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强人生(校对)第9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6/2448

  但他也没有办法。
  招聘8000名内地工人,不但是内地的殷切希望,更是殷俊的死命令。
  他可以不理会内地怎么想,就算江南的不满意,那么更上层的肯定要压下来的,但老板都这么说了,他只能照办。
  于是,计划马上改变了。
  他立刻要求临安市派100名老师过来,填鸭式的把整个流水线备料、生产、检验、包装等流程需要的知识,包括中文英文的认法、读法,都教给这10000个工人。
  麒麟电子从第一天就说了,一个月之后考核,如果谁不会的,那么就是第一批被淘汰的,自己领50块钱试用薪酬走人。
  香江来的工厂,和内地的工厂是不一样的,首先第一点就是,他们可以随意辞退自己的员工,这一个事情,在招聘之前,就伙同其它的注意事项,写在了招聘单上面,招聘进来的人,都是知道的。
  一想着自己如果不行就要被辞退,就能再吃工厂饭了,这10000个工人那真是紧张得很,一个个拼了命的去学去记。
  结果他们又一次打破了霍健宁的猜测……居然全部过关了!!
  无论是20岁还是30岁的,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全都在考试过程中过关,没有一个被刷下去的!
  香江一群管理人员还不相信,都去各自抽查了十几个人,结果也是一样的,全部合格!
  霍健宁不由得感叹,看来真的是生死存亡才能逼得人的潜力无限发挥啊!
  学习完之后,第二次的上生产线,虽然仍旧因为一个个的手忙脚乱而导致故障连连,但这些小问题根本都不用麒麟电子从香江挖来的技工们出手,这些内地的大牛们随意去摆弄几下,生产线就又恢复了正常。
  要说香江的这群技工,本来来的时候是非常骄傲的,虽然因为殷俊严令了不许有任何歧视和高傲的表现,但他们觉得自己比内地的人,还是要高一等。
  然后,霍健宁让他们和那些内地工厂挖来的大牛们比试了一下……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们一天到晚都跟在大牛身后,下班了还要请喝酒和吃饭,送点香烟或者小东西,就是为了想要多学一点东西。
  在这样的磕磕碰碰之中,工人们上手了之后,又开始了试生产。
  试生产开始了一段时间,这边的沪海的机器又到了,大家伙儿一起拼装,又一起熟悉和生产……
  这么的努力着,转眼就到了6月。
  到了开始正式生产的时候,到了要辞退2000个不合格的员工的时候。
  ……
第0909章
开工(下)
  香江很早以前就有了竞争上岗、竞争下岗的制度。
  每一个工厂,只要遇到了那种不符合需求的员工,第一反应就是解雇,然后寻找新的工人来代替。
  在资本的世界里面,根本就没有温情,只有赤裸裸的利益。
  但是这样的以利益为目标,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使得香江的工业急速发展,成为了70-80年代的亚洲电子和小商品工业基地之一,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之一。
  我们很难评定这个发展方向是不是最正确的。
  因为就在隔壁的日本,完全采用的是另一套措施。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过错,无论什么不足,除非是万不得已的万不得已,都不能解雇一个员工。
  这是松下幸之助提出来的企业经营理念,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和展开,已经在日本的会社和工厂制度里面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照理说,这样有点宽松的制度,不容易激发工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反正我不努力也不会开除我,还是有薪水可以拿,多好?
  可是结果恰好相反,日本从50年代开始,一直到2020年,在世界上都是最有名的工业机械强国。
  除了德国可以和日本比试一番,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工业、机械、电子产业上面和日本相提并论。
  这是一个耻辱的事实,当我们在欢天喜地的欢庆自己成为“第一制造业大国”的时候,却从来不敢说,我们在这些技术领域比日本强。
  我们可以在航天技术上面甩日本八条街,但有些行业,不行就是不行。
  不行就继续努力追赶,从来没有什么丢人的。
  说回眼前。
  所以说,日本的可以靠宽松的制度成为世界顶尖,香江也可以靠严格的制度成为一时瑜亮。
  两种制度都有着非常鲜明的针对性,可它们都成功了。
  这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原因,但在殷俊看来,这还是最终要落在人的身上。
  是的。
  社会的主体是人。
  生产和工作的主体是人。
  日本为什么在那么宽松的用人制度上面,还能赶超一系列的工业强国,达到数一数二?
