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强人生(校对)第21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58/2448

  充其量就是开采成本高一点,花费的人力多一点而已。
  所以殷俊的准备是前面几年的铁矿石,能低价一点卖给国内也行,卖给日韩的钢铁消耗大户也同样行。
  “他们别的城市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我们的宝钢却是需要的。”杜先生道,“65%的优质铁矿石,肯定能对钢铁的质量有极大的提升,这样我们的钢铁就能卖出更多给国外,赚取更多的外快了。”
  殷俊的脸色,瞬间变得非常精彩。
  他轻咳了两声,“杜先生,您知道我们的钢铁质量,比起日韩来的差距,有多大吗?”
  到了2000年之后,华国是全世界铁矿石第一需求大国,也是钢铁生产的第一大国,但绝对不是钢铁质量的强国。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例子吧。
  在买航母回来之前,我们连制造航母甲板的钢铁,都做不出来。
  还是从人家俄罗斯的甲板钢铁开始逆向破解,好几年之后才生产出这样的优质特殊钢铁来。
  但这样的技术,别说美国和欧洲了,就是日本和韩国,在80年代都已经掌握了。
  看看,20年的年代差,这是何等的巨大?
  哪怕是到了2020年,一些特殊的钢铁,我们都还得向日本进口,自己根本生产不出来。
  说起来有点耻辱,但这却是非常冷酷的现实。
  所以一个国家的强大和进步,并不是什么房子修得好,公路修得漂亮,就能行的。
  还是要看重工业和科技的综合实力,才是一个国家强大起来的信心所在。
  在2020年都是如此了,在35年之前的1985年,如果杜先生说他觉得可以和日韩比较一下,竞争一下,殷俊还真的会觉得,杜先生恐怕没有传说中那么的厉害。
  幸好的是,杜先生闻言只是点头,“我知道,我也专门见识过他们的钢铁种类和质量,我们的钢铁厂没有一个能比拟的。哪怕是花20年的时间,也不一定能赶得上。”
  听到这个的殷俊,才松了一口气,“既然竞争力不行,为什么会想着要去和他们争夺呢?”
  “因为我们的钢铁便宜啊!”杜先生毫不避讳的道,“虽然质量比他们差了不少,但那是在特殊的工业和科技上面。在寻常的民用方面,比如建造房子公路的钢筋、比如生产汽车的钢铁等等,我们的质量还是足以胜任需求的。
  这些产业的需求是非常大,只要我们采用了价格优势,争取薄利多销,日本人和韩国人的钢铁公司,怎么可能竞争得过我们?现在东南亚的各国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我们如果能参与进去,还愁外汇不大笔大笔的来吗?”
  薄利多销?
  殷俊可不是傻子,转而就想到了杜先生真实的意思。
  这个时代的华国企业,在国外做生意很难啊!
  除了卖出各种自己都需要的资源之外,他们的很多产品都没有人买。
  也就是把价格卖到非常非常便宜,才会有一些中小国家愿意买。
  为此,国家没有少派人去各国做公关。
  钢铁相比别的产品来说,在这个年代恰好是亚洲四小龙、四小虎的必须之物。
  他们在80年代的大发展,就好像我们在00年代开始的建设发展一样。
  有了庞大的需求,当然是质量差不多、价格越便宜越好啰。
  所以华国的钢铁企业,肯定是比着成本价来卖,甚至是亏本一些都愿意卖出去。
  不为别的,只为他们的材料、生产、人工等等,都是用人民币,可以不算什么成本。
  而换回来的美金却可以去全世界购买各种原材料和技术,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样的苦楚和心酸,是2020年左右的那群年轻人体会不到的,他们根本想不到,此时风光无限的华国,还有那么苦楚的一面。
  “既然如此,你们要多少?”殷俊也没有犹豫,直接就问道。
  “我听说你们第一年的生产量大概是5000万吨?”杜先生道。
  “理论上是这样,不过实际多少不能确定,但应该最少是3000万吨以上。”殷俊道,“圣诞溪的那个矿区开采非常容易,现在欠缺的只是公路、铁路和港口的建设。”
  “大概几年能弄好?”
  “最迟是在1988年,不过如果有需要,我想凭借着我们华国工人们的辛劳努力,86年年底应该就能通航开运。”
  “嗯……”
  杜先生陷入了思索,片刻之后才道:“2000万吨铁矿石,你觉得怎么样?”
