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凤华(校对)第6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3/971

  盛鸿倒吸一口凉气:“你这是要谋杀亲夫不成!我今日定要一振夫纲,好生收拾你一回!”
  ……
  隔日,五更天,众人便一一起身。
  路途中,自不如在府中便利。匆匆梳洗后,各自上了马车启程。
  林微微昨日没好意思,今日便厚着脸皮蹭马车来了。手中抱着佑哥儿。
  顾山长见惯白胖康健的阿萝,一见佑哥儿,顿时心怜不已。张口便叹了一声:“佑哥儿怎么这般瘦弱?”
  佑哥儿已有十个月大,眉眼十分俊秀,俨然承袭了陆迟和林微微的优点。只是,佑哥儿先天不足,怎么精心养,也胖不起来,个头比同龄的孩童总是稍小一些。
  顾山长这一叹,便叹到了林微微的心尖痛处。
  林微微目中闪过一丝水光,低声道:“佑哥儿早产两个多月,能安然出世,已是侥幸。我整日恨不得将他捧在手心里,唯恐他有个闪失差池。”
  顾山长见林微微这般伤怀,颇有些后悔自己的失言,忙笑着安抚:“孩子还小,待长大些,便会好了。”
  谢明曦也出言安慰:“师父说的是。待去了蜀地,精心教养着,佑哥儿定会很快长高,也会越来越壮实。”
  林微微定定神,挤出一个笑容:“承你吉言了。”
  顿了顿,又低声道:“其实,祖父原本不同意我们带着佑哥儿一起走。说佑哥儿年幼,身体又弱,唯恐禁不住路途颠簸,又担心去了蜀地水土不服之类。”
  “陆大哥颇花了一番功夫,才说服了祖父。”
  陆天佑是陆家嫡曾孙。林微微虽未多说,也能想得出要耗费多少口舌,才能将孩子带出陆府。
  还有一层原因,当着顾山长的面不便说出口,谢明曦却是心知肚明。
  陆迟对宁王百般提防戒备,带着林微微远离京城,也有远避宁王之意。陆阁老肯点头,也定有这一层缘故。
  谢明曦笑着伸手抱过佑哥儿:“我来抱一抱佑哥儿。”
  和活泼好动的阿萝不同,佑哥儿颇为文静,乖乖坐在谢明曦怀中,并不乱动。一双黑如宝石的眼眸,格外清澈。
  谢明曦对佑哥儿也格外喜爱,伸手轻抚佑哥儿的小脸,佑哥儿咧咧嘴,清晰地喊了一声“娘”。
  林微微也从顾山长手中抱过了阿萝。正惊叹于阿萝沉甸甸的体重,听到这一声娘,立刻瞪圆了杏眼:“混账小子!你亲娘在这儿呢!”
  佑哥儿哪里听得懂这些,他只学会了这一个字,见了谁都喊娘。
  顾山长听了有趣,将佑哥儿抱了过去。果然,佑哥儿也冲她叫了一声娘。林微微气得要拧佑哥儿耳朵。
  佑哥儿人小心眼倒是不少,立刻将头钻进顾山长怀中。
  阿萝不乐意了,在林微微怀中扭来扭曲,冲着顾山长伸手。显然是不高兴佑哥儿抢了她平日的位置。
  顾山长索性将阿萝也抱了过来。孩子都还小,腿上一边坐一个也无妨。
  佑哥儿文静秀气,阿萝却气势汹汹,伸手扯了佑哥儿一把。佑哥儿扁扁嘴,哭了起来。
  林微微这个亲娘,半点都不介意,反而咯咯笑了起来。
  谢明曦也被逗得抿唇直笑。
第707章
刺客
  自京城至川蜀,有千里之遥。
  若快马行军,日夜兼程,需半个多月。
  蜀王此行就藩,既有女眷又有孩子,行路以马车为主,速度自是快不起来。每日不过行路三四十里罢了。
  如此行路几日,陆迟赵奇等人都有些闲不住了,不愿再坐马车,各自骑着骏马随在盛鸿身侧。
  “照眼下这样的速度,要两个月左右才能到蜀地。”陆迟低声建议:“殿下倒不如先派人探路,先一步到蜀郡打点好住处及庶务。到时候安顿起来也便利些。”
  陆迟的建议颇为中肯可行。
  盛鸿略一思忖,便道:“待到晚上,一起商议此事。”
  到了晚上,众人被召至盛鸿面前一起商榷探路安顿之事。
  叶景知身为藩王长史,沿途的衣食住行种种繁琐庶务都离不得他。如此一来,便要另择人先行去蜀郡。
  谢元舟自告奋勇:“殿下,我愿做先锋!”
