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强人生(校对)第7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0/2448

  古董什么的不用说,现在已经形成了非常稳定的购买供应,华京和沪海的文物商店,有好的东西时,都会问魏小范要不要,而这边牛三儿的跟班赵胜,也会第一时间带着潘家园的老师傅跑过去查看,如果真的品相不错,那就都拿下。
  平日里小胜也很用心,发展了一批信誉不错的老店子,也有几个正儿八经的帮手和师傅掌眼,据说进步得很快。
  他成长起来了,牛三儿能用的地方就多了,这家伙天生就是掮客的料,嘴巴油滑,办事情利索,出手大方,走到哪儿都能和人打成一片。
  而且牛三儿的性格和品德也不错,做人有底线,不是那种靠不住的侃爷。
  再磨练一阵子,以后肯定能派上大用场。
  还有这一次运过来的酒水,魏小范不知道殷俊喜不喜欢这种模样儿的,他说在这几个厂家里面,其实还有储存时间更久的酒,但价格可就是非常的高——毕竟现在改革开放了嘛,大家都要追求一个效益,为国家和厂子里的人谋福利。
  殷俊听了有些奇怪,追问之下才晓得,这是人家酒厂自古以来的传统。
  通常一个好的酒厂,他们除了要出售的酒水外,一般每年都会窖藏一部分的酒,每年周而复始的储存。
  这窖藏的酒,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拿来做酒引子的,比如说30年、50年的老酒,倒一些进入新酿出来的酒里面,再存放个三五年,就能醇香无比,拿出来销售。
  当然剩下的还有一小部分,这些酒要嘛就是压锅底,要嘛就是准备大场合的时候用。
  这三大名酒,多年都未曾断了传承,再加上前些年国内一直压制各种需求,所以他们的老窖,累积了不知道多少。
  魏小范就去了一趟最近的晋西的杏花村。
  晋西汾酒,实际上就是指在杏花村酿制的美酒,这个传承可不简单,听说就是当年晋西的商人去了黔州做生意,没有机会喝到家乡的酒,就用汾酒的酿造方式,在茅台镇酿酒,结果没想到因为水源很好,酿出来的酒非常好喝,所以就成就了茅台酒。
  杏花村周围有山,而酒水一般都不放在地底窖藏,有条件的都是在山里挖洞,这样据说发酵会好得多。
  结果魏小范就在山里看到了五六个偌大的山洞,里面全都是密密麻麻的上千斤的大酒坛,最老的年份已经有90年了。
  这也就是50、60年代的大自然灾害,人都没有吃的,哪里有多的粮食来酿酒,所以中间二十年新酿造的酒不多,否则连绵的群山中,那二三十个个窖洞都会被填满。
  这两年生活好起来了,粮食的产出也增多了,他们又开始了大规模的酿酒,只不过目前生意还没怎么好。
  魏小范这种香江来的大老板,一出手就是上百箱的二三十年窖藏的酒,价格都没有谈,这样的豪爽客人,自然就受到了热情的款待。
  香江大老板来了,厂里自然是要指着最贵的那批货说事儿。
  在还没有战乱的年代,也就是清朝末年那一阵子,晋西汾酒的生意还是不错的,所以那时候的掌柜,每年都窖藏了大量的酒水。
  那时候做白酒行业的人,可不像是2000年之后的那群人,三五年的酒都敢拿出来冒充十年老窖卖,人家为了保持口感,且不说要倒入老酒勾兑,就算勾兑完毕,也得三五年再说。
  虽然是这么一路用,一路补,但由于先是清朝完蛋了,然后遇到军阀混战,接着鬼子又来了,再接着就是解放战争,过后又是一系列的运动等等,这么几十年时间,就没有怎么消停过。
  因此,晋西汾酒这么几十年以来,库存了大量的存货。
  要说以前,他们压力还真不大,因为吃喝都是国家管着,他们就只是干活儿就行。
  但现在改革开放了,国家虽然还是对烟酒专卖,严格管控,但渐渐的就有了业务指标的要求。
  你晋西汾酒名气这么大,总不能一直让国家养着吧?你得挣钱来回报国家啊!
  可惜的是,现在交通运输都不怎么通畅,名气广告又没有打出来,虽然国家也出口各种名酒,但也就那么回事儿,有点海外的华人华侨们捧场,可数量也没卖多少。
  正因为如此,上次魏小范派人过来,说要收购100箱的50年代的老酒,他们欣喜之下,也试探着的开了一个价格。
  一瓶100块。
  可别笑。
  这个在40年之后,会让人做梦都想笑的捡漏价格,在这个年代,是真的很贵。
  举个例子,1976年,一瓶市面上的普通5年茅台酒是5块钱,到了现在的1980年,它涨价到了12元,如果你买得多,还能优惠一些。
  就算你晋西汾酒是30年的窖藏,那也不至于高成这个样子吧?
