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凤华(校对)第9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4/971

  阿萝在心里翻了个大大的白眼,默默提醒自己,这是你嫡亲的祖母。絮叨几句,别往心里去,忍一忍算了。
  然后,就听梅太妃说了下去:“诶,你也大了,有些事无需瞒着你,你也该知晓一二。”
  “你母后一直生不出皇子,朝中众臣一个接着一个上奏折,可你父皇吃了秤砣铁了心,一律不理会。”
  “我老了,不中用了,说的话没人肯听。以后,这些事我也不操心了。我现在,只担心你一个。”
  “霁哥儿他们几个都在宫里和你一起长大,感情都算不错。不管你父皇挑中了哪一个过继立储,你都当做亲兄弟一般相待。人心都是肉长的,以后他们不管谁坐了龙椅,也得念着你的好。自会做你的靠山……”
  阿萝心里默默回应。
  这等小事,真不劳祖母您操心了。
  父皇母后没打算过继,要立储君,人选也只我一个。
  ……
  待到了晚上,母女独处,阿萝忿忿地将此事说了一遍:“……真是我亲祖母呢!从头至尾都是‘一片苦心’‘为我着想’,亏得我如今耐心好,不然,我定要忍不住反驳她了。”
  谢明曦淡淡一笑:“她说什么,你听着就是,不必往心里去。”
  “世上就是有这等妇人,自甘低男子一等。并且以为所有女子都应该如此。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优秀出众当然好,却不能太过出挑,更不应该出色至压过男子。”
  “我在你祖母眼中,便是那等太过厉害难缠妄图压男子一头的异类。”
  “可惜,你祖母性子软弱,手段平平,被我牢牢压制。你父皇也一心向着我。你祖母对我不满,也是无可奈何。”
  梅太妃不是不想寻儿媳的麻烦,实在是没那个能耐。
  谢明曦容忍了两年,一举出手,便将梅太妃收拾得老老实实,有牢骚也只敢背地里发了。
  阿萝还是觉得气闷不已:“祖母说的那些,我听得实在恼火。”
  “母后,我还要等多久,才能理直气壮地反驳祖母,说我谁也不靠只靠自己便可?”
  阿萝眼里燃着两簇旺盛的火苗,一张美丽的脸孔也似要喷出火来。
  谢明曦哑然失笑,轻抚阿萝柔嫩光滑的脸颊:“别心急,饭总得一口一口吃,路也得一步一步地走。”
  “现在已是一个好的开端。至少,朝臣们已经清楚你父皇没有纳宫妃之意。以后,这等奏折会越来越少……”
  阿萝眼睛亮了一亮。
  谢明曦笑了一笑,慢悠悠地说道:“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择侄儿过继的奏折了。”
  阿萝:“……”
  阿萝长长呼出一口气,目光恢复清明:“母后放心,我早有心理准备。我会耐着性子,慢慢等待。”
  “事成之前,我也不会和任何人提起此事。”
  谢明曦目中闪过欣慰,缓缓说道:“这一日,不会太久。”
  ……
  三个月后,周勇平定晋地民乱,获胜而归。
  周勇立下战功,天子自有重赏。
  大齐兵力强盛,只京城的禁卫军和神卫军便有十余万,再有以精兵著称的数万蜀兵和十万边军,另有各地驻军,总兵力约莫四十余万。
  经过十年的潜心经营,盛鸿已将大齐大半兵力纳入掌控之中。
  文臣治理国朝,武将安邦定国。
  身为天子,掌控了兵力,才是最要紧的。
  说句不好听的,文臣们蹦跶得再厉害,也只一张口而已。武将们若存了异心,龙椅可就不那么安稳了。
  朝臣们屡屡上奏折总不见效,梅太妃消停了,后宫也没人敢给谢明曦添堵。便是再蠢钝的人,也清楚无法和帝后抗衡。只得暂时歇了这份心。
  反正,这大齐是天子的。天子自己都不急,他们再急也没用。天子正值盛年,立储之事以后再说也不迟。
  天子虽无皇子,好在亲侄儿颇不少。从年长的霁哥儿到年幼的雲哥儿,一共四个哪!而且个个都很出众。端看帝后要选哪一个了。
  转眼,又是新的一年。
  建业十一年的第一次大朝会上,天子忽然颁布圣旨。从即日起,大齐多了一条新的律法,允许女子立女户。
  不出所料,这道圣旨,在朝中群臣里引起了激烈的反对声浪。
第1075章
罢朝(一)
  莲池书院建立已有三十余年,女子读书蔚然成风。
  天子登基后,任用自己的师父廉姝媛为女将。中宫皇后和一众志同道合的同窗开设女童学堂,开设女子善堂及女子作坊。女子亦能学一技之长,赚银子养家。女子的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些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缓慢又沉稳。对百姓们的生活亦起到了积极又正面的作用。也因此,朝臣官员们虽心里偶尔嘀咕几句,却也不便出言反对。
  修改律法,允许女子立女户这等事可就完全不同了。
  这意味着,女子不再是男子附庸,可以为一户之主。也就是说,女子也有了财产继承之权……
  这在众臣眼中看来,无疑是颠倒伦常之举!