  他已打定主意要追随盛鸿,自然要把握机会竭力表现,日后方能有一席之地。
  谢元舟也想得清楚明白。他只有一个秀才功名,连个举子都未能考中。和陆迟等人不能相提并论,比起进士出身的萧宇凡也差了一截。
  日后到了蜀地,郡守知府知县之类的官职,他是一个都挨不上。在蜀王殿下麾下当差行走倒是合适。
  梅禛也道:“殿下,我也愿前往。”
  梅禛和谢元舟情形相若。
  谢元舟是谢明曦的堂弟,梅禛则是梅太妃的娘家堂侄。私下里盛鸿喊一声表兄,也算合适。
  梅禛年龄稍长,今年已二十有六,三年前考中了秀才。在一群年少得志的英才中,委实平庸,不堪一提。可在梅家子孙中,已算是“读书有成”了。由此也可见,梅家后辈平庸到了何等地步。
  盛鸿冲着梅太妃的颜面,总要提携梅家人一二。此次来蜀地就藩,便选了梅禛和另一个远房堂兄梅祈同行。
  梅禛比梅祈灵活一些,一看有机会,立刻主动请缨。
  盛鸿思虑了一回,点点头应下了:“也好,你们两人从明日起,便领五十个侍卫先行一步。到了蜀郡后,先执本王名帖,去见蜀郡的郡守。先打点好住处,其余诸事,待我们到了蜀郡再说。”
  谢元舟梅禛一起肃然领命。心里不约而同地嘀咕了一回,两人一同前去,若意见有分歧,到底谁听谁的?
  盛鸿似窥破了两人的心思,又张口补了一句:“梅表兄年龄稍长,见识也多一些。元舟若有不懂不会之处,不妨多张口向梅表兄请教。”
  两人再次应下。
  行路相处几日,两人也算相熟了。领命之后,又凑到一起商议到半夜,才各自回屋子歇下。
  ……
  盛鸿少不得要将此事告诉谢明曦:“……元舟为人活络,梅表兄却胜在年长,更沉稳持重些。此次,我便令梅表兄为正。”
  “待日后有机会,我再令元舟领别的差事,好好磨练。”
  一个是妻族堂弟,一个是母族表兄。偏向着哪一个不太合适。只是,凡事总得有个领头的。以年龄论先后,倒也合适。
  谢明曦莞尔一笑:“你这般郑重其事,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这等事,你做决定便是,无需和我商议或解释。”
  谢明曦是真的不介意。
  她对娘家颇为淡薄,对谢元舟这个堂弟印象倒是颇佳。谢元舟想追随盛鸿,谋个出身前程,是人之常情。只是,能捧多大的碗,端看有多少本事了。
  有能耐的人,总有崭露头角的一日。若没那份能耐,也别抢着出头争锋了,老实安分些为好。
  盛鸿见谢明曦如此豁达明理,也松了口气,笑着揽住谢明曦的腰,亲昵地蹭了蹭她的额头:“家有贤妻,吾之幸事也。”
  文绉绉的酸了一句,引得谢明曦轻笑不已。
  女子出嫁后心系娘家,处处提携娘家人,因此为夫家人忌惮不快,进而生出矛盾之事,绝不少见。
  好在谢明曦并无此意,也令盛鸿少了一层麻烦。
  “我们这一离京,陡然离了是非,耳根真是清静。”盛鸿低声笑道:“短短几日,再想到宫中帝后和太后,还有鲁王宁王等人,便像隔了一层。”
  可不是么?
  耳根清静,眼前清静,人也清静。
  谢明曦笑着提醒:“你也别太疏忽大意了。路途遥远,我们还得花两个月时间才能到蜀地。这两个月之内,宁可走得慢些,也要以安全为先。”
  刺杀之事,算不得稀奇,也是宁王惯用的伎俩了。临行前,盛鸿还狠狠地揍了宁王一回,以宁王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性子,说不定就会暗中派刺客前来。
  盛鸿点点头:“放心吧!我早有安排!”
  ……
  行路之漫漫,不必细述。
  一个月后,路程过半。
  天气也格外炎热起来。日头最烈的时候,不管是人还是马匹,都熬不住,只能择地休息。为了不耽搁行程,早上五更天便启程,正午时候歇两个时辰。
  不管何时何地,守卫戒备都未曾放松过。
  也因此,当刺客真的现身时,众人没有太过惊惶,倒有“果然来了”的镇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3/9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