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终结者(校对)第1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517

  我摸索的这套视频课程技术,已经不同于YOUTUBE上曾经的简单播放了,而是充分结合了您和杰夫辛顿教授联合发掘的‘深度学习算法’——我的视频内容推送是带有一定的智能性与学习性的,设置了相对复杂的多个视频树状与网状交叉推送结构。
  打个比方,一个知识点,如果学生没学懂,在做视频最后留的习题时答错了,那么我会让学生点选其错误的症状——比如正确答案是A,而他选择了B,那么我就会跳转到一段‘B为什么是错的、你之所以会选这个错误选项,是因为哪一个知识点掌握得不扎实’的小视频上。同理如果他错选的是C,那么也会另外跳到一段解说视频上。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我的公开课视频都比较短小。我不会和麻省理工或者哈佛商学院的课那样,非要设置成一个视频长达45分钟甚至1小时,作为一堂课。我的一堂课也许只有15分钟到20分钟,但是足够把两三个小知识点讲透彻,最后留习题,全部做对了就没必要再听。做错了那就选择性跳转到你之所以错的那部分。
  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让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他们还不懂的东西上面。而不是无论他掌握到了何种程度,都得浪费时间把45分钟一堂的课从第一分钟听到最后一分钟——那是在浪费学生的生命。”
  从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式视频,变成根据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推送,这里面的智能上升程度,可不是外行人所看到的那一星半点。
  对于可汗的推演,顾莫杰立刻感受到了这个技术设想背后的巨大前景。
  或许后世的网友,对于大数据和云计算应用泛滥时代的“猜你喜欢”、“同好作品推送”之类的功能见得太多了,觉得这些都没什么难的。连某点中文网都会推个同好小说,连那些专做盗版的浏览器都会打出“给的再多、不如懂我”的口号。
  加之这些打着同好智能推送口号的推广,实际上往往被竞价排名给污染了,做成了半吊子的注水猪肉,所以国内的网民就更不觉得这些推送算法有什么牛逼之处了。
  但是事实上,如果可以不被塞钱加塞进来的那些垃圾信息污染,一个成熟的内容筛选推送算法,对于一个内容提供方网站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提升用户黏性助力。
  比如,如果一个小说网站的“基于深度算法的大数据推送”实打实做好,书友是不该喊“怎么又书荒了”,哪怕再小众的需求,至少也应该被系统自动筛选出可以看的、喜欢看的作品。而不是直接按照分类和标签粗暴筛选,结果弄到一堆臭不可闻的标题党。
  如果一个音乐或者视频网站在这方面做得好,理论上可以提供更契合用户口味的书单、云音乐歌单、视频推送列表……
  数据爆炸的时代,“得到知识”这个需求已经不再有稀缺性,但是“不受知识垃圾干扰、直击主题地找到你真心要的数据与服务”,开始变得奢侈起来。
  有效率的检索,比囤积固态知识重要得多。只有死记硬背的旧时代行将被淘汰者,才会以后一种形态做人。
  想明白了这一切,加上自己本身重生时带来的那强烈的核心价值观,顾莫杰感觉到一阵兽血沸腾。
  可汗这个项目,赞助得值。
  顾莫杰目光何等敏锐,欣喜之余,直切时弊地追问:“可是,你说的这些,靠目前视频网站的技术应该还没法完美实现吧,很多设置都需要手动完成。很多推送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都是人工设定的,并不是基于深度算法和大数据自动统计、自动归纳的。”
  可汗微微有些不好意思:“这当然还是有问题的,目前每个教学视频最后留的习题,如果被学生做错了,具体跳转到哪一段后续解说视频,是我手动设置的关联。一方面,我对深度算法肯定不够了解,没法基于这个应用调整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算法。另一方面,毕竟目前为止看我的视频上课的学生最多也就十万人级别,这个样本容量还不够大,真上了基于深度算法的架构,或许也会因为‘可供深度学习的素材不够多’,而导致其推送效果不如目前的人工设置关联。”
  对于这个说法,顾莫杰也深以为然。
  鉴别一个基于云端网络的人工智能是否强大,算法固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用户量和用户使用频次。
  如果没有几百万的围棋棋手的棋局作为样本容量供阿尔法狗学习,阿尔法狗是打不赢李世石的。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谷歌成长为庞然巨头之后,世上再也没有哪家公司能在人工智能的野蛮生长上比过谷歌了——就算你投入钱再多,科研上再不择手段,充其量给你弄出一个数据修正效率比谷歌算法强两三倍的算法。
  那又如何?谷歌的用户人数和频次乘积是你的五倍十倍,你空有三倍效率的算法,照样被越甩越远。何况在没有代差技术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有三倍效率的算法。
  顾莫杰想了想,问了可汗一个周边的问题:“你原来做视频公开课,有接受过别的慈善捐资过么?”
