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终结者(校对)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517

  这种制度,防止了少数“刁民”明明没实力,在退市的时候当“钉子户”赖着不走。
  “所以,我们至少需要按照130亿美元的市值,按照预留30%溢价作为心理价位,来筹钱了。那就是170亿美元,刨掉已经吸到手的14%,还要150亿美元左右。”
  小学数学就能算清的账。
  是一笔大钱。
  当然,实际上可能用不到那么多,因为不是所有原股东都会在这波私有化中抛售的。
  另外还有一部分核心管理层、创始人团队,不会甘心从此退场走人,会选择到时候拿初音网络科技的股票置换,那样也可以为初音省下一些现金。
  这种股权置换式收购,在圈内是很常见的。
  扎克伯格准备拿下的WHATAPP,他拟定的手段,就是股权置换为主、现金交易为辅。这样可以让他省去很多和华尔街打交道的麻烦。
  而另一个时空的FACEBOOK,在搞定WHATAPP的时候,其实也用了股权置换——看上去FACEBOOK非常财大气粗地花了足足190亿美元收购了WHATAPP,实际上现金只有40亿美元,而剩下的150亿美元都是等值的FACEBOOK股票。
  不过,那一招扎克伯格可以用得很溜,顾莫杰却比较麻烦。
  因为另一个时空2014年的FACEBOOK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了,其股权置换估值可以得到第三方公认。
  哪怕是本时空,扎克伯格为了收购提前出现的WHATAPP,也在相应地提前FACEBOOK上市进程。原本预计2012年上市的公司,如今提前了一年,宁可损失一些估值,也要赶在年中上市。
  而初音网络科技至今还是一家非上市公司。
  拿初音网络科技的股权去置换别人的股权,缺乏监管部门所认可的公信力。
  何况,NHN反而是一家上市公司。
  扎克伯格是拿上市公司股份置换非上市公司股份。
  顾莫杰是拿非上市公司股份置换上市公司股份。
  两者之间的难度,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细究下来,顾莫杰必须准备的真金白银,要比扎克伯格多得多。
  至少也得融特么100亿美金备着打底,剩下的才好考虑股权置换。
  “目前的主流融资渠道,对我们有什么想法么?收购对象那边,情报工作目前做到哪一步了?有没有哪些大股东的意向比较明确、肯定愿意抛或者肯定不愿意抛?”
  面对顾莫杰的问题,费莉萝干净利落地回答:
  “主流融资渠道……目前在运作的,无非是发行可转债,还有就是动用如今用户储金越来越多的初音钱包存款,挪用于公司投资。别的渠道目前都没什么进展。至于目标公司内部,也就是游戏事业部的人明显不会抛售,如果我们真发起私有化,估计他们会趁机单干。”
第五十八章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被顾莫杰盯上的NHN集团内部,也绝对不是铁板一块。
  NHN集团,是2002年在高斯达克上市的。
  那时候,正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寒冬尚未退去的当口。
  如果对那段历史不熟,可以横向对比一下中国国内的N家互联网巨头——新浪、搜狐、网易,那都是2000年泡沫破裂前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尤其是网易赶上了2000年6月30号、几乎算是末班车。
  然后,纳斯达克长达两三年的萧条。
  当中国互联网企业再一次出现上市潮时,已经是04年、05年的事情了。比如04年的港股腾讯,05年的纳斯达克百度、盛大。
  当年的互联网泡沫寒冬是全球性的,身在韩国的NHN集团,当时自然也不好过。
  而那样一家公司,却在2002年这么一个几乎没有新互联网公司IPO的年份成功IPO,肯定是额外做了功课的。
  复盘一下十年前的局面,外行人就可以看出端倪了。
  早在2000年的时候,做搜索引擎起家的现NHN子公司之一NAVER,就已经图谋上市了,当时NAVER的老板也看到了寒冬前夜的危险,想学网易的丁老板那样蹭上末班车,可惜因为搜索引擎公司在成立的最初几年零营收的特性,导致NAVER没赶上。
  这没什么冤枉的,在那个年代,搜索引擎公司是比门户网站公司更不被资本市场看好的一类存在。因为门户网站公司尽管也谈不上盈利,好歹有广告收入,有营业额。而搜索引擎公司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前那几年,连营业额这个数据都谈不上,大家都看不明白这类公司的商业模式出路在哪里。
  别说僻处韩国一隅的NAVER没法上市,便是百度、谷歌,一样是熬到了2005年才上市。
  寒冬来临的时候,NAVER几乎冻死。韩国的市场比中国小,康萧条能力弱,于是,在2001年的时候,做引擎的NAVER老板下了一个决断。
  和一家有足够营业额、足够盈利的互联网公司合并。
  然后他选了当时韩国第一大网游公司HAN-GAME。
  这个决断是很被看好的。在2001-2003年的网络寒冬中,所有没有盈利的网络公司模式都在接受质疑和拷问,唯有网游公司一枝独秀,以其实打实赚钱的特性被无数资本看好。
  换句话说,若是2003年的时候,陈天乔肯在“传奇”最火的当口,找百度李老板合作,李老板说不定都会答应。
  NAVER和HAN-GAME在2001年合并,成立了NHN集团,因为利润丰厚的网游公司财务报表打底,第二年NHN集团就成功在高斯达克上市,融到了足够多的钱,渡过了互联网寒冬,也成为了韩国互联网圈子的不倒元老。
  后来,寒冬过去之后,NHN进一步拓展业务,除了搜索引擎、浏览器之外,NHN又涉足了IM即时通讯领域,最终在多年之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衍生出了KAKAO-TALK和LINE这两个拳头产品。
  但是,NHN内部游戏派和引擎/社交派的分赃不匀矛盾,多年来也是一直存在的。
  经营网游起家的HAN-GAME系认为自己劳苦功高,这些年来要不是网游事业部丰厚的利润支撑了整个集团的研发和推广烧钱,搜索引擎和社交软件事业部早就饿死了。所以,如今社交和引擎做大之后。
  而NAVER系的人认为:你们HAN-GAME做的那些网游,早就老掉牙,过气了,看看你们研发的“霸王大陆”、“R2”这种继续在大型端游领域走“邪路”的玩意儿!还有都运营了七八年还不肯扔的垃圾“仙境传说”!
