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精校)第7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4/730

  大明帝国一连串的访问活动就此在欧洲各国展开,郑和谈外交,随船商队谈生意,在了解了这个东方的神秘国度之后,各国纷纷答应派遣使节随郑和船队返回,拜访那位东方的伟大皇帝。
  访问持续了大约六个月的时间,直到季候风来临,一支前所未有的巨大舰队才开始集结,准备沿新航路到东方去。船只的数目超过一千艘已经成为必然。
  这时候,威尼斯已经先行一步,抢在各国前头出海了,不过他们发现,要完全占领一个咽喉之地,卡住整个欧洲的喉咙的确非常困难。
  他们在地中海之内,他们要卡欧洲各国的脖子,占据地理优势的葡萄牙就可以在直布罗陀海峡卡他们的脖子。
  外海上,葡萄牙有优势,地中海上,威尼斯人有优势,为了决定好望角这种关卡要地的归属,在大明舰队离开之后,一场场大海战就在他们之间展开了,本就战乱不休的欧洲陷入了更大的混乱。
  达克一家人站在码头上,看着驶离码头的夏浔的船队,他们的船队已渐渐远去。小小的马赛港是停不下那么多船只的,各国的舰队都在直布罗陀海峡集合,然后随郑和船队一同下东洋,夏浔的船队也是到那里去汇合的。
  达克一家人拿着他们的全部家当,他们已经退租了这里的房子,马上他们就要回到乡下去了。小让娜眼泪汪汪地看着远去的船队,她舍不得那个大姐姐样的师傅,舍不得那个每次到家里来都给她带好吃的的那位夏叔叔。
  在她耳边还萦绕着夏浔临行时留下的话:“放心吧!我们会回来的!”
  “如果夏叔叔不遵守诺言带赛儿师傅来见我,等我长大了,就自己去找她!”小让娜攥着粉拳暗暗发誓。
  海边送行的人群陆续散去,达克一家人也三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可是海边的沙滩上依旧站着两个人。海风徐徐吹来,拂动着他们的衣衫,他们的衣袂在风中微微地抖动。
  “先生,我们回去吧!”
  站在前边那人身后一步之远的老人踏前半步,习惯性地佝偻着身子说着,这个老人正是那个柯洲。
  前边的朱允炆轻轻摇了摇头:“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是!”
  柯洲退后半步,垂手欠身,不再语言了。
  朱允炆才三十多岁,那容貌却似五旬的老人,眼角有了浅浅的雏纹,头上花白的头发在风中瑟瑟发抖。
  他又想起了那一天,那天,他跪倒在夏浔的面前,恳求道:“这一次,我不逃,也不躲,你可以割下我的人头向四叔覆命,我只求你饶过他们,他们是无辜的!”
  “不能跪啊皇上!您是皇上啊!”
  忠心耿耿的老柯抱住了他的身子,撕心裂肺地哭着。
  他的一双儿女虽然还不大明白他与夏浔的对答,却知道这个人要对他们的父亲不利,他们敌视地瞪着夏浔,那个小一点的蓝眼睛的男孩子跑到夏浔身边,攥起小拳头在他大腿上捶打着,用法语嚷着:“恶魔、强盗,滚出我的家!”
  朱允炆闭上了眼睛,伸长脖子,等着那雪亮的钢刀落下,他等了许久许久,却只等来了夏浔的一句话:“太祖开国,以金玉为质,制十六宝玺以行国事,建文三年,皇上您又制‘凝命神宝印’一方,至此我大明宝玺共十七方。
  后来,当今皇上入宫,检点宝印,缺了‘皇帝奉天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敕命之宝’三枚宝印,臣请问皇上,这三枚宝印何在?”
  装着三枚宝印的匣子被满脸是泪的柯洲递到了夏浔的手里,夏浔打开匣子认真地检查过三枚宝印后,将匣子扣好,对朱允炆道:“很快,还有一支更庞大的陛下的舰队会来这里,我建议您近期去乡下散散心,希望你在法国,生活的愉快!里贝里先生!”
  朱允炆缓缓抬起头,愕然望着夏浔离去的背影……
  朱允炆轻轻地吁了口气,思绪收回,放眼望去,舰队在海平面上只剩下一片模糊的黑影了。朱允炆长叹一声,背转身,只留给大海一个落寞的背影……
  第1035章
伴驾乘舆图
  泉州港,船只进进出出,帆樯如林,城里城外商贾云集,番夷胡人,处处可见。
  下西洋的船队已经离开两年多了,不过,从那以后民间船队陆续出洋,与南洋诸国的贸易越来越是频繁。
  随着郑和船队所经之处,更多的国家得到大明开放贸易的消息,纷纷远洋来到大明做生意,如今最远的船队是来自红海地区的国家。
  听说,郑和船队已经经过那里驶向更遥远的地方,而再往前去的路,连红海周围的那些国家也不曾去过,那里是天边……
  这一天,港口依旧如往常一般繁忙,波斯人、阿拉伯人、印度人、南洋诸国的商船进进出出,忽然,不知是谁率先发现了远处驶来的一只前所未见的船队,很快消息就像风一样地传开了。
  码头上的人都停下了手头的工作,船上的水手爬上了高高的桅杆,商人们站在高处手搭凉蓬向远处观望。
  船只遮天蔽日,一眼望不到边。
  行在最前边的,是一艘巨大无匹的宝船,船头高高悬挂着一幅团龙金旗,虽然旗帜已经有些破旧,可那团龙依旧金光灿灿。
  码头上,一个市舶司的官员翘首看着,眼看着那由无数只各种各样、规格不一的船只组成的舰队越来越近,突然反应过来,他怪叫一声道:“船队回来啦!咱大明的远洋船队回来!快快禀报知府大人,咱们大明的船队……回来啦~~~~”
  这声音就像北京城里的永乐大钟,一声振响,便在苍茫大地上久久荡漾开来,飘向三山五岳,飘向五湖四海。
  海上,快马船疾行如箭;
  陆上,八百里快骑行走如飞。
  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大明的舰队,从天边回来了!
