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强人生(校对)第16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8/2448

  这也是为什么殷俊这一世把迪斯尼的第二个海外乐园,安排在德国的原因。
  德国是欧洲未来40年之内,唯一保持着良性发展的国家。
  不仅仅因为华国市场给了他们大量的收益,更因为德国人做公司的严谨,让他们在全世界基本都能赚到钱。
  德国民众也是很有钱的,也非常舍得在享乐上消费——这一点你从每年他们啤酒和香肠的销量就能看出来。
  而且德国的地势也很好,处于西欧中部,周围都是有钱的国家,来德国也比较方便。
  交通便利,就是乐园发展壮大的一个先提条件。
  香江迪斯尼乐园的缺点就在于香江太小了,交通太不方便了。
  要是把它安在我们的粤州,保准5年就开始正式盈利,一年比一年赚得多。
  当然了,殷俊对德国人是没有半点好感的,放下筷子骂娘,就是指的这群王八蛋。
  在欧洲宣称要把华国公司赶尽杀绝的,就是德国人。
  但问题在于,在华国最赚钱的,恰好就是你们德国人啊!
  那么好了,你这么讨厌我,我偏偏要来挣你的钱,消耗你们民众的财力物力,赚你们的钱来帮助华国内地发展,岂不是快哉?
  殷俊倒不是没有考虑过英国,可英国远离欧洲大陆,大家去你那儿还得坐飞机,不像是法国和德国,开车过去就行了,所以增加的这部分成本,肯定会让迪斯尼乐园的收入减少。
  再说了,英国的经济一直都不怎么好,在英法德三强之中向来都是垫底的,这一点还是得考虑进去。
  在德国做迪斯尼,殷俊也准备吸取教训,千万别傻乎乎的去建设那么大。
  法国2000公顷面积的迪斯尼乐园,很大一部分土地是浪费了的,甚至是里面的酒店入住率也从来没有高于70%。
  说来也是迪斯尼的脑子抽了。
  他们买下这么多的土地,是想要在法国做附带的房地产,包括在迪斯尼乐园周边建立高档的写字楼、住宅区……这些都能想到,真是脑袋有病。
  但是最后这些计划都搁浅了,白白浪费了之前那么多的投入。
  最成功的日本迪斯尼,面积不过是201公顷,然后每年的一点扩张,最多500公顷,便足够一切的用度了。
  像是奥兰多的12000多公顷的迪斯尼终极乐园,只要美国人高兴就好,反正在海外,是绝对不可能再有这样面积的迪斯尼了。
  华国的沪海迪斯尼,首期也不过是300公顷左右,预计最多800公顷,这也是受到了法国迪斯尼的教训的影响,做出的改进。
  因此,殷俊准备在德国迪斯尼也只买下500公顷的土地,首期也是200公顷便足够。
  如果一开始就弄得大了,以后的侏罗纪公园项目、加勒比海盗项目、哈利波特项目、蜘蛛侠项目、漫威英雄主题项目……这些该怎么安排?
  日本迪斯尼之所以能赚那么多钱,和他们每年都会扩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拿出新的项目来,有很大的关系。
  可别小看了迪斯尼乐园的开设,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繁琐又耗费时间的过程。
  之前殷俊想要招揽迈克尔艾斯纳,有一半原因就是想要他去开发这个迪斯尼乐园项目。
  现在找到了同样是拥有丰富的职场经验,并且是房地产经验的纽璧坚去做,应该也是不差。
  英国人在和德国人做生意的时候,可基本上没有吃过亏。
  更别说纽璧坚在香江工作多年,被狡猾的香江商业氛围熏陶这么多年,对付那些古板又脑袋不发达的德国人,肯定不会吃亏。
  建立一个迪斯尼,需要投入的资金可不少。
  殷俊一方面期待在德国贷款,另一方面自己也要准备一些。
  迪斯尼上一世在法国迪斯尼上面投入了整整50亿美金,有一半都是浪费了的,如今殷俊准备的德国迪斯尼面积才是法国的40%,基本上20亿就足够。
  而且这20亿并不是一下子投入进去的,是至少三年的修建时间分批付款。
  如果再算上德国的公司有可能占有的40%左右股份,实际上殷俊只用给出12亿美金。
  加上了10亿的违约金,也不过是22亿美金。
  要是到了3年之后,麒麟手机还不能在全球大卖特卖,每年赚到10亿美金以上,殷俊真是枉自自己的穿越一趟了。
  手机这个行当,一旦突飞猛进起来,会有多么大的成就,你只用看看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就知道了。
  这两家公司在90年代到2010年之前,可都是世界上排名前十的超级大公司。
  更别说现在只是80年代,两大公司早就落后的麒麟通讯一大步了。
  初步的垄断和技术的不断领先,绝对是会赚得盆满钵满啊!
