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精校)第4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9/730

  镇西堡河东边,有一个小村庄,二三十户人家的规模,住得比较松散,房屋建筑也是参差错落,不甚整齐。
  村东头是一片林子,此刻正有一个汉子,站在那儿东张西望。
  远远的,有几个披着羊皮袄的汉子摸进了树林,一个个俱都神情彪悍,腰间插着无鞘的钢刀,刀柄就在手边,易于拔出。几人一进了林子,就分散开来,十几步隔一人,相互照应着向前摸去,他们一手按刀,猫着腰探下去,并不见什么埋伏,其中一人便直起腰来,大摇大摆地向前走去,其他几人则四下藏进了林中,或傍依着大树,或干脆攀上了树顶,藏身枝杈之间,悄然不动了。
  林中央站着的那人正探头探脑地四下看着,身后已然闪出一条大汉,身体粗壮魁梧,脚下却像狸猫般轻盈,到了他跟前儿,伸手一拍他的肩膀。
  那人吓了一跳,猛一回身看见来人,才长长地松了口气:“哎哟,梁爷,您怎么亲自来了?”
  那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哼了一声道:“老子咋不能来?你咋约咱到这么背静的地方?”
  这个胡子乃是反天刀帮中的二当家,绰号风中刀,名叫梁颢耀,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狠角色,辽东都司通缉榜上有字号的人物。等他那人则是蒲剌都,蒲剌都苦笑道:“阿鲁台太师有些人手被官府抓了,我担心受牵连,就躲起来了。”
  “哦!”
  反天刀上次收了蒲剌都的钱替他行刺朝鲜使节,就是为鞑靼太师做事,梁颢耀早知他是阿鲁台的人,一听心中了然,便问道:“你躲你的,又急着找咱作甚,不是想入伙儿吧?”
  蒲剌都苦笑道:“梁爷您说笑了,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哪还禁得起折腾。我说一件事,辽东总督要改革军屯之制,您听说过吗?”
  梁颢耀不耐烦地翻个白眼儿,道:“这关俺屁事?”
  蒲剌都道:“这事儿跟您不相干,可钱粮的事儿,总跟您有关吧?”
  梁颢耀神色一动,忙道:“此话怎讲?”
  蒲剌都道:“卫所中,要有一半的官兵改为民籍,就地为民,以后专事耕种,可眼下都秋天了,他们也得要吃要喝呀。为了安置这些军户,朝廷拨付了大笔钱款和粮食运过来,朝廷也知道辽东这地方不认宝钞,运来的都是这个……”
  梁颢耀看见他的手势,双眼顿时一亮,脱口道:“银子?”
  蒲剌都道:“可不是,这是我在总督府的内线最后送出的一条消息,绝对准确!”
  梁颢耀眼中射出贪婪的光,他伸出猩红的舌头,舔了舔嘴唇道:“说仔细些!”
  “是!”
  蒲剌都忙对他窃窃低语一番,两人在林中站了许久,那梁二当家的便转身离开了,身入林中十几丈后,发出一声呼哨,藏身林中的手下便也纷纷追了上去。
  蒲剌都抻着脖子又站了一会儿,才逡巡着折返回去,走出林子,穿村庄而过,到了村西头,一个佩刀的汉子便从一棵老榆树后面闪出身来,却是夏浔的心腹秘谍戴裕谍。蒲剌都连忙迎上去,赔笑道:“戴爷,小人已经按您的吩咐,一字不差地对他说了。”
  戴裕彬一拍他的肩膀,呲牙笑道:“嗯,干得好!”
  蒲剌都咧咧嘴,笑得好不苦涩!
  第631章
军屯改革
  “同知大人,同知大人,皇上不能就这么抛弃俺们呐!太祖高皇帝的时候,就给俺们定的是军户,世世代代,不更不易,怎么朝廷就改了章程,要把俺们赶出去呢?同知大人,小人虽然年老,可再有一年,小人就可以退伍,叫儿子接替的呀,要不然……要不然小人提前退了便是了,俺那儿子身体强壮的很,能打仗、他能打仗的呀!”
