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虫洞(校对)第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280

  “丁福,我要建的小学开工了吗?”
  丁福立即道:“回少爷,那新式书院已经选好地址开工了,召集了大量的木匠在建,学堂和饭堂都可以在开学前建好,但宿舍只能完成一部分,我已经在镇上租下一些屋舍,能够确保所有的小书生都有地方住。”
  “好,在这上面你不必省钱,条件要尽可能好。建造不能停下,继续扩建,第一年要能容纳三千个学生,然后再逐年扩建。”
  在李浩的远景规划里,那个镇子要发展成为教育城,期望百年之内那里能够高校林立,为华夏培养出一批批的英才。
  第一所小学是星星之火,希望有一天可以发展为燎原之势。
  这所小学使用新的教材,由教育专业机器人出任校长,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至于老师方面,李浩计划将“百家系统”里面的“教育专家”系统移入智脑之中,接入机器人内部联网,由家用机器人共享教育专家系统。这样家用机器人就可以充当老师了。
  智脑收集和记录每一个学生的信息,通过“教育专家”设计教学方案,在上完集体课之余,家用机器人尽量对学生因材施教。
  “萧参政,朝廷方面要尽量提供一切便利。迟些进行朝廷机构改革,要在礼部下增设教育司,专职附责新式学堂的事务。”
  新任参知政事不久的萧中直连忙答应了。
  李浩又道:“第三件事是经济上的,改革方向是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改革税制。现在各个地方关卡林立,货物过关要收费,这些关卡以后全部要撤消,进城费也要取消。
  “将来要修道路,架桥梁,使人们能便利地到达每一个城镇。要建铁路、办邮政,兴水利……可能大家听不明白了,铁路用来跑一种很长的车子,那车子的运载能力很大。一个趟车可以坐几千人,或者运载超过百万斤的货物,一昼夜可跑到两千里之外。”
  李浩说到这里,见众人目瞪口呆,摇了摇头道:“算了,这些细节先不管。反正我们的目标是人人有饭吃,个个有衣穿,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开创华夏前所未有的盛世。”
  “当然,这些还很遥远,现在要做的有几点:第一,大力推广红薯和玉米,从明年起,全国所有适宜种植的地方都要能够买到种子。这一点,司农寺必须保证。对了,司农寺的官员是谁?不是得力的官员马上要换掉。
  “第二,我手上有些纺纱机、织布机的图纸,以及使用方法,这个交由工部组织人手研究和推广。”
  这个世界的工业革命不需由烧煤的蒸汽机开始,可以跳过蒸气时代,直接进入电力时代。甚至依靠外星科技有更高的起点,但考虑到教育和人才跟不上,还是从电力能源切入较好。
  毕竟电力知识的普及,要比外星能源知识普及容易得多。而且电力应用非常广泛,而且是清洁能源,不会造成污染。
  李浩绝不希望这里的环境受到污染,如果像主世界那样,连土壤都被重金属污染,种出的大米都有毒,这种祸害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能源是足够的,就算是依靠飞船的暗物质反应堆,也可以提供整个世界所需的能源了。只是要将外星能源低损耗地转化为电能,还需要一些专用设备。
  但这不难解决的,以后再到罗布共和国时,顺便再让罗布政府送一两个暗物质反应堆,和一套电能转化的专用设备就行了。那就足够整个世界的电能消耗,不必再兴建发电站了。
  只是要建设一个覆盖全国的电网,那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不过这并不迫切,这个世界等得起,这种大型的基础建设可以慢慢搞。
  相对于电网建设,培养出足够的合格人才,这个还要艰难得多,还要慢得多。如果没有相应的人才,就算拉起了覆盖全国的电网,又能有多少用处?没有人才,也无法使用电力来生产,那些流水线,那些家电,照样是弄不出来。
  在使用电力之前,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这些可以推广一下,作为纺织业的过度阶段。所以李浩将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的图纸给工部研究。
第一百一十二章
要当皇帝了
  李浩接着道:“第三,我们的东海钱庄更名为皇家钱庄,要迅速铺展开,在各个主要的府城都要设立分点,为民间的汇兑、借贷提代方便。”
  这个时代人们对钱庄并不是很信任,很多人宁愿用罐子装钱埋在地下,等需要用时再挖出来,也不愿意存到钱庄里。而钱庄也不时有破产的,确实也不值得人们信任。
  李浩打算钱庄铺展开之后,以国家官方的名义经营,与其他有实力的钱庄合作。估计以这个信用保证,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民间资本的流动,使大宋有个健康稳定的金融业。
  萧中直道:“这……使用皇家钱庄这个名义,恐怕会被人说我们与民争利,落下不好的名声。”
  “只要老百姓能收到利息,得到实惠;商家能解决燃眉之急,能获得扩大经营的资金。这就行了,别人怎么说都没关系。”
  李浩接下来开始对较为详细地说了一下对未来的构想。
  这次会议讲的绝大多数远景规划,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很多改革需要一百年,甚至两三百年才可以完成。
  李浩这次并没有说太多务实的东西,只是向手下勾勒一下未来发展的蓝图,让手下知道自己一些想法,作为以后行动的纲领。
  众人听得心底巨浪翻腾,觉得难以置信,李浩描绘的那种未来能够实现吗?能够吗?
