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校对)第3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7/505

第490章
有道救火
  李鱼很惆怅,如果不是黄河水太凉,他真想跳下去算了。摊上这么个一条筋的菇凉,他能怎么办呢?人家甚至用他自己的行为来现身说法了,怼得他无言以对,他也很绝望啊。
  侯君集站在庭前,望着太子李承乾离去的背影,一脸惆怅。他的确对李世民很不满,不满到了想要造李世民的反。不是老子怂恿,不是老子的兵当时就在长安,你有勇气发动玄武门之变?老子灭了高昌国,这不只是拓土开疆了,这是灭国之功啊!结果你把我下了狱!
  可是,造反归造反,夺天下他是没那个能力的。他想的很清楚,效仿当年举动,拥立当今太子,只要调兵进京,迅速控制皇帝,拥立太子登基,天下还是李唐的天下,整个国家体系几乎没有大的变动,阻力就小的多。
  到时候当今皇帝的儿子,未来的皇帝李承乾提前登基了而已,李绩之流也不至于过度反弹,此事大有可为。他并不希望李承乾多么的雄才大略,因为那样将来对他的依赖也就会弱上许多,可是……也不能是一块扶不上墙的烂泥巴啊!说好的虎父无犬子呢?
  一听李承乾吞吞吐吐地说明来意,侯君集就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他的兵马就驻扎在长安附近,只要运筹得当,再有东宫六率为内应,连夜进城,在南衙禁军和北衙的羽林卫主力反应过来之前就迅速突破玄武门,控制李世民,大局定矣。
  到时候,不需要大动干戈,哪怕外围有千军万马,控制了这个中枢,又是李家的太子继位,大家也就只能捏着鼻子忍了,可是……跑到蒲州部置床弩是什么鬼?
  人家张良张子房搏浪一击,也只是找了个大力士,事先携带了一柄大铁槌去好吗?在黄河对岸部署十几架床弩,齐齐瞄准鹳雀楼,等皇帝陛下登楼观景的时候,攒射之。
  听起来确实可行,八牛弩的有效杀伤距离为一千至一千五百米,跟现供热兵器中的大口径狙击步枪差不多,发射的所谓的“箭”,其实是带铁片翎羽的长枪,城墙都射得进去,十数枝这样的箭,所产生的巨大动能,如果攒射鹳雀楼,能把整幢楼都射塌了。
  可是叫人蛋疼的事,这种可怕的古代“火炮”,一张弓需要二三十人协同操作,这可比现代的火炮都要费事了。
  凌越黄河的话,一千五百米的杀伤距离,那是绰绰有余了。但是,十几个架床弩,二三百号人,就算藏身在黄河对岸的建筑物内,如果那些破烂渔民的小院儿能藏得下的话,这是多大的声势?你当官府都是死人吗?事先的搜索范围究竟有多大你清楚吗?
  而且,这么多的重型武器,就算他能从军中偷偷运出来,一路怎么运去蒲州,他侯君集只能掌控自己的军队,不可能一手遮天,一路坦途,无人过问呐。
  这比奇袭皇宫的难度还要大上数倍,太子怎么可能想到这样愚蠢的主意?
  侯君集兴致勃勃地听太子说完,实在按捺不住心头的怒气,直接把太子唾了个满面开花,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是拉着大家一起作死好吗?所以侯君集按捺不住怒火,直接把太子喷了回去。
  其实,这事儿还真怪不得太子,也怪不得杨千叶。他们都知道这种杀伤力巨大的远程武器,但都没看过它的实物,更没见过它的运输和操作过程,自然而然地就只注意到了它的射程、威力等方面的数据,而忽略了要支撑这一切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所以在侯君集眼中无异于自杀的行径,在他们看来,却是一个可行性计划。
  李承乾被侯君集喷了满脸唾沫星子,灰头土脸地回了东宫。
  李承乾回到东宫的时候,惊喜地发现,苏有道苏先生竟已从齐州风尘仆仆地赶来回来了。
  刚刚赶回来的苏有道正和纥干承基对着喷。
  纥干承基何等桀骜的个性,何况苏有道身份比较隐秘,在太子身边都不大露面,所以权力虽大,权威却没树立起来。
  苏有道千里迢迢从齐州(济南府)回来,马上兴冲冲地赶来见太子。
  他已成功怂恿齐王造反了,只等那边一反,他这个太子哥哥就可以向皇帝请缨,以长子长兄的身份去教训兄弟,最是天经地义,这一番平叛的战功到手,大局定矣,皇帝再怎么宠李青雀,也撼动不了他的储君之位了。
  结果苏有道潜进太子府后,没有见到太子,却看到纥干承基老神在在地坐在书房之中。
  纥干承基作为太子的心腹,也是知道苏有道的身份的,苏有道一问,纥干承基便矜持而自傲地把计划说了出来。
  当然应该自傲,两人一文一武,都是太子辅功。但这登基的大功,将由他一手缔造,新君登基之位,一个国公之位是跑不了他的了,到时候他的地位还要在苏有道之上,对将来的部下,稍稍矜持一点,也是宰相气度。
  谁料苏有道一听就疯了,饶是他一向沉稳,也不禁破口大骂,把纥干承基骂了个狗血淋头。
  纥干承基只听了个“竖子,不足为谋!”就不乐意了,要不是觉得自己倚仗武力欺负他个文人有失身份,这就要动手了。
  纥干承基可不觉得这计划有什么不妥,只认为苏有道这是心生嫉妒,一张嘴巴也是不依不饶,两个人正吵着,太子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纥干承基得意洋洋地瞟一眼苏有道,对李承乾道:“太子,侯大将军怎么说?”
