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校对)第3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5/505

  太子兴致顿起,四下观览起来,还拉着称心一起指指点点,评说起来。
  李鱼候在一边儿,一转眼看到袁天罡和李淳风也正识趣地站在一边。李鱼便上前道:“袁少监,这灵台器物如许之多,多有珍贵之处,都得熔毁了么,未免可惜了吧?”
  袁天罡道:“若非帝王而问国运,即为觊觎大宝,心存反意,可以杀头的,若是手中持有可观天象的器物,谁能保证持有者就一定只拿来当作古物收藏?太子的担心与处置是对的。”
  “原来如此,受教了。”
  李鱼心思一转,便走到一边,再招了招手,把包继业唤到面前来,低声吩咐道:“你准备个册子,把这灵台上的一切,包括灵台本身,尺寸、大小、模样、质地,俱都记载详细了,哪怕是一口荷花缸,不可疏漏一样!”
第436章
财帛动人心
  包继业现在是唯李鱼是命是从,李鱼如此郑而重之的交待,他自然不敢马虎。
  这厢完成了接待太子的任务,一离开灵台,早就候在那边的钦天监众官吏又是一拥而上,在李承乾做了一番慰勉训话后,把太子爷恭恭敬敬地送上了车驾。这厢便一哄而散。
  真正落实下来,眼下需要干活操心的一共就三个人。一个是还在家里画图的杨思齐,一个是需要找齐人手准备拆建的包继业,另外就是只负责操心的李鱼。
  包继业跟上足了发条似的,行动是真快,第二条已经找了一批人手来,准备将灵台上中下三层乃至地下室的诸多作废的或者锈蚀的已经不能用的仪器都搬出来,进行清点、造册。
  这天文台中,也不知储存了多少个年代的物品,其中有些根本不算是天文所需的物品,也不晓得是什么年代因何缘故放进去的,清理过程中,甚至发现锈烂了的铜钱百贯,还有封坛的老酒一坛。
  坛子倒不大,一只南瓜大小,泥封的。袁天罡看到那酒,当即神色一正,拍了拍额头,道:“哎呀,你看我这记性,原本买了一坛老酒,琢磨放在阴凉处储放些日子再喝,结果出了趟京,回来就忘了。”
  袁天罡说着,就很自然地捧起那酒,施施然地去了。李鱼明明瞧那泥封上有字,隐约可见一个“晋”字。眼见袁天罡一副口水都要流下来的样子,转念一想,我今日只当没看见,明日谢媒礼就省了吧。
  包继业也不管是什么东西、什么门类,东西的大小、质地、形状,包括能辨识的年代,俱都让人描写仔细,一一登记造册。
  为了把这事做得仔细,包继业甚至花钱找来一个落第文人。这样的人就不只是识字那么简单了,有些文采,东西也就记载得详尽确实。
  这个年代的落第文人可不等于落魄。须知但凡能去参加科举考试的,就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穷人,家境都很富裕,否则根本无力支撑如此巨大的花费。极少数没那么有钱的,也是整个家族、宗族、村庄,合资集力进行培养。这也是官员无论如何发达,不管做到多大的官儿,也摆脱不了宗族的影响与约束的原因之一。
  因为那年代印刷技术落后,光是一本书至少就得二吊钱,相当于1500至2000千元左右。一个有资格去科考的书生所读过的教材,随随便便都相当于几十万。
  更不要说还有纸墨笔砚的消耗,每年往返一个多月去参年省里的乡试,往返两个多月去参加长安的会试,一路的餐饮、住宿费用。聘请名师、交结名流的费用……
  文人即便是科举不中,什么功名也没有,也已长大成人,自立门户,境况比起小民来说,也要优渥的多。通常这种情况下,他们有几条路好选:一种是祖上有遗产的,那就好办了,科举不中,那就做乡绅,做大地主。