  连接各个府级城池的铁路网,遍及全国城镇的公路网,遍及每一个乡村的电力网,这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而且那个电力网也太匪夷所思了,能将天上雷电一样的电力引到千家万户,能够用来照明、煮饭、炒菜、洗衣服、洗碗,调节冷热温度,几乎什么事情都能做。
  这有可能吗?但想到李浩弄到的自动步枪、飞车、机关人,这些东西在出现之前,每一样都是人们无法想象的。
  特别是那机关人,用铁做出来的人也会说话,会听从命令,甚至能够自己判断情况,想出应对方法。这是怎么做到的?这只能是仙术,既然是仙术,引来雷电为我所用,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如果是别人描绘出那种蓝图,大家只会当他是疯子,但李浩所说的,他们还是觉得有可能实现。在场有些人确信,有些人半信半疑,但总算没人将这完全当成无稽之谈。
  到最后,李浩惯例问了一下众人有其他什么要说的。
  情报处的曲武道:“这些天汴京有些流言蜚语,都是隐隐指向公子,说公子行大逆不道之事。很可能是朝中旧臣已经联合起来,正在酝酿反击,开始暗中争取舆论。”
  李晋中也道:“殿前司已经抓了十多人,都是散播不利于公子传言的。公子,不如尽早要官家退位禅让,只要您登基称帝,可以断了一些人的想念。”
  他这话一出,众人登时纷纷赞同。刘中庭道:“团长,士兵们早就希望您登基了!”
  姜氏兄弟齐声附和,孙宏也道:“是啊,那些连级、排级军官都想有个一官半职呢。团长当了皇上,大家成了皇家的兵马,那威风多了。”
  李浩笑骂道:“是你想捞个官当当吧。”
  孙宏右手摸了摸后脑,嘿嘿笑了两声道:“我当然也想,谁不想升官啊。”
  李晋中道:“公子早日登基是有利的,自古以来,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坐等忠心于赵佶的官员发动反击,对公子的声望是个重大的打击。
  “现在公子召来天兵,前线大败金兵,在民间的声望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登基条件已经成熟。如果等到民间对天兵降临和大败金兵的关注度降低了,公子就算对朝廷控制更牢固了,民间非议可能会较大一些。
  “不如趁热打铁,免得夜长梦多。当初宋太祖黄袍加身,远远没到可以控制地方主要官员的地步。”
  天兵降临已有一段日子,这消息已经从汴京传到了地方上,现在正是全国热议天兵的时间段。而前线大败金兵的消息,正传回到汴京不久,正是全城兴贺的时候。
  李浩心中一动,问道:“萧参政,你认为呢?”
  萧中直早已考虑了好一会,闻言答道:“李都指挥使所言有一定的道理,现在登基和以后登基各有利弊。为免夜长梦多,为了更有力推行改革,我也是倾向于现在登基。”
  迟些基因药液临床试验全部完成后,李浩要回主世界一趟,带基因药液回去给父母和妹妹。
  如果能在这之前登基称帝,稳定天下,那再好不过了。要是回到主世界的时候,这边赵佶的旧臣突然发动一些官场上或者军事上的反击,自己不在这里,手下未必能协调得很好。而且自己不在这里的时候,手下难以借用外星科技,既无法调用飞船,又没有指挥机器人的最高权限。
  李浩又问道:“第二批地方主要调动的地方官员上任了吗?”