  可汗想了想说:“有,原来我也做了一年半多,去年拿到的捐资是20多万美元,我主要花在了程序方面,因为我一个人搞不定视频的全部推送架构。”
  顾莫杰心里有底了。
  “那还怕什么,你只靠二十几万美元一年的投入,加上你个人的无偿劳动,就做出了现有的底子。今年开始你可以得到五百万美元一年,什么事儿办不成。
  算法工程师不够的,我从初音集团给你调就是了。严磊博士你认识吧?那是当初跟着杰夫辛顿教授带出来的第一批深度学习算法博士,此前地球上都没这个专业呢。他就是一直跟着我在初音干,眼下还有十几个杰夫辛顿和班吉尔教授的弟子,在我那里,都做得很好。
  用户样本数据不够的,可以投钱打公益广告推广,让这些课程得到更多的引流渠道入口,一年上百万美元的广告费下去,我估计把这个业务的用户规模扩大几十倍都很轻松。
  而且我估计这些事情都做完的话,也就花掉三百来万美元一年的经费。剩下将近两百万,我还指望你做更多的事情——花在课程翻译和海外推广方面,我希望看到可汗学院的课程不只有英语版的,还要有中法德俄日意西葡诸国语言版本。这个不急,可以每年增加三五种语言翻译,花上几年时间彻底弄扎实。跑得太快的话,估计那些用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汉语的落后地区,宽带网络都还没普及呢。”
  可汗听了倍受鼓舞,但是依然有一丝疑虑,不吐不快地说了出来:
  “顾先生,非常感谢您的慷慨。可是,我不得不提醒您一个问题——把课程翻译成多国语言的话,这个资金不知道还能不能走联邦政府许可的公益性事业慈善经费呢?联邦法律可是规定了,凡是享受减免抵税的慈善捐资,不仅要将机构设置在美国境内、全部雇佣美籍公民、还得确保‘所有用户都是用在美国境内’的。如果是对海外受益的项目,就不能享受这部分经费的抵税优惠了。我不是学法律的,这些事儿本来不懂,但是去年我就想过翻译课程的问题,但是碰到了这个钉子,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顾莫杰思忖着说:“还有这事儿?法律的事情你不用管,到时候我找别人咨询一下,想办法搞定。翻译的事情你该做就去做,我说不定也会给你一些降低成本的办法,实在钱不够的,我从公司里直接拿钱给你,也不图抵税了。”
第三十八章
绝世阴谋
  把志同道合的萨尔曼可汗送走,顾莫杰独自思忖了一番对方提到的法律风险与障碍,决定还是稳妥一些的好。
  他一个电话拨通了费莉萝:“小萝,有个电邮转给你了,你组织团队里其他人检索查询一下,明天晚上之前,我要具体的报告。”
  “好,我这就去办。”
  费莉萝答应得很干脆,风风风火火地就开搞了,那叫一个废寝忘食。以至于当天晚饭的点,人都还在旧金山市区查档案,晚饭还是陆文君一个人陪着顾莫杰吃的。
