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凤华(校对)第7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6/971

  盛鸿不动声色地扫了一圈,将众臣或慷慨激昂或义愤填膺或满面赤胆忠心的模样看在眼底。
  待众人一一慷慨陈词后,盛鸿才一锤定音:“俞家之事,众说纷纭,到底如何,一查便知。”
  “朕亦不敢相信,俞家会有这么多不肖子孙。所以,朕定要让人细查,还俞家一个清白。”
  “母后若因此恼怒,朕便亲自去椒房殿请罪。”
  ……
  散朝后,俞顾两党的官员面色都不太美妙。
  天子一席话,说得漂亮动听,内里到底是怎么回事,众人一想便知。
  后宫争斗不休,俞太后在病中也未放权,将宫务交给了先萧皇后。天子心疼自己的谢皇后,这是要出手折腾俞家为媳妇出气啊!
  状纸上告的那些事,没揭穿时不算什么,谁家都有那么一点。一旦落于纸端呈至朝堂,意义可就完全不同了。
  这是天子要对付俞家的清晰信号。
  更令人心惊的是,首告之人正是俞淑妃的亲爹俞光正。事涉殉葬的俞淑妃,更牵扯到俞家内部争斗,十分棘手。
  想让一座城墙损坏,最快的办法,莫过于从内部着手,挖墙脚什么的,委实可恨可恼啊!
  俞光正既甘愿做帝后手中的棋子,拿出来的这张状纸,肯定颇有“分量”。
  这一回,俞家不知要有多少人倒霉了。
  盛鸿确实是“孝顺”天子,散朝后便去了椒房殿,俞太后的凤榻边,一脸诚恳地请罪:“……儿臣已命刑部受理此案,严查到底,一定还俞家清白名声。”
  “请母后勿要听小人之言,对儿臣心生嫌隙。”
  俞太后早已气得面色铁青,冷笑连连:“哀家亲父死了还未到一个月,皇上便开始清理俞家。有你这等好儿子,哀家真是三生有幸。”
  然后,又满面悲戚地喊起了先帝:“先帝,你走得太早了。留下哀家,如今竟要看庶子的脸色度日……”
  盛鸿有备而来,任凭俞太后如何冷嘲热讽,甚至气得晕厥过去,都未再辩驳。在床榻边跪了许久,做足了孝子模样。
  ……
  当晚,福临宫。
  子时后,万籁俱寂。
  帝后如往日一般,相拥着躺在床榻上。
  盛鸿今日跪了很久,膝盖处倒没什么青淤。皆因早有准备,今日穿的裤子是特制的,膝盖处逢了几层厚棉布。
  “明曦,你从何时起在俞家安插的人手?又是如何挑唆俞光正告的御状?”盛鸿低声问道。
  谢明曦眸光一闪,淡淡道:“在你迎回建安帝的尸首后,我便已暗中布局。”
  盛鸿:“……”
  那时,谢明曦已料定他必会登基为帝,也定会有和俞太后相争之日。所以,早已提前在俞家下了一步棋。在俞光正的身边安插了人手。
  这一招祸起萧墙,谢明曦用得炉火纯青,十分高妙。
  这份手腕,盛鸿自叹弗如。
  “此时其实不是对付俞家最好的时机。”盛鸿心思敏锐,很快窥出了不对劲:“俞大人尸骨安葬不久,母后还在病中。此时动手,极易落得不孝的名声。”
  这委实不像谢明曦的行事风格。
  以谢明曦的性子,应该会耐心地等上几个月,等俞家丧事平息俞太后病愈再动手才对。
  谢明曦怎么会突然动手?
  谢明曦抬头,迎上盛鸿疑惑的目光,眼眶微微泛红:“盛鸿,我已半年没见阿萝了。我不想再等下去了。”
  短短几句话,便令盛鸿所有的疑惑土崩瓦解。
  盛鸿心尖似被拧了一下,又酸又涩,用力将谢明曦搂进怀中:“明曦,我也想女儿。”
  “好,我们不等了。早些动手!”
