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坛教皇(校对)第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534

  范甘迪一拍脑门。“你说的对,是得嘱咐他们冷静,尤其是拉里、查尔斯、约翰……”
  杨瑞狂汗,上赛季球队就为这个被逆转淘汰了,主教练居然好像都没想这事。
  范甘迪啊,你可长点心吧。
  专家们预测第二轮,同样清一色看好尼克斯。
  步行者上赛季没打进季后赛,39胜43负只排东部第十名,因此球队裁掉了主教练拉里·布朗。本赛季步行者阵容没多大变化,只增加了一个能投三分的老将克里斯·穆林,主教练换成了拉里·伯德。
  步行者战绩大幅提升,常规赛58胜24负,赢球主要靠防守,场均失89.9分,名列前茅。他们的进攻并不是很好,场均只得96分,哪怕拥有明星后卫雷吉米勒,全队场均三分出手次数也只有12.5次,命中4.9个,命中率39%。
  人们不看好步行者的原因很简单,阵容深度差太多了。
  米勒和休斯顿都是出色的三分投手,而且作用比较单一,只能得分。
  米勒场均19.5分2.9篮板2.1助攻1抢断,投篮命中率47.7%,三分命中率42.9%。
  休斯顿场均19.4分3篮板2.6助攻0.5抢断,投篮命中率47.1%,三分命中率42.7%。
  问题来了,步行者的当家球星只能和尼克斯二当家相比,而且米勒只是名气够大,个性够狂,能力并不比休斯顿强到哪里去。
  尤因对位步行者中锋里克·施密茨优势明显,这个身高224CM,体重113公斤的白人大个子同样是空间型中锋,场均打28.6分钟,16.7分6.9篮板数据不错,但伯德不敢让他打太久,因为施密茨的防守不行,移动速度太慢。
  尼克斯最喜欢打内线速度慢的球队,场均三分出手次数冠绝联盟,整体场均出手25.7次,投中9.9个,命中率38.4%。
  差距更大的是两队篮板球,步行者场均只能抢39.3个篮板,联盟第26位,尽管这和降低回合数的战术体系有关,也够差了。
  尼克斯场均45.4个篮板,排名联盟第一,队里拥有尤因、奥克利、本华莱士三大篮板强人,约翰逊、米尔斯、甚至边缘人巴克威廉姆斯抢篮板也都不弱。
  5月3日,双方首战开打,尼克斯队把这两项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只要施密茨在场,尼克斯就不断通过外围无球掩护寻找机会,后卫接球就出手,把施密茨撤出篮下。
  步行者换下施密茨,对后场篮板的保护就变的更差,尼克斯外围大胆出手,内线狂抢篮板球。哪怕尤因下场休息,奥克利和大本也够步行者受的。
  反观步行者进攻重心都在外围,缺少变化,尼克斯防起来轻松许多。
  杨瑞在尼克斯并没有安排复杂的进攻战术,主要就是内线策应,外围无球掩护,这两套都是领先时代的。
  尤其无球掩护,帮助队友跑位投三分,这一招可说在未来让大个子,移动缓慢的中锋没了活路。哪怕拿过最佳防守球员的灰熊中锋马克·加索尔,遇到勇士外围狂扔的打法也难受,速度慢,换防后卫就吃力。
  105比91,尼克斯轻松获得了首胜。
  第二战,伯德减少了中锋施密茨的出场时间,防守挡拆强度提升,进攻却又陷入困境。
  打满全场,步行者只有米勒和安东尼奥·戴维斯两人得分上双,分别拿下21分和14分。
  尼克斯有五人得分上双,无人得分20+也足够收拾对手了,95比77再胜一局。
  步行者被打的没脾气,媒体口风一边倒,球迷都看好尼克斯晋级。能0比2落后逆转的球队屈指可数,想要淘汰攻守平衡的尼克斯,除非发生奇迹。
第七十三章
错过的一生之敌
  休息期间,常规赛各大奖项陆续公布,帕特里克·尤因得到了常规赛MVP。
  很多球迷为迈克尔·乔丹鸣不平,上赛季的MVP给了卡尔·马龙,这赛季又被尤因抢去了。幸好选MVP不像评全明星首发,要是比人气,尤因、马龙加起来也不是乔丹的对手。
  尤因领衔最佳阵容一队,把只出战60场的奥尼尔挤了下去。如果不是奥尼尔缺阵太多,湖人或许能和尼克斯争一争最佳战绩,有没有胖子,那就是两支球队。
  阿兰·休斯顿挤掉只打了44场的皮蓬,入选了最佳阵容三队,同样是一次人生突破。
  郁闷的人是杰夫·范甘迪,最佳教练奖给了步行者的拉里·伯德,明明步行者正被尼克斯虐呢,他却要屈居第二。
  该奖项是由美国及加拿大的体育记者进行投票选出的。每一位评委分别投票选出第一名、第二名与第三名的主教练。教练员获得每一张第一名的选票将获得5分,第二名的选票将获得3分,第三名的选票将获得1分。最终得分最高的教练员获得该奖项。
  范甘迪分数不高,显然在体育记者们眼中,尼克斯进攻端的进步不是范甘迪忽然开窍,而是新助教杨瑞的功劳。
  其他奖项,太阳队内线丹尼·曼宁力压斯塔克斯拿下了最佳第六人。
  老鹰大前锋阿兰·亨德森拿下了进步最快球员奖。
  老鹰中锋迪肯贝·穆托姆博成为了最佳防守球员。
  最佳新秀毫无悬念的被马刺内线蒂姆·邓肯得到。他是公认的超级新秀,这个赛季还入选了最佳阵容一队,最佳防守阵容第二阵,这种出道即巅峰的球员非常少见。
  让杨瑞最意外的事是,尤因还入选了最佳防守阵容二队,他的防守能力其实已大不如前,队友们外线防守好才是赢球关键。
  尼克斯防守数据不差,需要有个人入选表示一下,鲍文是新人,奥克利、本华莱士是替补,最后用排除法,荣誉就落到人气最高的尤因身上。这个年代,最佳防守阵容评选就已经不怎么靠谱了。
  由于要去步行者打客场,颁奖是在主场给球星,尤因得晚点才能发表获奖感言。
  尤因获选MVP让尼克斯士气大振,第三战开场就压着步行者打,118比97取胜,总比分3比0领先。尤因22分15篮板5助攻表现出色。
  拉里伯德刚在赛前接受了最佳教练的奖杯,然后就丢脸了,他拿尼克斯没办法。
  伯德曾在下半场打小球战术,和尼克斯拼速度,结果却是把本队节奏打乱,步行者根本就不擅长快节奏比赛,阵地战慢慢磨,也磨不过尼克斯。
  第四战,步行者全队士气全无,整场没有一次领先。
  明星球员米勒梦游,14投5中,三分球6中2,罚球5中4,得到16分2篮板,没有助攻,而他已经是全队得分最多的人了。
  尼克斯95比81获胜,4比0轻松完成横扫,率先晋级东部决赛。
  范甘迪接受采访,信心高涨,提到下一轮时说:“尼克斯是这赛季联盟最好的球队,我们有实力战胜任何人,任何球队,包括迈克尔乔丹。”
  记者问:“你认为公牛会用几场晋级?”