  已经习惯了连续几天三个人一起吃饭的陆文君,还在饭桌上感慨抱怨了一句:“唉,费姐也真是,一做起事情来,就这么宵衣旰食的。你也不给她多宽限几天,还让她明天给你结果,有你这么不心疼自己女人的么。”
  顾莫杰面前摆了一盘芝士和小龙虾馅料一起焗烤的西班牙海鲜饭,一道柠檬贻贝海鲜冷汤。加州的夏季,总是会让人对于重口的食物食欲大减。
  他挑了几只浸润了柠檬汁的贻贝肉,咀嚼了几口,放下叉子抹抹嘴说:
  “你又不是不知道费姐是个工作狂。尤其是每次遇到新类型的工作的时候,她都是这么热血沸腾的。有时候我也在想,你们能够以这样的形态和睦相处,也算我人生最幸运的一件事情了——至少你比她顾家,可以扮演好一个好妻子的角色。她的话,做一个在工作上和我互补的知己,也很完美。”
  “那是,工作上肯定是她比我要强多了。”陆文君似乎胃口不错,一边理所当然地说话,说完后继续大口吃着芝士焗烤的虾肉蟹肉,好像一点都不会觉得腻。
  妹子们,苗条纤细一些就是好,不容易怕热,也不容易怕腻。相比之下,顾莫杰还是太壮实了,一到夏天就没胃口。
  “明天你单独好好陪陪她吧,人家这么拼,你也要多奖励奖励她。明晚我就不和你住一间了。”陆文君说着,抹抹嘴算是吃完了。
  “是么?这么大度,看来今晚不提前报恩,都有些对不起你了。”顾莫杰说这话的时候,脸色很是诚恳。
  “急什么,才吃完就剧烈活动,也不怕阑尾炎!”陆文君一把把顾莫杰的魔爪拍开,一个闪身溜走了。
  ……
  费莉萝果然很有效率。第二天午后,顾莫杰刚刚看了一些材料、处置了另外几个小的公益性研究项目,费莉萝就带着顾莫杰要的东西来了。
  费莉萝把东西往顾莫杰桌上一丢:“你要的都在这里,自己看还是我大致给你讲一下?”
  “有这么好的老师,干嘛不用,还要浪费时间自己看?”顾莫杰把费莉萝揽入怀中,平淡地说。
  “可以,那我给你讲,但是你不许不规矩。”费莉萝最讨厌别人在她说正事儿的时候顾左右而言他的,哪怕是自己的男人也不行。
  顾莫杰当然很了解自己的女人,所以哪怕搂着费莉萝坐在自己大腿上,依然是坐怀不乱,连硬都不硬,堪称定力的典范。
  费莉萝首先拿出一份文件摘要,指点着说:
  “联邦法律目前确实有规定,所有享受联邦和州税抵扣的慈善捐资,不仅只能用在美国境内设立的机构身上、而且必须100%雇佣美国国籍的公民提供一切服务。除此之外,还有一条更加变本加厉的要求,那就是所有基于这些经费的研究项目,不得有受益人明显在且仅在美国以外的群体——你那个可汗学院的翻译计划,目前来看就是受阻于这一点,如果你非要翻译的话,翻译经费只能另外掏经营性费用,不能使用抵税资金。”
  顾莫杰顺着费莉萝的指点扫了几眼,心中闪过一丝狐疑:“可是我记得两年前我拿谷歌的捐款做非营利性的‘主动式互联网安全’的时候,法律还没有这么严格吧?”