  晋西汾酒的人也知道,本来他们准备讨价还价一番,60,甚至是50一瓶他们都卖,毕竟那可是100大箱呢,一箱12瓶,整整1200瓶的大生意,可是占据了他们去年出口的十分之一!
  可魏小范经过考虑之后,直接答应了他们的报价,乐得这群人喜笑颜开,还额外送给了魏小范两瓶他们最老的90年窖藏。
  他们也是不安好心,希望魏小范喝了之后,尝到了美味后,会再来买这更贵的酒。
  正巧那几天李丹敏报出了喜讯,魏小范当即就开了这两瓶酒,招待着客人们喝了一顿。
  这个味道可就征服了所有的人,连带着魏小范刚才给殷俊打电话的时候,都在极力推荐,让殷俊早点下手,买下这错过就没有的90年老窖。
  同样被推荐的还有茅台和五粮液的最老的一批酒。
  魏小范自己都会去买一些回家放着。
  殷俊听着就笑了,当即请魏小范空了的时候,就给自己多买一些回来。
  反正自己修建的地下仓库很大,还能进行第二期的扩建,多买一些这样时代酝酿而成的美酒,却也是一件雅事。
  仔细的想一想,现在的社会,可和前几年已经不一样了。
  或许几个酒厂的人认为,他们现在是占了大便宜。
  但是只消再过几年,他们就不会这么想了。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对于高档酒的需求,是不断的增加,无论是晋西汾酒还是五粮液、茅台,都逐渐被推上了让人瞠目结舌的高价位置身上。
  那时候,就算是你有钱,也买不到这么好的酒了。
  当然了,发生改变的,岂又仅仅只有酒水而已?
  整个的神州大地,都在以一种3000年未有之烈势,飞奔向前!
第0668章
不对称的市场和需求
  魏小范在电话里面,还说了另外一个现在看起来有些新奇,但实际上却漫长的贯穿了整个80年代的变化。
  那就是现在的华国内地,已经全面停止直接使用美金等外币。
  如果外国人在华国想要用钱,只能选择用美金等外币兑换外汇券,购买各种专门针对他们的商品。
  比如说友谊商店、文物商店对外部、免税店、宾馆酒店等等,都全部已经停止直接收外币,外国人想要在这些地方买东西,只能去繁复的兑换了外汇券过后,再来购买东西。
  甚至到了后来,外资企业的许多中方雇员的工资,本来人家是按照美元、日元等总公司的标准来发放的,但由于政府的强烈要求,这个工资还得先用外币在银行兑换成外汇券,然后才发给职员们。
  外企员工们想要购买粮油米盐,还得先去把外汇券换成了人民币,才能在生活中使用。
  一开始的时候,华国人想要进入这些对外商店和酒店,购买外面用人民币没办法买到的进口产品,比如收音机、照相机、手表、自行车、西装、香烟、香水、皮包……等等,不但是要使用外汇券,还必须要有境外人士、或者是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中方员工带领。
  直到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些对外营业的地方也需要更多的营业额,后来才逐渐的变成了只要你有外汇券,就能进去逛逛买东西。
  这个策略,实际上在后世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但这就是在这个时代真真切切出现的事情,原因就是华国极度的缺乏外汇,所以就想了这个法子来增加外汇储备。
  事实上,在这个策略一出来,不少在大城市的外国人就吃香了。
  通常他们只要带着人进去友谊商店等地方去买东西,那就能获得好处。
  甚至有女孩子因此而自动献身的,这一点,倒是没有那么让人惊奇。
  自从1840年,华国的脊梁被打断了之后
  女人们为了外国人而献身
  不需要理由。
  外汇券从今年4月1号正式发布命令,让必须使用它之后,一直要到95年才会彻底的废止。
  15年的时间,当然也不是全程都这么做的,实际上到了92年之后,这个外汇券就基本上用不出去了,没有那个傻子再会用这个了,就算是老外也如此。
  又比如说现在,4月份就宣布了,但直到9月初,才算彻底的贯彻了这个命令。
  包括上一次7月殷俊去沪海文物商店,用的都是美金,而不是外汇券。
  因为大家又不是傻子,拿得到美金,那就是自己的功劳,用外汇券的话,所有的功劳都在银行,你这边就是一个交易机构而已,没有功劳。
  只有到现在,实在是没办法搪塞过去了,他们才只能让魏小范用外汇券。
  好了。
  现在问题来了。
  为什么大家都如此的厌恶用外汇券?
  正常来说,即使是货币兑换券,那也没有什么啊,就像是我们在国外的自动食券贩卖机上买食券一样,只不过是一个等价交换的价值券而已。
  但华国现在的外汇券却不仅仅只是兑换外币那么简单。
  外汇券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坑爹汇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0/24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