  范甘迪说:“我想明天公牛就会横扫晋级,热火并不强,上赛季是因为那场斗殴我们才被淘汰,想拿到总冠军,需要的是实力,而不是球场暴力。”
  没法在球场上淘汰热火报仇,范甘迪还不忘恶心对手一下,现在热火0比3落后公牛,同样是一个悬殊的系列赛。
  新闻发布会上,以“大嘴能说”著称的伯德、米勒两人都一句狂话也说不出口。输了就是输了,不是靠着垃圾话,妙语连珠能找回面子的。
  对雷吉米勒而言这是又一个噩梦般的系列赛,唯一好消息他是在步行者主场出局,不会被全场球迷嘘着离开。
  杨瑞并不同情米勒,但凡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高调是要付出代价的,尤其像米勒这种并非无敌,还像疯狗一样到处咬人的家伙。
  米勒生涯巅峰也就24.6分3.6篮板3.8助攻,这样的数据在任何年代都很常见;米勒也没有任何荣誉,得分王,MVP之类全没有,最大成是进过一次最佳阵容三阵。
  米勒出名的原因,被尼克斯球迷记恨的原因,都是“米勒时刻”。
  最早的米勒时刻是1994年步行者与纽约的东部决赛第五场。步行者落后12分进入第四节,纽约吉祥物球迷,导演斯派克李对米勒疯狂说垃圾话,结果米勒单节25分,包括五记三分球逆转了比赛。
  投完最后一记三分后,米勒冲斯派克李做出了著名的锁喉动作来示威。
  1995年5月7日,东部半决赛第一场,步行者队落后尼克斯队6分,比赛只剩下18.7秒钟,根据常人来判断步行者队必败无疑,米勒又打破了这一常规,他首先投中一个三分球,然后又在前场断球成功,远投得分,将比分扳成105-105平。
  此后步行者犯规,尼克斯队员两罚不中,米勒得到篮板球又造成尼克斯队犯规,他两罚全部命中,随后尼克斯队尤因绝杀未果,步行者队以2分险胜对手。
  这就是米勒生涯最大的两个闪光点了,每一年和他的步行者都是被虐出局,不知道为什么,被人拿出来吹了又吹。
  总是输球使得米勒性格扭曲,逐渐成为了NBA里有名的喷子,见谁喷谁。他在得分后总要向对手甩出诸如“知道我薪水为什么这么高吗,这就是差距。”“你回去再练练吧”之类的垃圾话。
  搞笑的是,尼克斯这次都没有人和米勒互喷,因为大部分时间,米勒对位的都是布鲁斯·鲍文。米勒省了很多吐沫,喷鲍文有什么意义?他只是没数据的蓝领。
  尼克斯用最直接的方式进行回击,送步行者回家钓鱼了。
  杨瑞怀疑自己又引发蝴蝶效应,改变了历史,未来或许不会有人再吹米勒是乔丹的“一生之敌”。在杨瑞前世,米勒生涯只在季后赛和乔丹较量过一次,就是这个赛季。很遗憾,他错过了。
第七十四章
老板祖坟得诈尸
  早上,在家休假的杨瑞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
  “你好,是杰瑞杨,杨先生吗?”
  “是我,请问你是哪位?”
  “我是猛龙经理格伦·格鲁沃德,从球员那里得到了你的电话,请问这会儿有时间吗?”格伦非常有礼貌,姿态放的很低。
  “有。”杨瑞咽了口吐沫。
  新秀赛的时候,比卢普斯、麦迪都和杨瑞互留了电话,他瞬间就猜到了格伦找他的原因。
  猛龙常规赛出局进入休赛期了,除了想签他做主帅外,还能有别的可能吗?不做主帅,哪个白痴会舍弃强大的尼克斯,跑去偏远的多伦多加入烂队?
  杨瑞激动的心脏都提到了嗓子眼,目前在所有人看来,猛龙都是一支无可救药的烂队,可在他眼里的猛龙超有前途,因为下赛季有麦迪和卡特兄弟,有克里斯蒂,控卫还是比卢普斯,这是什么级别的外线?!
  更重要的是,现在猛龙还有马库斯·坎比呢,这是个防守牛人,只是有伤病隐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