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凤华(校对)第5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2/971

  谢明曦的嫁妆,盛鸿确实从未过问。不仅没问,还主动将七皇子府里的账本和库房钥匙都给了谢明曦。
  此时谢明曦这么一说,盛鸿不由得被勾起了好奇心:“你卖的是什么药?”
  谢明曦淡淡道:“玉容膏和神仙丸。”
  盛鸿:“……”
  便是贵如皇子,也没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玉容膏的铺子开得到处都是,神仙丸更是声名赫赫……
  盛鸿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是好了,半晌才冒出一句:“你会配药?”
  谢明曦嗯了一声。
  两人四目相对,默默无言。片刻后,盛鸿忽地笑了起来:“娶了你,看来我这辈子都不必发愁了。”
  谢明曦绝不是“薄有家资”,身家丰厚才是真的。
  谢明曦挑眉一笑:“日后你什么都不必做,我养得起你。”
  两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有默契地将这话题暂时搁在一旁,又说起了宫中之事。
  “母后到底想做什么?她若是有心出手对付皇祖母,父皇绝不会坐视不理。”盛鸿低声道。
  谢明曦哂然一笑:“母后何须做什么?她只要冷眼旁观,袖手置之,便足矣。”
  李太后病了这么一场,太医纵然开了猛药,也只是有所好转。待日后,情绪再有起伏,或许便会复发。能不能熬过去,就得看李太后的运气了。
  人总有生老病死,和俞皇后有何关系?
  建文帝能如何?
  盛鸿忍不住感叹:“这比明刀明枪地杀人要厉害多了。”
  谢明曦淡淡一笑:“后宫中,多的是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手段。皇祖母磨搓母后多年,现在,也该是还债的时候了。”
  “这就是权势。”
  “手握权柄,有足够的人手可用。想做什么事,稍动一动嘴,便有人去办得妥妥当当。谁敢忤逆自己的心意,随手就能置对方于死地。”
  “这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也是最烈的毒药。身在其中,谁也无法停止追逐权势。胜者为王,败者死路一条。”
  谢明曦神色淡然,声音微凉。
  “所以,你才如此厌恶后宫!”盛鸿凝望着谢明曦淡漠的脸庞:“因为你前世一直过着那样的生活。”
  谢明曦没有否认:“是。正因如此,我才格外厌恶进宫。当年,若不是你成心算计我,没有那道赐婚的旨意。我绝不肯嫁入天家为媳……”
  一提当年之事,理亏的盛鸿立刻咳嗽一声,扯开话题:“天色已晚,命人传膳吧!忙了一天,我肚子也饿了。”
  谢明曦似笑非笑地瞥了盛鸿一眼,总算没再说下去。
  孕期满了三个月之后,谢明曦孕吐便停了,胃口比往日好了几分。
  谢明曦吃得香甜,盛鸿看着也格外高兴,殷勤地为谢明曦夹了一碗堆得冒尖的菜肴:“喜欢吃便多吃些,别饿着肚中的宝贝闺女了。”
  湘蕙等人听在耳中,露出会心的笑意。
  殿下张口闭口都是宝贝闺女,颇有些肉麻。由此也可见,盛鸿是真的喜欢女儿,也是真的盼着谢明曦一举得女。
  “过几日,便是三皇兄的储君大典了。”七皇子府从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盛鸿习惯了吃饭时随口闲话。
  谢明曦略一点头:“皇祖母的病症有了好转,储君册立大典也确实不宜再拖了。”
  ……
  盛鸿谢明曦所料没错,隔日的大朝会上,新上任的礼部尚书便上了一道奏折,谏言早日举行正式地册立储君大典。
  岳尚书告病回府后,病情没见好转,反而日渐重了起来。岳尚书的长子只得代父上了奏折,为父亲告病致仕。
  礼部事务,千头万绪,确实离不得一部尚书。
  建文帝准了岳尚书致仕,提任原来的礼部右侍郎为尚书。
  如此一来,礼部右侍郎的位置又空了出来。不知多少人瞄准了这个空缺,暗中使力。最终,右侍郎一职落到了谢钧的头上。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三皇子有意提携七皇子的岳父。
  三皇子能顺利做上储君,七皇子功不可没,犒赏一二也是应该的。
第621章
长史
  如今的谢钧,无疑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礼部右侍郎,正经的三品大员!