  谢明曦将头埋进盛鸿的胸膛,掩住眼底闪过的寒意。
  俞太后胆敢对顾山长动手,就要付出代价。她倒要看看,到底是谁先撑不住先低头!
  ……
第850章
出手(二)
  刑部颇不情愿地受理此案。
  太后和天子之争,又牵扯根深叶大的俞家。这么明显的浑水,谁乐意去蹚?奈何天子下了圣旨,这个烫手山芋,不接也得接。
  佟尚书愁得一夜没睡,头顶又掉了一圈头发。
  建安帝还在世的时候,他这个刑部尚书曾审过几桩违心的案子。俞家肯定要查,不过,到底查到哪一步,期间分寸如何拿捏,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佟尚书和方阁老私交不错,私下去了一趟方府。
  方阁老颇有深意地问了一句:“太后娘娘今年多少寿辰了?”
  五十二。
  佟尚书脑海中骤然闪过一个数字。这个年龄,委实不小了。
  方阁老又慢悠悠地来了一句:“皇上今年多少岁?”
  二十一!用少年天子来形容也不为过!
  一个垂垂老矣,一个如日中天。一个是太后,不应干政。另一个却是九五之尊,大齐天子。
  要怎么站队,还用多想吗?
  佟尚书豁然开朗,拱手道谢:“多谢方阁老指点。”
  方阁老笑了一笑,意味深长地说道:“如果我所料不错,接下来,刑部还有的忙。你可得做好心理准备。”
  ……
  身为官场老狐狸的方阁老,已经窥到了新帝登基后的第一场风波,以及接下来会有的朝堂震荡。
  俞家不是任人揉搓的泥团,俞太后更不是善茬。
  帝后出了手,俞太后和俞家焉有不反击之理?
  果然,刑部派出人手调查俞家族人,还没查出要紧的证据,只抓捕了几个远房族人。有关谢皇后的流言便铺天盖地而起。
  流言不知从何而来,来势极为凶猛,在极短的时间里传遍京城。
  谢皇后年少便忤逆不孝,对待生母兄长狠辣刻薄。生母至今被关在谢家内宅,兄长被打断右腿,关在了临安老宅。
  礼部尚书谢钧,为了自己的荣华前程,狠心置妾室和庶长子不顾。说到这儿,谢尚书和永宁郡主的假婚之事不得不提。
  为了攀附已覆灭的淮南王府,谢大人甘愿做幌子,和已故的永宁郡主做一对假夫妻。借着岳父提携,才做了鸿胪寺卿。
  这等心性品性,如何配做六部中最为清贵的礼部尚书?
  再往上追溯,谢老太爷不过是个穷酸秀才,死了正室之后,为了生计竟娶了从良的暗娼。诶哟,那个暗娼现在摇身一变,已经做了二品的诰命夫人啦!
  俞家藏污纳垢,谢家也没好到哪儿去啊!
  谢家不可外扬的家丑,如沸沸扬扬的大雪一般,飘得到处都是。
  谢皇后苦心经营的贤名,摇摇欲坠,即将毁于一旦。
  俞太后听闻流言后十分震怒,下了口谕,召谢家所有女眷进宫。再召谢元亭夫妻归京,要将此事彻底查明,还谢皇后一个“清白”。
  凤旨去临安需要一些时日,身在京城的谢家女眷们,满心惶惶地接了凤谕。
  ……
  谢家正经的女眷,只有徐氏和阙氏。
  丁姨娘身为妾室,一直深居养病,未露人前。谢钧还有两个育有儿女的妾室,分别是春桃和秋菊。妾室上不得台面,更无资格被称为女眷。
  不过,前来谢家宣太后口谕的女官玉乔说得十分清楚:“太后娘娘要见一见皇后娘娘的生母,让丁姨娘一并进宫。”
  徐氏壮着胆子说道:“丁姨娘病重已久,早已失了神智,若是进宫冲撞了太后娘娘,该如何是好?还是……”
  “徐老夫人不必忧心。”玉乔嘴角扯着讥讽的笑意:“只要遵太后娘娘凤旨便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6/9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