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强人生(校对)第2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5/2448

  转了几个小时,一家人各买了一两套衣服,挤出满身大汗之后,才笑眯眯的坐车回家。
  本来魏小范是让他们在百货公司的食堂买票吃饭的,可爸妈都是农民出身,中午吃了那么贵的菜,已经很心疼了,哪里可能再浪费?
  包括买衣服也是这样的,本来魏小范的妹妹想要多买一条笔筒裤的,可是妈妈直接就呵斥着她放手。
  也就是五个小孩儿多买了一套,其余的大人就一套衣服。
  现在家里并不是没有钱。
  弟弟妹妹不知道,可魏小范回来的第一天晚上,就拿了10万块人民币给父母。
  现在第三套的人民币最高面额就是10块钱,10万就有一万张、一百捆,直接就是一个大皮箱才能装下了。
  所以拿出来的时候,魏小范的父母吓得心脏病都快发了。
  那个年代的人,生孩子一般年龄都不大,二十来岁就结婚生子的很多,像是魏小范的父母,父亲才55岁,母亲才53岁,现在都不算大。
  可这也禁不住满满一皮箱的钱放在眼前啊!
  他们这辈子还没有见过这么多钱!!
  以前魏小范一两千、三五千的,就已经让他们心跳加快了。
  自从去年,魏小范说自己当了明星,还把一些剧照和宣传画给他们看了,然后连续几次寄了好几万人民币回来,还是让他们心里发抖,生怕魏小范赚钱太多惹上祸事儿。
  只不过呢,儿子现在已经是香江人了,市里的干部说,他寄钱回来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没有关系,他们这才开始大肆修建了几套房子,成为了全村,乃至周围十里八乡的民众们严重羡慕嫉妒恨的对象。
  如今儿子回来了,却忽然摆了一皮箱的钱放在面前,他们没有晕过去,都是多亏了前几年魏小范汇钱回来的熏陶了。
  魏小范回到华京家里的时候,就有人给他搬来了一个巨大的保险柜,他兑换来的钱就放在了里面,其中还包括了殷俊的50万美金。
  虽然来送保险箱的人,一再让魏小范把美金兑换成人民币,但这钱是殷俊拿去沪海挖人的,他可不会动。
  保险柜是附送的,那边的经理是魏小范的影迷,听殷俊说起这个,他二话不说就白送一个,反正在内地这东西也不值钱,单位里面随便顺一个出来算作报废也不奇怪。
  本来魏小范是不愿意这么做的,觉得这样好像和家人有些见外。
  但殷俊告诉他,这保险柜是防小人不防君子,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不犯错上面,如果等到犯了错,那么亲情就没了;只有提前做好防范措施,这样才是真的让亲情持续下去的最好做法。
  然后,殷俊又告诉了魏小范,千万不能对父母、弟妹说自己赚了多少钱。
  许多家庭没钱了还没有什么,但有钱了往往就是大吵大闹,分崩离析,如果魏小范要这么说出去,肯定家庭没有安宁的。
  没办法。
  魏小范没读多少书,但他知道殷俊不会害自己,所以也就只能接受了。
  保险柜里面还剩下多少钱,也就只有魏小范一个人晓得。
  魏小范的父母是老实人,现在魏小范在港苔的受欢迎程度,没有几个人知道,所以他们可没想到儿子挣了多少钱,以为他顶多就是比以前多个三五万带回来,最多应该也就是十来万这样的天文数字了。
  但没想到他一拿出来就是10万的现金,而且都是给家里用的!!
  等到儿子一走开,老两口马上就直接把钱给藏了起来,保准是除了他们两个人,其余任何一个人都找不到。
  但就算是已经有了这么多钱,老两口也容忍不了儿女们浪费,买好的衣服,一件就够了,其余的自己扯布料来缝纫社缝制衣服就很好了。
  魏小范对于父母的节约,也没有多说。
  勤俭持家,永远都是长久之道。
  有着这样的好习惯,家里才会越来越兴旺发达。
  对于这笔钱的用途,老两口也商量好了,老大帮了老二、老三那么多,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帮助老大娶媳妇儿。
  这几年内地的人工和材料都便宜,老魏家一共修了挨着的四栋两层楼的大院落,但内里还比较的粗糙和简陋。
  有了这笔钱,肯定是拿来买家什活儿,但配置肯定不一样,老大的房子得花3万块,老二老三充其量2万,剩下的三万他们老两口拿来备用。
  一旦媒人把儿媳妇找好了,这三万块都拿来给彩礼、大办酒席什么的,保证给大儿子弄得风风光光的。
  其实魏小范打电话说,自己确定3月份回来的时候,老两口就早已对虎视眈眈的一群媒婆们公布了条件了。
  第一,年龄不能大,最好就二十岁左右。
  第二,模样儿肯定得俊俏,身高起码165公分,要峰大屁股肥,能生娃的。
  第三,家里不能是破落户,最好是工人家庭,或者是干部家庭的女儿。
  第四,得有文化,最少也是高小毕业,能唱歌跳舞的最好。
  第五,品行要好,要大气勤劳肯做事儿,孝敬父母,勤俭持家,娇娇女就不行。
  好吧。
  这么一大串的要求下来,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媒婆就偃旗息鼓了。
  这不是叫相亲,这是王爷选妃啊!