  从四品迈入三品,看似只升了一级,实则是迈进了一大步。三品以下的官员,只能参加大朝会。唯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参加小朝会,才能挤进真正的顶尖官僚圈。
  户部郎中确实是有油水的实差,不过,和清贵的礼部侍郎着实不能相提并论。
  谢钧这一次升官升得十分顺遂,周围一片恭贺声,设宴摆酒的那一日,谢家几乎被登门道贺的官员踏破门槛。
  谢钧是正经的两榜探花出身,撇开做官的本事不谈,英俊儒雅的相貌和满腹的才学,倒也担当得起礼部侍郎一职。
  不过,满朝官员都是科举入仕的文官。三年一次春闱,还能少了状元榜眼探花不成?和谢钧同科的那位状元,如今不过是一州知府。焉能和平步青云的谢钧相提并论?
  生了一个好女儿,有一个好女婿,这就是谢钧最大的本事!
  众同僚羡慕巴结示好还来不及,这等时候,哪里还会有人不识趣地提起谢钧过去靠妻家之事。
  礼部尚书启奏早日举行立储大典,谢钧也没闲着,很快上前两步,一并启奏谏言。
  这又是升官以后的另外一个好处了。
  往日做鸿胪寺卿的时候不提,大朝会只有站后排的份。做了户部郎中后,位置稍微靠前一些,基本没张口说话的机会。
  现在却不同。正经的户部侍郎,三品大员,大朝会时站位靠前,也有了谏言的资格和底气。
  储君已经立了,举行立储大典也是理所应当。
  建文帝很快准奏,将此事全权交由礼部操持。
  ……
  新上任的礼部周尚书,是三皇子的人。七皇子和三皇子走动密切,谢钧是七皇子的岳父,和周尚书站同一条阵线,彼此间关系颇佳。
  周尚书为了操持立储大典,忙得团团转。谢钧也跟着忙得脚不沾地。
  立储大典,颇为顺遂。
  祭天后,再进太庙祭祖,连带着昭告天下。大齐已有储君。至此,三皇子正式为东宫储君。
  按着宫中惯例,身为东宫,应该住进宫中。
  建文帝下旨,命内务府将三皇子昔日的寝宫修缮一新,少说也得要两三个月。
  三皇子眼下也不急着住进宫中,最要紧的是先立东宫詹事府。
  身为储君,和普通皇子自然不同。
  譬如二皇子,府中只能设一个长史,外加几个幕僚罢了。再譬如四皇子,不能明着结交官员,得暗中私下拉拢示好。
  三皇子就不同了。能正大光明地立詹事府,收拢有用之人。和朝中官员结交来往,也无忌讳之处。
  这就是身为储君的优势!
  四皇子五皇子心中如何做想,盛鸿一概不知。借着这股东风,他也向建文帝张口要了一个长史。
  这个长史,也不是外人,正是叶秋娘的胞弟,新科探花叶景知。
  此事是盛鸿早就和谢明曦商议好的。
  皇子长史,是正经的六品官职。对出身名门的陆迟赵奇等人来说,这算不得什么好差事。毕竟,皇子长史将来要跟着皇子就藩,不能留在京城。到顶了也只是藩王长史。
  不过,对出身寒门的叶景知来说,无疑是一条稳妥的出路。
  朝中有人好做官。无人提携,以叶景知的出身,先在翰林院里做上几年修纂,之后再外放从七品的知县做起,熬上十数年,做多就是一地知府罢了。还得看官运如何。
  现在,有七皇子殿下提携,直接就是六品的皇子长史。将来随着七皇子殿下就藩,做五品的藩王长史。
  不必在朝中摸爬滚打,现成的青云坦途就在眼前。叶景知感恩戴德还来不及,自然不会拒绝。
  任令还没正式下来,叶景知便来了七皇子府谢恩。
  盛鸿随口笑道:“叶景知是叶秋娘胞弟,是余安的小舅兄。算来也是你的人。今日前来,你也一同见上一见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2/9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