计,正是方孝孺密授于朱允炆的,以国之宰辅、管仲乐毅自诩的方孝孺,自入京辅政以来,唯一一点可圈可点的事迹,就是这一回了。
  若不是徐妃偶然说与道衍知道,他这一次真就成功地让朱棣父子相残了,凭此一计,也可稍稍洗脱他的无能之名,可惜,被道衍那个秃驴给破坏了,由此看来,方孝孺刚一把持朝政,就严厉打压佛教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
  离间计没有成功,方孝孺正懊丧不已的时候,夏浔又给他上了一把眼药,因为方孝孺和中山王府联姻的文定之期到了……
  第379章
文定之日
  锦衣卫对何天阳一行人的监视,很快就有人汇报给了夏浔。鉴于夏浔的情报总部实际上就设在鸿胪寺,容不得半点闪失,所以夏浔安排了最精锐的人员,布署在鸿胪寺左右,利用各种身份和职业为掩护,他们唯一的使命,就是注意自己周围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
  他们的唯一使命就是盯着自己的头领,没有其它任何举动,看来自然与普通百姓无异,毫无可疑,因此也就很难引起锦衣卫密探的注意。结果这些扮成商贩、伙计、吹糖人儿的,乃至街头摆碗乞讨的叫花子的潜龙秘谍们,突然发现他们多了几个伙伴,同他们一样认真地监视着鸿胪寺仪宾馆。
  秘探们不知道这是大人另外安排的一路人马还是朝廷一方的人员,立即把这些怪异现象禀报了他们的上司,再由他们的上司转达到夏浔那里,夏浔一听就察觉有些不妙。
  他以外国使节的身份到京,主要是为了开展局面方便,可以公开与勋贵公卿们来往而不引人注目,现在这个目的已基本达到,他已经打开了局面,在敌人的心脏位置安插了钉子,这个时候情报网的安全和维护现有成绩显然比继续冒险更加重要,所以夏浔马上决定启动撤退预案,把他的指挥机构化明为暗。
  何天阳对夏浔的决定当然不会反对,也无权反对,何况有机会离开,他也非常乐意,再过两个月萍女就要生产了,他也希望自己的儿子出世时能够守在娘俩儿身边,所以立即按照夏浔的安排准备起来。
  在锦衣卫对仪宾馆部署监视的第三天早上,山后国承直郎寻大胡子就出了鸿胪寺,骑着一匹马扬长而去。平素只有王子出城游玩或去别人府上赴宴时他们才乘车马,其他时间随从们自去城中游逛都是步行的,所以对夏浔的这番举动,锦衣卫准备不够充分,一时有些手忙脚乱。
  一时找不到马,只得派了两个人凭脚力追上去,却见这个大胡子出了城,夏浔出了南城,打马扬鞭飞驰而去。锦衣秘探们监控的主要对象是山后国那位王子,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因为事涉外交,对这位王子及其仆从可是一个也不敢动的,眼见这种场面,那跟踪的锦衣卫莫名其妙,也不敢追上去阻拦。
  好在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们的庙还在仪宾馆,那座庙里的大方丈贺天羊王子还在,跑个小沙弥也不算甚么,他们便回去禀报陈东。陈东听了消息也有些奇怪,他考虑了一下,便去了趟五城兵马司,找了个理由,请人出面去仪宾馆打听。
  得到的消息说,山后国王世子妃快要生产了,王子思念妻子和即将出世的儿子,决定近日返回山后国。王子赴大明朝觐时的两艘大船已经护送王妃返航了,所以要派人先去福州,搭海船出海,至彼国调船和护卫到福州港迎候王子。
  山后国王子已然要走了?
