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凤华(校对)第7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3/971

  “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谢明曦低声问道:“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盛鸿目光微闪,声音里透出冷意:“刺杀暗杀,终究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我要来一招将计就计,釜底抽薪!”
  谢明曦一听便明,略一点头。
  ……
  当日,盛鸿召临江王进了移清殿。
  临江王越来越肥硕,体型约有普通两个男子的两倍。一双眼被脸上的肥肉挤成了两条缝,脸上堆出忠心诚恳的笑容:“皇上召臣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盛鸿张口道:“汾阳郡王在府中遇刺,宗室亲王郡王们人人自危,人心浮动。朕只怕日后还有人行刺汾阳郡王。”
  “从今日起,你从神卫军中挑选一百个身手高强的士兵,每日随行保护汾阳郡王。”
  没等临江王找出借口推脱,盛鸿又加重语气:“临江王接旨。若汾阳郡王有什么差池,朕为你是问!”
  临江王心里气得骂爹骂娘,却不能不拱手接旨:“是,臣遵旨。”
  这一招太狠了!
  将汾阳郡王的安危尽托于他的手中,他不但不能动手,还得保护汾阳郡王的安危。否则,他就要被问罪!
  盛鸿平日温和随意,此时端起了天子架势,气势迫人:“父皇在世时,对你信任器重。你身为亲王,统领五万神卫军。这等圣眷,无人能及。”
  “不过,临江王别忘了。神卫军是大齐的士兵,不是你的私兵。朕一直未动你,不是不能,而是念在你多年苦劳的份上,不忍夺了你的兵权。”
  “以后行事,还请临江王三思而后行。不要辜负朕对你的宽厚!”
  临江王心中一沉再沉,待到后来,肥大的脑门上已冒出了细密的冷汗。
  俞太后再厉害,也只在后宫。
  天子却能随时夺走他的兵权。
  没了神卫军,他便如其余的闲散亲王一般,成了没牙的纸老虎。还有谁会捧着他敬着他?
  临江王对俞太后忠心多年,盛鸿三两句话并未令他彻底动摇。只是,心里已有了恐惧,也有了阴影。
  盛鸿的手段,不止几句轻飘飘的敲打。紧接着又下旨,派了一个年轻武将,为神卫军副统领。
  这个年轻武将,是周全的堂弟周三郎,全名周英。
  临江王只得再次谢恩,将天子正大光明安插过来的眼线领回神卫军。
  ……
  汾阳郡王的身边,很快多了一百精兵。
  有周英在侧,有天子的警告,临江王此时哪里敢动手脚。挑出来的皆是身家清白身手骁勇以一当十的精兵。
  汾阳郡王出入宗人府,身边精兵环绕,威风赫赫。
  不过,汾阳郡王心里却颇不踏实。在被天子召进移清殿后,苦着脸说道:“皇上,这几日,我总有些心惊胆寒。”
  “那些精兵,一个个带着长刀长剑。万一其中一个暴起伤人……”
  他这条小命立刻就要交代了。
  盛鸿意味深长地笑道:“你不必担心。朕已经警告过临江王了,你有任何差池,朕都要治他的罪!”
  “那一百精兵,也被下了连坐的严令。一人犯错,所有人一起重罚!”
  “你只管放宽心。他们比你还紧张你的性命!”
  汾阳郡王这才松口气,笑着拱手谢恩:“臣谢过皇上!”
