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精校)第2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4/730

  夏浔到燕子矶去接人时,还不知道来人就是山东诸生纪纲,故人相见,确也甚是欢喜。
  两个人回到夏浔住处的时候,徐茗儿也向白纤纤告辞,回到了自己的家。
  还未坐下,一见又跑进来一个穿绿袄着红裙的很土气的小村姑,纪纲不由一怔。
  夏浔却是毫不见外,对徐茗儿笑道:“去烫壶酒来,再烧两道菜来。”
  在徐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千金大小姐这几个月可被夏浔调教出来了,生火做饭、铺床叠被,这些对寻常人来说很简单,但她原本不会的事情,现在做的很不错。
  只不过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不会走路时拼死拼活地非要下地去走,等他学会了走路,却死乞白赖地抱着你的脖子就是不肯下地一样,刚一开始徐茗儿兴致勃勃,往灶堂里添一根柴火,看着那火苗窜起来,她都能开心老半天,现在却不爱碰这些东西了。
  话虽如此,夏浔让她去做,她还是乖乖答应了,无他,就因为她觉得自己是女的,不管身份如何高贵,洗衣做饭那是女儿家的事,没有让大老爷们干这活儿的,既然这地方没有丫环使女、奴仆下人可以使唤,那就得自己动手,要是让夏浔动手就太不像话了。
  纪纲见他并不介绍自己与这女孩儿认识,却也并不避着她,使唤她做事也像一家人似的,细一打量,这女孩儿看着土气,实则五官灵媚,眼眸中那股子慧黠机灵劲儿,可不是故意装扮的蠢笨外表可以遮掩的,不禁嘿嘿一笑,向夏浔挤挤眼睛,促狭地道:“文轩,不管你走到哪儿,总是不缺女人呐,这女孩儿挺不错的,细打量水灵灵的!一掐一兜水儿,烧锅暖脚挺合适的吧?”
  “别胡说,这个丫头,你可得罪不起。”
  夏浔神秘地一笑,仍是不肯说明徐茗儿身份。徐茗儿身份特殊,如果叫朝廷方面知道她投奔了燕王,只要建文帝愿意,就可以连坐之罪治徐家的罪,所以在与燕王通报消息的时候,为了防止情报被朝廷方面截获,夏浔并未在信中提及小郡主现与自己在一起,纪纲对此自然一无所知。
  不过他是何等精明的人,一见夏浔神色,便料到这位姑娘必定大有来历,当下立即闭口,再也不敢用这事胡乱调笑了。
  还别说,小丫头挺有下厨的天分,夏浔下厨做饭的本事粗浅的很,能教给徐茗儿的也就是些基本的常识,诸如如何生火,如何炝锅,油盐酱醋下锅的先后顺序,很快徐茗儿就全掌握了,而且入了门的小丫头自悟自修,比师傅做得还好,从此夏浔也就心安理得地受用起来。
  袖筒儿一挽,露出两截嫩生生脆藕似的胳膊,再系条蓝花碎布的小围裙,周身上下透着股子飒俐劲儿,徐茗儿便在厨下忙活起来。夏浔自在院中树下沏一壶粗茶,只管与纪纲谈天说地,等着上菜。
  普天之下,能让一个郡主给自己当铺床叠被、烧火做饭的使唤丫头,这么大的派头,夏浔也算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了。
  时鲜的菜蔬,一道炒笋片儿、一道菘菜、一道蒲菜,再切盘现成的猪头肉、摆碟糟白鱼、煎几条长江刀鱼,说是弄两道菜,一会儿工夫,徐茗儿居然弄了四热二凉六道菜,又烫了壶酒,一道道地端了上来。
  ※※※※※※※
  纪纲可不知道自己尝的是中山王府小郡主的手艺,吃一口菜,鲜香可口,不禁点头赞了一声,便提起壶来先为夏浔满了杯酒。两人昔日虽是朋友,而今夏浔可是他的顶头上司,纪纲很清楚夏浔在燕王殿下心目中那是何等重要的人物,恩泽惠及燕王满门,对燕王本人及三位王子都有救命之恩。虽从未领兵上过战场,名声也不彰显于外,可是除了张玉、朱能、邱福这几个自打燕王起兵就追随在他左右的老人,其他那些文臣武将,没有一个能与他平起平坐的。这等人物,此来他又是接受夏浔指挥的,还能让上官给自己斟酒不成。
