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锦第2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1/330

  凌静姝在宫中一日,就一日不能提起亲事。
  这么蹉跎下去,卫衍和她的亲事还不知要拖到猴年马月。她年纪还轻,卫衍可是老大不小了。
  这个提议实在太令人心动了。
  凌静姝真想一口应下。一想到心中的层层顾虑隐忧,又是满心的无奈:“娘娘好意,我心中感激不尽。昨天夜里,卫衍也和我说及此事了。我觉得,还是再等上一等的好。”
  卫贵妃挑了挑眉,有些不解:“为何还要等?皇上现在已经歇了对你的心思,只要有我张口,皇上不会拂了我的心意。”
  凌静姝将昨夜对卫衍说过的理由重复了一遍:“……不瞒娘娘,我心里总有些不好的预感。总觉得很快就会有大事发生。如今卫衍也算是太子殿下的人,娘娘的言行举止也格外惹人瞩目。凡事小心为上!”
  卫贵妃想了想,不得不承认凌静姝说的有理:“也罢,已经等了这么久,再等上一阵日子也无妨。”
  “只是苦了你们两个。明明心意相投,却得各自忍耐。”
  尤其是她可怜的弟弟!
  这么大年纪了,还只身一人,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人照顾。长夜漫漫付诸相思。一想到这些,卫贵妃就满心的心疼。
  凌静姝抬起头,微微一笑,目中满是坚毅:“娘娘放心。这一点相思之苦,我能忍,卫衍也一定可以。”
  不经历磨砺风雨,何来幸福相守。
  她和卫衍,一定能等到风雨后的彩虹。
  卫贵妃看着神色坚定的凌静姝,心中涌起欣慰欢喜。
  卫衍此生有凌静姝这样的女子相伴,她这个做姐姐的,也能彻底放心了。
  正在说话的两人,浑然不知此时的朝堂上已经掀起了轩然大波。(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五章
疑心(一)
  “你说什么?”
  原本端坐在龙椅上满脸笑容的皇上面色霍然变了,龙目中满是不敢置信的震惊,声音也不自觉地扬了起来:“这种话岂能随便说出口!”
  站在朝中的文武百官也是一脸错愕,唰地看向站姿挺拔一脸肃穆的皇太孙,还有一脸惊讶无辜的燕王。
  在众人的注目下,皇太孙神色镇定从容,拱手说道:“皇祖父没听错,孙儿刚才所说的话,都是安王投降之后亲口交代的。”
  “从前年开始,燕王就暗中和安王联系,怂恿安王争夺储君之位。”
  “安王不甘心偏安一隅,被燕王说动了心思,便和李淑妃定下了刺杀之计。燕王负责的就是将皇祖父带到行宫去。”
  “动手刺杀皇祖父和父王的,确实是李淑妃和安王的人。可在暗中谋划此事的真正主谋,是燕王!”
  一句比一句犀利,尤其是最后一句,更是掷地有声。
  众官员再也按捺不住,一阵哗然。
  行宫刺杀一事,难道真如皇太孙所说,燕王才是真正的主谋?
  燕王早已楞住了,闻言惨然一笑,上前一步跪下:“是非公道,自在人心。儿臣不想辩解什么,儿臣相信,父皇一定会给儿臣一个公道。”
  皇上的脸上涌起愤怒的红晕,沉声道:“朕不会偏听偏信,你放心,朕不会让任何人冤枉了你。”
  太子显然也被皇太孙这番石破天惊的话惊到了,怒而斥责皇太孙:“这种大事,岂能听信安王一面之词。焉知不是安王故意推脱责任?燕王怎么可能是幕后主使?当日若不是有燕王挡下了那一剑,你皇祖父怕是已经中了剑。”
  “如果燕王真的有意行刺杀一事,大可以装模作样袖手旁观。何必要冒死挡剑?”
  皇上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太子将他要说的话全都说了出来。
  从感情上来说,他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孝顺的燕王会做出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
  皇太孙也上前一步跪下了,声音依旧不疾不徐,沉稳有力:“安王一开始说这些的时候,我也是半个字都不信的。燕王对皇祖父的一片孝心,众人皆有目睹。我自愧不如,更不相信燕王会是那等毒辣阴狠之人。”
  “只是,安王后来拿出了一摞信。信上确实是燕王的笔迹。我一一看了之后,也不得不生出了疑心。”
  信?