  如此苛刻的条件,真不知道有多少人户家的女儿能达到。
  可是,有失望的也有振奋的。
  魏小范的条件,还有他的照片,大家伙儿都看过。
  虽然有些胖,但高高大大的,一看就是有力气的。
  然后人家现在还是香江人,据说在香江当明星,钱多得很,每年都要给家里寄个好几万,这在全华京,有多少人一年能挣好几万的?
  而且听说了,只要结了婚,老婆和孩子都能办成香江户口,就可以到香江去生活了,那里黄金满地,繁华得很,简直就是天堂一样!
  这可不是老魏家吹牛,区里市里的干部都来了好几次,都是来看望魏家的老两口,问问他们有什么需求没有,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没有,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啊!
  有了这样的条件,谁还敢说魏小范不够资格这么挑剔?
  能有勇气站在魏家老两口面前的,其实都已经是有点资本的了,歪瓜烂枣的女人,早就没那个勇气请媒婆去说。
  现在虽然条件太苛刻,打了一半的下去,但剩下的一半都还觉得托付自己的那户人家的女儿还有希望,就显得野心勃勃,誓要促成这个婚事儿,拿得丰厚的酬劳,并且博得莫大的名声。
  许多城里的干部的女儿,工人们的女儿,还有条件实在是太好的农家女,她们的家庭包括她们自己,可都是跃跃欲试的。
  魏小范回到家之后,这些媒婆就闻风而动,第二天他们出去吃饭回来,就有七八组媒婆带着女孩子们在等着了,第三天更是多达二十多个,第四天更夸张,有五十多个!
  这么一周下来,魏小范觉得自己面对相亲的女孩子们,笑得脸都有些僵硬了。
  另外,这几天的时间里,市里、区里、乡里、村里的干部们,都来拜访了魏小范,嘴里说着客套话,实际上魏小范怎么看不出来,他们是想要魏小范这个爱国侨胞,多多的捐赠一些东西,也算是为祖国做贡献。
  关于这事儿,殷俊也早就想到了,他告诉魏小范,千万不要轻易答应承诺。
  虽然衣锦还乡不做好事儿,显得有些不厚道,但总比你胡乱许诺之后,却做不到更好。
  抛开捐赠什么的不提,在自己的终身大事上面,魏小范虽然也想早点找个好媳妇儿,早点生儿育女,但一下子面临这么多的选择,他有着眼睛都要挑花的感觉。
  就连魏小范在香江和宝岛磨练那么久的眼力,也至少看到了十几个非常出色的女孩子,不论身份地位的话,配他是绰绰有余。
  可是,魏小范又不愿意显得那么的功利,毕竟他也知道,这些媒婆为什么前仆后继带着女孩子们来相亲的原因。
  选一个出色的女孩子来做终身伴侣,那是肯定的,但如果能不是这么的功利,那更好。
  一时半刻选不出来,这事儿其实也没有那么着急,关于怎么来帮助一下乡里乡亲的,也更不着急。
  魏小范心里着急的是另一个事情,眼看着时间就这么在相亲和应酬之中耽搁,他终于是等不及了,和父母说了一声,直接就带了一个大箱子,坐火车往沪海去了。
第0244章
大沪海
  从松江府开埠以来,华国最重要的城市,就变成了这个曾经的小渔港——沪海。
  这个在二三十年代就被欧洲人尊称为“小巴黎”的都市,曾经云集着无数来发财的华国人、外国人,围绕着利益厮杀不休。
  这里也是当时华国最好的工业城市之一,许多纺织、面粉、小商品等等的工厂,都在沪海市安家,这里也曾经出了华国最著名的一群实业家们,也造就了一种畸形的繁华。
  比如说未来在显赫一时的荣家衙内,他的祖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50年代以后,沪海进入了另一种畸形的繁华里。
  当时全国30%以上的轻工业产业,都在沪海周围,而沪海不但生产着大量的日用轻工业产品,还承担着华国六分之一的税赋,由此可见他们拥有的实力。
  直到现在的1979年,沪海的产品,也都是质量的象征,好货的象征。
  比如说自行车的永久、凤凰两大王牌,谁不愿意能拥有一辆?
  别说是现在了,就是90年代,人们不也一样只认这两个“超级大名牌”么?
  到了2020年,乡村土路上面的邮递员们,送货的时候,还不是骑的永久加杠28重型自行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5/24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