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华似瑾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340

  太子也觉得此事极妙,欣然点头应了:“此事就交给儿臣好了。”
  叶皇后笑着点了点头。又低声说道:“秦王最擅揣摩圣意投其所好,你虽是储君,在你父皇的心里未必及得上秦王。以后行事要多迎合你父皇的心意。”
  提起秦王,太子脸上的笑容收敛了几分,沉声说道:“母后放心,儿臣知道该怎么做。”
  大燕的天下是他的,秦王想和他争夺皇位简直是痴心妄想!
  ......
  皇上坐在崇政殿里。沉着脸看着奏折。
  在一旁伺候的几个太监俱都知道皇上这几日心情不佳。战战兢兢地站着,无人敢在此时发出半点动静。唯恐被迁怒。
  崇政殿里一片安静。只有皇上翻动奏折的声音。
  “混账!”皇上不知看到了哪一份奏折,啪地一声将奏折扔到了地上。脸孔气的铁青:“一群混账东西!”
  几个太监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在皇上气头上劝慰什么。
  皇上的胸膛急剧地起伏了几下,眼中满是怒火:“来人,去把秦王召来!”顿了顿又说道:“将太子也召来!”
  立刻有人领命退下了。
  秦王领着户部的差事。这个时候肯定在户部官署里,来回至少也得半个时辰。太子今日进宫探望叶皇后。就在延福宫里,倒是很快就来了。
  太子进了崇政殿,目光一扫,不由得暗暗心惊。
  一份奏折被扔在地上。皇上面色阴沉难看。
  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奏折,竟惹得皇上大发雷霆!
  “儿臣见过父皇!”太子恭敬地请安,又关切地问道:“不知父皇为了什么事发火?”
  皇上的声音里犹有怒气:“你将奏折捡起来看看。”
  太子领了命。蹲下身子,将奏折捡起。然后翻看起来。越看越是心惊,神色也渐渐凝重起来。
  半晌,皇上才冷冷问道:“这奏折上的事,你之前可曾听闻?”
  太子敛容应道:“回禀父皇,这些事儿臣并不知情。儿臣只知道山东闹了旱灾,山东布政使上了折子求朝廷赈灾,父皇命户部拨钱粮,山东有了银子粮食救济,没有出现饿死人的事,灾情也基本稳住了......”
  “稳住?”皇上冷笑一声:“朕也以为灾情稳住了。可你看看这些山东地方百姓们联名上书的奏折,上面写的是什么!”
  “朝廷拨下去的银子被贪墨了大半,赈灾的粮食不是新粮也不是隔年的粮食,而是放了多年早已发霉变质的陈粮。就这样,还有许多百姓领不到粮食,活生生的被饿死。百姓们为了逃荒,离乡背井远走他乡。为了一口粮食,甘愿卖儿卖女。竟然还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剧。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皇上的语气渐渐激动,蕴含着骇人的怒火:“朕继位二十多年,不敢说是治世明君,至少不是昏庸无用的皇帝。还从未出现过这等骇人听闻的事情!现在连人吃人的惨事都有了,朕真的可以‘流芳千古’了!”
  说到最后一句,皇上咬牙切齿,额上青筋毕露,显然愤怒之极。
  太子听到心里突突乱跳。
  怪不得皇上如此愤怒!原来山东的灾情已经如此严重了。
  这些山东官员也是胆大妄为,平日里贪墨也就罢了,连赈灾的钱粮也敢贪。如今事情闹到这一步,皇上雷霆之怒下,不知要有多少官员人头落地!
  太子震惊之余,心里不免又暗暗窃喜。
  拨钱粮赈灾一事,是有户部负责的。户部主事的人是秦王,此事秦王绝对脱不了干系......
  太子心念电转,口中说道:“还请父皇息怒,不要因为此事气坏了龙体。”
  “朕怎么能息怒!”皇上冷冷说道:“此事一直由秦王负责,朕今日倒要亲自问一问秦王,这些事他到底知不知情!”
  太子假意为秦王求情:“三弟做事一向精明仔细,此次一定是被下面的官员联手蒙蔽了,才会闹出这么大的事情来。”
  太子看似为秦王说情,实则没安什么好心。户部掌管朝廷赋税钱粮,自秦王接管户部之后,将户部经营的滴水不漏,太子想安插人手进去,一直没能成功。
  如今出了这样的纰漏,太子当然不会放过落井下石的好机会。先剪除掉秦王在户部的羽翼,等户部腾出了空位来,再安插自己的人手就方便多了。
  皇上冷哼一声:“你不用为他求情。等他来了,朕自要问个明明白白!”
  
  
  第二百五十六章
兄弟(二)
  当秦王踏进崇政殿的时候,迎接秦王的是皇上的滔天怒火,以及太子看似关切实则幸灾乐祸的目光。
  秦王并未慌了手脚,走上前行礼:“儿臣见过父皇。父皇特意召儿臣来,不知有什么事......”
