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终结者(校对)第2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5/517

  次日,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出现危机,在申请破产之前,被美国财政部紧急提供了850亿美元短期贷款,从濒死状态抢救了回来。代价则是AIG和房地美、房利美一样,被国有化接管。
  最后,就是今天早上发生的新闻:全美排行第一、第二的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正式从投资银行改组为普通商业银行,放弃了投行的经营范围。”
  从两房崩盘,到全面崩盘,竟然是在短短14天之内完成的。
  美国最大的三家房贷次级债经营机构,房利美、房地美和AIG,全部被美国财政部注资续命国有化。
  美国最大的四家投行,第四名的死了,第三名的被收购了,第一第二名的宣布从此退出江湖不做投行、专心做商业银行了。
  如此庞大的规模和烈度,不可谓不惊人。业界人士纷纷表示,这种情形至少近三十年来从未发生过。
  美国人终于为他们膨胀了N年的金融虚拟经济付出了代价。各种“资产证券化”的包装游戏,在人们发现包装皮已经远远贵于里面的货的时候,终于烂透了。
  毫无疑问,这两个星期里,美国受害的不仅仅有金融市场,各种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也遭到了剧烈的冲击,那些高度依赖融资的行业,遭到了株连式的暴跌。
  目前为止,对实体经济融资难度的冲击,还没有马上波及到全世界,毕竟美国国内也才出事儿两周。
  但是谁都知道,10月份,最多11月,世界各国都会被美元霸权的光环波及,或者是被美国财政部的各种后期救市手腕波及。
  顾莫杰听叶敏茹讲完现状,立刻转向古勇将求教:“勇哥,你觉得呢?咱现在马上动手,还是说再等等、还会有更多崩盘?这点必须马上确定,关系到公司的核心收益。”
  古勇将搓了一下脸颊上没刮干净的胡渣子,稍微想了半分钟,就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我觉得不能多等,最好是这两天就把前阵子接触的那些公司都拍板掉,最晚不能拖过10月份——一个重要的信号,是5天前,也就是16号的时候,美国财政部出850亿美元救AIG。美国财政部怎么可能一下子拿得出850亿美元?好,或者我们换个说法,就算财政部目前拿得出850亿美元,它又怎么保证AIG是最后一个需要他动用数百亿美元去托底的超大型金融机构?如果再来一个AIG这样的案子呢?甚至是再来2-3个呢?你让美国财政部要饭去吗?所以,解释只有一个:布什政府已经在准备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或者至少是救市。通俗点说,你可以理解为国内的‘开印钞机解决问题’。当然,美联储是私有的,美国人开印钞机方法上和我们略微不同,性质是一样的。”
  顾莫杰总结了一下古勇将的分析,凝练出一个观点:“也就是说,你觉得目前美国新经济和其他高度依赖金融融资的产业,资产价格低估的程度,已经在筑底了?”
