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强人生(校对)第14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98/2448

  乐易铃等不了那么久。
  地铁的商业效应,是乐易铃最想要的东西。
  一旦形成了整个的新界地铁效应,那么天水围这个位于香江最西北角的偏远区域,才会有发展前途,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过来定居。
  说是说有麒麟集团在这里,会有一个集中城镇的效应。
  可如果地方太偏远,还是会阻止不少人过来的。
  特别是那些中产阶级们。
  而一个区域的经济和文明素质好不好,其实正好是这些中产阶级们来决定的。
  中产阶级群居的地方,一般情况下都是治安良好、守望相助的优良居住地。
  一旦中产阶级少了,这个区域的穷困人口多了,往往治安状况就会恶化,各种案件频出,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造成这个区域越来越坏。
  殷俊和乐易铃想要打造的这个区域,便是希望中产阶级,至少是蓝领的工人们要占据大部分的城镇。
  说白了,这样的区域,你卖的房子才值钱,才能有人抢着来买。
  否则跟前世的天水围房子一样,几乎就成了老人和穷困人口的牢笼,完全就没有任何投资和升值的意义。
  乐易铃要支持殷俊的梦想,那么天水围这块土地显得非常的重要。
  起码都应该给挣个几十亿港币出来的。
  如果太差了,打造的不好,那还怎么来赚钱?
  所以遇到乐易铃的要求,尤德一定会感到头疼了。
  如今才开始修第二条的港岛线,位置还是香江的最核心的地区。
  天水围这得有多么的偏僻啊?
  即便是修建好了地铁,有人愿意去坐么?
  这么长的距离,又得花费多少的成本?
  从经济利益上来讲,十年之内,新界的地铁线路,都绝对是不可靠的。
  但从如今的环境和背景来看,它的修建,似乎也是一种积极信号的释放。
  当然了,具体要怎么的,就要看双方的谈判水准了。
  只不过殷俊相信,以乐姐姐的能耐,肯定吃不了亏。
  ……
第1395章
中途转场
  《红楼梦》剧组早在去年12月便开始筹备了。
  在春节过后,基本上所有选中的角色,都已经进入了剧组。
  最适合拍摄《红楼梦》的场地,并不是哪一个地方,并不能固定在哪个地方。
  这个是所有的红学家们一致认定的。
  比如说哪个地方适合拍摄哪一部分的剧情,他们都有过很深刻的讨论和研究。
  参与了讨论的王福林导演,感觉这都不是在讨论剧情了,而是一种很严肃的学术探讨。
  按照这群红学家们的场地设定,大观园要去,而且是沪海和华京的都要去,x州的瘦西湖也得去,西湖的柳堤肯定要去,蜀川的青城山、都江堰也要去……
  这么一趟下来,几百万的资金简直就是开玩笑,根本不够。
  所以才有了那么一趟的香江之行,向殷俊讨来了1000万人民币的赞助,另外所有服装也是殷俊赞助,更是为剧组省下了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资金。
  别的不提,那群红学家们,一听说殷俊要赞助所有的服饰,那简直是兴奋极了,还原书中的衣服就有上千件之多,吓得王福林都请他们高抬贵手,这要是服装都让殷俊花了好几百万,怎么也说不过去啊!