  这消息,随着快马船和八百里驿马,一路撒播了开去。
  ……
  北京城,大明新的帝都。
  船队归来的消息让已显出苍老之态的朱棣放声大笑,笑声在金銮殿上久久回荡。
  他的舰队回来了。
  他的舰队带来了英格兰、法兰克、葡萄牙、西班牙、匈牙利、德意志、威尼斯、神圣罗马帝国等欧洲、非洲、阿拉伯世界、印度洋世界的五六十个国家的使节,还有西方最高统治者教皇的使者。
  他的舰队回来了,带了非洲象、非洲狮、金钱豹、骆驼鸟、鹦鹉、孔雀等无数的珍禽异兽,居然还有一头麒麟,那拥有鹿的身体、牛的尾巴、狼的前额、马的蹄子的祥瑞!
  两千年前,这祥瑞出现在一个叫颜征在的女子面前,后来这个女子生下了圣中之圣的至圣先师,两千年后,它又出现了!
  他永乐大帝的舰队回来了,带回了如山的宝石、珍珠、黄金、白银,带回了檀香、坚木、香料、锡和小豆蔻,带回了改良瓷器所需的颜料,带回了许多大明所没有的花草植物,还有西方独有的谷物与蔬菜的种子。
  朱棣苍老而有力的声音在金殿上回荡:“礼部,立即开始接待各国使节的准备!还有一个多月,就是朕正式迁都北京后的第一个新年,朕要与天下万邦,天下臣民,过一个不一样的春节!”
  ※※※※※※※
  杭州港,郑和舰上。
  夏浔对郑和道:“我的奏章已获圣上批准,陛下答应我先回金陵,带上家眷再赴北京。我与公公就在这里别过吧。”
  郑和笑道:“在泉州时我就听官员们说,皇上迁都北京之后,正在任上的官员及其家眷是第一批迁走的,第二批就是皇亲国戚、王公勋卿。道衍大师已经圆寂,国公是靖难六国公中硕果仅存的一位,当朝功臣勋戚中第一把交椅的人物。
  再加上,尊夫人乃是先皇后的妻妹,与皇家沾亲带故,在皇亲中也是名列前茅,本该早早迁往北京的,只因等你归来,夫人一直延至今日。贤伉俪情深恩重,令人羡叹呀!”
  夏浔微微一笑,拱手道:“公公一路顺风。”
  郑和亦拱手道:“国公保重。”
  一辆轻车急急行驶在小路上,数十骑骏马随行在左右,马行轻快,马上坐着一个个武士。车上,费贺炜向夏浔轻声禀报着:“潜龙里意志不坚、不愿远行者,因恐其察觉机密,大多都被调到西北公干去了,实在调离不开的都已清除!”
  夏浔点点头,问道:“双屿卫的事情怎么样?”
  另一侧,辛雷咧嘴一笑:“咱们几乎没怎么插手,浙东水师就替咱们把事儿都给干了。双屿卫主力一被调走,剩下些老弱残兵全不济事,双屿卫被浙东水师全面接手后,就断了双屿卫官兵及其家眷的财路,这两年他们过的很苦,这些远洋归来的官兵回去之后一定气炸了肺。”
  费贺炜道:“听说远洋回来的官兵都发了大财?嘿嘿,那又如何,他们的家人受的欺负,可不是钱就解决的。再说,浙东水师已经占了双屿卫,绝不肯吐出这块肥肉,如今他们已经通过军方运作,将双屿卫全部调往天津卫戍守定居,他们全家老少都要离开,更是怨声载道,所以,应该不会有什么困难。”
  辛雷阴恻恻地道:“真就有人出幺蛾子也不要紧,咱们的骊龙……”
  夏浔轻轻一摆手,辛雷立即绝口不谈。
  飞龙之后有潜龙,潜龙之后还有骊龙,骊龙是什么龙?
  宋词有云:“曾归车共载,非虎非熊。急流勇退,渊底卧骊龙。”
  卧于渊底,应该是最难得一见的龙了。
  夏浔沉默片刻,将面前一口匣子轻轻推过去,吩咐道:“这匣中,就是那遗失的三枚玉玺,叫戴裕彬妥善安排,藏入无主孤坟,再透露于胡濙知道,仔细些,莫出纰漏!”
  “遵命!”
  两条人影飞快地闪离轻车,须臾工夫,几匹轻骑离开这支队伍,消失在山脚下林木中。
  日已西斜,一地金辉。
  ※※※※※※※
  金陵,锦衣卫南镇抚司。
  “大哥!”
  刘玉珏泪光盈盈地看着夏浔:“两年多不见,大哥瘦了。”
  夏浔微笑道:“还好,风浪锤炼了一下,我觉得更结实了。你要在南京留守到什么时候?”
  刘玉珏道:“塞哈智大人一直留在北京,这边只好交给我善后了。等最后一批官员迁徙完毕,我才会过去。”
  夏浔点点了头,目光闪烁着,有股难以言喻的味道:“嗯!我要先走一步了,那咱们兄弟,就此分别了。”
  刘玉珏笑道:“相信也就三两个月工夫,等来年开春,我就会过去的,也分不了多少时候。大哥回来,本该我去看你,却劳你先来看我,还……送了这么多东西,兄弟好生过意不去。”
  夏浔笑了笑道:“应该的,你成亲的时候我没有去嘛。不送你,还要送弟妹不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4/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