  张俊现在把主要精力放在剿匪上面,关于军屯改制的细处交给了手下几名大员,丁宇和唐杰并列为指挥同知,地位仅次于他,虽知唐杰与部堂有怨隙,可是也不能把人家晾在一边,那理亏就在你这一方了,是以唐杰也和丁宇一样,时常离开指挥使司衙门,巡视地方各卫所,及时解决问题。
  要说改革之难,其实最难的就在于人的思想。
  屯夫的生活比佃户都不如,以至于常有屯夫携家带口逃离卫所,可是现在夏浔要给他们另找一个饭碗了,却偏有人觉得天塌了似的惶恐不安起来,虽说屯夫那碗饭吃不饱,可那毕竟是一个铁饭碗,捧在手里头踏实,叫他们承包租赁土地,以后自谋生路,对于这不确定的未来,有些人难免就忐忑起来。
  而一些本来是战兵,眼下却已没有条件继续履行战兵义务的老兵闹得更凶,在他们看来,辽东的民户本来就不及关内的民户富裕,何况这土地还不是无偿划给他们,虽然布政使司衙门的官吏和他们讲得很清楚了,在收成下来以前,卫所照样管他们吃住,并且帮他们认真的分析自己种田所获得的收入,较之吃兵饷只多不少,而且那时脱了兵籍,农闲时节还可以打打短工、做些生意,这些贴补加上种田的收入,比他们做个大头兵要强上百倍。
  可是任你说破了天去,到底是不是如你所说,那是明年秋天才知道的事,今天一旦被剥离军户,明天就不是卫所的人了,到时候真有什么不测,谁来保证他们今后的生计?有了这份担心,只要有人诉苦喊冤,就会有一些心态上似可非可的人跟着喊,其实因为屯夫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们真正反抗意愿强烈的并不多,只是本能的进行表白,一遍遍地渴望得到安抚和保证而已。
  对于这种心态,从一个小吏一步步爬起来的万世域,以及他手下许多从当地提拔起来的官员都心中有数,所以都帮着卫所的将领,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解释、安抚,平息大家的情绪。可唐杰不是这样,唐杰把脸一板,沉声斥道:“喊甚么喊甚么?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是不是?”
  一句话镇住了诉苦的兵士,唐杰冷冷地扫视他们一眼,说道:“你们几个,是屯夫吧?辽东当地的农户,自家田地产出,足以供一家人度日,可你们呢?当初太祖高皇帝的时候,下大力气,在辽东开辟了大片的良田,现如今荒废了多少?有多少田地每年弃而不种,荒芜长草,已经形同野地?
  哼!你们这些刁顽,在卫所中时,只管敷衍了事,做事不肯勤勉,迫得朝廷年年从关内运粮,若非如此,皇上至于下决心军屯分开,叫你们自谋生路吗?”
  训斥了屯夫,他又转向那些被划为农民的战兵,不屑地道:“瞧瞧你们那副德性,老的老、残的残,打仗?你们还能打仗吗?总督大人经略辽东,是要打大仗、立大功的,靠你们这些废物能成吗?总督大人把你们清出去,才能空出兵额,招募辽东青壮勇士,懂吗?一群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废物,军屯分开这是圣旨、这是军令,你们再敢叽叽歪歪,老子砍你们的头!”
  唐杰的一番话把那些老兵激怒了,屯夫也就罢了,反应最激烈的本来是被裁撤的战兵,唐杰出言侮辱,他们更加激愤。
  一个微瘸的老兵愤怒地冲上前,“嗤啦”一声撕开了自己的衣襟,露出胸前纵横交错的几道伤疤,哆嗦着道:“同知大人!你说小人是废物?小人十七岁当兵,在这辽东呆了三十多年啦,跟鞑子打过仗、跟女真人打过仗,跟辽东的胡子马匪打过仗,多少次死里逃生,这些伤疤,俺是为朝廷拼出来的,现在大人说俺是废物,要把俺一脚踢开!成啊,同知大人,小人一辈子没抗过命,今儿个就要抗抗您这圣旨、您这军令,你杀我的头吧,你杀吧!”
  老兵除下军帽,露出一头花白的头发,把头递向唐杰面前。唐杰恼了,厌恶地推开他的头,骂道:“混帐东西,你要跟老子耍无赖是不是?来人,把他给我绑起来,鞭笞四十!”
  唐杰一声令下,众亲兵如狼似虎一拥而上,那些被裁撤的战兵兔死狐悲,顿时炸了窝,立即蜂拥而上,把那老兵护住,与唐杰的亲兵七嘴八舌地对骂起来,有人握着刀枪,情绪激动,眼看就要激起兵变,唐杰见状,暗暗开心,他正想再添一把火,把这些兵彻底激反了,一旁忽地跑来一个官儿,两只帽翅忽闪忽闪的,急声唤道:“大家不要乱,不要乱!”