  但出乎王福林的预料,这么一批衣服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上报到了麒麟集团华京分公司后,每两天的时间,带着总经理魏小范的签字的同意文件便转了回来。
  这样的意思,就代表着麒麟集团愿意承担所有的服装费用,他们《红楼梦》剧组只用拿着这个文件,去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修复厂,和织绣组探讨怎么制作出来就行,费用自然是由文物修复厂和麒麟集团华京分公司结。
  大喜过望的服装设计组的众位专家们,在春节之前便开始一天到晚的泡在了文物修复厂的织绣组,和那些织绣大家们交流沟通。
  而那些织绣大家们,不愧是全国最顶尖的一群手艺人,只要他们稍微的说明点拨一下,织绣大家们便知道该怎么去做。
  《红楼梦》剧组对此是高兴万分,因为这样就代表着他们可以把最真实的《红楼梦》服饰,把那个时代描绘的各种风情,更好的呈现在观众们的眼前。
  至于花钱多少,那就不是他们考虑的,反正有殷俊这么一个爱国超级富豪赞助,他们只要用最专业的态度把电视剧制作出来就行。
  更高兴的是故宫的文物修复厂,前面的《西游记》的服饰,就让他们大赚了一笔不说,还笼络了不少的织绣大家,大大的壮实了自己的队伍。
  这一次《红楼梦》的服装规模,远胜《西游记》,只要做得好了,又是超过百万的利润,能招揽不少的专家进来,购买不少珍稀的材料,文物修复的进度又可以加快了。
  目前看起来,吃亏的只有麒麟集团。
  可殷俊真的吃亏了吗?
  当然不是!
  只要再过两三年,这两部超级经典播出了,那么就会成为一个时代的永恒经典。
  到时麒麟集团把这些回收回来的服装,放在自己的博物馆里面,绝对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也会为麒麟集团带来莫大的声誉。
  然而现在,还没有人知道这一点。
  所以王福林对于进入剧组的何琴与陶蕙敏,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下意识的对她们多照顾了一些。
  演戏的人,都是聪明人。
  即便是那些才被挑选出来、从没有演过戏的年轻人,多看了几次之后,都知道了何琴与陶蕙敏的不一般。
  不是说她们的先天条件有多么优秀。
  《红楼梦》最不缺少的就是美女。
  黛玉、宝钗、凤辣子、迎春、元春……这些哪个不是大名鼎鼎的美女?
  也不是说两女的戏曲功底多么深厚。
  能被选进来的演员,都是有一技之长的,虽然不少人没有演过戏,可人家都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
  更多的,是指两人在各位老师心中的地位。
  春节后进入《红楼梦》剧组,大家现在是处于各种的训练之中,无论戏曲、眼神、举止、发音等等,都有着非常严肃的要求。
  说起来《红楼梦》的这群演员们,绝对是最“悲催”的。
  因为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剧组,都不可能再找出第二个如同《红楼梦》这样强大的顾问团阵容了。
  红学家这个称呼,可不是随便哪个人能得到的。
  必须要是在红楼梦的研究之中,有过一定的成就才能称为红学家。
  日后笔名叫做二月河的凌节放,便是一位红学家。
  问题是,就这么难以获得名号的红学家,在华国有超过百人。
  这些人统统都是《红楼梦》剧组的顾问。
  以他们这些文学、艺术、戏曲……等等方面大家的底蕴,放在一个电视剧里面,简直是天大的浪费。
  可他们偏偏还乐此不疲,亲自过来教导这些演员们,教导他们注意每一个环节细节,从而演好这部不能被糟蹋的好剧。
  也因为他们,87版的《红楼梦》,才成为了经典。
  也因为这个缘故,胡编乱造、没有经过精雕细琢、只知道胡乱堆砌演员和台词的新版《红楼梦》,直接被人骂成了狗。
  这些顾问们,无论脾气多么古怪的,都喜欢和亲近何琴、陶蕙敏两人。
  不仅仅因为他们知道,《红楼梦》多亏了殷俊的1000万人民币和数百万的衣服赞助,才能这么顺利的开拍。
  更因为红学研究的方面,殷俊也是出了大力的。
  这些大家们聚在一起讨论和研究红楼梦,肯定是需要车费、场地和食宿,这些东西不会平白无故的变出来,而是需要真真实实的钱。
  而麒麟集团的“艺术发展基金”,每年都提供了一笔资金,供红学研究会使用。
  他们每一个人都从中受益了,都享受到了好处,你说他们怎么会不愿意多照顾一下殷俊的这两个小妹妹?
  专家们如此,剧组的上上下下职员们同样也是如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98/24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