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校对)第3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2/505

  这时候,李世民忽然格外理解父亲当年的做法了。
  怎么办?难道放任自己的儿子们就此骨肉相残下去?
  这时候,忽然有个小黄门悄悄进来,细声细语地道:“圣人,太子求见。”
  “哦?”
  李世民睁开眼睛,坐正了身子:“唤他进来。”
  李承乾快步走进御书房,抬眼一看端坐其后的父亲,卟嗵一声跪到了地上。
  李世民讶然站起,唤着他的表字道:“父子私相见面,高明何以行此大礼?”
  李承乾放声大哭,他也是真没别的办法了,苏有道出的这一招虽然行险,不过这盗卖灵台器物一事,虽说是封住了陈杰的嘴,但已是黄泥巴糊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倒真不如行险一搏,所以主意一定,便按苏有道授意来了。
  李世民皱了皱眉,挥手让侍从们尽皆退下,上前扶起李承乾,不悦道:“高明,你是太子,言行举止当有所收敛,万万不可……”
  李承乾哭泣道:“父亲,儿不想当这个太子了,父亲就罢黜儿的太子之位,叫儿做一个逍遥自在的王侯,无忧无虑,儿心愿足矣。”
  李世民又是一怔,拂然道:“高明何出此言?”
  李承乾拭了一把眼泪,道:“儿不敢欺瞒父亲,盗卖灵台器物者,就是儿子!”
  李世民大吃一惊:“是你?”
  李承乾抬起头,泪眼迷离:“屯卫将军王超盗卖灵台器物,与儿毫无关系。只是他捡选之后,再送至溶炼厂的那些器物,确是儿子授意家令陈杰盗卖了一些。”
  李世民定了定神,厉声喝道:“混账!堂堂太子,国之储君,何以做出这种事来?”
  李承乾又跪下了,满面羞惭,叩首道:“儿子错了,请父亲惩罚,诏告天下,罢黜儿的太子之位吧。”
  李世民急促地呼吸了几下,沉声道:“告诉我,你为何要如此做?”
  李承乾满面羞惭,道:“儿子财迷心窍,一时糊涂……请父亲治罪。”
  李世民指着李承乾,怒不可遏,可要大骂一番,一个小太监战战兢兢地出现在殿门口,怯生生地道:“圣人,皇太子妃求见。”
  李世民呆了一呆,道:“宣!”
  皇太子妃,秘书丞苏亶长女,李承乾之妻苏氏,嫁给李承乾,册封为皇太子妃不过一年有余。如今也只年方十七,姿容端正,俏丽淑婉。
  苏氏姗姗地进了御书房,李世民刚把儿子拉起来,一见苏氏,忙挤出一副笑脸。
  苏氏盈盈福礼道:“儿媳见过父亲大人。”
  李世民打个哈哈,道:“坐吧坐吧,自己家人,不必拘礼。”又瞪了满脸是泪的儿子一眼,没好气地道:“你也坐过去。”
  李承乾乖乖退到一旁坐下,偷偷瞪了妻子一眼,不客气地道:“你来做什么?”
  李世民怒道:“怎么说话呢?”转脸看向儿媳,又换了一副温和模样,道:“媳妇为何进宫啊?”
  苏氏未曾开口,眼睛先红了,举袖试试眼角,气鼓鼓地道:“儿媳为夫君而来,父亲大人,太子也是你的亲生骨肉,但父亲大人对他却太过刻薄。太子男儿好强的心性,有些委屈宁可生受了,也不愿启齿,儿媳却不能不说!”
  李世民一个恍惚,这情景,怎么这么像自己媳妇在太上皇面前为自己说项时的情况呢?
第459章
以父论道
  苏氏面上隐带怒色,将太子之拮据,生活之“困顿”,对李世民逐一说了一遍。这女子也是自幼读书的人,口齿伶俐,用词生动,描述得简直是催人泪下。太子李承乾在一旁一直想阻止她说下去,反而更渲染了自己处境的不堪。
  李世民惊疑不信,道:“太子乃国之储君,为免其养成奢糜风气,朕……朕对他确实严苛了些。但是以太子的俸禄,怎也不至于如此拮据吧?”
  震惊之下,李世民都忘了一家人在一起说话,也是口头用语了,下意识地就“朕”了起来。
  苏氏惨笑道:“的确不算拮据,如果只是关起门来过日子的话。可他是太子啊,是国之储君,出入得注意维护太子的体面,那就是朝廷的脸面。我那夫君,车驾仪仗,丝毫不敢马虎,出入随从,严格遵循古礼,东宫属吏是朝廷给予俸禄的,而这些人、这些事,却都是要从太子俸禄中自行支付的,日以继月、月以继年,是一笔源源不断的巨大支出啊!”
  李世民“啊”了一声,恍然大悟。
  苏氏又道:“儿媳所述,只是其中一点,其实每天里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就说太子监造灵台吧,前去巡视,眼见几百工匠迎风沐雨,十分辛苦,要不要赏赐?这赏赐,也是代表朝廷、代表皇帝啊,可这……又是一笔开销。”
  李世民讷讷地道:“这……这许多苦处,高明,为何不对父言明?”
  李承乾张了张嘴,没有说话,苏氏沉默片刻,方幽幽说道:“父亲大人,我那夫君,终究也有他身为太子的体面啊……此等言语,如何启齿……”
  李世民长长地吁了口气,默默地绕回御书案后坐下。
  想到儿子壮起胆子变卖灵台器物,也不敢向自己这个父亲张口,想到就连儿子变卖的那些灵台器物,都是王超先捡了一波,丢下一堆看不上眼的破烂儿才给自己儿子,而他还要奉若至宝,李世民不禁心中一惨:
  那是自己的长子,那是国之储君呐!自己这个当爹的,是不是待他太刻薄了些?