  “是的。救市不一定有实际效果,但是短期内肯定可以稳住人心,打击恐慌性抛售。”
  “好,那我们来捋一下前阵子谈的那些目标单位,排一下抄底优先级。”
  说罢,四个人在比弗利别墅里密谋起来,古勇将带来的那些投资顾问和资产评估师在外头也没闲着,整个初音的资本层高速运转,绸缪着一场收割。
  ……
  因为养胎待产,费莉萝在好莱坞住了整整一年。这一年里对加州经济界的耳濡目染观察,显然让她对这方面分析得很透彻了。一番辩论之后,费莉萝的意见首先占了上风:
  “我认为,文创产业范围内的这些公司,应该列在第一顺位收购对象之内。历史告诉我们,在每次实体经济大萧条之后,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都会迎来一个高潮。一方面是由于政府会扶持文化产业、希望在制造业和金融业衰退的时候制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在苦闷失业的状态下有更多的时间去看电影、打游戏。而且通过看电影打游戏寄托对现实生活苦闷的意淫也会更多。1930年代好莱坞的初次崛起,靠的就是29-33年大萧条。
  而且,文创产品公司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初创型公司投资回收周期很慢,极度依赖资本市场的融资——大型电影,可能要花两年时间去制作,才能卖,而这两年里只有拉投资过活。除非是Waterfall模式(可以翻译为‘人造瀑布模式’)那样,每年很多电影滚动拍摄、滚动上映的大型电影公司之外,小公司没有金融资本支持就是个死。
  除了电影,那些音乐经纪公司、游戏公司、为文创产品提供包装的工业设计/美工设计公司、甚至网络文学公司,也都是这样的情况。只不过程度上比电影公司逐次递减。
  而且刚才勇哥也说了,小布什很有可能不顾市场规律、没节操地宣布对金融市场救市;只要一救市,他们肯定会‘借鉴历史’,出台一系列文化产业和虚拟物品产业的扶持计划。这一系列强心剂一旦出来,不管效果怎么样,很多小公司肯定心理上会受到鼓舞,不容易被我们压价了。”
  各方对于费莉萝这番经过详细沉下去、认真考察过的言论,都没有反对意见。顾莫杰在讨论列表上,也顺着费莉萝的意思,把一些优先级标高,并且划掉了一些暂时没钱去考虑的相对劣质资产。
  收到了鼓舞的费莉萝,状态也渐渐起来了,指着列表上排在前列的一家大型电影公司说道:“首先,这家叫‘传奇影业’的好莱坞独立电影公司,我觉得就很有收购前途。这公司是05年10月份成立的;其母公司叫传奇娱乐,04年成立。截止06年,传奇娱乐的资产估值大约在5亿美元,传奇影业大约占其中60%,也就是3亿美元。更危险的是,传奇娱乐的投资者主要来自于华尔街的私人股东和对冲基金投资者,是典型的以私募基金公司为掮客筹措的。这样的公司,一旦遇到金融危机,抗风险能力很差,背后的股东随时都有可能信用破产而被逼撤资。”
  顾莫杰轻咳了一声:“嗯——那个,我们不能光看谁会死,还得确保人家是优质资产。有资金链断裂风险的独立电影公司,好莱坞起码可以找出几十家,我们不可能都去抄底。首先,他们得有成绩和干货。”
  面对顾莫杰的疑虑,费莉萝毫不犹豫地澄清:“这个传奇影业当然是有干货的,他们在05年的时候就与华纳兄弟签署了长达7年的合作协议,合作范围长达40部影片,传奇主要管拍摄和制作,华纳兄弟管发行。目前已经完成的七八部片子,在好莱坞口碑都不错,虽然没有可以拿奥斯卡的名作,至少票房上都是有保障的。《蝙蝠侠系列》、《300斯巴达勇士》、《超人归来》这些俗是俗了点儿,但都是票房力作;《别惹蚂蚁》虽然国内没人听说,也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应用前沿新技术的动画电影,还有《水中女妖》也还算有风格的奇幻作品。而且,这个传奇影业在06年年底的时候就和动视暴雪接触过——当时暴雪公司刚刚露出口风,说是有意向考虑把魔兽世界改编成电影,传奇影业就找上门投标了。在一众和暴雪接洽的电影公司里面,最终评定认为传奇影业在这种奇幻题材的电影上综合驾驭能力最强。要不是暴雪最后虚晃一枪取消了改编计划,当时中标的肯定是这家公司。”
  费莉萝举得例子其实很没说服力,主要是因为08年的传奇影业相对后后世而言真是弱得可以,除了《蝙蝠侠》三部曲之外,他们还没能力拍出足以让中国人都家喻户晓的真正票房神作。
  要是再给这家公司那么三四年时间,等《盗梦空间》、《环太平洋》、《哥斯拉》这些票房神作都出来了,费莉萝哪怕不和顾莫杰解释,光报一下片名,顾莫杰都会毫不犹豫就答应买下这个电影公司。
  眼下么,还是要解释的,谁让传奇的老板托马斯·图尔命不好,在这个虚弱的时间点上被顾莫杰盯上了呢。
  顾莫杰斟酌了一下,同时对费莉萝和古勇将吩咐道:“那你们俩合计一下,拿下传奇影业大致上要多少资金?”