  正是四月天气,两个人在如荫树下推杯换盏,喝起酒来。
  虽然是在农家小院儿里,这两个人凑在一块儿自然不可能“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而是各述别后这几年来的经历。想起当初两人在蒲台县第一次见面,纪纲、高贤宁还是游学天下的读书人,而他则是青州府里有名的士绅。如今呢,两个人不约而同,聚到了燕王麾下,成了一个秘谍。而昔日共同的好友,高贤宁如今在济南,成了山东布政使铁铉的得力助手,刘玉珏则身在应天府,成了锦衣卫的一员。
  四个人,就在两年前谁会想到今天呢?更料难及会变成猫与老鼠的敌对关系,世事变幻,莫过于此了。
  徐茗儿端个小马扎,坐在屋檐下,并着双膝,拄着下巴,好奇地看着两人在树下饮酒谈天,一会儿开怀大笑,一会儿摇头感叹,时而唏嘘,时而黯然,悲也好、喜也好,那酒总是不断的,她很不理解,男人怎么这么爱喝酒,更不理解,两个大男人坐在那儿,也可以有这么丰富的感情。
  江南的黄酒,劲儿并不大,两个人的酒量又都不错,一壶酒,喝不醉。等到往昔经历渐渐说罢,两个人的话题便都集中在了眼下,集中在了燕王,集中在了关乎两人前程的大事上。
  夏浔的神色冷静下来:“殿下派你来,倒是极恰当的人选。你投奔燕王的事无人知晓,这就是最大的掩护,可以让你在金陵城中公开活动。”
  “我要不要去见见玉珏,他并不知道我的身份,有他的庇护……”
  “不可以!”
  夏浔想起了当初救助燕王三子离开金陵时,刘玉珏曾在林中放过他一马,虽说当时动手的话,他自信也能够打败玉珏,但是玉珏放手,绝不会是因为自忖不是他的对手,这份情意他一直记着。所以,他不想拉玉珏下水,就像他对徐增寿一样,顾忌多了,明明他是最容易策反的人物,夏浔反而不好施展拳脚。再者,玉珏毕竟是在锦衣卫做事,谁知道他现在有没有什么变化,如果他不念旧情,在他眼皮子底下反而容易露馅。
  纪纲改口道:“也好,毕竟……我对他现在的情况也不了解。那么我此去金陵,主要做些甚么呢?”
  夏浔抿了口酒,微笑道:“你此去,只有一件事:重新启动咱们最重要的情报线。”
  他放下酒杯道:“我们在金陵的行动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但是最重要的两条线,从我离开金陵开始,就完全切断了,在接到我的指令之前,这两条线不会启动。”
  纪纲耸然动容:“大人这般慎重,这两条线,一定极为重要了。”
  “不错,人常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对咱们间谍细作来说,尤其如此。这两条线非常重用,其中一条线,我还从来没有让它传递过任何一条消息,非重大紧要消息,不得动用。这两条线一旦遭到破坏那就是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它们的重要……这么说吧,为了保住这两条线的任何一条,我可以放弃在金陵城的整个情报网。”
  纪纲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他当然知道夏浔这么说意味着甚么,更知道夏浔这是把多么重要的责任交到自己手上。
  “到底是知交故友呀,大人竟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了我!”纪纲有些激动起来。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飞龙之下,还有一个潜龙,夏浔对所有部下一视同仁,这么重大的责任交给他了,哪能不派潜龙的人盯着他。
  夏浔道:“在风声最紧的时候,我把它切断了。现在,我要重新启用它,你进城之后……”
  纪纲凝神仔细听着。
  纪纲离开了,他在这儿只停留了半日。
  望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徐茗儿幽幽地叹了口气:“又要开始了么?”