  李承乾满面惶急,扯了扯媳妇的衣袖,苏氏愤愤地将他甩开。
  这一幕落在眼中,李世民又想起自己担着莫大压力,为了缓解父子间的坚冰,只好通过皇后长孙氏向父亲递小话儿的委曲求全,对儿子的惨状就更是感同身受了。
  许久许久,李世民才喟然叹息一声,轻轻地道:“原来是这样,我……已经知道了。高明啊,跟媳妇儿先回家去吧。”
  李承乾呆呆地道:“那……儿子是为请罪而来……”
  李世民无力地摆了摆手:“回去吧,这件事情,先不要对外张扬,让我……好好思量思量。”
  李承乾怔了一怔,这才道:“是!”
  夫妻俩向李世民施了一礼,缓缓地退了出去。李世民坐在案后,默默无言。
  ……
  李泰这几日却是格外的兴奋。每天他都呆在文学馆里,他是王爷,是众学士的金主,理所当然地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些文人们固然极少有露骨的溜须拍马行为,但李泰仍然是众星捧月的地位。
  众星捧月的胖月亮——李青雀,满面春风。
  毕竟还是个未成年,城府涵养不够,虽然也自诫要沉得住气,可喜悦与兴奋还是不自由主地表现出来,不能把心中喜悦的真正原因告诉别人,就只能另僻蹊径了,青雀先生此时已一连赋诗三首,比七步成诗的曹子建还高产。
  “王爷,王爷,先生来了。”
  一个王府小厮跑来对李泰禀报了一句,李泰一听他只呼先生,未加姓氏,就知道这不是说的敬称,而是指的自己真正老师,父皇为自己指定的师傅、今礼部尚书王珪,忙向众学士告辞,满面春风地赶回书房。
  书房里,礼部尚书王珪盘膝坐在案后,正牛饮一般喝茶。
  这位老先生一路来得急了,着实有些口渴。那品茗的杯子又太小,一杯只一口而已,老先生实在解不了渴,把眼一瞪,对那书房小厮道:“换大碗来!”
  碗倒是换上来了,刚茶却太热,老先生转着圈儿地吹茶,这时温度刚刚好,一大碗茶刚灌下去,李泰便到了。
  天地君亲师,君在师前。
  李泰先执弟子礼,王珪忙起身,先向李泰行臣见王爷礼,李泰还礼。再向王珪执弟子礼,王珪还礼。老先生是礼部尚书,尤其看重一个礼字,礼不可废啊。
  只是礼一行罢,老先生又着急了,上前一步,拉住李泰道:“青雀,为师只是偶感风寒,在家歇息了两日,你怎便搞出这许多事端来?”
  李泰得意道:“先生在家,也听说朝中动向了?呵呵,这一遭,只怕他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王珪顿足道:“青雀,糊涂啊!”
  “啊?”李泰面皮子一紧:“先生,弟子做的有何不对?趁他病,要他命啊!”
  王珪道:“你要对付太子,并无什么不妥。只是,万万不该暴露是你想对付他呀!就算太子有的是办法辩白,你以为圣上就不怀疑他?你以为就算你不出面,台谏官们就会放过他?急了,太急了!”
  “急了?”
  “过犹不及啊!”
  王珪当真是懊恼不已。这位老先生万万没想到,一向还算沉稳的魏王这回这么沉不住气。王老先生可是久经宦海的人了,他在隋文帝开皇十三内就已入召秘书内省为官了,后受叔父牵连,逃遁终南山。
  大唐建立,王老先生出山,因道德文章出众,派到东宫任职,成了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奈何因杨文干事件牵累,被流放了。
  李世民成了皇帝后,不计前嫌,赦他还朝,同样因为他道德文章,堪称大儒,所以把他派给了自己最宠爱的胖青雀为师,这就来到了魏王府。
  这位仁兄两起两落,见惯风雨,所以只一听李泰所为,就意识到了其中的隐患,急急忙忙就登门来了。
  王珪结合他自己宦海沉浮多年的经历,摆事实讲道理,一番深入浅出的教诲,李泰毕竟聪慧,顿时恍然大悟,懊恼道:“是我莽撞了,先生,我现在该如何是好?”
  王珪道:“来时路上,为师就思量过了,现如今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由你马上出面,力阻此案再审理下去。”
  魏王李泰瞠目道:“这使得么?父皇何等英明,这两天大批的奏章弹劾太子,父皇早该明白其中有我的手脚。”
  王珪道:“正因如此,所以王爷你一定要情真意切,真真正正的就此罢手。太子有无犯错,皇帝心中有数。你若现在出手,皇帝虽然明白你有觊觎太子之心,但仍会认为,你念手足之情。所谋只在其位,并不欲伤其性命,宅心仁厚。只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够了。”
  李泰道:“当真可以?”
  王珪道:“一定可以!王爷,你不要忘了,皇帝除了是皇帝,还是一个父亲,是你和太子共同的父亲。你现在不要把他当成一个皇帝,而是一个父亲!”
  李泰缓缓点头,道:“我明白了!”
  其实,他并未明白,他这年纪,甚至还没娶妻,更不曾为人父,如何理解一个父亲的心态,但他还是相信师傅的判断的,马上决定要采取行动。
  就在这时,有人急急来报,皇太子和皇太子妃双双进宫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2/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