  听到这桩大事陈东不敢怠慢,立即回去禀报罗克敌,至于走掉的那个小虾米,他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如果贺天羊这班人真的可疑,最可疑的也只能是贺天羊本人,王子是个无关轻重的人,倒是一个仆从才是首脑?这种事儿的确是不易想象的。尤其是夏浔煞有介事地往福州方向走,又要安排海船什么的,布置得挺像那么一回事儿,陈东对他们的警惕进一步减弱了。
  他始终认为,在罗大人列出的这些嫌疑人中,最不可能的就是这些番邦使者。
  罗克敌对所谓的山后国使节也仅仅是产生了怀疑,听了回报又能采取什么有力措施?他现在做事最大的困难不是来自敌人,而是来自朝廷内部的钳制,他是在各方势力的压制和戒备下做事的,哪能使得出当初锦衣卫缇骑四出的威风,也只能让陈东打起十二分精神,盯住这个贺天羊了事。
  第二天,何天阳请孟侍郎再向天子请辞,因为老婆要生孩子了,虽然还有两个多月呢,可是路途遥远,他这就得准备回国了。孟侍郎代他把意思呈报了天子,朱允炆正忙得焦头烂额,也无心再挽留这位在大明白吃白喝了快一年的山后国王子,只吩咐孟浮生拟定归期、安排行程,把这个山后国王子风风光光送走便是。
  孟浮生领了圣旨,便回去准备起来。
  ※※※※※※※
  方孝孺和中山王府联姻的文定之期到了。
  所谓文定,也就是六礼之中的纳征,不过现在这时节,已经很少有人严格按照古礼来操办了,什么大雁白鹅的,大户人家,总不成真的抱着这么个东西上门去求亲吧。
  方孝孺虽然执着于上古礼制,在这一点上也不能不屈从于现在的风俗,毕竟是办喜事,总得依着现在的习俗,让宾主尽欢才成,如果一味可着自己的性子来,那就要闹得大家不愉快了。
  文定是男方纳礼,双方正式定亲。这个大日子,要有女方来操办,男方登门送聘礼订婚书。女方会在这一天广邀亲朋友宾客,因为成亲的时候是在男方家里操办,女方的亲朋好友都是无缘参加的,正好趁这个机会大大操办一番。
  当然,这一天男方来的也不会只有主人翁一人,他同样要广邀亲朋好友,一同上门,一来是示之隆重,二来也有证明门当户对的意思,反正以中山王府的财势,也不差再多摆几十桌酒席。
  文定的地址设在莫愁湖畔胜棋楼,这是徐家的产业。
  一大早儿,中山王府的人就开始张罗起来,其实大部分准备工作头一天就布置完成了。到了巳时,徐家的主人们就到了,徐辉祖、徐增寿,甚至连本来在外地做官的老二徐膺绪都赶了回来,个个新衣新帽,喜气洋洋。
  徐增寿私下里曾经问过小妹子,徐茗儿吱吱唔唔,并不见原来的决绝态度,徐增寿只道妹子对方家还算满意,女孩儿家家的脸皮子嫩,不好意思说出来,既然妹子自己个儿乐意,他也懒得做个恶人,所以今日操办喜事,他也是由衷地欢喜。
  又过片刻,徐家的亲朋好友便陆续到了,这个时候便看出徐家的潜势力究竟有多大了。徐家的支房旁脉,不管是在凤阳的、开封的,还是其他甚么地方的,都派人带了厚礼回来,各地也有许多与徐家有关系的武将文官派人携重礼来道贺,在京的文武官员来参加文定之礼的更是不计其数。
  除了这些人,皇亲国戚、勋臣公卿世家来的人更多,放眼望去,不是王爷就是公爷、不是驸马就是侯爷,京里有字号的世家,不管和徐家走得远近,这种日子都得给面子,一时间竟来了大半个朝廷。
  又过了一阵儿,方孝孺一方也带着大队人马来了,方孝孺邀请的大多是御使台、国子监的官员、教授,又有许多他的门生以及攀附在他左右的官员主动赶来道贺,虽然远不及中山王府来贺的亲朋好友众多,也不及他们有份量,但是清一色的文臣儒士,风景倒也别致。
  方孝孺坐在车上,怡然自得。
  要结盟,当然不必非得结亲,可是还有比结亲更具象征意义的结盟吗?
  这婚事一定,就是让普天下都知道,他方孝孺已经和中山王府成了牢不可破的同盟。当初黄子澄力荐李景隆为讨逆大将军,对黄子澄心中打算的小九九,方孝孺未必一点不知,想不到黄子澄没有成功,自己却成功了,有了皇上的宠信,再有中山王府的全力支持,朝野间还有谁能与他抗衡?
  假以时日,燕藩被铲除,诸王被消灭,到那时候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推行井田之制,复上古制度,想必也没有人敢在他耳边聒噪,阻碍他天下大治的宏伟理想了吧?