  要说纥干承基虽然一向目中无人,但是对侯君集还是有些敬意的,毕竟他在军中为将时,侯君集就已是令他仰望的存在,对这位同在军队系统的上司前辈,纥干承基还是保持着敬意的,不敢直呼其名,而是敬称大将军。
  李承乾一屁股坐下,沮丧地摆摆手道:“侯君集以为,在鹳雀楼对面部署床弩的难度比奇袭皇宫还要难上十倍。他让孤马上取消蒲州那边的行动,既然孤已决心动手,他可以马上开始部署,等父皇回宫便予行动。”
  纥干承基一听大为不满,辩解道:“攒射鹳雀楼有何不妥?再说到时候还有我在楼下等着补刀,此计天衣无缝,一定成功的。”
  “成功个屁!”
  苏有道一个满腹经纶的人,都忍不住爆起了粗口。不过他已经懒得同这粗人理论了,只骂了一句,就又转向太子,道:“侯将军之计,是万不得已时的最后手段,如今尚不是山穷水尽之境,不可冒险用之。”
  苏有道说罢,把他此去齐州的目的和结果对太子说了一遍,又把他的分析一讲,太子又惊又喜,道:“不错!还是先生老成持重!”
  老实说,李承乾的魄力较之秦王当年,差得可不只以里计许,能做出造他爹的反这种决定,他也是忐忑不已。如今有了更巧妙的办法,他立即就改变了主张。
  李承乾马上转向纥干承基道:“你立刻快马赶回蒲州,通知他们,计划取消!”
  纥干承基见太子也这么说,悻悻然道:“罢了,那我便回蒲州。”
  纥干承基拱了拱手,正要走,苏有道心中一动,忙道:“且慢!齐州那边,需要有我们的人与之配合联络,此人须得胆大心细,身手高明。将军正是最佳人选,蒲州这边的行动既然取消,还须将军往齐州一行,代表太子,如何?”
  苏有道说着,向太子递了个眼色,李承乾虽不明其用意,但素知苏有道多谋,便道:“既如此,你便往齐州一行吧。”
  纥干承基对此倒是无可无不可,苏有道便把此去齐州与谁联络,做些什么,对他细细咐一番,纥干承基心想:“蒲州之事作罢,若是齐州事成,也少不了我的功劳,那便去一趟齐州罢了。”
  想到这里,纥干承基便欣然应允,立即离府,往齐州而去。
  等纥干承基离开,李承乾道:“先生为何要把他打发去齐州?”
  苏有道说道:“一方面,齐州那边的确需要一个我们的人,思来想去,这纥干承基却也合适。再一个,一旦齐王真的举事以后,我们是要与之划清界限的,那时候咱们的人就得想法脱身,他艺高人胆大,确是最佳人选。”
  苏有道沉吟了一下,又道:“若是他不幸落入朝廷手中,因为他之前身份,我们也好撇清。”
  李承乾好奇道:“他以前什么身份?”
  苏有道苦笑道:“太子重用一人,难道就不仔细调查一下此人么?臣却不敢大意,据臣调查……”
  苏有道把纥干承基之前经历细细说了一遍,只听得李承乾大惊失色:“竟有些事?孤只当他是一游侠儿,却没想到……”
  苏有道安慰道:“却也错打正着,恰因他有如此经历,太子可以只作不知。一旦齐州那边真出了纰漏,咱们就可以说是一时不察,重其武艺,招揽于身边,不料此獠狼子野心,乃为李孝常复仇而来,将一切尽数推在此人身上。”
  李承乾眼睛一亮,欣然道:“此计甚妙,先生果然神机妙算。”
  李承乾想了一想,又担心道:“啊!孤得马上派人去蒲州,通知罗霸道中止行动。”
  苏有道叹气道:“还是臣去一趟吧,罗霸道此人,比之纥干承基,更加粗鲁莽撞,寻常人去,只怕制止他不得。”
  李承乾有些歉意地道:“先生刚刚奔波回来,又得再往蒲州去,真辛苦先生了。”
  苏有道心想:“只要你不要总是异想天开,就是为我省了最大力气。”
  不过苏有道不比罗霸道和纥干承基,做不出冒犯主公的事来,满肚子牢骚,最终还是咽了下去,只向李承乾拱了拱手,道:“事不宜迟,臣马上前往蒲州一行。”
  苏有道也匆匆告辞离去,想到苏有道此去齐州的成果,李承乾不禁心花怒放,在侯君集那儿受的窝囊气也平息了许多,他喝了一盏香茗,志得意满地吩咐下人道:“来人啊,把称心找来,孤要与他,学学箫!”