第859章
兄嫂(一)
  宗人府风云变幻,后宫也是波涛暗涌。
  俞太后“病愈”,萧语晗立刻恭敬地交回宫权:“……母后病中这段时日,儿媳暂掌宫务。每日战战兢兢,提心吊胆,唯恐行步差池。母后凤体大安,儿媳心头一块石头也落了地。今日便将宫务交回。”
  俞太后在病中,几乎每日都召芙姐儿作伴。
  有孝道两字压着,萧语晗不敢有半点不满,甚至得感激涕零感恩戴德。打理起宫务来尽心尽力,全部以俞太后的意志为先。
  萧语晗这般知情识趣,俞太后颇为满意,口中却道:“哀家老了,打理琐事耗神耗力。以后,这些事总得交由你和谢氏。”
  萧语晗忙笑着应道:“母后此言,儿媳万万担不得。弟妹聪慧能干,性情果决,日后执掌宫务,定能将诸事打理得妥妥当当。若有需要儿媳帮衬之处,儿媳义不容辞。”
  坚定不移地站在谢明曦身后。
  谢明曦适时张口笑道:“那我可得先谢过皇嫂了。”
  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枉她处处抬举,萧语晗却缩着头做人,半点出风头和谢明曦争权的意思都没有。
  俞太后似笑非笑地扫了萧语晗一眼:“你们妯娌两个,互相敬重,互相谦让,和睦友爱,堪称万民表率。”
  萧语晗抿唇一笑:“多谢母后夸赞。”
  谢明曦微微一笑,意在言外:“皇嫂品性高洁,确实值得人敬重。”
  该退则退,该让则让。
  不贪恋权势,所以面目柔和。
  而时常自称“哀家老了”的俞太后,占着身份优势,紧紧攥着不属于自己的权利,丝毫无放手之意。甚至连至交好友也不肯放过,阴险卑劣,无耻之尤。
  俞太后焉能听不出话中之意,目中闪过一丝冷意。
  顾山长“失踪”之事,是插在谢明曦心头的利箭,何尝不是刺在她心头的利刺?
  其实,她原本属意的人选是阿萝。只是蜀王府戒备森严,内宅更被肃之一清。她派去蜀地的人手根本靠近不了阿萝的身边。
  以谢明曦的冷情冷性,真正放在心上的人少之又少。其余人都没这等分量。除了阿萝,便只有顾山长了……
  算一算时日,顾山长“失踪”已有月余。这一个多月里,朝堂后宫风波不断。帝后和太后之间的争日趋激烈,令人心惊。
  无人知晓,起因是远在蜀地的顾山长。
  俞太后话锋一转,忽地提起了谢家:“……谢氏,你兄嫂皆已归京。你嫁入天家也有四年多了,一直未曾见过自己的兄长,和嫂子也是素不相识,不免有些遗憾。哀家明日便召他们进宫,你正好也见一见自己的兄嫂。”
  女子嫁为人妇后,若无婆婆应允,不得轻易归家。萧语晗做中宫皇后的那几年,也只在新年元日或生辰之日才有机会见自己的娘家人。
  俞太后主动令谢元亭夫妇进宫觐见,俨然一个“温和慈爱”“体恤儿媳”的好婆婆!
  谢明曦含笑谢恩:“如此,就多谢母后了。”
  ……
  有徐氏阙氏丁姨娘进宫的先例在前,俞太后此次召谢元亭夫妇进宫,并未大动干戈。亲王妃郡王妃们没来,只召了两位藩王妃和几位太妃。
  这一回,梅太妃的心里也踏实多了。
  天子下旨,平息流言。俞太后碍于颜面,也在宫中下了封口令。原本传得沸沸扬扬的流言,果然很快平静下来。
  至少,表面上无人敢嚼舌了。
  跛了一条腿的谢元亭,一瘸一拐地迈步进了椒房殿。
  随在谢元亭身侧的年轻妇人,正是谢元亭的妻子孙氏。
  孙氏是小户出身,这辈子从未出过临安。此次随自己的丈夫被召入京城,又被召进宫中,对她而言,简直如梦境一般不可置信。
  往日胆大泼辣略有几分粗野的孙氏,此时满心惶惶,满面忐忑,走路时双腿直打晃发颤。迈入高高的门槛时,不慎被绊了一下。
  相较之下,谢元亭就比孙氏稳多了。
  人品优劣暂且不提,谢元亭在郡主府长大,往日也曾是京城贵公子,世面阵仗也见识过不少。此时虽然紧张忐忑,到底未曾失仪。
  谢元亭对孙氏既惧又恨。只是夫妻一体,孙氏出丑,他也跟着丢人难堪。不假思索地扶了孙氏一把。
  孙氏满面赤红地稳住身形,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谢明曦冷眼将这一幕看在眼底,对谢元亭的憎恶之意倒是去了一些。
  肯伸手扶一把出丑的妻子,总算有了一些人样。
  ……
  “草民谢元亭(民妇孙氏),见过太后娘娘,见过皇后娘娘,见过太妃娘娘,见过王妃娘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3/9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