  萧中直大拇指按了按两撇老鼠须,道:“第二批任免命令已发出一段时间,不过除了京东西路这些很近的地方,其他他的官员们正赶仆上任的路上。第一批官员已经全部到任一段时间。福建、江南、淮南、两浙、广南等地已在我们掌控之中。”
  目前大宋共有二十三个路,宋朝的路级行政区域相当于后世的省级。可以说二十三个省,有九个省已经控制了,还有十四个。
  曲武收集到消息,李浩打算至少控制三分之二以上的省份,才会逼赵佶禅让帝位。既然赵佶的旧臣有发动的迹象,那先行登基也是一个办法。
  这个时代信息传播手段落后,朝廷中枢和地方官员信息往来很慢。他们如想起兵勤王“清君侧”,还需更多的时间来沟通协调。如果赵佶突然提出禅让,会全盘打乱他们的计划。
  李浩沉吟了一下,觉得还是要先下手为强,总比坐等赵佶旧臣发动的好。毕竟那个群体官员数量很大,如果蓄谋久了突然发动,自己就太被动了。
  他断然道:“好吧,那就将安排禅让登基提上日程。趁现在人齐,今天就再商议一下登基前的准备吧。”
  姜五郎首先提出军事上的建议:“前线暂停推进,据城而守。只需留一个营的军队留在前线,分兵两处,留下两辆货运飞车,就不怕金兵反扑了。在城头架起机枪,留有足够的子弹就行了。”
  刘中庭也道:“金兵的优势在于骑兵,攻城不是他们的长项,有十几挺机枪,配合士兵们的自动步枪,金兵如果敢攻城,也是来多少死多少。副团长的安排已可确保万无一失。”
  姜五郎接着道:“余下一个营调回汴京,调回来后,加上原来留在汴京士兵,一共有两个营和一个警卫连,足以保证团长顺利登基了。”
  禁军三衙,李晋中已经彻底掌控了殿前司。李家军两个副连长上任也有一段时间,一直在扶植新信,配合机器人赵佶的旨意,对侍卫亲军马军司、步军司中下层军官进行不少的替换。
  到目前为止,他们虽然还没完全地掌控这两支禁军,但也可以抽出不少信得过的可用之兵。
  枢密院原枢密使已被调到其他部门,现在的枢密使是一个投靠了萧中直的官员。但枢密院的印信虎符仍被李家军警卫连保管着。
  现在的枢密院没有李家军的首肯,调动不了一兵一卒。
  商议定了禅让帝位期军事调动,并议定了一些重要的事项,才散了这次会议。
  李浩从紫宸殿里出来,他没坐宋徽宗的龙舆,在宫女太监的簇拥下往后宫走去,一路上想着如何安排禅让的事。
  自从上次导演了天兵降临那一幕之后,李浩觉得利用民间的迷信,会减轻很大的阻力。这次他决定再一次当导演,再次编译一部大片。
  这也是最后一次使用这种手段,这毕竟并非正途。而且这次之后,等朝政稳定下来,也不需要用到这种手段了。
  李浩回到延福宫,就听到小菊叽叽喳喳的声音。也就是最近一两天,李浩才将梅兰竹菊四婢接到皇宫里。现在皇宫里的秩序大体上已恢复正常,丁福已将后宫的人事梳理了一次。赵佶和他妃嫔身边的贴身的太监宫女,留在了他们身边服侍。
  其他后宫里太监和宫女职位大体上保持不变,视其表现再升迁或降职。内宫各部门逐渐恢复正常运作,但进出皇宫依然有严格的限制,出宫都要申请,如非必要,是不批准的。
  而且每次出宫都是几人一起,不准单独分开,办完事不准停留。几个人互相监督,回宫后还要单独接受问话。
  在最近皇宫秩序理顺之后,李浩才将四婢接过来。原先宫内太乱了,对李浩怀恨在心的人恐怕有很多,警卫连人手又稍嫌不足,未必能照顾到四婢的安全,所以拖到现在才接她们过来。
  铁皮开飞车接她们来到汴京皇宫,她们才知道少爷已经占领了皇宫,以后大约要登基称帝了。这变化真令她们始料不及。
  少爷要当皇帝了!一整天,她们都还未能完全消化这个消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2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