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强人生(校对)第7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9/2448

  就跟微软的WINDOWS系统一样,虽然全华国99%的用户都用的是盗版,但这却让WINDOWS迅速的占领的全华国的市场,让人们都习惯了WINDOWS系统。
  从而在2008年之后,当华国的电子产业要走向全世界的时候,各大电脑厂商就不得不主动出厂的时候就安装正版WINDOWS系统,为微软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音乐磁带盗版也同样如此,而且还更有优势。
  盗版让正版的音乐磁带卖不出去,但他们听的歌却还是你的啊!
  你在华国这么出名,那直接就可以开演唱会,靠着这种面对面的现场演唱方式赚钱啊!
  即便是在90年代,二流歌手的一场演唱会开价也是200万以上,还得负责团队的吃住行,这样你跑20个城市,不就有4000万了吗?
  除去给公司和团队的,怎么也得有800万以上吧?
  这个收入,可不少了!
  更别说一流的歌星,起码一场演唱会就是500万的,20场过后,两三千万落袋为安,难道这收入还低了?
  张雪友年轻的时候就是太傻了,经常在香江开演唱会,但就是不来内地,总觉得这里穷,而且都听盗版,非常不好。
  等他45岁以后,反应过来之后,那可是每隔一年就会在内地开巡回演唱会的,起码都是十来个城市巡演,轻轻松松的就赚了三五千万!
  除开演唱会,名气还有更便利的变现方式。
  做广告。
  广告商们可是不管你是不是盗版成就的明星,而是按照明星们的受欢迎程度来给钱的。
  1996年,周闰发在国内可没有一部电影正式上映的,但盗版就造就了他的偌大名气,广告商直接拍了500万请他打百年润发的广告,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歌星也是一样,哪怕你不如周闰发,只要你红火了,你的歌到处有人传唱了,50万、100万这样的广告来几个,不也是能赚得盆满钵满了吗?
  有了这么多的收入,那接下来歌星精雕细琢的做新专辑,也就有钱有时间了,不会恐慌着被那么狭小的香江、宝岛和南洋市场所淘汰了!
  在这么五个步骤的规划下,殷俊不敢多说,但至少在40年之后,香江和宝岛的流行歌星,都不会落到没有饭吃,没办法做音乐的地步!!
第0693章
不急
  作为五步计划的第一步,殷俊把收录机工厂放在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带的临安,是深思熟虑的。
  就跟他和章泓兵说的那样,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周边的配套设施工厂齐全,不至于让我天南地北的到处找零部件供应。
  那么按照这个条件来说,20年之后是南湾和东馆第一,现在的话,毫无疑问就是沪海最优。
  殷俊不想把工厂修建在沪海,那么选择一个距离沪海比较近的城市,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即使是没有高速公路的今天,临安距离沪海的车程也只有四五个小时,时间上根本没什么耽搁的。
  恰好殷俊在临安也有熟人,华国美术学院就在这儿呢,外加江南昆剧团又是地头蛇,不能说能帮多少忙,但起码的一些琐碎事情,只要拿点好处,人家就能帮忙你处理好。
  另外,临安也历来就是华国的一个大城市,不但以后的发展会高速狂奔,它周边的城市,可也是一样的飞快发展的。
  工厂在沪海可以辐射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样的,工厂在临安,也同样是可以辐射整个江浙沪的!
  如此一来,沪海有的优点,临安差不多都有。
  但沪海没有的有点,临安却是有的。
  能凭空掉下来一个直接解决8000个就业人口、年产能超过100万台、生产总值达到3亿的电子工厂,临安市乃至整个江南省的高层,都会高兴得睡不着的。
  引进一个香江超级富豪的工厂,不但在实际意义上有很大的帮助,在名声上也打了出去。
  以后要有什么招商引资的话,只用把殷俊的电子工厂说出去就行了。
  “你们知道香江最著名的那位天才少年、超级富豪殷俊吧?他在华国的其它哪儿都不选,就把自己的收录机工厂选在我们临安了,这就证明我们临安非常优秀啊!”
  你说说,有了殷俊这块牌子,临安能不受益良多吗?
