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强人生(校对)第19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0/2448

  哪怕剩下的15平方公里,是属于香江地产商们的酬劳,还得过几年再慢慢开发,但现在修的数十个场馆、亚运村公寓、道路整理等等,可都是很复杂的工程。
  华国的工程可不像外国人那样,就那么几十个、几百个人在慢斯条理的忙碌。
  我们一般都是成千上万的工人一起上阵。
  3000人不够?
  那好,5000人来了,行不行?
  还不行?
  那就10000人吧!
  香江来的这群建筑工程精英经理们,本来也没想过这么大动静,可一看内地的工程队的价格、雇佣工人的价格、各种材料的价格,感觉都是白菜价,比半卖半送还要便宜!
  所以他们弄的规模就大了一些,也浩大了一些。
  但是也有一点,香江人雇佣这些华建、华铁的工程队,是要让他们统一听从号令的,最多也就是工程队的队长在,那些上面的官员,全都不能指手画脚。
  本来华建和华铁的人还有点不怎么乐意,觉得他们的经验非常丰富,比香江人强多了。
  可香江这群建筑精英们也不简单,他们许多都是国外大学毕业的专业人士,在香江建筑方面也有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自然愿意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双方的这么一些小摩擦,最后也并没有引发什么冲突。
  中枢这边和总负责的郑羽彤协调了一下,让华铁和华建的头头们不进入施工的具体流程,但一群地质大学和建筑老专家们,却以顾问的形式加入进去。
  只不过他们只是拥有建议权,而不是决定权。
  要是实在闹得不可开交的,那么就交由更上面的人决定。
  反正最后的工程质量验收是内地这边,他们也不怕香江人胡来——如果耽搁了亚运会的举办,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背后的那十几个老板,绝对会发飙!
  香江那边是早就有了准备,不然就不会大大小小的来了百多个经理了。
  在他们分批分类的掌管之下,这些工程队进来的第一天开始,便进入了紧张的忙碌工作。
  上万人的规模,每天工作超过了10个小时,自然就带来了大量的消耗。
  他们不但是采购了大量的粮食公司和蔬菜公司的菜肉果蔬,许多农民们用板车拖来的各种农产品,也是来多少买多少,绝对不让你落空。
  毫不夸张的说,方圆百里的农民们,都因为这个工程,而增加了自己的劳作积极性,而且是赚得比挑担子卖要多多了。
  也不是只有农民们受益。
  因为华建和华铁这样的大单位,他们都有自己的任务,比如各种基础建设的任务,所以他们的人手通常都是有地方去的。
  如今他们紧急调集了数十个工程队过来,可也只是核心的人员,那些干杂活儿的人员,却是不够。
  然后没有办法,只能是向社会上招募临时工,让他们来帮忙打下手,做一些简单的工作。
  华京有数百万的人口,这几年回到城市里面的知青也有十几万,比沪海少不到哪里去。
  正好有了这么一个工作的机会,政府方面就组织了这群经过了锻炼,却暂时没有工作的人过来。
  一方面是让他们能工作起来,养家糊口,另一方面也是减轻社会压力。
  香江来的经理们,来之前都受到过叮嘱,知道这也是属于双方达成的协议的一部分,必须要接受更多的工人,让他们工作。
  所以这么挑挑选选的,又增加了一万多的临时工。
  虽然是临时工,但待遇却比雇佣的也差不了多少,每个月100块的薪水,比起绝大部分的工厂工人都还要高。
  这些都是小的方面。
  更大的在于钢铁、水泥、河沙这几样的消耗。
  华京周边的几大钢铁厂,24小时不间断的开工,日日夜夜都能看到大烟囱冒着滚滚的烟雾,笼罩着附近的天空。
  这些工人们干劲儿也是十足啊!