  跪在一旁的燕王目光一闪,心中冷笑不已。
  当日和安王暗中联系的时候,他从未写过信。每次都是暗中派暗卫潜至安王的藩地,送的全是口信。
  事成之后,那几个专门负责送口信的暗卫也都被他灭了口。
  这世上,再无任何证据能够证明他和安王暗中有过联系。
  皇太孙口口声声说有这样的信,纯粹是胡扯!
  “父皇请明鉴,儿臣从未和安王有过书信来往。”燕王抬起头来,一脸的冤枉和委屈:“想来一定是安王让人模仿了儿臣的笔迹,写了书信意图栽赃嫁祸于儿臣。”
  皇上的心很明显偏到了燕王这一边,闻言神色一凛,淡淡说道:“那些信现在何处?让人呈上来,朕要亲自过目。”
  皇太孙沉声应道:“这些信事关重大,孙儿将信分成了几份,分别让几个身手好的侍卫带在了身上。这就呈上来,请皇祖父过目。”
  皇上已经收敛了怒意,神色冷然地点了点头:“好,朕今日就亲自看一看这些书信。”
  ……
  很快,一摞信就呈到了皇上面前。
  粗略看去,一共有十几封信。
  皇上从第一封信看起。
  当信上熟悉的笔迹引入眼帘时,皇上的眉头不禁动了一动。
  这信上的笔迹,和燕王的字迹一模一样。就连行笔落笔时会带出的笔锋也一般无二。燕王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习惯,写到一撇的时候,总会稍微顿上一顿。也因此,这一笔的墨也会稍重一些。
  这信里的撇,落墨都稍重。和燕王平日写字的习惯毫无区别。
  如果这真的是安王让人仿造出来的书信,未免也太逼真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皇上对燕王坚不可摧的信心,开始悄然动摇了。
  再看一封封书信中的内容,皇上的面色愈发阴沉难看。
  这些信里,隐晦地表明了燕王对太子的不满,含蓄地暗示安王才是最合适的储君人选。到后来,信里的内容渐渐露骨,处处流露出怂恿之意。
  到了最后两封信,便定下了刺杀的计谋。
  有几段话,格外的刺目。
  “……父皇老而昏庸,最好糊弄。只要我稍施手段,就能让父皇相信于我。刺杀那一日,明着先刺杀父皇,我会替父皇挡下一剑,取信于父皇。也会让太子放松警惕,趁着那个时候再对太子动手,必定马到成功!”
  “太子一死,父皇必会另立储君。这个人选,非二哥莫属!他日二哥做了储君,我一定以二哥马首是瞻。”
  “我别无所求,只希望二哥到时候善待我的母妃和长姐。让母妃搬出冷宫,让长姐出慈云庵。”
  皇上用力地攥紧了薄薄的信纸,心中惊疑不定。
  这信上的内容,字字句句都分明是燕王的口吻。
  安王离开京城的时候,燕王还是个几岁的孩子。说来安王对燕王的性情并不熟悉。就是想伪造书信,也断然伪造不出如此逼真的吧……
  难道,这一切都在燕王算计中?
  燕王甘冒风险挡下那致命的一剑,其实只是苦肉计?只是为了取信于他,让他不会疑心到燕王身上所用的计策?
  人的心理很奇怪。对一个人深信不疑的时候,不管他做什么都不会起疑心。
  可一旦这份信心被动摇了,便会处处生疑。
  就像一颗种子,落进了土中,就会生根发芽。
  皇上忽然想起李淑妃临死前的疯狂叫嚷。
  “你早就老糊涂了!看不清徐蔓的真面目,也看不清她的儿子。可笑你处处捧着他,却不知真正要谋逆造反的人就是你最疼爱的燕王……”
  皇上神色阴晴不定,许久都没说话。(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六章
疑心(二)
  跪在殿里的皇太孙岿然不动,原本颇有信心的燕王却暗道不妙。
  他太了解皇上的性子了。相信一个人的时候,最好糊弄。可一旦翻了脸,就彻底翻脸无情,心狠手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1/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