  只要他们能全力配合,说不定工厂能半年之后就开工。
  毕竟现在临安没有什么像样儿的大型电子工厂,地方又是地广人稀,郊区一大片的土地,劳动力又是过剩,在这样的情况下,真想不出不能加快建设工厂的理由。
  章泓兵一开始没想明白,可他也是一个聪明人,琢磨了一阵,不觉是若有所思。
  但很显然的,不管他想得够不够明白,今天既然遇上了、赶上了,那么便不能放过。
  无论殷俊把工厂安在哪里,都一定要让这个事情给落实了再说。
  “殷先生,临安方面我今天回去就跟他们联系,明天一早我给你答复。”章泓兵道,“我想问的是,如果他们准备好了,那您准备什么时候才过去看看?什么时候能定下来是不是在那里建厂投产呢?资金什么时候能到位呢?”
  章泓兵一连串的问题,就有点迫不及待的意思了。
  殷俊颌首道,“具体要怎么做,我会派专人去和临安方面商谈的,只要谈判顺利,那争取今年就动工。”
  “好!”
  章泓兵兴奋的叫好道。
  “不过呢……”殷俊又道,“一切都要看江南和临安方面的支持了。说实在话,我是有点担心的,因为我听说今年下半年以来,上面好像有些不同的声音啊!章主任也可以帮我带句话给上面,投资者的利益到底能不能得到保证,这是港资进入内地的最大标准。而只有看到了香江商人的成功,才会有更多的外资进入。”
  章泓兵立刻收敛起了笑容,肃然了起来:“您放心,我会把您的意见带回去的。但殷先生您也要相信,我们内地和香江是一家人,我们不可能做出有损自己人利益的事情来的。”
  殷俊微微颌首,“但愿如此吧!”
  没有人比殷俊更清楚,华国的改革开放,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这一路都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思想碰撞。
  甚至是在1984年之前,都还没有放弃以xx斗争为主的纲领,一度文州八大王事件等等,也大大的压抑了私营商人们的热情。
  真正的高速发展,还得是1990年开始,那才是一骑绝尘。
  但是殷俊也不用担心。
  无论在任何时候,对于外资的商人,内地都是比较宽容的,虽然这会让不少国人感到不舒服,但在这个特殊的年代,这却是让外资不动摇、不撤资的重要保证。
  也多亏了这么辛辛苦苦经营下来的形象,所以之后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来到了华国,尝到了甜头之后,基本上就没有离开的。
  不担心的殷俊,却也是忍不住想要提醒一下上面的人。
  或许别人会觉得他太过小心和斤斤计较,可为了让自己的国家少走一些弯路,殷俊必须得去说,就算是没有用也得说。
  只是,殷俊也得注意分寸。
  有些话说多了,反而是不好。
  ……
  第二天上午。
  早上九点都还不到,坐着便车的章泓兵,抵达了施勋道殷俊的宅院。
  章泓兵眼圈上明显有黑圈,但精神却很振奋,“殷先生,江南省已经有回话了,只要您把工厂建在临安,那么一切都好办。要人给人要地给地,要政策给政策,只要我们能做到的,就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顿了顿,他又道,“如果您有时间的话,今天临安市的有关同志就会过来迎接您,顺便向您讲解一下适合办工厂的地点,以及各种优惠政策,顺便也听听您的想法。”
  “不用,不用那么麻烦。”殷俊摇了摇手,“也不用着急,我现在还在考虑一些问题,等有结果了,我会告诉章主任你的。”
  章泓兵微一错愣,心中失望不已。
  他以为殷俊今天就能给个信儿的。
  但转而一想,这个起码牵涉到好几亿的投资,哪里可能随随便便就决定了?
  也是自己太心急了。
  想了想,他决定放一放再说,“还有昨天您问的另一个事情,关于卫星发射的事儿。卫星基地的专家们早就有了发射商用卫星的计划,而且已经经过了很多次的测试,成功率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如果您有需要,请提前半年告诉我们,我们一定会拿出让您满意的技术和方案来的!”
  殷俊听着淡淡一笑。
  他们还是心急啊!
  火箭卫星发射技术,在哪儿都是保密的,甚至于他们什么时候做实验的,寻常人都不会知道。
  他们只会知道卫星基地想要让他们知道的东西。
  但殷俊却是一个例外。
  为了香江的卫视中文台和凤凰卫视台,前世殷俊专门去查了一下他们是怎么运作的,然后就找到了华国火箭发射商业的轨迹图。
  他们应该是82年年底才连续开始卫星通讯和电视试播实验,以及预定海域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实验,而且都是一次性成功。
  当然了,这只是官方的说法,实际上在此之前,肯定他们都实验了好多次了。
  但就算是再怎么早实验,也不应该是在82年之前,更不可能是在两年之前打的1980年。
  所以,这纯粹就是他们还没有完全成功,但却舍不得这个单子,所以硬着头皮先答应下来,然后再努力的攻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9/24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