  第二种是托身豪门,做门客、做幕僚,地位和收入也不低。
  第三种是托身空门,能诗能画的,做个和尚也是雅僧,很快就能混出相应的地位和名声。
  第四种是他人接济,这时就看出一路科考,结识的权贵、名流、富有同学的好处了,每每有人接济馈赠,只要打消自尊心这一点心理障碍,活得也是香滋辣味儿的。
  最后一种就是归耕隐种。这种其实大多也不凄惨,别看他们诗词里写的凄惨无比,除了其中极少数本就是家族集资供养,这时失去供养,需要自己下地干活的,大多是买上百十亩地,招几个长工,一边看着长工们干活,一边奋笔疾书,号啕生活之艰难的主儿。
  比如那杜甫杜大爷在成都的时候,亲身侍弄的只是些花草竹梅一类的玩意儿,在夔州的时候,他买了四十亩果园,招了几个果农打理。都督柏茂琳还让杜甫管理一百顷公田,拨给他五六名奴仆经营田地。人家实际上是个小地主。
  包继业找来的这位落第文人叫张继,就属于第四种:受人接济的。受人接济虽然最清闲,可毕竟有点看天吃饭的意思,万一哪天人家停了供给,家里就揭不开锅了,危机感最重。
  所以包继业找上了他,又给了一笔丰厚的报酬,张继便来了。他也不用做什么力气活儿,只管弄了张案几,坐在灵台之下临时搭起的棚下,负责记录搬下来的每一样东西。
  李鱼曾经悄悄溜到他身边看看,想瞧瞧他有没有敷衍其事。匆匆瞄了一眼,写的什么没看清楚,就感觉那字是真漂亮、真正整,这样的人科举都不中,自己这样的居然混成了一个文官,李鱼很有一种罪恶感。
  吞天蛤王超业已带兵赶到灵台,日夜驻扎,戍守于此。铁无环却未跟来,李鱼向王超问起,才知道皇帝终究是疼爱魏王李泰那小胖子多些,这边是公事公办,派了些屯卫精锐来,一俟事了,这些人还是要回屯卫的。而魏王李泰那边,却是从屯卫中抽调了一批精锐,调出屯卫,改任魏王府侍卫。
  铁无环那等强壮体魄,自然入选,现在已经算是魏王府的侍卫了。而魏王府就在杨思齐那幢宅院后边,只隔一条街,今后算是邻居了,只是眼下却不方便见面了。
  李鱼听了便觉有些不妥,他的历史知识虽然浅薄,可也清楚李泰是没有帝王命的。当然,比起太子的下场,李泰的结局算是相当不错了,跟着他十有八九是没有性命之忧的,可却浪费了铁无环这样一位英雄豪杰。
  李鱼心中,铁无环这样的人,就该是功勋彪炳,直做到青史有名的一方大将军,才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只是,眼下他没有那个能量,铁无环即然做了魏王府的侍卫,也就得先在那儿待一阵子再说。
  反正将来做皇帝的会是现在还是一个小顽童的李治,而李治和这个李泰关系其实一直很不错,做了皇帝后,对他也是优容有加,并不介意他觊觎帝位的过往,见机行事便了。
  王超将军见他一说铁无环下落,李鱼便陷入了沉思,等了片刻,依旧在出神,忍不住道:“李监造?”
  李鱼醒过神儿来,看向王超,王超笑眯眯地道:“太子吩咐,这些旧器物,都要运去铸炼场溶毁,可谁料到这灵台之内,居然有这么多的东西,我刚刚看了一下,就现在清出来的东西,就得装十几车,就不要等到全部清理完毕了吧,不只现在监看麻烦,到时候起运也麻烦,我现在就带人把它们运走算了。”
  李鱼想了想,点头道:“有道理,眼看这棚下也放不下了,再不运走还得搭棚子。那便这就起运吧。老包,老包,你来,带王将军逐一交接,逐一画押。”
  王超一听拉下脸来,不悦地道:“李监造,你这是什么意思?本监护与你共同负责灵台事务,如今移交器物给我,还得一样样交接,一样样画押,用不用这么谨慎,你这是担心我监守自盗么?”