  那人正是开原通判莫可,阿木儿已经移交给张俊,他手上事情不多。由于布政使司人手紧缺,一时间很多职位还没有相应的官员到位,所以万世域把他也抓了壮丁,他原本是开原兵备道户科的官吏,常跟屯夫戍卒们打交道,也熟悉他们的事情,对万世域帮助很大。
  唐杰一看是他来了,知道这是夏浔那边的人,便不敢明目张胆地挑唆,只是做出被人冒犯的样子忿忿然地站在那儿。每个官员处事的方法风格都不相似,只要他不被夏浔抓住他故意生事的把柄,那你顶多说他做事不讲方法、方式简单粗暴,却也奈何不了他,官场复杂于战场,就在于此。
  莫可先向唐杰赔笑打了声招呼,才转向一触即发的兵士们,高声道:“大家不要激动,这道理说了一箩筐,你们怎么就是不明白呢?唐大人也是恼了你们顽固不化,这才训斥几句,怎么着,当了一辈子兵,真要晚节不保,被朝廷判个煽动哗变之罪,不只自己要倒霉,老婆孩子怎么办?”
  暂时压下了众人的火气,莫可便道:“你们的担心,根本就是多余的。你们想想,现在朝廷在辽东重开了府衙吧?以前为什么撤了?因为没有民可管呐!现如今开府建衙,那少得了百姓吗?百姓没有活路,官府还能立得住吗?官府心里头要是没这个谱儿,就不会同意军屯改制的。你们改军户为民户之后,只要辛勤劳作,还怕没饭吃?”
  莫可又对那个愤愤然的老兵道:“这位兄弟,耕牛、铧犁、粮种,这些都不用你操心。至于住处,在新的房舍建好之前,也没人逼你们搬走,土地呢,有军屯的熟田划拨给你,你说说,这还不够?万大人说了,除了按照你们承包的田亩数、家里的人丁数分发农具和粮种,定赋税的时候,按照你们当兵的年头儿长短,还会酌情减少,你想想,如此这般,还能饿了你的肚皮不成?”
  莫可一番话入情入理,很快就平息了这场冲突。可是类似的事情还是不断发生,唐杰所至之处,就像一只火把接近洒了油的干柴,总是引起这样那样的事端,甚至引起了几次小型的武力冲突。
  这些事夏浔都知道,但他根本就不管。最近夏浔实在是悠闲的很,完全当起了甩手掌柜的,军事交给了张俊,民政交给了万世域,而他本人则突然关心起外事和文教来。
  夏浔经常出入府学,询问征聘的先生教谕们的事情,如今辽东一些儒士,尤其是大族世家博学多才的先生,在张熙童的不懈努力下,已纷纷赴府学就教,夏浔又发动赴辽东的文官们广泛宣传,呼朋唤友,从关内招聘文士出关执教。另外,夏浔与各个部落头人们的来往也渐渐增多了,时常往来宴请。
  自朝鲜使节铩羽而归后,朝鲜对本岛北部看得死死的,生怕明国皇帝改了主意,真把三韩之地以外的领土全都拿走,至于鸭绿江和图们江以西地区的领土和部众,他们是想也不敢想了,只能又恨又急地看着他们一个个投入了大明的怀抱。
  对这些归附部落,夏浔在就近安置的同时,便开始有意识地诱导他们从商、务农、务工,并且劝诫其子弟赴府学就读,有他这位威望卓著的总督大人出面,这些方面的事进展非常顺利。
  唐杰的反应,本在他的预料之中,可他并不想管。如果事事都要他出面,那他还费力为万世域和张俊争的什么官儿?这两个人一管军、一管民,是辽东两大首脑,如果连一个起刺儿的部下都整治不了,那他们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多着呢,难道到时候都跑到金陵去请他出面解决不成?