第491章
阴沟里翻船
  京里面,侯君集秘密策划,准备奇袭皇宫,按照他的方法报复李世民。
  奇袭皇宫也是一个复杂的活儿,他需要从部下中找出最忠心的那批人,进行训练,他要了解皇宫每天的布防力量与部署,所以此刻皇帝虽已离京,由尉迟恭和褚龙骧两位大将保护着前往蒲州,他这里却得提前开始准备了。
  当然,善后事宜也得考虑,如何迅速平息事态很重要,否则很可能功亏一篑,倒在踏向成功的最后一段路上。
  不过善后事宜主要由太子负责,到时候东宫六率将控制九城,以及重要的文武大臣、皇亲国戚的府邸,防止有人外逃,组建反抗力量。太子倒也不是不知轻重的人,一番颠狂,进入贤者时间后,就已开始积极谋划起来。
  而齐州那边也磨刀霍霍,准备造反了。
  齐王自幼就被舅父灌输了一肚子的不轨意识,这情形与杨千叶多少有些相象。人的幼年时期,性情、价值观、思想意识的确立,在这一阶段将会形成大半,从这个时候就有意识地向一个人灌输一些特别的道理,对他未来的成长将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一些刺客组织喜欢找小孩子,从小开始培养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小,行刺手段和技巧容易教导,实际上刺客行刺的手段多种多样,武力只是一种,并不是全部,培养的主要就是心性。
  齐王的舅父对父亲的死耿耿于怀,一直矢志复仇,而齐王外甥就是他用来复仇的工具,至于齐王能否称帝,他不在乎,齐王就算功败垂成,一命呜呼,他都不在乎,只要能报仇。
  所以,苏有道与他可谓是一拍即合。苏有道这厢奔长安去找太子报信儿,那边舅父大人就开始撺掇齐王造反了。我等在齐州招兵买马久矣,现如今已是兵强马壮,太子愿在京中内应,造反必能成功。
  到时候扶保太子登基,太子愿封殿下为一字并肩王,世袭罔替,共治天下,齐王已经被他舅父忽悠傻了,对于整个天下的判断,居然真的出奇的天真,他竟然真的相信他麾下几万齐州兵能一举夺取天下。
  于是,齐王便授意舅父作主,积极筹划起造反大业来。
  此时,李世民早已踏上了前往蒲州的路。
  李世民出京的时候已然是九月天气,秋高气爽,澄宇明净,此时出门可比早了两三个月出门的李鱼舒服多了,虽也是舟车劳顿,却不至于每日大汗淋漓。
  蒲州这边,李鱼的差使基本已经结束,每日优哉游哉,似乎只剩下带着两个如花似玉、善解人意的小姑娘游山玩水的事儿了。其实他暗地里也曾命陈飞扬和狗头儿注意过杨千叶的行踪。
  但杨千叶除了施粥时偶尔露面,大部分时间深居简出,也查不出什么。李鱼既不能真个狠下心举报她,又查不到她试图对付皇帝的手段,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这时候,苏有道已然风尘仆仆地赶到了蒲州城。
  他回京的时候,李世民已经出京了,不过皇帝舆驾速度快不起来,再加上沿途地方官接迎,皇帝对地方上也得有一番视察,所以苏有道后发先至,先行赶到了蒲州。
  蒲州城里有一幢大宅子,是一位公主殿下在中州置办的宅子,平时并不来蒲州居住,便安排了家人在此料理,时不时有达官贵人来到蒲州,便可租住豪宅。
  因为这时节客栈业还非常的不发达,官方的馆驿是有的,但非因公外出,是不予接待的,而且达官贵人出门前呼后拥的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馆驿按照官员级别,最高级别的才招待一位王公及八位随从,其他人员都需要另行安置,很麻烦,所以不差钱儿的贵人们,都喜欢租房子。
  而有房产在这里的人家,不管是王侯公卿,还是达官勋贵,还真不介意把豪宅外租赚些利水,在这个时代,经商并不是那么丢人的事儿,达官贵人们也并不把做生意看得如何羞耻。他们通常会安排一个信得过的管事做代理人,并不是因为经商可耻,而是不想让人觉得他经商赚钱的能力,是倚仗其权势换来的便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7/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