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梦时代(校对)第19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4/2235

  孩子们就要欢快一些了,除了上学的之外,其余的都在帐篷区到处飞奔玩耍着,打打闹闹,俨然跟过节一样。
  短短的一个星期之内,昆仑省的50%人群,都已经转移到了安定的地方,其余的也都在进行妥善的安排。
  这也多亏昆仑省的人口不到1000万人,地方又宽敞得很,否则单是这一块就非常的麻烦。
  不光是昆仑省这边在积极行动,挨近昆仑省的几个省份的县市,也都做了相应的准备,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他们也多准备好物资,住进了帐篷里面,免得受到了昆仑地震的波及。
  在民众们多多准备的时候,地震和地质专家们也更是紧张。
  他们几乎达到了彻夜不眠的地步,带着仪器和装备,在板块的缝隙地方到处探查着。
  每天他们还要用视频会议来交流发现和想法,能看见的是一双双眼睛因为疲劳和紧张,完全都是红的了。
  这些专家们的辛苦也没有白费,终于在4月13号的这一天,在玉书某个区域勘测的专家们,发现了所有的测试仪器有了最明显的反应,这种地震即将爆发的迹象立刻呈现了出来。
  向指挥部报告了这一个发现之后,他们又在周边开始了另一组的地质探测,也差不多是同样的情况。
  等到附近的两组工作专家们赶过来,跟着也做了一组组的地址探测试验过后,同样得出了地壳活动频繁,能量无比活跃的结论。
  于是,基本上这里就已经被圈定为地震最可能发生的区域之一。
  同时其它地方的工作专家组们,也没有停止自己的工作,谁知道地震是不是只有这一个地方?既然要做探测,就要做得最仔细才最好。
  接到了专家组的意见过后,玉书方面的政府工作人员,配合着急匆匆赶来的武警部队,尽可能的就把玉书周边方圆1000公里的民众们都转移到了帐篷区,争取一个都不留。
  数以万计的军人和工作人员,忙碌的迁移安置群众,几乎是昼夜不休的工作。
  然而,还没有等到他们完全做好迁移安置,4月14号的早上7点50分左右,随着地壳的一阵剧烈运动,巨大的震动感觉就出现在了玉书地区。
  这一刻巨大的摇晃感觉出现在了每个人的心头,许多人都不由自主的被摇倒在地,许多帐篷里面的东西都被摇得七零八散。
  家畜尖叫着到处飞奔就不说了,那一栋栋的房子建筑物,也轰轰的垮塌了下来,倒塌的尘埃掩盖住了天空的蔚蓝,变成了灰蒙蒙又压抑的色泽,犹如遇到末日一般。
  但事实情况却根本不是这么的凄惨,绝大部分的人已经转移到了安全地方,就算是有不少受伤的,但情况都还是绝对在可控范围之内。
  地震来得快,也去得快。
  短短的几分钟过去,最强烈的地震就过去了,然后就是接连不断的余震时期。
  来到昆仑这边的武警和军人,都是参加过两年以前蜀川大地震救援工作的人,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在地震结束的一瞬间,他们就已经开始行动起来。
  在还没来得及转移人员的区域开始搜救;在危险地段设置警戒线,禁止人们回家取东西;在帐篷区加强巡逻,防止有人趁乱作恶……数万人就这么认真的努力救援起来。
  集结在帐篷区的青壮男女,也在联防队员的指挥下,涌了出来,拿着工具和食物,到各个区域去做自己力所能及做的事情。
  毕竟区域那么大,仅凭着几万人的军人、武警和警察,根本也是忙不过来。
  有他们的帮忙,再怎么说,搬砖也是能做的。
  况且他们都是本地人,知道哪里是还有人没搬出来的,都第一时间跑到那里去协助救人,那么被困被埋人员的生还希望也就大了许多。
  地震的第一时间,首都那边就得到了消息,地震局测试的是7.1级的大地震,破坏力非常的强。
  但与此同时,大家的一颗心,也因此的落了下来。
  最怕的就是不知道地震什么时候来,不知道地震来的程度有多么大,现在一切尘埃落定,即使是余震波及不断,但也基本上能确定其它地方不会有大地震了,这一次的地震中心就是玉书地区!
  其它地方的恐慌也能在这一刻开始消散,而本来其它区域的人员,也赶紧的分派了大部分的赶向玉书。
  单曲县的仙女农场区域、川西北的灾后重建和仙女农场区域,也第一时间接到了直接从首都打过来的电话,命令他们第一时间带着工程器械往昆仑玉书赶。
  一声令下,数十万的工人就乘坐着东风车、驾驶着各种工程器械,浩浩荡荡的开向了玉书。
  因为蜀川和敦煌通往玉书的路段都非常的路况不错,所以加班加点的赶路之下,最多20个小时就能赶到。
  事实上,早在4月初,两个地方就已经抽调了上千台的工程器械,分配给了昆仑的每一个区县,但玉书这边分配得不多,想要最好最快的救援,那么就尽可能的多增加人手和器械才好。
  其实萧奇自然是知道,只用把工程器械分配给玉书就好了,但这话他没敢说,也就是只能在现在多多的用力了。
  单曲县这边,武孝文坐着第一批的汽车,沿着自己刚刚修建好不久的宽敞道路,匆忙的赶向玉书的同时,又紧张又有些兴奋的心中,却难免有着这样的一丝疑惑。
  以前还不觉得,但现在怎么看着萧奇修的这两条公路,就好像专门是为昆仑地震修的啊。
  而做这两条公路的预算计划,早在一年多前就开始了,难道萧奇在那个时候就知道昆仑要发生大地震?
