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强人生(校对)第18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91/2448

  而是在几个根据殷俊的要求挑选出来的演员里面,殷俊看连姆尼森最为合适。
  这位在英国打拼的演员,在听说了殷俊的新片在挑选一位饰演德军军官的演员时,积极的递上了自己的简历。
  虽然他的演艺经历并不华丽,但是他直接在资料里面夹杂了自己几张穿着德军军官服装的照相,让负责海选的主管觉得挺有意思,便放在了复选名单里面,最后被殷俊挑中。
  其余的演员,也因为知道这是殷俊的戏,同时更知道这是殷俊第三次冲击奥斯卡的戏,所以都是拼了命的想要挤进来,以求能在这部电影里面留下自己的名字。
  不管怎么说,不管殷俊能不能获得奥斯卡,能在这么一部电影里面出演,本身就是一种荣誉。
  因为这样的原因,《钢琴师》的剧组挑选的那么一堆演员,包括席皮尔曼的一家人,都是名气不算太大,却又有着丰富演戏经验的人。
  他们一个个的准备很充足,都不用殷俊去鞭策,人家自己就跟连姆尼森一样,比殷俊想象中的准备得更好。
  在这种情况下,经过了前面一周的磨合后,电影的拍摄速度逐渐的加快了。
  从自己的家到犹太人街区,50万人的拥挤和聚集,不但没有让席皮尔曼感到安全,反而是一阵阵的冰冷。
  各种极端的条件,各种德军动不动就杀人的行为,一次次的让他饱受折磨,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可以说,席皮尔曼之后的崩溃,并不是偶然的,这是早就注定好的。
  通过他的这么糟糕境遇,通过他看到的这些一幕幕的杀戮和疯狂,犹太人的悲惨命运,也慢慢的展现了出来。
  而一个个的配角的命运,也同样在多叙事风格里面,齐头并进着。
  有了一批好的演员,有了一批自己用熟了的制作人员,殷俊的执导渐渐的又开始如鱼得水,非常的畅快。
  殷俊拍戏的时候,可没有管过什么时间的限制,一旦条件许可,经常连续拍就是五六个小时,连喝水休息都没有。
  有时候挑灯夜战到凌晨两三点,也不会有什么顾忌。
  即便是好莱坞,也没有演员敢说殷俊这是不符合规定的——对一个导演你可以这么说,但这位导演同时又是奥斯卡级别的大牛,更是好莱坞第一巨头的时候,你这么说话,简直就是在拿自己的演艺生涯开玩笑。
  到了捷克,殷俊便更是如此,常常都是为了进度和拍戏的流畅为第一,其余的什么都能忽略,能排在后面。
  哈婕科娃和叶琳琴娃这两个才加入剧组的女孩子,也跟着累得够呛。
  她们每天从早上都得忙到晚上,有时候只睡了四五个小说就得爬起来继续跟着殷俊工作。
  本来都有点想法的哈婕科娃,到后来根本就不再想什么殷俊了,只想着能拿一天好好的睡一觉,什么都不做,这就最好。
  倒是看起来更加娇滴滴的叶琳琴娃,韧性比起姐姐要强多了,虽然经常说话都弄得嗓子干哑,但她从来都不喊苦不喊累。
  即便再怎么的辛苦,第二天一大早,她必然是出现在殷俊的身边,开始工作。
  只不过这丫头的饭量是涨了不少。
  关键是她无论怎么的吃东西,就是没有一点胖的迹象。
  再加上和殷俊熟悉了之后,许多殷俊还没开口的东西,她都能提前想到,去帮殷俊给吩咐下去,这倒是让殷俊省了很多的功夫。
  由此,少年对这位已经完全成为自己翻译兼私人秘书的女孩子,是称赞有加。
  少年决定再考察一段时间,如果叶琳琴娃还是那么出色,并且有着足够多的进步的话,他不介意把这丫头带到美国去,让她在美国的麒麟集团北美分公司担当一些职务。
  至于她的那个姐姐……
  虽然哈婕科娃懒惰了一些,但该她做的事情也从来没有推脱过,而且和剧组的大家都能打成一片,非常会处关系,连石少明都提起,这女人是天生的社交高手。
  天知道这个女人在和自己见第一面时,那种又害怕又矛盾的样子。
  但殷俊也晓得,之所以哈婕科娃能这么的放得开,完全是因为自己给了她一个最好的平台。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哈婕科娃,自然就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干得很漂亮。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家族基因的缘故,哈婕科娃的英语经过这段时间的交流说话,已经越来越接近于美国口音了。
  至于叶琳琴娃这种天才,已经在标准口音之外,学会了洛杉矶腔调和内华达州的土话。
  《钢琴家》并不是多线叙事的方式,所以殷俊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拍摄的。
  拍摄的过程中,汤姆汉克斯也让大家看到了他的狠劲儿。
