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凤华(校对)第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971

  梅妃红着眼睛嗯了一声。积聚了多日的力气,仿佛都在刚才片刻被抽空,全身发麻,双腿无力。
  六公主走上前,扶住梅妃的胳膊。
  没有宠爱,总算还有儿子陪在身侧。
  梅妃稍稍打起精神,轻声道:“你父皇叮嘱你的话,你可记下了?明日皇后娘娘去授课,你万万不可轻忽走神,定要好好学习。若能博得皇后娘娘另眼相看,日后在你父皇面前美言几句再好不过。”
  顿了顿,又苦笑道:“母妃没用,不得你父皇的欢心。日后,只能靠你自己了。”
  六公主眸光一闪,点了点头。
  ……
  寒香宫里冷清落寞,椒房殿里却热闹非常。
  略显肃穆的椒房殿,今晚连宫灯也比平日柔和得多。
  俞皇后满面笑容地抱着四岁的小郡主,耐心又温柔地陪着说话。昌平公主和驸马顾清坐在一旁,俱是满脸笑意。
  昌平公主今年二十有四,她容貌生得更肖似建文帝,浓眉长目,挺鼻红唇,眉眼间俱是利落的英气。
  驸马顾清,是顾家嫡子,也是顾娴之嫡亲的侄儿。顾清比昌平公主年长一岁,生的清俊非常,温文儒雅。
  俞顾两家是世交,俞皇后和顾娴之是多年好友,平日来往密切。顾娴之一直独身未嫁,全心打理莲池书院,对侄儿顾清十分疼爱。
  昌平公主和顾清自小便相识,青梅竹马,结为夫妻,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便是建文帝,对这个女婿也颇为满意。
  顾家是书香名门,家风清正,以科举进身的子孙众多。虽未出过阁臣六部堂官这等显赫官员,如翰林言官之类的清流官员却不少。还有不少外任为官。在朝野间颇有清誉。
  顾清承袭了顾家人擅长读书的优良基因,在松竹书院里就读时,每一年的岁考都是头名。十七岁时,顾清更是一举中了榜眼。殿试一过,建文帝便下旨赐婚。
  顾清成了大齐最尊贵的长公主驸马。更难得的是,夫妻相得,颇为恩爱。昌平公主从不以公主身份欺压夫婿。
  唯一的遗憾是,昌平公主和顾清成亲之后,一直迟迟没有身孕。直至四年前,才生下了女儿顾舒瑾。
  俞皇后对外孙女爱若至宝。
  建文帝也同样喜爱活泼伶俐的小郡主。听闻小郡主在椒房殿,立刻丢下梅妃母女,来了椒房殿。
  ……
第87章
无情(二)
  俞皇后也不似平日那般守礼,并未起身行礼,依旧将小郡主抱在怀中,抬头笑道:“瑾儿,快些让皇祖父抱一抱。”
  小郡主脆生生地喊了一声皇祖父。精致白皙的小脸高高仰起,伸手要抱。
  实在讨人喜欢。
  建文帝挑眉一笑,大步上前,俯身从俞皇后怀中抱起小郡主。
  建文帝年少习武,身子颇为健朗。如今人至中年,常年操劳政务,于女色上又无节制,身体大不如前。
  不过,抱一个四岁孩童的力气总是有的。
  建文帝将小郡主高高举起转了一圈。小郡主咯咯笑了起来,开心欢快的孩童笑声,在椒房殿里外回荡不休。
  “瑾儿已经好多日没进宫了。”建文帝笑着逗弄怀中的小郡主:“皇祖父皇祖母每日都惦记你。你就不想皇祖父皇祖母吗?”
  小郡主小大人似地叹了口气:“我已经四岁,正式开蒙读书了。哪有时间每日进宫。便是再想皇祖父皇祖母,也只得忍着。”
  又苦着脸小声央求:“皇祖父,你替我和母亲说说情可好?每日背书太头痛了,隔一日背一次行不行?”