  李鱼忙道:“王将军何以这般说话,李某绝无此意。只是李某也是头一次承接如此重大的任务,可唯恐其中有点什么差迟。旁的不说……”
  李鱼左右看看,压低声音对王超道:“账目齐整详尽,太子看了也觉得我办事认真。能得到太子青睐的话……呵呵,你懂得,机会得自己来争取啊。”
  王超瞧他一副自作聪明、还沾沾自喜的模样,便是暗暗一晒,转念便想:“老子便一样样清点交接,给你画了押又如何?我把其中值钱的器物抽走几样,其他的东西运到溶炼场,最终还是要付之一炬的。少了几样便是神也无从发现。”
  想到这里,王超便神色一缓,道:“罢了,李监造做事认真,依你就是。”
  王超大咧咧走到棚下,吩咐士兵准备装车,包继业请了张继业捧着记录簿子,逐一对照,相符一样,王超便在其后画押,士卒便搬走一样。一上午功夫,足足运出七大车,棚下腾空出来,又可以继续往外清理了。
  而这七车器物,运到溶炼场的时候还是七车,只是其中许多较小巧、易收藏、更值钱的东西,已经不见了踪影……
第437章
机会来了
  这座存在了五六百年,历经各个朝代的灵台,里边的杂物还真是不少,不值钱的腐烂家具、破坛子烂罐子固然不少,陈年古物、旧时观测天象的仪器等却是不少,一件件的清理出来,把那张书生的手腕都快写断了。
  前后一共清理了四天,一共清理出二十一车杂物,其中有价值的大概三分之一,但是遵照太子吩咐,这些东西尽数运去了铸炼场。
  五天后,王超已将这些器物全部运走,灵台就开始拆迁了。
  因为灵台所用的建筑材料,很多是可以继续使用的,比如大块的条石,所以拆迁过程并不是暴力性的,包继业安排了人手,对这些建材分巧妙拆卸,分类堆放,这些是不算在再建成本里的,废物利用的越多,他的收入就越高。
  所以,堆在那儿的土石方对包继业来说,就是一吊吊的大钱,珍惜的很呢。
  而吞天超王超,则比包继业还要高兴,那些土石在他心里就是土石,不值一文。在他眼中,值钱的是那些看起来锈迹斑斑的铁器、铜器、甚至还有陶器。
  王超在往溶炼场起运的过程中,私自截留了三车器物,当然,因为每件都宝贝的很,说小也小不了太多,所以数算下来,一共就六七十件。
  王超往常去的赌坊寻摸了一圈儿,那里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龙蛇混杂,王超本来只是找相熟的赌友打听,但只过了半天功夫,闻风而至的道上兄弟就主动找上门了,一共三个,俱都殷勤万分,一张嘴巴舌灿莲花,说得王超心花怒放。
  王超也是本着货比三家的态度,鬼鬼祟祟地分别带三人去看了几件古物,又分别听了他们的报价,这样一来,卖出的价格就占了主动。
  李鱼这边把灵台用了十天的功夫,拆得七零八落,但还有一个大土台架子的时候,王超已经分别向三个买家出售,一共售出器物二十余件。
  王将军现在已经开始在北城寻摸买宅子了。
  运送到溶炼场的器物都封存了起来,太子府派了人来,检查了一番,居然也是极其严瑾,要先逐一清点造册,再予溶毁。偏那太子派来的人懒散的很,每天查验几件,就登车离去。如是反复,一连持续了十多天,才懒洋洋地告诉溶炼厂的人把东西溶炼掉,在此过程中,又有三车器物,转运了太子心腹家中。
  只是,太子爷怕是也没想到,他也只是捡漏而已,所挑选出来的东西,都是在吞天蛤王大将军眼中没怎么看得上的东西。
  古董,本就是一些富贵人士喜欢做的一种收藏,而观测天象的古董仪器,则赋予了它一种更神秘的色彩。
  这时的人对于星辰运转、日月交替,种种天象十分的好奇,而凡人站在地上,凭着一些器物,就能对其做出解读,在普通人眼中,这就是法器,沟通天地,上达天人的法器。
  所以,听闻竟有此物流通,心动者实不乏其人。
  实际上,在现代人看来,买这么一件天观测天象的仪器本也没有什么,在大部分古人眼中,这也没有什么,因为有些避忌,是不可能堂而皇之地写进律法的,就算写了,也只是笼统的一句话,包含种种可能。
  就算是出仕为官,做了许多年官吏的人,其中许多于律法方面也是所知有限,所凭的是官场经验,是险恶宦途中打熬出来的常识,又有多少人会明白买这么一件东西留存,是何等凶险之事呢?