  话还没说完,一份奏折便扔了过来,啪地一声落在地上。
  “你将这份奏折好好看一看!看看里面都写了什么!”皇上的声音里满是山雨欲来的怒意。
  秦王心中早已猜到会是什么,面上很自然地挤出了惊惶不安的表情,捡起奏折看了起来。看完之后,脸上陡然变色,扑通一声跪下了:“父皇息怒!儿臣对此事一无所知,一定是户部有人和山东官员暗中勾结,欺上瞒下,贪墨了钱粮。致使山东饿死了这么多人......”
  “一无所知?说的倒是轻巧!”
  皇上用力一拍桌子,霍然起身:“朕对你信任有加,将赈灾一事交由你全权负责,你就是这样负责的吗?你真是太让朕失望了!”
  秦王额上冒出了涔涔冷汗,神色中满是惊惧,深深地磕头:“一切都是儿臣的错,请父皇责罚!”
  皇上面色铁青,张口怒骂道:“朕就是杀了你,也换不来这么多百姓的性命!大灾之年,若是赈灾不力,最易生出民乱。山东离京城有数千里之遥,说不定早就闹了民乱,只是还没传到京城来......”
  一个气血上涌,皇上的身子晃了一晃。
  太子眼疾手快的扶住了皇上,焦急的说道:“气急伤身,请父皇息怒,一定要保重龙体。事情已经这样了。再生气发火也于事无补。接下来该想的是怎么解决补救。”
  皇上深呼吸一口气,慢慢缓过劲来。
  跪在地上的秦王一脸沉痛自责的说道:“千错万错都是儿臣的错,闹出这等大祸,儿臣愿意亲自去山东一趟,亲自赈灾拨粮安抚百姓。山东一日不稳,儿臣一日不回京城。还请父皇应允!”
  这话说到皇上的心坎里了。
  山东闹出了这么多的事来,仅仅靠当地的官员肯定不行了。必须要派人前去收拾这个烂摊子。
  不过。秦王并不是最好的人选。
  这等安抚民心的事。由太子出面才是最合适的。既能安抚百姓,又能在朝野间留下好名声......若是由秦王去了,以后这大燕朝的百姓岂不是只知有秦王不知有太子了?
  皇上平日再偏宠秦王。在此等大事上却并不糊涂。
  想及此,皇上的目光掠过太子的脸。
  太子也不是傻瓜,几乎立刻就察觉到了这是一个绝佳的好机会。收拢人心是其一,最重要的是彻查此事。让风光的秦王狠狠栽一回跟头。
  若是任由秦王前去,秦王肯定会暗中做些动作。抹平这件事带来的恶劣影响。所以绝不能让秦王去山东!
  太子跪下请命:“儿臣愿意赴往山东赈灾安抚民心,为父皇解忧!”
  秦王垂着头,无人看到他眼中闪过的冷笑。太子主动请缨最好,他费尽心思设了这么大局。就是为了引太子出京......
  “父皇,大哥身为储君,前往山东名正言顺。儿臣不敢和大哥争抢。”秦王的声音里充满了悔恨和自责:“儿臣愿意陪同大哥一起前去,否则。儿臣于心难安,求父皇恩准!”
  皇上怒火稍稍平息,却没有立刻应下,淡淡说道:“这样的大事,朕要先考虑考虑。你们两个先退下,等明天上朝了,朕自会颁旨!”
  太子和秦王一起应了,秦王起身,和太子退出了殿外。
  ......
  从光线暗淡的殿内乍然到了外面,阳光明亮的几乎刺目。
  秦王惯常的笑容消失无踪,面色晦暗难看。
  太子看在眼里,心里畅快极了,故意叹口气安慰道:“三弟,此事一定是户部的官员欺上瞒下,暗中勾结山东官员,贪墨了钱粮。你一个人掌管着户部,难免有体察不周之处,这也怪不得你。父皇现在在气头上,所以刚才责骂你一通,你别放在心上。等父皇气头过了,肯定就不会再怪你了。”
  “只要父皇答应让我去山东,我一定会彻查此事,将那些胆大包天的贪墨官员都揪出来,还你一个清白。”
  秦王扯了扯唇角,眼里却没有半点笑意:“多谢大哥美意。”
  太子拍了拍秦王的肩膀,一派兄弟情深的架势:“兄弟两个说谢也太见外了。希望父皇能答应我们两人的请求,让我们一起去山东收拾残局。”
  是啊!这也是我由衷的期望。
  秦王心中闪过一丝冷笑。
  兄弟两人一起出了皇宫,一个回了太子府,紧急召见所有幕僚商议对策。另一个回了秦王府,同样暗中召集了心腹的下属。
  夜幕降临,秦王府的书房里悄然多了一个人。
  秦王见纪泽来了,冲纪泽微微点头。纪泽心领神会,并不出声,只默默的听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献策。
  过了许久,秦王才让众人散了,独自留下了纪泽。
  “玉堂,我们的计策已经奏效了。”秦王压低了声音,眼中闪过近乎疯狂的自得和狠戾:“父皇勃然大怒,太子主动请缨去山东,我也随着一起去山东。接下来一切就要看你的了。”
  纪泽眸光一闪,毫不犹豫地应道:“殿下请放心,我从去年就开始暗中布置,只要太子出京城,就再也没机会活着回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3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