  不就是他们坚持了自己的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吗?
  文化教育使得人们能更加准确的理解和动手。
  素质教育使得人们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工厂有强烈的认同感,真正的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家,这才迸发了强大的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其实我们国内也有这样的时候。
  那就是50-60年代,在那个困难的时候,一大群工厂工人们,咬紧了牙关,努力把一穷二白的华国工业基础硬生生的搭建起来。
  尤其是航天工业和两颗蛋的技术,尤其是两颗蛋,这才让华国真正的立了起来,不再担心会有外部的武x危机。
  这要是没有强大的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根本不可能达到,而华国也就会沦为二流,再也爬不起来。
  但是呢,有一句说一句。
  在过去的十年,这样的奉献精神和认真精神,已经受到了挑战,从现在开始的十年,更是让华国国有工厂体系崩溃的十年。
  各种乱象,让30年之后看起来,都禁不住感叹唏嘘。
  一旦支撑着工人们的那股子精神气儿消散了,那么我们就不再和日本一样,而是沦为了真正的一大堆废物工厂,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打得落花流水,成千上万的工厂破产倒闭,最后苦的,还是那群工人们。
  ……
  现在是1981年,民众们大致上还是淳朴的。
  能进入到工厂里面,告别的一天到晚游手好闲,告别了面朝黄土种地的日子,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做活儿,对这10000个工人来说,简直是太梦幻的工作了。
  最重要的是,工资还那么的高,实习期都有50块钱一个月,都相当于其它工厂或者供销社的正式员工了!等到他们正式入职,起码都是80起,比起在乡村里的父母、兄弟们的收入加起来还多。
  这样的工作,你说谁愿意放弃?谁愿意被淘汰?
  之前的学习文化、学习英文他们都熬下来了,现在最后要正式上班了,要正式领高工资了,就要被淘汰了,谁能受得了?
  不仅仅是他们在这边有点人心惶惶,就连霍健宁他们也有点作茧自缚的感觉。
  这几个月的时间,他们都在仔细的观察员工们。
  手脚不灵活的、干活儿偷懒的、做事情不开窍的、喜欢耍小聪明的……这些都不是麒麟电子需要的工人。
  可问题就是,再怎么的考察和筛选,最多也就是500多人不合适,剩下的全部合格。
  按照香江的工人标准来说,他们绝对是最优等的工人,跟麒麟工业园区的那群工人们相比,都丝毫不逊色。
  要知道,在流浮山下的麒麟工业园区的工人们,早已是香江的招牌,每次外国来的那些考察团,政府的人必然带他们去麒麟工业园区,让他们看看,香江的工人有多么优秀。
  虽然在文化程度上和上升潜力上,他们不如日本的工人,但除开了日本工人,他们可也是数一数二的强悍。
  这些工人的出类拔萃,和殷俊的福利待遇有关,也和麒麟集团的严厉制度有关。
  但现在的这群工人,薪水待遇比起香江的差了十倍都有余,可人家居然还做得这么好,这让霍健宁他们都有点舍不得砍掉多余的人员。
  只不过,你这话都放出去了,再随意的收回来,是有点不像话。
  况且麒麟电子收录机工厂,也确实用不了这么多人啊。
  现在的60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加上所有的一块儿,8000人都有点富裕,更别说是9400多人。
  香江的生意人,可是最讨厌浪费的了。
  究竟怎么办,霍健宁最终还是没有办法。
  现在来到了内地大半年,他已经非常清楚这边的民风民俗,如果贸然的把已经进入工厂的工人们解雇掉,很容易引发大问题的。
  这不关你有没有道理的事情,而是这种事情,很难被工人们接受。
  最后他实在是没招了,眼看着正式开始生产的日子要到了,但始终没有一个说法,工人们的情绪也越来越不稳定,霍健宁只能把电话打回了香江,询问殷俊该怎么办,要不要给省里招呼一声,让他们来帮助遣散这些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6/24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