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凤华(校对)第9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5/971

  谢明楼年纪轻轻就考中了传胪,进了翰林,自身才学出众不说,又是谢家长房幼子,是谢皇后嫡亲的胞弟。也成了京城贵妇圈中最热门的乘龙快婿人选。
  谢钧心中颇为骄傲自得,打定主意要给儿子结一门好亲事。
  婚嫁之事,没有女方先提的道理。最多就是女眷之间走动走动,言语间暗示几句罢了。一时间,去谢家走动的贵妇多了起来。走动时带上自家的女儿或孙女,也在情理之中。
  反正,内宅走动是妇人之间的事,谢明楼在翰林院当差,便是在府中也不会擅入内宅和女眷碰面。
  徐氏暗中存了相看之意,一时间看的眼都花了。只觉这个也好,那个也不错。
  汾阳郡王也相中了谢明楼。不过,汾阳郡王此人颇为狡猾,并未让郡王妃带着自家女儿去谢府。而是令自家的长子和谢明楼相交。
  一来二去,熟悉了之后,便邀谢明楼去府中做客。
  谢明楼去了郡王府,偶遇汾阳郡王的爱女盛锦颜。盛锦颜年方十六,容貌灵秀,性子也活泼。略有些腼腆的谢明楼,一见之下,颇为倾心。
  回府之后,谢明楼就羞涩地去找亲爹了。
  汾阳郡王是宗人府宗正,实权派郡王。盛锦颜是汾阳郡王最宠爱的嫡女,且有郡君的封号。
  这门亲事,谢钧也颇为中意。
  如此,才有了徐氏今日的宫中之行。
  谢明曦也乐见谢家和汾阳郡王府结亲,笑着应允:“锦上添花,也是一桩美事。此事我应下了。”
  徐氏大喜,忙笑着谢恩。
  谢明楼也红着脸谢恩:“多谢皇后娘娘。”
  姐弟两个年龄相差颇大,谢明曦出嫁时,谢明楼还是三岁孩童。转眼十余年,昔日的懵懂孩童,如今长成了玉树临风的少年郎。
  谢明曦对天资出众的谢明楼,颇有几分青睐,笑着打趣:“现在已近年底,再着急娶媳妇,也得等明年了。”
  谢明楼脸孔愈发红了。
  谢明曦不由得暗暗好笑。
  真想不到,以谢钧的厚颜无耻,能教养出这般青涩易害羞的少年来。
  ……
  两日后,谢柔曦生下一子。
  又过几日,中宫谢皇后下了凤旨,为谢明楼和盛锦颜赐婚。
  凤旨赐婚,何等的风光体面。登门贺喜的亲友川流不息。谢家几乎被踏破了门槛,汾阳郡王府也是不遑多让。
  谢钧志得意满,汾阳郡王心情也是极好。
  谢家起于微末寒门,十几年前,最多是京城三流的官宦之家。现在,却是炙手可热的京城新贵。
  这几年,谢家连着结了三门好亲事。先是娶了俞氏女,然后谢柔曦嫁入赵家,如今,谢明楼又将娶宗室贵女进门。
  谢家的兴起和荣光,令人眼热艳羡。
  转眼间,又是一年过去。
  犹记得,建业十一年的新年大朝会,天子下旨颁布女子可立女户,给众臣一个极大的“惊喜”。
  众臣对此事记忆犹新,建业十二年的新年大朝会上,众臣心里默默嘀咕,可别再来什么“惊喜”了。
  越怕什么,越来什么。
  已升职做了翰林掌院的陆迟,上了一道奏折,奏折中有言,闽王世子宁王世子皆已从书院结业,理当如鲁王世子一般入朝听政。
  天子准了陆掌院所奏。
  紧接着,陈御史上了奏折,奏请端柔公主一并入朝听政。
第1089章
惊涛(一)
  陈御史这一道奏折,如冷水倒进了沸腾的油锅。
  金銮殿里顿时一片沸腾。
  没等百官们上奏折,御史台一众御史已经出列,张口将陈御史骂了个狗血临头。诸如“荒唐无稽”“佞臣小人”“谄媚无耻”之类的怒骂,几乎要将陈湛陈御史淹没。
  陈御史的亲爹陈尚书,气得脸都黑了,当朝破口怒骂。
  几位阁老中,除了沉着脸没有出声的赵阁老陆阁老,其余三位阁老俱激烈反对。武官中除了尹大将军保持沉默,亦是一片反对声。
  宗亲藩王里,有资格入朝的共有十几个。安王和汾阳郡王在最初的震惊后,不约而同地保持了沉默。倒是其余郡王藩王,皆一脸愠色地表示反对。
  自去年起入朝听政学习的鲁王世子盛霁,也难言错愕之色,迅速看了被众人痛斥怒骂依然岿然不动的陈御史一眼,然后看向龙椅上的盛鸿。
  众人皆知,陈湛是天子的同窗好友兼亲信心腹。每次朝中有大事,皆是陈湛为天子打头阵。
  今日陈湛忽然上了这么一道奏折,到底是陈湛自己的意思,还是天子授意所为?