  区区22亿美金,洒洒水啦!
第1549章
钱不够用
  纽璧坚入职麒麟集团的可能性很大,殷俊倒不是很担心。
  但纽璧坚离职之后的怡和与置地一系,却让人有些忧心。
  现在的怡和洋行和置地集团的CEO西门·凯瑟克是英国人,出身于英国的贵族家庭——虽然这个贵族是靠着吸华国人的血发家的,不过这么几十年过后,他们在英国也算上等家族。
  凯瑟克是在英国出生英国长大,只是每年来香江一两次,查账和倾听董事会的报告而已,对香江根本就没有感情。
  相反的,他们凯瑟克家族把香江一直看成是一个现金奶牛。
  在香江赚了钱,他们立刻就会把利润抽走很大一部分,拿去全世界的做生意。
  这一度让纽璧坚非常不满,和凯瑟克家族吵了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这一次他被逼得辞职,未尝没有其中的因素在。
  你说说,这样的一个人入主了怡和一系,会是一个好事儿吗?
  当然不是!
  未来的一年时间里,就是这位凯瑟克先生单独表演的时候。
  要不是有明年联合声明的发布,他就是1984年度香江最出风头的人,没有之一。
  而凯瑟克做得最极端的一个事情,是把怡和洋行的注册地从香江迁到了避税天堂百慕大。
  作为如今香江最大的一个商业集团,在香江情况非常不好的时候,应该是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来安抚人心才对。
  但凯瑟克并没有这么做,反而是落井下石,直接把集团迁出了香江,引得香江的楼市股市一阵暴跌,火上浇油。
  其实,所有的把注册地从本国迁移到金融自由区的公司,甭管他们用多么冠冕堂皇的借口,最重要的肯定就是为了避税。
  我们日常所见,许多大公司明明生意很好,但算账到了最后,却几乎是微利润,甚至是小幅度亏损,原因自然在于他们的账目并不受到本国税务部门的监管,而是全部在百慕大、维京群岛等金融自由区做的。
  他们通过各种复杂的做税手段,把原本的大笔利润转化为支出、研发费用、折旧等等费用,就造成了帐面上的不赚钱。
  不赚钱自然就不用多缴纳税了,这就省了一大笔的钱。
  华国排名前五的民营公司,包括阿里巴巴、企鹅、白度、京东、长实集团这些公司,注册地全都不在华国。
  外国的苹果、可口可乐、甲骨文等等,也同样如此。
  相比之下,李超人的长实集团的迁移注册地,非常让人匪夷所思。
  香江的政策本来就是“海外营收不用缴税”。
  2016年的时候,长实集团大部分的生意都在内地、欧洲和澳洲,他们在香江的比例本来就很小了,缴税也不多,为什么非要这么做呢?
  这就很容易让人觉得,李超人这是在准备投欧了,准备和内地切割开来。
  于是,这也成为了李超人晚年非常让人诟病的一点,然而他始终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为了灵活的财务政策”,根本就不能服众。
  李超人这种事业超过一半都在海外的人,离开香江都会让人恐慌,你更别说1984年的怡和集团了。
  殷俊的麒麟集团厉害吧?
  但论起绝对的体量来说,根本比不上怡和一系。
  人家在香江的房地产,都是一条街一条街来算的,估值超过了500亿港币,然后再加上房地产以外的产业,上千亿也不是那么的夸张。
  所以欠债了上百亿港币,对于怡和一系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等到过几年房地产市场回暖了,单纯靠着房地产的涨幅,怡和一系达到2000亿的市值,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么庞大的一个超级公司,这么一个仅次于汇丰银行的大集团,忽然间说走就走,完全的想要抛弃香江的架势,你说带给香江人的震撼有多大?
  更过分的还是其余的英资企业,他们看到怡和洋行都走了,于是纷纷的也把注册地迁移离开了香江,使得香江似乎会马上完蛋的样子,极大的打击了香江经济。
  殷俊在猜想,是不是因为看到了这个香江快崩溃的样子,英国那边才开始服软,然后迅速的达成协议的?
  毕竟就在一年之前,双方还是一点协议都没有达成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8/24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