  费莉萝和古勇将相视一眼,轻声讨论了一阵,最后由古勇将汇报。
  “我们分析了传奇影业的股权结构,考虑到传奇影业的股东里面,有太多华尔街私募基金,很有可能被金融风暴波及而撤资。我认为,最多30亿人民币,或者说4.5亿美元,就有把握拿下——我是说这个月里面就拿下,前期意向我已经私下里稳住他们两轮了,从房地美完蛋那天就开始接触了。”
  “好,就30亿,我给你自由裁量权。”顾莫杰很是豪气地拍板了,那样子和买菜差不多。
  费尽功夫挤出来的70亿人民币热钱,一下子就去了一小半。
  还剩40亿,怎么花呢?
  顾莫杰如同鲨鱼一样,对着列表上的公司继续往下扫。
  “音乐制作工作室目前没必要买,唱片发行公司都太大了,没十亿美元以上级别的资金别想。弄个在线同步音乐的应用公司倒是不错——这里有家叫Lala音乐的公司,技术好,用户基础也不错,估计就1-2亿美元可以买断……”
  “谷歌的智能硬件事业部,近期有计划剥离掉一个当初为谷歌自主品牌安卓手机筹备的团队,以及部分技术储备。如果我们有意向的话,可以在2-3亿美元的价码内拿下。”
  “另外还有托尼·费德勒工业设计工作室,虽然只是一个工作室,但是当初是为苹果的IPHONE、IPOD、MACBOOK系列做工业设计外包的,眼下也是因为危机期间被取消了订单,经营困难,如果可以收购的话……”
  “买买买!这些都是小钱,都买了。”
  顾莫杰的钱包飞速地缩水,40亿人民币降到了25亿、20亿、10亿……
  真的只剩最后一点小钱了。
  电影公司和音乐公司都不够买,费莉萝从后面的备胎列表里面又挑了个软件公司当添头。
  “可以考虑这家Whisper-Systems么?是个新崛起的智能手机安全软件开发商,07年才拿天使轮、今年拿A轮。原计划是针对苹果的IPHONE开发手机安全软件,但是IOS系统在安全方面比较闭塞,废掉了一个项目,现在资金很紧张。后来准备服务微软的WIN-mobile,结果那个也没起来。要是我们愿意的话,最多不超过1亿美元,就可以拿下这家公司,他们的开发团队绝对是美国国内该领域最顶尖的,可以补足我们自己的云安全开发团队、在手机端经验不足的短板。”
  初音集团下属的初音网络科技,算是全球最早做主动云安全的公司了,在PC端的安全领域绝对已经不怵世界上任何公司。但是在手机端,初音也是刚刚起步。顾莫杰稍微了解了一下,就确认这个Whisper-Systems的技术实力绝对是真的有料,可以代表当下全球最先进水平。
  不过,这就值得顾莫杰买了么?
