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终结者(校对)第4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6/517

  第一眼看到的时候,瓦耳特上校的年龄,让顾莫杰微微有些意外,随即一想也释然了——这老头儿当年参加摩加迪沙“魔火行动”的时候,施瓦辛格不也才出道拍《终结者》么。
  顾莫杰自己拉了张椅子坐下,这屋里连转椅都没有。
  “瓦耳特先生,我的来意相信你已经知道了。你的难处我也了解,不知是否我秘书电话里和你们沟通不畅。我这个人其实很好说话的,没法一步到位,我可以等。”
  瓦耳特上校见人也没什么礼节,推了一下带着链子的老花镜,慎重地想了想,就直说了:
  “其实我手头有30个人,但哪怕这些也不能全部给你。不是钱的问题,我得对别的打过招呼的老客户负责;虽然他们都还没给我正式签合同、下定金。今年你没给我准备时间,最多给你10个。”
  顾莫杰也不纠缠:“行,10个就10个,只要让我相信他们的素养就行。”
  “这个随你便,只要是标准项目,你想看什么考核都可以。而且如果你不讲究人的来路,只要‘通过素质考核’,我倒是可以给及稍微放宽一点,或者介绍同行。”
  “同行?”
  “当然,德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主做GSG-9退役安置生意的,怎么可能就我一家。总共有两三家,不过另外两个规模比较杂、牌子没我老。做这行,高端生意需求量还是有保障的,所以我们关系不至于竞争得撕破脸。低端市场我也不和他们抢。”
  稍微聊了一会儿,顾莫杰看出来了:瓦耳特上校根本不是生意上的能人,就是个做点小生意守成之辈。
  “那你刚才说的‘稍微放宽一点’,是怎么个意思?”
  “稍微放宽一点么,就是招人不限于GSG-9。但是我给你推荐的绝对也不差的,有些方面甚至明显优于GSG-9。比如我手头还有三四个SAS皇家空勤团的,十几个KSK,七八个GIGN……讲真,你的需求我也看了,将来要让一部分人开游艇、操作‘紫菀-15’防空导弹和有源相控阵雷达、电子对抗系统。这些活儿GSG-9的人并不专业,他们也就带到过一点相关知识,没专门练过。”
  顾莫杰对这些专业问题当然是不懂行的,一开始也是听莱恩·布鲁姆推荐他找GSG-9,他就来找了。谁知瓦耳特上校又是另外一个说法。
  “那你觉得找啥路数的比较合适?”
  “KSK的,或者SAS皇家空勤团吧。”
  顾莫杰详细问了一下差别,瓦耳特上校也给他科普了。顾莫杰这才知道,原来GSG-9和GIGN都只是宪兵/警察性质的,KSK和SAS才是军队,术业有专攻。
  “成,那我了解了。我不太信任英国佬,SAS那些人你就留着找别的客户吧。”
  “没事儿,不用另找,他们也不止在我一个地方挂中介。照我的意思,你就配1个中队的KSK,专门以后给你开船开飞机保护你。再配1个中队GSG-9,日常贴身保镖。另外GIGN也能弄几个。”
  顾莫杰:“法国人……有什么优势么?”