  不知不觉,她已喜欢上了这种恬静、自然的生活,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利欲熏心,所以,哪怕没有锦衣玉食、没有仆从如云、没有众星捧月的高贵,她宁愿在这里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小村姑。
  可是,这美梦就要结束了么……
  第384章
晨曦
  徐辉祖率军紧赶慢赶的,总算是赶到了灵壁,堪堪遇上丢盔卸甲而来的何福。
  因为何福的兵马驻扎在起伏连绵的群山中,以鼓号为令的话声音太小,以旗帜为令的话,又因为草木茂盛,山峦起伏,恐怕各部官兵看不见,所以他才定了个以三声号炮为讯号,哪知道竟然被燕军抢在前头发了三炮,以致三军失去控制,纷纷抢先突围。
  何福倒也是个知机的,见情况不妙,连忙抢上一匹战马,混在乱军之中逃之夭夭,把其他人都丢下了,他是唯一一个逃出来的高级将领。徐辉祖见到他那副狼狈相,又是好气又是好笑,这时候也顾不得追究他的责任,连忙布阵扎营,这边营盘刚刚扎好,燕王朱棣就领着兵马到了。
  大舅哥和大姐夫摆好了阵势这一通掐,徐辉祖稳扎稳打,利用闻讯赶来的盛庸等各路兵马的牵制,在齐眉山大败燕军,斩其骁将李斌,朱棣为了封锁灵壁,已经在这里僵持了许久,钱粮耗损太多,他素知自己大舅哥的领兵能力,眼见不能讨得便宜,便又动了退兵回北平,休整一番的主意。
  可是兵马还未退,朱允炆又给他帮了一个大忙。
  朱允炆听说徐辉祖打了胜仗,燕军已经停止南下,迫不及待地就想把兵权从徐辉祖手中拿回来,马上下了一道圣旨,正准备再接再励的徐辉祖只好班师回朝。
  他跟何福、盛庸、吴杰这些将领不同,这些将领得了圣旨,还可以与京里理论一番,请求皇帝改变主张,但是徐辉祖不能,因为对面的人是他大姐夫,这身份太尴尬了,他敢稍有异议,无需朱允炆下旨,捧着尚方宝剑、佩带王命旗牌的监军就能砍了他的人头。
  徐辉祖班师还京了,朱棣闻讯大喜,立即挥军再战,先败何福残军,再败盛庸于淮河,截获战舰数千艘,如果他以这些战船渡过淮河,占领盱眙,兵锋就可以直指扬州,那离金陵可就更近了。刚刚令徐辉祖班师的朱允炆和方孝孺傻了眼。
  再叫徐辉祖回去?已经摆明了不信任人家,如此朝令夕改,他们脸皮再厚也羞于出口。于是改任驸马梅殷为主帅,除了把徐辉祖那十万军交给他,还从京营官兵中又抽调了十万人马,连着梅殷在杭州一带募集的十万兵,一共三十万,号称四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赶到淮河岸边,驻军淮上,以扼燕军。
  为了京师的安全考虑,这一次他们仍然对外严密封锁消息,只说四十万大军都是梅殷新募的兵马,可是这么多兵马的调动,动静那么大,哪能瞒得过有心人。
  这一天,被剥夺了实权,整日无所事事的京营外二十四卫大都督陈暄跑来找徐增寿喝酒,徐增寿现在一样无所事事,大哥刚回家,因为朝廷摆明了不信任他,大哥郁郁不乐,整日沉着一张脸,徐增寿懒得看他模样,只在厅中闲坐喝酒,一见好友陈暄到了,欣喜不胜,连忙叫人重新整治一桌酒席,拉他同饮。
  两个失意的武将你一杯我一杯喝得酩酊大醉,接着便开始骂娘。骂着骂着,陈暄便说起了皇上从京营调兵的消息。陈暄发牢骚道:“梅殷短短数月能募多少兵,他在苏杭一带只招募了新兵十万,十万新兵蛋子,哪里是燕王百战之师的对手,还不是得从京营里抽调兵马么。
  瞅瞅皇上用的这些人,你大哥对他忠心耿耿,又怎么样,提着防着不敢大用,那梅殷是个能打仗的人么?他就做过一任山东学政,你说一个教书的……奶奶的,皇上怎么就喜欢重用些教书的,他会带兵么?老梅家,哼!一路降出来的功勋,顶个屁用!”