  果然没两天,听到丁宇和莫可等一众官员反应的张俊,把唐杰调开了,委了他一个查巡辽东各处烽燧建设的监察和统计的差使,把他从军屯改革这件事上调开了来。唐杰并未因此闲着,他风尘仆仆地奔波各处,改革之处总有动荡,他就专门收集负面新闻,秘密报送丘福,整夏浔和张俊、万世域等人的黑材料。
  这时候,张俊对反天刀一伙胡子的秘密部署,也开始进入收网阶段了……
  第632章
甩手掌柜
  风中刀梁颢耀回报反天刀徐宁之后,徐宁非常重视,立即让梁颢耀刺探此事虚实。
  辽东的胡子,在各地都有眼线和耳目,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梁颢耀立即以蒲剌都提供的消息,动用自己安插在各堡各寨的眼线,开始调查这件事。
  他亲自赶到金州,扮作一个眼线的堂兄,混到码头附近,亲眼看到官兵在码头上戒备森严地卸一船船货物,除了一袋袋粮食,那些带铁箍的梨木箱子,明显就是装银子的箱子了,这种统一规格的大箱子装别的货物都不太合适,丝绸、茶叶不需要这样的包装,瓷品为了运送安全,其实也多和茶叶混装,以增强减震效果和避免碰撞,只有银子,才需要这样结实的大箱子。
  而且当货车运了箱子去仓库时,梁颢耀注意到那些箱子都上了锁,地上的车辄印特别深。
  “果然是银子!”
  梁颢耀的眼睛放出了与银子同色的光芒。
  反天刀收到二当家送来的消息,顿时动了心。
  从金州到开原,由于近一年来的商贸发展,已经不再是一条荒僻的道路了,道路比较平坦,沿途的烽燧也日渐增多,商队往来频繁,而且抚银的押运必有重兵,这些都是洗官银的不利条件,可以预料,想动这批银子,一定会付出重大代价。
  对此,反天刀倒是没有一点犹豫,他啸聚山林图的是什么?图的不就是钱么,死的人多少他并不在乎,他养这么多人,可不是妄想有朝一日坐天下的。朝廷是养兵千日,图个江山太平,他反天刀养了数千匪盗,图的就是人多势众,易于打劫。
  反天刀找了一个好地方,塔山铺子。
  塔山铺南接盖州卫,北近海州卫,已经接近辽东诸卫最密集的地区,故而押运官兵会戒心大减。
  其次,这个地方南北坦途,东西则是群山,抢了银车砸开箱子,大家可以往身上能装多少装多少,剩下的银两拖进山去埋了,官兵纵有十万人搜山,也未必能把这银子刨出来,回头大可取出慢慢享用。盖州卫和海州卫的官兵纵然闻讯赶来救援,其党羽也可以散入山林,分头赶回集结地点,而一旦进了山,朝廷兵马再厉害,也就没了用武之地。
  反天刀的觉羽都是些亡命徒,听说有那么些银子,早就眼热的紧,反天刀的这个计划立即得到了其党羽的一致同意,大家马上召集人马,策划起行动来……
  ※※※※※※※
  “他娘的,这事儿没法干啦!”
  丁宇怒气冲冲地赶到总督衙门,向衙门小吏问道:“部堂大人呢?”
  那小吏忙道:“回侯爷的话,部堂正在西厢,与几位高丽客人喝酒,欣赏歌舞呢。”
  丁宇二话不说,转身便往西厢行去。
  西厢里,熏香满厅。
  美人两行,红裙扬动,广袖轻舒,歌舞正柔靡。
  侧厢鼓乐伴奏,两排身着朝鲜传统服饰的舞伎,正在翩跹起舞,舞姿婀娜,蛮腰款摆,一双明眸顾盼之间,尽皆落在高居上首的夏浔身上,希冀能得到这位权高位重、英俊威严的贵人青睐。
  旁边,又有一些盛妆美姬,亦着朝鲜服装,云鬓轻挑,蛾眉淡扫,玉步轻移地向夏浔及分坐两旁的众高丽族首领们殷勤劝酒。有那酒兴正酣的头人,便伸手揽过那劝酒的女郎,女郎也不羞涩,大大方方地坐在他的怀里,伸皓腕揽住他的脖子,相拥相贴,耳鬓厮磨,放眼望去,满堂尽是放浪形骸之状。
  夏浔也不介意,有那身姿婀娜的女郎投怀送抱,便也笑吟吟地受了,揽在怀里一亲芳泽。
  此刻,那些舞伎正将扇子别在腰间,合着俏皮活泼的打令谣倏进倏退,摆腰扭臀,姿态无比诱惑,两截雪白纤秀的手腕上,翠绿的镯子轻轻碰触着,发出悦耳的叮当声来。
  丁宇气鼓鼓地走进西厢,看见部堂正与人谈笑风生,倒也不敢造次,便在一边坐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9/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