  建文帝被逗得开怀一笑。
  昌平公主哭笑不得地瞪了小郡主一眼:“再敢胡闹,以后不带你进宫。”
  小郡主扁扁嘴,不敢再吭声。
  建文帝心中不忍:“瑾儿还小,你对她怎么这般严苛?以后隔五日就让她休息一日,进宫来陪一陪朕和你母后。”
  便连俞皇后,也张口附和:“你父皇说的是。瑾儿才四岁,便是读书开蒙,也无需这般严厉。让她五日休沐一回。”
  昌平公主挑了挑眉,淡淡道:“我幼时读书的时候,母后可不是这么说的。”
  俞皇后:“……”
  俞皇后被噎了一回,倒也不恼,不无自嘲地笑道:“母后现在老了,心肠也软了。哪里舍得瑾儿受这等苦。”
  “玉不琢不成器!”昌平公主不以为意地应道:“这是我幼时母后常说的话。女儿一直牢记于心。”
  “我是瑾儿的亲娘,岂有不疼她之理。只是,越是心疼,越要对她严格教导。这才是真正的疼爱她!”
  ……
  昌平公主侃侃而谈,俞皇后无奈地笑了一笑:“罢了罢了!你说的有理,我不多嘴便是了。”
  建文帝却道:“儿子需严格教导,女儿宽松骄纵些也无妨。日后长大了,想挑什么样的夫婿都可以。又不需才名做嫁妆,学得这般辛苦又是何必。”
  对小郡主的疼爱溢于言表。
  俞皇后笑容却淡了一淡。
  世人皆重子嗣,皇家更是如此。
  建文帝的随口之言,如利箭一般,深深地刺中了她心底的隐痛。
  生昌平公主时,她遭遇难产,用了猛药才平安生下孩子。却也因此彻底伤了身子,之后再无所出。
  没有子嗣的皇后,便是再聪慧贤良,也抵挡不住李太后的猛烈攻势。
  天子不能无子,她这个皇后生不出来,就得让能生的女子进宫。
  先是李太后言语相逼,之后,朝臣们也联合上了奏折。
  她被逼无奈地退让妥协,任由李太后为天子选妃。
  “莲娘,对不起。”
  年轻的建文帝一脸愧疚,紧紧地握着她的手:“我曾对你允诺,此生和你携手到老,恩爱白头。除了你之外,我的心里再容不下别的女子。”
  “如今,是我有负于你。”
  “对不起,你要怪,便怪我。不要怪母后。她也是为了天家子嗣着想,才会三番五次地提起广开后宫之事。”
  她所有的泪水已在夜晚流尽,逼着自己挤出一丝笑容:“皇上待臣妾情深义重。成亲数年,从未碰过别的女子。臣妾心中感念之极。如今昌平已有七岁,皇上膝下只有一女,便是臣妾,心中也颇为焦虑。”
  “母后的提议,臣妾也赞成。臣妾是皇上发妻,也是中宫皇后。宫中不管谁生了子嗣,都得称呼臣妾一声母后。”
  “皇上的儿子,就是臣妾的儿子。”
  ……
  时隔十余年,她依然清晰地记得说出这番话时,心中是何等的痛苦。
  似有一双手,生生地探进她的胸膛,将她的心扯得支离破碎。
  建文帝似未察觉她的言不由衷,又或许看出了也无可奈何,沉默地用力地搂紧了她。
  之后,便是后宫大选。
  李太后一口气选了十余个名门闺秀进宫。李家的女儿,也在其中。建文帝最是孝顺,不忍拂逆李太后心意,先临幸的正是李氏女,也就是二皇子的生母李贤妃。
  李贤妃肚皮也争气,短短几个月便有了身孕。隔年生下二皇子。
  可惜,二皇子生来便有口疾,到了两岁学话之时,便已露端倪。
  建文帝和李太后俱心中不满。
  她主动挑了同族的堂妹进宫,刚传出喜讯,便册封为淑妃。丽妃也紧跟着有了身孕,一前一后生下了两个皇子。
  三皇子四皇子年龄相若,俱都天资聪颖。
  建文帝对这两个皇子,颇是喜爱。
  再之后,五皇子六公主七皇子出世。还有八皇子九皇子……
  天家子嗣愈发兴盛。建文帝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往日曾对她许过的“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诺言早已被抛之一旁。
  曾因亲近妃嫔而生的歉疚,也不见了踪影。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9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