  他原以为,七叔对他颇为青睐,所以才会令他早早入朝听政。
  他原以为,自己被过继被立储的可能性最大。
  现在看来,这些都是他自以为罢了……
  盛鸿神色淡淡,不辨喜怒。一双黑眸深沉如黑夜,似有意无意地看了霁哥儿一眼。
  霁哥儿被这一眼看得心中倏忽发凉,下意识地垂下头,不敢和天子对视。
  ……
  众臣群情激昂,不敢直接指责天子,便翻来覆去地指责怒骂陈湛。
  赵奇勇敢地挺身而出,和陆迟一并支持陈湛的奏折。也加入了被骂的行列。
  朝中重臣多是老臣,官职低一些的官员不乏年轻人,其中有不少皆是天子一手提携任用的年轻官员。这些官员,皆从科举入仕,骤闻公主殿下入朝听政之事,也觉震惊和无法接受。
  不过,他们也未出言反对,保持缄默不语。
  如此一来,朝中泾渭分明。
  一派激烈反对党,占了三分之二。所有重臣老臣,几乎都张口反对。
  一派中立党,不支持也不反对,诸如汾阳郡王安王尹大将军,还有一些年轻官员。
  还有一派铁杆的天子党,不多,也就陈湛陆迟赵奇三人而已。
  好在这三人都是能言善辩之人,尤其是陈湛,一路自言官做到了御史。一人的口舌能抵十个。
  为了这一日的奏折,陈湛暗中准备了几个月,此时被群臣攻讦怒骂,早在他意料之中。被亲爹怒目相视,他也没退缩。
  陈湛抬头挺胸应了回去:“鲁王宁王闽王当日皆犯了谋逆重罪,被赐死。皇上既往不咎,令几位世子住在宫中,精心教养长大。如今又允他们入朝听政,可谓是仁厚之极。”
  “端柔公主是皇上唯一的血脉。且自幼聪慧过人,学业出众。皇上允鲁王世子入朝,也允了宁王世子闽王世子入朝,为何就不能让公主殿下一起入朝?”
  当然不能啊!
  必须不能啊!
  哪有公主入朝听政的先例啊!
  赵奇立刻接了话茬:“你们口口声声说对皇上忠心,可有人真正站在皇上的立场想过此事?可有人真正体恤过皇上的心情?”
  “只是让端柔公主一并入朝罢了,于国于朝也没什么大碍,你们怎么就这般容不得了?”
  呸!
  众臣心中齐齐呸了一声。说得好听,现在是于国朝没什么大碍,可若不阻止,下一步就该是立阿萝公主为储君了。
  真当众臣的脑袋都是摆设不成!如此明显的事,瞎子也看得出来!
  陆迟也沉声说道:“祖宗的规矩法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端柔公主德才兼备,聪慧出众,又是皇上唯一的骨血。微臣以为,入朝听政并无不可!”
  反复强调皇上唯一的骨血是什么意思?就算皇上只这么一个女儿,也没有让公主做储君的道理!
  总之,朝堂里吵成了一团。
  端坐在龙椅上的天子,一言未发,任由群臣愤怒争执叫嚷。直至散朝时间到了,天子才张了口:“此事容后再议,散朝!”
  ……
  再气再怒,众臣也得忍气吞声地恭送天子离朝。
  天子离开后,众臣犹自愤怒不甘,有性情激烈的,没出金銮殿就动了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5/9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