  想到这里,武孝文又不觉笑着摇了摇头。
  这怎么可能?
  如果萧奇有这本事,蜀川的地震他就该先阻止了的,那可是伤亡惨重的大地震啊。
  也许这就是上天借萧奇的手,来为救援这些受苦的民众出一份力吧!
  想起了这次的救援,武孝文心中升起了火热的心思,如果这一次抗震救灾自己再立下了功劳,那么恐怕卞老大甚至是一号都会接见自己吧?
  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彻底的成为了正当的商人,也是时候离开这个穷乡僻壤,大展拳脚为老婆孩子奋斗了!!
第2814章
八方救援
  早上被电话吵醒之前,赖在萧奇怀里的贾雨玟不会知道,自己的老公一晚上都没有睡觉。
  萧奇连锻炼打坐扎马步的时候,手机都是放在身旁的,吃过早饭过后,更有些心不在焉的,直到他感觉到了地震的震动、接到了电话。
  “是……好……我明白!”
  萧奇接到了老爹的电话,回答得干净利落。
  有些紧张发愁的萧旭,根本就听不出来,自己儿子的声音里面,其实带着一丝的兴奋。
  终于是来了啊!
  萧奇再次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这几天昆仑那边的折腾,萧奇是知道得清清楚楚,昨天开始玉书就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萧奇也清楚。
  对于专家组这么晚才确定了是玉书地区为最可能有地震的区域,萧奇其实是有些不满意他们的工作效率的。
  但这事儿也没办法苛求,科学家又不是神仙,他们需要不停的探测和分析,才能得出可能的结论,远远不像萧奇这样,提前就已经知道了地震的到来。
  忙碌了十来个小时,再加上以前的努力,玉书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是不用怎么担心了,伤亡应该不大。
  而最该担心的是玉书周边那些偏远的小村庄,这里难免有没有顾及到的地方,也就有可能出现比较大的人员伤亡。
  当然了,就算是再怎么的伤亡,比起前世的上万人的伤亡,肯定最少要少三分之二,只有五六分之一都有可能。
  至于说蜀川境内的区域,因为靠近玉书,也是受灾地区之一,不过终究不是地震最强中心地带,又提前做了准备,单凭他们自己的力量就足够救援的。
  萧奇紧接着打了几个电话,单曲县那边的武孝文,昨晚儿也没有睡觉,今天一早感受到了地震,立刻第一时间把工人们和农民们召集起来,接到了首都来的电话就带着车辆器械和人手出发,快得简直是让人不敢相信。
  武总可真是好样的,不愧是如今浴火重生的人物,真没有让自己失望!
  萧奇此时也想到了武总这样的表现,会为他带来多么大的好处,如此的耀眼夺目,肯定是会被大肆报道的,一旦卞老大或者一号接见了他,武总以前不光辉的一面就彻底的和他说拜拜了,他从此就是一个正儿八经的爱国商人。
  这样也好啊,他毕竟是嘉嘉的表舅,也是自己的亲戚,看着武总好了,那么心情自然也会愉快。
  在川西北的霍珠珠也没有闲着,她到了川西北之后,就按照萧奇的吩咐,将有可能救援昆仑的事情给手下的一群经理们说了,让他们赶紧跟底下人说,做好一切的准备,一旦那边有需要了,立刻就给我出发。
  无论是不是仙女公司的人,对于这个萧奇的小老婆,可都不敢轻视。
  尤其是霍老板娘手里可是掌控着财务部,一旦惹恼了她,不说是不拨款,就是给你卡上十天半个月的,你就得哭!
  所以一群经理很聪明的精神抖擞的开始了忙碌,最近几天还来了几次演习,纯粹就是讨好老板娘而做的,霍珠珠看得倒是很满意。
  同样是早晨8点左右接到的电话,霍珠珠这边的三十多万人和上万辆汽车、工程器械,就浩浩荡荡的分批次上路了。
  虽然川西北到玉书的直线距离比从单曲县过去要短多了,但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他们估计得要20个小时左右才能抵达玉书,比起武总一路的宽敞道路来说,反而还要晚上几个小时。
  不管怎么说,有他们这样差不多50万人浩浩荡荡的开过去,别说是玉书地区,就是再加两个地区,救援工作也是完全够了。
  更别说那里已经有超过二十万的军人、武警、警察、联防队员和青壮民众,早已开始了救援工作。
  这就是地广人稀的好处啊!
  要是换了在蜀川、江南、两湖等等人口稠密的区域,再增加十倍的人手,也完全是不够用的。——当年蜀川大地震,一口气数百万人出动,都忙活了两个多月才算初步救灾完毕,灾后重建更是花费了两三年、上千万人在努力,都还没有完全弄好呢。
  蜀川这边当然还有事情要做。
  昆仑周边的几个省份,还就数蜀川省最富裕,再加上世界首富萧奇就在蜀川,这些年对蜀川的经济发展拉动很大,所以蜀川比前世的蜀川更加富饶。
  因为富裕,所以在兄弟省份受苦难的时候,需要出的力就更要多一些。
  闻安平也是紧急成立了工作组,组长是他,然后具体负责的副组长就是萧旭。
  因为蜀川里面,蓉城是最富裕的,而且蓉城这里有好几个机场,正好是最方便物资运送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4/22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