  实际上,以天命自居的皇帝,极为忌讳这种事,哪怕你是王爷、是公主,是他的手足兄弟,一旦作为私自测问天象天命的事来,皇帝也会动了杀心,甚而马上付诸实施。
  只不过,知道这是犯天颜,遭天子所忌的常识的也并不多,魏王李泰,恰是其中一个。
  李泰在延康坊的新居已经建成了,其中李泰最重视的文学馆尤其宏大,单独在坊墙上开了道门户,还有官兵把守。内中却是幽静雅致,别有洞天。
  李泰已经从京城招募了一批名士入住文学馆,又遣人分赴天下各地招募贤才,在他眼中,他的文学馆就是当年的天策府,他将重演父皇当年的传奇,通过这个强大班底的建立,踏上九五至尊的宝座。
  而李泰所招募的这些文人中,既然都是舞文弄墨的文人,自然不乏喜欢淘弄古董的人。其中有一位文士,姓林名宇峰,雅号“淡墨青衫”,便是个喜欢收集古董的人。
  有些人收集古董,只收集某一类,也只对这一类有研究。而林先生是个杂家,什么门类的古董,只要他感兴趣,都会收购。
  这一日,林先生便通过道上老主顾,买得一件天体仪,名曰“浑象”。
  严格说来,这并不是一件正式的浑象仪,正式的那件原本杵在灵台最上层,后来被拆卸送去溶炼场了,吞天蛤王超和太子李承乾过了两手,都没要,真的溶炼了。
  原因无他,太大,太重!足足四吨重的大家伙,怎么弄走?
  而这一件,却是那件浑象仪的原型模型,最终建造它的目的,是为了先造出一架,再由工匠们照比例扩大尺寸,建造一具大型观天仪器。而施工完毕后,这件就存放在了灵台内。
  这件小型浑象仪,不过两尺高,用黄铜打造,外边还鎏了金,所以没有锈蚀,卖相极好。看起来就充满神秘意味的天象仪,底座是四条蛟龙,以龙口托承中间的圆环。
  林先生得了这么一件宝贝,再加上文学馆中诸人大家都是刚来,正需熟悉、结纳的当口。大家都是文人,当然是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才好接触。所以林先生就献宝似的,把他刚得的这只浑象仪,搬到了他在文学馆的书房。
  这时节人们摆在书房里的东西,大多不过是字画、文房四宝、小型器玩,瓷瓶鲜花一类的玩意儿,谁见过如此雄浑神秘,金光灿烂的东西。
  一帮子文人顿时闻风而至,对这稀罕物儿赞不绝口。
  小王爷李泰很懂得招揽人心,这几天有事没事的就往文学馆跑,也不摆王爷架子,与众文士吟诗作赋,抚琴作画,做些文雅之事。李泰虽还未成年,文学造诣却颇高,众文士对他都看高看一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5/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