  费莉萝解释说:“法律是会变更的,尤其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公益性投入的受益者开始跨国界了。近两年有越来越多新移民开的公司有把慈善资金用于原母国受益的项目,所以联邦法律也收紧了。”
  “美国佬还真是精。”顾莫杰无奈地笑笑。
  见顾莫杰有些失落,费莉萝恰到好处地拿出第二份文件,来了一个神转折:“不过,也不是没有人反抗……”
  顾莫杰双眼一亮,情不自禁地吻了一口。
  “我就知道我的女人不简单。”
  “别闹!先说正事儿!”费莉萝温柔地扇了一下顾莫杰的脸颊,把顾莫杰的脸推开一些。
  “目前来看,对于联邦的这种收紧,反抗的急先锋主要是美国境内的犹太人团体——他们反抗的目的,主要是希望联邦法律能够特别开一个豁免的缺口,让那些在美犹太财团把他们的慈善研究捐款投放到一些明显是以色列受益的研究项目中去,甚至是未来让联邦直接允许大财团把抵税捐款跨境捐到以色列去。犹太财团们的主要抗争手段,则是以如果联邦不同意这项修改,那么他们将大笔减少处于灰色中间地带的献金型善款。从现状和历史结合来看,美国的共和党有相对更强的孤立主义倾向,短期内犹太人对小布什现政府的这个政策或许还无法动摇,但是一旦进入08年大选季,如果民主党能够上台的话,犹太人肯定会掀掉这条联邦法案的。”
  顾莫杰恍然。
  他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也就是指,在美国有慈善捐资需求、但是希望用在中国事务上的中资资本家,毕竟是少数。
  其他美籍华裔,其实早就是黄皮白心,由内到外都是热爱美国的人了,他们根本没有把善款用回中国国内用途的意向。而其他美籍新移民,就更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了。
  在美国,最有钱,又最以种族为团结准绳、明明拿着美国国籍但是却更爱本民族的民族国家甚于美国的,也就只有犹太团体了。
  在美国的犹太人,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爱以色列甚于爱美国的。剩下的,绝大多数也至少是希望美国的利益和以色列统一。希望美国的对外政策,能够以有利于以色列为准绳。
  原本的历史上,美国在“基于抵税捐款来源的基础科研善款捐赠使用”方面的现行法律,也确实是到了08年改选之后,被犹太财团攻陷了。
  尽管顾莫杰上辈子就没关心过这些,如今更是对此一无所知,但是架不住他有一个优秀的法务顾问团队。那些还没做成的事情,如今有没有人在做、有多少掮客在为此奔忙、圈子里打听一下,都不是秘密。
  “看来,如果将来我也想让这条法律松动一下的话,倒是可以拿犹太人顶在前头当枪使,咱跟着搭个顺风车了。就是不知道他们给不给力,有没有本事在小布什任期内就把这条法律给废了。”顾莫杰嘟哝着,抿了一口香槟酒,眼神中闪过一丝戾色。
  费莉萝也赞同了一句:“我觉得这个将来还是有可能的,而且这件事情背后,估计有很大的政治利益可以操作。”
  顾莫杰兴趣更高了,认真地看着对方:“喔?说具体一些。”
  费莉萝柔荑款款地分拣出几页材料,冷艳之色,从举手投足之间溢出。
  “根据我们的调查,以及如今美国的国情现状。美国的基础科研投入和基础科研进展,如今依然是全世界第一的,中国始终没法超上去。但是,美国又是一个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他们没有一个在经济上强力调控的政府——不是说一贯没有,而是自从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之后的这十五年来,就再也没有过这样的强力政府。当年的美国政府可以不管纳税人的钱如何挥霍,都靠中央的强力推行核技术、推行太空技术,但是这些手段自从冷战结束之后,就再也没有哪一届美国政府可以用了。所以,按说如今的美国是不能和社会主义国家那样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办法,来强推一些经济上没有短期收益、又不能明确受益人的长远基础科研投资……”
  费莉萝说到这里的时候,顾莫杰感觉到自己似乎抓住了一个矛盾点:
  “既然美国政府没法强力主导那些为了远期利益而进行基础科研,按说美国的基础科研肯定会渐渐落后的,为什么冷战结束后的这十五年里,美国的基础科研依然还超过中国呢?”
  费莉萝邪魅地一笑:“这就是因为我们今天面对的这一套法律体系,和资本家价值观的综合作用了,你听我慢慢道来。如果我们可以崩击掉这套体系的话,相信收获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个人价值,还可以让我们初音集团在国内的中央层面,得到非常强力的暗中力挺——到时候我们就是有功于国了。”
  顾莫杰觉得事情变得越来越有趣了。他实在想不明白,费莉萝的脑子里究竟有多少坏水,这个高冷魅惑的女人,简直就是为最上流的计略暗战而生的,才23岁,竟然妖孽到了这种地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5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