  瓦耳特上校停顿了一下,看了看顾莫杰带来的女秘书和女保镖,然后才用一种略微带几分“你懂的”的表情轻声答道:“法国人当然不如我们德国人,但是寸有所长,他们的女人地位毕竟比德国开放。GIGN里面,是能够找出不少干练的女人的,这点在我们德国部队里就别想了。”
  顾莫杰一脸不信任:“就法国娘们儿那娇滴滴的样儿,吃得了那种苦么。”
  “当然吃不了苦,但是用外籍军团是法国人的‘优良传统’。他们本国人连正规军的苦都吃不了,要用移民为他们打仗,到了GIGN里当然也是一个样——只不过我们德意志军队受不了这种作风罢了。”
  瓦耳特上校也不多废话,见顾莫杰有点兴趣,就拨了一个内线电话的号码:“索菲,你过来一下。”
  不一会儿,一个精干的女人出现在办公室里。虽然名字叫“索菲”,但是留着一头黑长直,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亚裔。
  那女人年纪有二十七八光景,穿着绿色短背心,所以露出胳膊和腰腹。就那么随随便便站着,都可以看到整整八块腹肌和两条马甲线很清晰。
  “GIGN里面,就有华裔外籍人员,如你所见。”
  ……
  从瓦耳特上校那边出来,顾莫杰总算是敲定了订单:
  原GSG-9人员,1个作战中队,16人,完全按照GSG-9现役时的编制安排。
  1名上尉军官、带领3个5人作战小队。每个人作战小队由1名中尉军官,带1名少尉、3名军士长组成的基础作战人员。之所以小队里留备用军官,也是为了一旦执行任务的时候出现伤亡可以继续顺畅指挥。
  要不说德国人比较轴,他们的基层人员随机应变的能力真的不是很强,没有军官指挥,就只能靠条件反射执行任务了,谈不上高深的配合。
  这一点顾莫杰最近可是深有体会、收够了。
  就说前阵子那几桩收购案,价钱和付款方式都谈妥了,结果注资的时候要从中国跨境转钱,德方的财务人员竟然会因为“合同没有约定从哪个中转行过钱、而中方选取的中转行又不符合本公司一贯操作习惯”,然后就抓瞎了。
  最后甚至还闹到费莉萝那里,要求在合同里把“转钱的中转行是哪一家”加到投资合同里面,然后才肯收钱。
  这种屁大的事儿,背后丝毫没有权利义务关系的变动,还能折腾得这么死板,中方财务和法务人员都震惊了。
  这种“人形机器”,不给他们加个脑子,是不会干活的。
  或许也就是这种思维模式,导致德国人在“智能化”这条路上一直走得慢吧。其实想想也是该的,他们连怎么‘让人做好一个灵活变通的人’都没做到,何谈让机器灵活变通?
  还是省事点儿,用西门子PLC语言写死吧。
  德国人适合做机械,做电子,但是不适合做智能,更不适合其他需要灵活变通的岗位。
  闲言休絮。
  配了一个中队GSG-9人员后,顾莫杰让瓦耳特上校照模照样再雇了一个中队的KSK退役人员,也是含军官在内16人。最后要了两个小队的GIGN,都是挑了女人,主要是亚裔,都选会说中文的,将来适合在内宅保护顾莫杰的女人家小。
  他原来在国内雇的那些低端安保人员,将来也会留着,除了个别心腹,其余慢慢转移到各处公司产业基地当安保管理人员。
  反正他生意大了,到处总要用人,直接解雇的话未免人心不稳。任何大公司经营,都是讲究个先来后到的,留几个中国人,也能相互牵制。
  所有这些人,再加上一个总负责的少校军官,一共是43人。今年实际只给他配了2个小队GSG-9、外加KSK和GIGN各1个小队,21个人。其余一半人瓦耳特上校答应未来两年有人了就给他补上,到2012年补齐。
  总负责的少校军官,就是一开始顾莫杰见过的那个海因茨·施耐德。GIGN那个女军官,也不出意外地是最后进来的那个索菲。
  所有士兵开的无任务基础底薪,是600-800欧元一天,执行任务的时候就另算了。
  至于从瓦耳特上校那里拿装备,自然是另外算钱。上校还是比较谨慎的,小威力的轻武器允许手下人直接买走带去雇主那里,但是51mm长NATO弹以上威力的全自动枪械、其他重装备,就别想了。
  这个价码也还算中规中矩:卡诈菲那种家伙,在利比亚找雇佣兵打仗的时候,普遍是500美元到1000美元一天的日薪。只不过那些人是打一天算一天,只有刀头舔血卖命的日子才有钱。平时是不维持雇佣的,相当于“劳务派遣”。
  顾莫杰这里毕竟是常年雇佣,一年中绝大多数时间并没有危险。所以纵然GSG-9和KSK的精锐程度远胜于老卡弄到的那些人,这个薪酬价位也很公道了,足够买到忠诚度。
  顾莫杰一行驱车回到汉堡,等谈判结果一完就准备回中国。
  新带来的20多个保镖,开了两辆乌尼莫克“野狼”越野车,一辆奔驰重型G卡,保护着顾莫杰浩浩荡荡回到汉堡。
  EOS公司的收购谈判,又有了些进展,顾莫杰亲自问了一下进度,提纲挈领抓了一下之后,就带着妹子和保镖,搭载庞巴迪回中国了。
  历时两个月的买买买,着实有够疯狂。
第二十四章
千头万绪
  庞巴迪快车划破夜空,在黎明的晨曦中降落在萧山国际机场。
  “终于回来了!”