  “皇上,此事万万不可!”第一个出言反对的,竟是方阁老:“纵观历朝,从无女子能立女户的律法。大齐建朝百余年,历经六朝,也从无此举。恳请皇上三思而后行!”
  六部尚书中出言附和的不在少数:“方阁老所言极是。”
  “请皇上收回成命!”
  便是礼部尚书谢钧,此时也不得不挺身而出:“臣也以为,此事太过轻率不妥。若女子也可立女户,岂不乱了尊卑伦常?臣恳请皇上收回圣旨!”
  李阁老也沉着脸拱手启奏:“修改律法,非同小可。皇上圣心独断,之前无半点风声,骤然便下圣旨,委实令老臣不解。莫非是有小人在暗中怂恿皇上行此举?”
  按大齐朝堂惯例,涉及到律法改革,理应先通过内阁。现在连几位阁老都是满面错愕,可见此事是何等突如其来了。
  文臣里反对声一片,武将中也不乏出言反对之人。有份列席大朝会的十余位亲王郡王,也纷纷出言反对。
  年轻或低等官员们,此时根本没插嘴说话的机会。不过,只看众人的脸色,也知道他们中大多数持反对态度。
  神色平和的,只有寥寥几人。诸如翰林学士陆迟,又如做了御史的陈湛,还有赵奇而已。
  汾阳郡王和安王事前也未听到半点风声,此时俱是满心错愕。
  汾阳郡王还未多想,思绪敏锐的安王却已立刻联想到了立储之事,不由得微微色变,心中狂跳不已。
  皇兄到底是要做什么?
  端坐在龙椅上的天子盛鸿,面对众臣激烈的反对,神色岿然不变。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任凭众臣慷慨陈词。
  眼看着群臣没完没了,反对声浪愈来愈大,盛鸿忽然站起身来。
  天子龙威日隆,此时神色冷然,目光如刃,一一掠过众臣的脸孔。宛如一把锋利的宝刀,锐利无匹。
  众臣俱被吓了一跳,原本鼓噪不息的声浪也停了一停。
  盛鸿冷冷地扫视一圈,什么也没说,重重冷哼一声,拂袖离去。
  众臣:“……”
  ……
  众臣一时反应不及,眼见着天子一怒罢朝,不由得心慌意乱。
  盛鸿登基数年,以温和天子著称。这些年来,君臣相处堪称融洽和睦。盛鸿变脸动怒,还是几个月前听闻晋地出了民乱之事。其余时候,天子都是一派和气,从未这般和众臣翻过脸。
  天子这一走,扔下了满朝的文武百官及宗亲藩王。
  群臣无首,大朝会还怎么进行下去?
  众臣安静不到片刻,很快窃窃低语:“皇上这回可是动了真怒。”
  “可不是么?真没想到,皇上会发这么大的火。刚才那一眼,看得我心都快跳出胸膛了。”
  “其实吧,仔细想想,这条律法也没大家说的那般骇人听闻。如今女子都能赚银子养家了,立女户之事,也不是不可。就是皇上忽然下圣旨,太过惊人。我等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这才出言反对。”
  “是啊!好好商榷一二,未尝不可。谁能想到,皇上一怒就罢了朝啊!”
  “皇上登基十一年,如此动气愤怒,还是第一回。”
  其中,也有激烈反对的声音。
  “皇上再气再怒,我等身为臣子,亦不能因此退缩。若这条律法昭告天下,以后大齐岂不是彻底乱了套?女子们难道要和男子平起平坐不成?简直是荒谬可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4/9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