  网络游戏早就向手游化、移动端、多端互通、优化低配置友好性方面转了!还端着03年~05年的设计思想做游戏!能有今天的业绩,早就是靠咱社交软件的推送反哺才维持住的了!真以为是游戏本身质量做得好啊!
  在NAVER系看来,如今HAN-GAME老派落后的网游开发思想,就和隔壁中国腾讯家代理的那些垃圾游戏差不多。
  腾讯代理的网游当然也赚钱,但是很多做游戏的圈内人都认为,那不是因为那些游戏本身做得好,而是腾讯的盘面太大,拿块板砖放在推荐位上都能飞上天。
  引擎、社交派和网游派的撕逼,就这么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深化,越来越深。
  哪怕没有顾莫杰的出现,哪怕没有任何蝴蝶效应,放任历史自然发展,NHN集团最终在2013年也彻底分家。
  只不过,没有再用回NAVER和HAN-GAME这两个十几年前合并前的旧名字,而是让NAVER系保留了“NHN”的本名,而HAN-GAME则改名为“NHN-ENTERTAINMENT”(NHN娱乐)。
  那一笔分家中,NHN的引擎和社交事业部拆分出了大约130亿美元的市值,而“NHN娱乐”作价80-90亿美元。
  一个220亿总值的韩国第一大互联网企业,就此和平分家。
  ……
  如今才2011年。
  按说,NHN的派系斗争大戏还没有激烈到非立刻分家不可的程度。
  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因为这个世界有了顾莫杰,移动互联网时代提前到来了。
  KAKAO-TALK提前出现了,网络游戏也在慢慢移动化。
  而HAN-GAME系因为在传统大型客户端网游的多年统治地位,要他们放下身段、放下固有优势去进行“破坏性创新”,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这世上,肯自己革自己命的人,毕竟没几个。
  顾莫杰也不需要知道历史,也不需要去揣摩人性,就能完全理解NHN的内斗。
  因为这玩意儿,完全就是“初音娱乐”和“初音网络科技”之间内斗的翻版嘛。
  想当初,初音娱乐为整个初音集团贡献了多少年的现金流,多少年的利润,让集团的财报看上去好看一点。
  而初音网络科技从财务上看,就是个赔钱烧钱的坑货。
  但是,初音集团当年没有面临内斗。
  因为初音集团不是上市公司,不用对散户和小股东负责。因为当年顾莫杰大把大把从初音娱乐抽血养活初音网络科技的时候,这两个公司里他个人都是绝对大股东。
  辛辛苦苦把网游做大的邹胜,虽然在头一两年心里苦,在古勇将加盟并且提醒顾莫杰注意派系利益均衡之后,也被抹平了。
  这就是制度的优越性了。
  上市公司就相当于是民主国家,办点大事儿各种掣肘。
  而顾莫杰的公司,当年是集权独裁。
  顾莫杰充分录用了当年走社会主意路线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不要引申,这里只是说有圣君在位的时候,独裁效率比冥猪高。昏君在位当然反过来了。)
  现如今,初音娱乐的流通股都有40%了,顾莫杰也只能依靠集团的二级控股结构来指挥公司经营。而实际上他在初音娱乐的绝对持股百分比,早已跌破一半,估计在30%~40%光景。
  所以,要是现在再让顾莫杰玩一把坑初音娱乐的钱,非法补贴初音网络科技,他也只能徒呼“朕做不到啊”。
  闲言休絮,回到交易。
  条分缕析把NHN各派系分割清楚之后,顾莫杰和费莉萝已经可以断言:如果NHN集团被提出私有化,那么HAN-GAME系的肯定是不会选择抛售股票的,而是会选择脱离集团、拆分单干。
  而且根据韩国人的证券法,他们不仅有权这么做,甚至在拆分手续的严格程度上,还比没有外来户提出私有化时更简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5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