  本来汤姆汉克斯的身高是183公分,体重150斤左右就比较匀称。
  他为了拍《钢琴家》,已经瘦到了130斤。
  并且还不是靠锻炼来减肥的,而是只那么少吃东西,少吃肉,靠饿来瘦的。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显出消瘦的感觉。
  钢琴家嘛,都是艺术家,自然是瘦一点的好。
  可剧本的后半截,当席皮尔曼不断的颠簸,不断的受到打击,到处东躲吐蕃的时候,都没有什么吃的,他就会变得更加瘦——如果不是因为瘦,他也不会抱着水果罐头跌跌撞撞的在废墟中找寻工具,最后在打开罐头的时候,遇到了那位好心的德军军官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德军军官其实并不是良心发现,才救了席皮尔曼,而是他本身就是一个好人。
  这位曾经是学校老师的军官,从小兵开始,一路晋升到了驻波兰的高级军官,在这个过程中,他一路都在帮助那些可怜的波兰人和犹太人。
  受到救助的不只是席皮尔曼一个,还有很多人。
  所以之后他被老大哥关在了监狱里面,许多的波兰人犹太人,都去向老大哥求情,让他们放了他。
  可惜最后没有人成功,这位善良的德军军官还是死在了监狱里面。
  在拍戏的时候,波兰斯基并没有特意的强调这一点,他没有过分的煽情,没有把这位德军军官当成了又一个辛德勒,而是让他处在一个帮助者和旁观者的角色,来继续表达席皮尔曼的遭遇和磨难。
  不能说波兰斯基的表达有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殷俊也知道波兰斯基的想法。
  如果让这位德军军官出彩了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就不是在描述犹太人的悲惨命运,而是在讲述一个救赎的故事了。
  殷俊觉得这样很好,这种表达才符合《钢琴家》的书籍描述,以及那种悲戚的命运感。
  所以在殷俊的剧本里面,德军军官的表现也比较平淡。
  不过少年准备在影片末尾的时候,写一句对这位德军军官的感激。
  毕竟做了好事,救了人命,就应该受到表扬。
  话题说回来。
  为了表现席皮尔曼的精神崩溃和身体受到折磨,汤姆汉克斯必须还要瘦下去。
  这是殷俊跟他说过的。
  于是从拍戏的第一天开始,汤姆汉克斯就刻意的控制着自己的饮食。
  到了第三十五天,汤姆汉克斯几乎就靠着鸡蛋和沙拉来过日子。
  这样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五十天的时候,汤姆汉克斯就只有108斤了。
  当开拍德军用火焰喷射器扫荡房子,迫使席皮尔曼不得不离开躲藏的荒废房子时,汤姆汉克斯已经只有100斤上下。
  这个时候,蓬头蓬脸、满脸胡须的汤姆汉克斯出现在镜头前时,他的脸部、手、脚和整个身躯,都消瘦得可怕。
  拍完了第一组镜头,殷俊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而身后的掌声,也响成了一片。
第1736章
墨镜王的顿悟
  在完成了《旺角卡门》后,王嘉卫是充满着期待的跟着殷俊一起,去了美国,又辗转到了捷克。
  虽然说是助理导演,但王嘉卫的工作非常多。
  石少明总体策划全部片场的事情,王嘉卫则是要负责拍摄的镜头,盯着镜头要怎么才能表现出殷俊的意思。
  这个工作可一点儿都不轻松,最开始的第一组镜头,王嘉卫就被殷俊呵斥过一次,因为他没有督促摄像镜头从侧面角度给汤姆汉克斯的那双手用特写。
  王嘉卫已经拍过了一部自己的电影,也就是《旺角卡门》,但在殷俊面前,他却是跟学生一样的。
  甭说他拍过一部电影,就算香江其它赫赫有名的电影导演来了,在殷俊的身边,也只能是充当小助手的份儿。
  特别是这种文艺电影,那是殷俊的拿手好戏,哪个导演敢对殷俊的决定指手画脚?
  有本事你也去拿两个奥斯卡的最佳导演提名,去拿两部最佳影片的奖项,去捧出一个嘎纳影帝、一个奥斯卡影帝来?
  所以,王嘉卫哪怕是被骂,被指责,他也闷声不吭,努力的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去迎合殷俊的需求。
  这么一两个月下来,王嘉卫总算是摸到了殷俊拍戏的脉搏,开始能从学徒的角度,慢慢的去琢磨殷俊的拍戏手法,以及对细节的把控了。
  那天第一天,只拍了两个镜头,汤姆汉克斯这样的影帝,都不得不为一两分钟的镜头,拍了整整3个多小时,手都差点弹得抽筋,王嘉卫可真是吓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91/24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