  殷俊也是有些迟疑,“会不会太多了?”
  华国的钢铁产量,当然不是一直都稳定的。
  在殷俊不记得现在具体的产量是多少,但应该是5000万吨左右,到了96年才超过1亿吨,然后一路急剧攀升到2014年的最高点——8亿吨。
  2000万吨铁矿石,按照65%的品味来算,理论上能提炼出1300万吨钢铁,基本上就是全国四分之一的产量了。
  宝钢一口气增加这么多的产量,他们在设备和人力的储备方面,能做得妥当吗?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要是铁矿石买了来,因为技术和工人的不够准备妥当,从而引起了质量不够标准、生产能力不能跟上,可是会出事儿的!
  往大的来说,你接下了别人的钢铁单子,结果到了时间却不能供给别人,这口碑可就都败坏了!
  对于本来就是夹缝中求生存的华国钢铁行业来讲,这绝对是最糟糕的局面!
第1977章
以物易物
  “大家都在努力,他们没有理由不拼命。”面对殷俊的疑惑,杜先生这样解释道:“宝钢自己也有奋进的想法,他们的生产扩容从三年前就开始了,明年就会增加600万吨的年产能,最迟三年之后,总产能会突破2000万吨。”
  2000万吨?
  殷俊以为自己听错了。
  可杜先生确认了自己说的是正确数字。
  少年不觉陷入了一些惊骇。
  在如今全国的钢产量不到5000万吨的时候,忽然宝钢增加了20%左右的产量,是不是太冒险了?
  虽然宝钢是华国第一大的钢铁集团,而宝钢的钢铁质量也是全国最好的,但要是这个完全针对东南亚各国的销售计划,遇到了什么波折的话,岂不是会直接元气大伤?
  是。
  殷俊是想要把手里的铁矿石卖给华国。
  但大规模的卖,并不是说就在最近两年。
  更不可能是只卖给宝钢一家,这样他们的风险压力就太大了。
  要是一个不好,宝钢垮了的话,殷俊就是好心办了坏事儿。
  况且在这历史上,好像没有听说过宝钢有这么一次的赚外快的举措啊。
  难道又是自己带来的蝴蝶效应?
  思绪一晃而过,殷俊轻咳道,“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一个方面,是不是太草率了?这可不是一年两年的生意,我们铁矿石不可能只签一年的合同。如果到时候单子没有了,却原料堆积如山,恐怕会带来巨大的难题吧?”
  对于殷俊的好意,杜先生是颌首不已。
  殷俊这样的爱国商人,在考虑的时候,已经从来不是考虑利益优先了,而是怎样做,才会让华国早一步复兴起来。
  这一点,杜先生,包括云老萧老都是明白的,所以他们才这么的欣赏殷俊。
  因此,听到殷俊说这样的话,杜先生也不惊讶。
  “事实上,我们也有多余的考量。”杜先生道,“目前许多项目也在慢慢的上马,需要钢铁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别的不提,大众汽车和沪海汽车的合作,五年之后,一年预计有超过20万辆的销量,这不是也要大量的钢铁吗?
  还有粤东那边正在准备开始建设的高速公路,沪海也有意思开始建设。虽然一开始不会太长,但沪海到江东,沪海到江南的高速公路,早已经纳入了我们的市政规划。要是东南亚那边形势不好,马上高速公路便会上马的。”
  这倒是符合杜先生的缜密性格。
  有了这么几条出路,想来1000多万吨的钢铁,哪怕是消耗不完,也不会剩下多少。
  再加上一些国防基础建设,用光的问题不大。
  那么接下来,新的问题却又出现了。
  “杜先生,你也知道,圣诞溪铁矿是我和香江富豪们一起投资的。”殷俊道,“这其中不少人都没有在内地做生意的意思,所以他们期望最好能用美金结算……如果给了这么2000万吨,按照现在的售价就是4亿美金,国家能拿出这么多的外汇吗?”
  “不能!”
  杜先生倒是诚实,直接就摇头道,“外汇这么宝贵,我们不可能拿出来。哪怕我们卖给泰国人、印尼人、菲利宾人时,收回来的都是美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58/24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