  出国买买买连带花天酒地了两个多月,顾莫杰发现自己竟然想家了。
  年轻人,按说是很少出现这种情绪的。
  马云可以出国十天就想家,那是因为他老了。
  顾莫杰曾经一直以为,三十多岁之前,他是不会出现这种情绪的。
  带着陆文君和费莉萝回到竹溪小径,歇息两天,准备继续开工。
  算算日子,已经是2010年6月了,还两个多星期,外头就该放暑假。
  在汉堡的时候,吕尔森船厂那票设计师一直没拿出方案来,顾莫杰也懒得等。然而他却没想到,刚回国歇了两天,正要回去上班呢,加密邮件资料倒是发过来了。
  对方也是用的初音邮箱,加了顾莫杰好友才发过来的。初音邮箱毕竟有初音电脑管家和初音杀毒的安全技术支持,加密等级在民用邮箱里已经是目前全球最好的了,很适合谈商务正事儿。
  顾莫杰这一圈两个多月的欧洲四国逛下来,倒是逼出了几万个高端商务人员、开通了初音邮箱——比如,保时捷家的大部分商务、技术管理层,还有大众汽车、西门子的智能事业部、吕尔森船厂、费列罗巧克力、AC米兰/拜仁慕尼黑。
  毕竟,初音系用的都是初音邮箱。而如果不用初音邮箱的人,给用初音邮箱的新客户发邮件,是要先给“读信保证金”的,还没发快捷加邮箱好友。所以凡是跟初音有业务往来的人,纷纷都开了初音邮箱。这一圈,着实为初音邮箱在欧洲打出了第一批10万人规模的忠实拥趸。
  一开始,这些人毫无疑问会同时用两个邮箱,比如开了初音依然舍不得Gmail,但是渐渐等他们发现初音邮箱没有骚扰信息、又丢不掉,那就会慢慢扩散,在德意商务小圈子里传播开来。
  这个过程自然是很缓慢的,一开始没有滚起雪球来,估摸着也就一年增长十几万人。幸好那也不是初音的市场方向,本来就是锦上添花贴贴金的。
  以后见到马化腾,还能吹吹牛逼:你的QQ邮箱曾经很猖?最猖的时候能有多猖?有十万欧洲洋大人用么?没有?没有你还猖什么猖,回去夹着尾巴做人吧!
  ……
  邮箱业务的成长暂且按下不表,单说吕尔森首席设计师汉克发来的邮件资料。
  附件很大,很详细,明明是个草案,还给了好几种设计,还有尺寸详图和各部分吨位模拟,甚至连3DMAX模型都建好了。
  这特么也叫“草案”?早知道回国之前逼着德国人先拿一个半成品出来凑合凑合看看。
  再次在心里吐槽了一番,顾莫杰详细审读起来。
  这次的方案,还真是和保罗艾伦的“章鱼号”、甲骨文老板埃里克的“日出号”、阿勒马克图姆的“迪拜号”、阿布的“日蚀号”大不相同,甚至都没有传承的影子。
  前面那4艘船,代表了过去八年吕尔森的最高造船水平。但要说创意那是真没有,一眼看过去就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无非是涂装不一样、外设设备越来越先进,然后尺寸、动力越来越大。
  德国人缺乏建筑创意细胞的特性,在造船上真是体现得很厉害。看到那些模型,顾莫杰就在心里暗忖:也难怪当年“亲王”和“胡德”刚接敌的时候,会把远处的“欧根亲王”错认成“首相”、白白往海里打了那么多炮。
  不过看来这次德国人确实是下了苦心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6/5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