  陈暄这番话,指的是梅殷的伯父梅思祖,梅思祖本来是元朝的官儿,后来见红巾军势大,投了刘福通,再后来见张士诚势大,又投了张士诚,等到朱元璋大军来了,见朱元璋势大,又开城投了朱元璋,献出了他控制的四州之地,由此立下大功,朱元璋称帝之后封他为汝南侯。
  后来,因为梅家被告发是胡惟庸一党,被朱元璋下令灭了满门,不过他的侄子梅殷当时已经尚了宁国公主,所以没有受到牵连。梅殷也会骑马射箭,那时候作为六艺之一,读书人又有几个不会骑马射箭的?这可不代表他能打仗。梅殷只做过一任山东学政,主管山东地面的教育和科举,做得还算有些政绩,可是这位仁兄从来都不曾带过兵,行伍出身的陈暄现在闲置在家,反见梅殷受到重用,当然心中不服。
  徐增寿一听这话,马上对他说的那句“从京营里抽调兵马”来了兴趣,陈暄是京营外二十四卫的都督,虽然他现在也赋闲在家,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消息应当不假,徐增寿连忙给他满了杯酒,再度问起此事。
  这事虽是军事机密,陈暄对自己的老上司、好朋友却没有戒备之心,便醉醺醺地道:“好教三哥知道,咱们卫戍京师的四十万精锐大军,早就调去山东十万了,眼下燕王打到淮河边上,皇上无奈,又抽了二十万兵给梅殷,现在咱们应天府满打满算,不过十万兵马,唉!讨了四年逆,讨得燕王越来越强,你看金陵城里热闹依旧,早就是银样蜡枪头,表面光啦!”
  徐增寿暗暗吃了一惊:“应天府只剩下十万兵了?”
  他虽然喝醉了酒,却还没有糊涂到意识不清的地步,他当然知道这个重大消息意味着什么。等到华灯初上的时候,他把醉醺醺不断骂娘的陈暄送出府门,马上赶到书房,铺开纸张,研墨饱笔,急急写起信来。
  一封信写到一半,觉得思路有些模糊,有些地方说的不够清楚,连忙扯掉再写一篇,等到这封信写完,自己看看没有问题,便吹干了叠起揣在怀中,此时天色已晚,府门已关,不便使唤家人送信,徐增寿便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去睡觉了。
  徐辉祖因为皇帝对自己始终存有戒心的事一直郁郁不快,他独自喝了一阵子闷酒,有心叫兄弟过来一同饮酒,听说他正与陈暄同席,便作罢了事。等他喝完了闷酒,随口问了一句,知道陈暄已经走了,三弟却去了书房,不觉有些诧异,他三弟好酒,逢酒必醉,他是知道的,兄弟酒醉之后,跑去书房干什么?
  徐辉祖想了想,便到兄弟的书房来找他,推门进去,不见徐增寿人影,桌上灯还亮着,砚台也没合上,旁边还有个纸团,徐辉祖走过去,展开纸团一看,不由倏然色变……
  ※※※※※※※
  清晨,起了雾。
  慈姥山笼罩在一片迷茫的雾气里,雾气袅袅,山上的景色时隐时现,恍若仙境。
  早起的鸟儿唧唧地鸣叫着,不时因那细碎的脚步声警觉地飞起,扑愣着翅膀远远飞开。
  竹林中,潮湿的雾气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挎着竹筐的小姑娘,青帕包头,迈着轻盈的步子,穿梭在竹林间。
  掰一棒竹笋,采几株蘑菇,欣喜总是不经意地闪现在她俏丽的脸上,那神采飞扬,有一种少女独有的俏丽。
  夏浔悠闲地跟在后边,看着她在竹林间走动,款款扭动的腰肢、轻盈落下的脚尖,陷在松软树叶间轻轻拔起的纤秀的足踝,似乎总是在不经意拨动他身体里最隐秘、最敏感的欲望。
  “太禽兽了!我一定是……一定是太久没有见到谢谢和梓祺了。”
  夏浔暗暗给自己找着理由,把目光强行移开。
  “哇!这里好多竹笋,叔叔,你快看!”
  已经叫惯了“叔叔”的徐茗儿欢天喜地的叫。充大辈充到了跟朱元璋老爷子平辈儿的夏浔只好再转过头来,于是目光不争气地,又落在那弯腰拔笋的小姑娘的翘臀上。
  好像笑脱红裙裹鸭儿般天真无邪的动作,只因为弯腰的动作,红裙贴身,那紧翘的成熟度刚刚好的小屁股,便透出一抹诱人的弧度,夏浔将自己的目光吃力地拔出来,又落在她那白皙娇嫩的颈侧,那里有一缕乌黑柔顺的秀发微微地落下来……
  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如画的场景,只是一个这样的女孩,怎么就会心生悸动呢?
  “我应该进城去找个女人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4/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