  换一个例子:当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快死的时候,江南会去控股收购么?当然不会,江南只会看着它死,然后收尸挖人。
  “既然这个品牌本身没啥价值,就不浪费了。推它一把,给个痛快,我们直接收尸挖人。估计算上骨干的激励股权,两千万美金都不用。他们已经拿到的著作权和其他软件资产,也直接折价收购好了。”
  费莉萝微微吸了一口凉气,马上反应过来:“好……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多出来七八千万美金,就算了,当流动资金放着吧。也不一定要趁这个机会把钱都花光。”
第八十二章
连锁布局
  古勇将的效率真的是非常惊人,或者说,他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实在是充分。顾莫杰把收购列表列出来之后没几天,这个“在门口挥舞着支票的野蛮人”,就连续得手了3家目标。
  分别是传奇影业、Lala在线音乐和托尼·费德勒工业设计工作室——钱多到一定程度,这种并购就是吊打小学生的游戏。实在乏味得很,没什么好多说的。
  其中,初音集团赚到便宜最多的一笔交易,就是传奇影业。
  古勇将找上门的时候,传奇影业的总裁托马斯·图尔正在崩溃的边缘——
  传奇影业从06年年初开始和华纳兄弟合作,陆续拍了第一批5部大片,主要是《蝙蝠侠》系列和《斯巴达300勇士》这些,到07年暑期档~08年寒假档,正是上映回本的高峰。这笔钱收回来之后,他在07年年底、08年年初又开档了第二波制作,陆续开工了七八部片子。
  如今这个时间点,正是传奇影业一大波钱撒出去、电影都还处未完工状态,根本没有稳定的现金流收入。
  原本托马斯·图尔雄心满满,自以为自己通过和资本市场的新合作模式,实现了比其他独立电影公司更快的发展模式——
  别人家受限于资金,最多同时开工2-3部片子,每部档期岔开半年,然后一部完工开一部,滚动流水回收资金链。托马斯图尔觉得那样太慢,他心中的好电影太多,等不起这个漫长的资金周期。所以,他敢要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给他当股东。
  如今,华尔街崩了,那几个给传奇影业注资的私募基金股东本身都要破产了,开始寻求折价抛售股票。
  托马斯图尔还是有情怀的,前阵子找了合作方华纳兄弟,甚至不惜以卖身给华纳为代价,换取华纳出价收下那些私募基金抛出来的传奇股份。
  然而,华纳兄弟还没做出回应,托马斯图尔愕然发现,那几个私募基金已经套现上岸了,公司的大部分股票,被一个中国人的公司买走了。
  按说非上市公司对外转让股权要30天的提前通知期,通知期内原有股东有相对于外部投资人同等条件的优先购买权。
  图尔还以为可以抓住对方偷袭的把柄,结果回去一查——那几个私募基金的抛售要约,从8月6号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破产之后没几天就发出过了。至今,这道要约已经期满30天,托马斯图尔没有应价,所以,内部股东的同等条件优先权已经作废。
  为什么图尔会忽视了这道要约呢?是因为那些私募股东发出1号要约之后,此后两周里又发出过三道更廉价的要约,每一道抛售要约的要价都比上一道降低了3%左右。托马斯自然以为对方是苦求抛售没人接盘,才连连降价的,而最后一道要约距离到期还有一周多,托马斯当然没有防备。
  但是,中国人偏偏就跳过了后面两道降价了的要约,选择了直接接受未降价的最初要约价。直接把传奇影业50%以上的股权秒到手了。
  这种情况,就好比有人在问投资方:这公司,卖4亿,要不要?出4亿,马上可以拿走。当然,如果再等10天,3亿8千万那道要约的内部优先权也到期了,到时候你可以省掉2千万。
  正常情况下,收购方当然会等10天,等3亿8千万那个要约也没有了内部优先权,再出手。可惜,偏偏遇到了一个宁可多花2千万搞偷袭的投资土豪。
  华纳兄弟那边还在拿捏着讨价还价呢,谁知就直接出局了。
  传奇影业的大股已经到了初音集团手上,托马斯图尔想抵抗也来不及了,公司其他“拎包客”股东纷纷选择了抛售上岸。只有托马斯和他的创业团队留下了,占了传奇影业大约20%的管理人股,剩下80%都到了顾莫杰手上。
  因为只买了80%的股权,而非彻底私有化,溢价比例当然会更低。最后古勇将只花了顾莫杰22亿人民币,就搞定了这个买卖。
  比100%全资私有化少花了8个亿。
  ……
  9月份最后的日子,几乎就是在一连串的投资大战中结束的。自从4月份初音娱乐IPO以来,在股票市场上圈到的那190亿钱,基本都花出去了,最后剩下不过十几亿流动资金。
  在美国已经没什么事情可做的顾莫杰,决定带着费莉萝回国。古勇将还有点善后的事情要办,会稍微多留几天。
  “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急着收传奇影业么?”在旧金山回沪江的航班上,顾莫杰看着舷窗外的景色,如是问费莉萝。
  “不就是趁机抄底电影行业优质资产么——你是不是觉得后面几年,国内电影市场会大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5/5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