  想到这里,方孝孺不禁微笑起来。
  车驾到了,已然闻讯的徐辉祖三兄弟领着一大帮子公侯爵爷、高官贵胄迎了出来。方孝孺连忙下车,彼此寒喧相见。对于徐家的莫大声势,方孝孺心中早已有所准备,可是乍一见到这么多平时大朝会都未必凑得如此齐全的王公大臣,还是把他吓了一跳。
  不过方孝孺倒也没有过于忐忑,论实力、论根基人脉,他远不及中山王府,可若论帝宠,还有人能超过他吗?徐家道贺的人再多,官儿再大,难道比得上皇帝一位使节道贺带来的尊荣?
  皇上已经知道他要与徐家结亲了,对那个曾在御前顶撞自己的小丫头,朱允炆还颇有印象,听说她马上就要做了方家的儿媳,朱允炆也很高兴,他当然知道希直先生如果有了徐家之助,对自己将有多么大的帮助。战局到了这一步,哪怕他是天子,也不得不放下身段,拉拢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了。
  所以,他也准备了一份礼物,只等双方文定之时,派使节来当众赏赐,给希直先生壮壮行色。
  远远的,一辆马车停在那儿,帘笼稍稍挑起一道缝儿,可以窥见胜棋楼前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小郡主紧张得脸儿有些发白,窥探着楼前动静。
  她是中山王府小郡主,几个哥哥都不在家,她想离开,又有哪个敢拦她?
  看了半晌,小郡主扭过头,紧张地问夏浔:“咱们……就这么走了不成吗?非得去当众拒绝他吗?”
  夏浔道:“不这样不成啊,你不当众拒绝,给他一个大大的没脸,他还得死皮赖脸非要拉你去当他方家的儿媳,到时候你大哥对外佯称你生病需要静养,再暗中派人到处抓你怎么办?为免后患,就得一步到位,叫他又羞又愤,再也没脸再提亲事,小郡主就算不小心被抓回去,这亲也结不成,那才能一劳永逸呀。”
  小茗儿被魔鬼的甜言蜜语感动了:“你真好,还是你想的周全!可我去了,万一……”
  “你放心,如果出了什么差迟,我马上抢你出来!”
  夏浔把胸脯拍得咚咚直响:“知道那儿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吗?我早就安排了百十条壮汉在里边,一旦有事,马上抢亲!”
  “嗯!”
  徐茗儿重重一点头,掀开帘儿跳下车,长吸一口气,挺起酥胸,便雄纠纠气昂昂地朝前走去……
  第380章
本姑娘不敢高攀
  “今日小妹妙锦与方先生佳儿中宪文定佳期,承蒙各位亲朋好友光临道喜,徐辉祖真是感激不尽呀!”
  眼见人来得差不多了,徐辉祖便走到堂前,向各位来宾抱拳道谢,他行了个罗圈揖,众人纷纷站起还礼。李景隆懒洋洋的,最后一个站起来,随随便便地向他一拱手。
  方孝孺满面春风地道:“徐氏有佳女,知书达理,姿容秀丽,犬子中宪,正当适婚年龄,承蒙礼部尚书陈迪大人从中撮合,方某今日得与徐家结下百年之好,呵呵,今日文定,择日成亲。唯愿以后,小儿女们夫妻保守,嗣续繁昌,今日各位亲朋故旧、同僚好友到贺,也请为彼此做个见证!”
  徐辉祖便笑道:“呵呵,我那妹子嫁到方家以后,便是方家的人了,孝敬公婆、和睦手足,那是份内之事,若有不当之处,希直先生就该教训,可不要宠惯着她。”
  旁边便有人起哄道:“婚书一换,定了终身,便是真正的亲家了,魏国公对希直先生怎么还是这般客气?”
  “是啊,是啊,应该换个称呼了。”
  徐辉祖扭头一看,见那起哄的几个都是自己好友,不由笑道:“今日你们来,只做一个陪客,多喝几杯酒,便是与我的贺礼了,休得聒噪。”
  转过头来,徐辉祖又对方孝孺道:“希直先生,你我这就交换婚书,做个真正亲家吧,呵呵,你看,大家都有些着急了。”
  方孝孺神秘地一笑,摆手道:“国公莫急,再稍候片刻,还有贵客未到啊。”
  徐辉祖奇道:“还有贵客?”
  他想了想自己所请的客人,方孝孺未必是在乎的,这贵客一定是方孝孺请来的人,可是环顾席上,正谈笑晏晏的几个官儿,几乎已涵盖了六部九卿,要说还有贵客,那还能有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