  香江人给的价格不错,要的量又多,只要你质量和规格合格,那么两个星期结一次账,从来不拖欠。
  厂长们拿着了这些货款,自然不会亏待加班加点的工人们,于是他们的加班工资比起正常工资还要高。
  才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已经连续发了几次猪肉和劳保用品了。
  周边几个省市的水泥厂也更是如此,一车皮一车皮的水泥,跟那些铁矿石一起,生产了就从各地迅速的运了过来。
  上好的河沙也是打包成了一袋又一袋,顺着铁路和公路便运送到了工地上。
  这些原材料,足足占据了最近两个月运往华京的30%以上的运量。
  整个华京的东北部,就像是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一样,源源不断的吸收着各种养分,来修建各种设计好的场馆等建筑物。
  中枢的大佬们由此也终于是实际体会了一把,知道了什么叫做拉动经济。
  眼下光是华京这边,为亚运会建设劳作的就超过了10万人了,你更别说外省的那些工厂、砂石厂、矿山等等,更是因此而干得热火朝天。
  什么放假、什么休息,都没有!
  好难得遇到这么好的机会,大家可都是卯足了劲儿的干活!
  可惜了。
  这么大规模的亚运会建设就这么一个。
  要是全国上下都有这样的工程,那经济可真是要有一个腾飞了啊!
  ……
第1771章
品控和态度
  前世今生的许多事实都证明,大规模的基建工程,不但能拉动就业,根本提高经济的发展。
  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为了亚运会工程在拼命努力,带来的对各个行业的拉动,对经济消费的促进,就远远不止70亿人民币这么简单了。
  随着那些知青们的融入,三五年的亚运会建设结束之后,建筑公司将会得到一批非常优秀的工人。
  殷俊都打算好了,要是过几年麒麟集团在内地会开发新的工程的话,这些人他都会全部雇佣过去,让他们来继续的做建筑方面的事儿。
  都不用让他们出华京,单是这华京就有巨大的机会,未来几十年都不愁有没有工程做。
  香江那边的总负责人是郑羽彤,但具体在华京这边负责的,是殷俊建议的一位资深建筑公司老总,叫做陈懋生的,负责调配和掌控工程的全局。
  陈懋生不属于这些香江房地产公司的任何一家,这就能让他不受干扰的做事情。
  而即便是如此,陈懋生来到内地的第一天,就马不停蹄的去拜访了麒麟集团副总裁兼麒麟集团华京分公司总经理魏小范。
  想要在华京好好的开展工程,不但是需要有上面的支持,底下的地头蛇也是绝对不可缺。
  陈懋生是聪明人,他本身也是从内地跑到香江的,知道在这个年代,内地和香江之间,有许多观念上的不同,必须要好好的沟通,不然肯定做不好。
  魏小范就是典型的地头蛇,而且他也是香江人,所以大家能有很多共同点,也能理解陈懋生的许多做法。
  这些内地人难以理解的事情,让魏小范去沟通,就非常的便利了。
  比如说很简单的一个。
  香江是有严厉的监管制度和辞退制度的。
  陈懋生来华京开始工作半个月,他手下的这么从各大建筑公司临时聘用的经理们,就忍无可忍的解雇了130多个建筑工人、临时帮工。
  原因多种多样,有偷偷拿东西出去卖的,有迟到早退的,有出工不出力的,有玩忽职守的……
  这个年代的内地工人,虽然大部分是优秀的,可一些人的小习惯也不好,再加上时代限制的缘故,这些事情在内地是很司空见惯。
  但香江来这群人看不惯啊,你们这样弄,不但是让公司利益受到了损失,更是会带坏整个工程的风气,如果不处理,后果很严重的!
  所以他们都按照香江的规矩来,虽然对内地的工人有容忍一次犯错的机会,但再多了的话,还是直接的解雇。
  关于这一点,来到内地之前,他们都被殷俊提前叮嘱过。
  早在五六月份,殷俊还在香江的时候,他们就都被招募过来,开始学习各种内地的常识,还有认真听贝钰铭的学生替他们讲解各大场馆、亚运村设施的建筑特点和注意事项了。
  毕竟香江那时候的大环境还不够好,能去内地出公差两三年,赚取比现在薪水多两倍的薪水,大家都愿意。
  然后殷俊就对他们说了,对内地的工人,不但在待遇上要一视同仁,在犯错的处罚上面,一样要一视同仁,绝对不要姑息,一定要认真严肃的处理。
  这话也只有殷俊敢说。
  霍先生年龄大了,不会这么的杀伐果断。
  包船王出了名的老好人,更不会这么的讲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0/24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