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终结者(校对)第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517


第二十一章
揍得越狠掏钱越快
  顾莫杰上辈子刷惯了实用新型,却没怎么刷发明,加上他写的那些东西没什么保密价值,所以很多申请环节的小手腕,以及两者流程上的差异,他根本不清楚。直到费莉萝告诉他,他才恍然大悟。
  实用新型的申请流程中,只有两个关键日期,一个叫申请日,一个叫授权公告日。前者,就是权利人提出权利申请的日子,后者,就是国家专利局审核材料后、觉得可以向社会公开授权的日子。
  而相比于实用新型,发明的申请流程多了一个关键日期,叫做公开日。
  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之后,就无法撤回了,到了授权公告日,就会对全社会公布。而发明因为事关重大,是允许权利人撤回申请的,允许撤回的期间,就是申请日和公开日之间的这段区间,俗称“后悔期”。在后悔期里,发明的技术细节是保密的,包括对专利局也是保密的,专利局手里,只有一份该发明所需时间功能点的说明书,没有关于如何实现的技术细节。
  后悔期最长是18个月,但是如果权利人愿意,是可以缩短这段时间的。如果你不准备后悔,完全可以申请提交上去之后,稍微隔一阵子就申请结束后悔期、进入公示阶段。顾莫杰此前卖的那个发明,就是这么干的,所以他根本没注意到后悔期制度。
  为什么各国法律都会加入这么一个设定呢?说白了,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那些远远领先于全人类好多年的技术巨头。
  因为发明专利是有保护年限的,你申请专利成功之后,并不是永久保护下去,只是保护你20年。20年一过,这项技术就成了全人类都可以免费使用的公开技术了。
  而有些大公司的独门技术,是足足领先全人类20年以上的。这时候,他们就会掂量着:要不要申请专利?要不要赌人类还要多久才能超上我?如果我不申请,万一估计失误,会不会被别人偷机超车?
  这时候,在法律上设置“后悔期”这一条款,就起作用了。有了后悔期,技术巨头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先申请,然后放17个月,看看人类没有超上来的意思;如果没有,那他就行使后悔权,撤回申请,然后重新申请——再次获得18个月的后悔期。
  理论上,如果你领先全人类50年,那你就应该每隔一年半重复一轮申请-撤回的动作,如此往复三十三轮,等到你已经利用这门独门技术牟利了四十九年半,估摸着人类就快超上你时,你再申请第三十四次——然后这次就别撤销了,直接让它通过吧。
  如此,你原本只领先人类50年,现在却可以把这个优势用足69年半。多出来的这19年半,就是你的律师为你争取来的。虽然为了这多出来的19年半权利期,你多付了三十三轮的律师代理费(申请后撤回,律师费是照收不误的,而且是全额)。
  而且那些国际上技术先进的超级巨头们,也常常用这一招玩“专利潜水艇”——
  明面上,好像某些技术并没有被人类持有,是一片空白。后来的竞争对手就会被空白引诱,在这片领域投入研发精力和资金。而埋下潜水艇的巨头们,就会等到对手快临门一脚、甚至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突破、来提交申请的时候;才让这些保密期内的专利潜水艇突然浮出水面:
  不好意思,在你之前已经有人申请了这个专利了,只不过一直秘而不宣,你来晚了。
  如此,白白砸了研发资金又没捞到专利的对手,就会元气大伤,甚至一蹶不振。这一领域最著名的案例,要算当年波音灭道格拉斯之战。
  在60年代末的“人类首款宽体客机”之战中(波音最初的宽体客机就是波音747)。波音在很多细分的技术细节上,埋下了很多秘而不宣的专利潜水艇。这一假象导致道格拉斯没有提前绝望、壮士断腕,而是跟着波音的节奏拼到了最后一刻;直到资金烧完、鲜血流干之时,道格拉斯公司才恍然大悟:自己一开始就没有机会,人家是故意假装跑得慢,示弱引诱你奋力追,好让你追的时候血液循环加快,多流点血呢。
  那已经晚了,道格拉斯成了一具尸体,变成了后来麦道的一部分。又后来,麦道也成了波音的一部分。哪怕你原本是某领域全球第二的大公司,中了这种集群式的深水炸弹,都有可能直接毙命。
  ……
  顾莫杰没那么大的野望,他也不打算和人玩不死不休的专利潜水艇。何必呢,他来找苏伯迩,原本就是想赚笔快钱,和气生财的。所以,让费莉萝把那三项发明申请了之后,顾莫杰又忍着对扯皮的憎恶,和苏泊尔的苏先河耗了两日。
  确认对方没有诚心买自己的发明,而是准备山寨之后,顾莫杰使出了杀手锏。
  他再次来到苏伯迩,当着苏先河、张拓海和刘泽成的面,出示了三分发明专利申请书,申请日正是三天前,也是他们初次谈判之后的第五天。
  “苏经理、张经理。我觉得我们还是开诚布公地来谈比较好。我知道你们的仿制效率,为了安全起见,三天前我已经去专利局代办处正式提交申请了。目前那些技术还在保密期,不过如果有哪个后来者准备去申请的话,那三个申请中的发明会第一时间浮出水面。”
  听着顾莫杰的话,看着顾莫杰拿出来的专利局受理证据,苏先河直接就呆住了。因为那头他自己筹划的山寨进程也已经启动,不算工程师人吃马嚼花下去的精力,还有两幅模具钱都投下去了。顾莫杰这一手,直接让他的山寨企图断了。
  “你……这就是你的谈判诚意?你说的是要连发明人的署名权一并卖给我公司的,现在你居然以自己的名义提前申请了。”
  “当然,这丝毫不影响我的诚意。如果你们是真有诚意继续谈下去的,我依然有办法确保你们拿到完整的专利、包括署名权在内——因为只要你们给了钱,我就会直接把申请撤回,然后你们可以第一时间填上那个空。”
  听到这儿,技术总监刘泽成根本丢不起这个人,直接借口他还有别的会务,闪人了。让顾莫杰和苏先河、张拓海两人谈就是了。
  然而刘泽成的甩手,已经足够明确态度了:今天苏伯迩是必须拿下这几个专利的。
  或许对于别的公司,这几项技术如今不值得这些溢价,然而苏伯迩的情况是很特殊的。他们去年搬来钱塘,为的就是不想再呆在小地方被人贴上“乡镇企业做大”的标签,就是为了便于谋求上市。而根据苏伯迩的计划表,明年是非上市不可的。
  对于谋求上市的公司,对市场证明其核心竞争力、技术原创能力,哪怕是再微小的证据,都应该抓住。包括这些技术究竟是“技术引进”还是“自主创新”,都需要锱铢必较,每个字都斟酌。这时候,多给十几二十万的钱,反而不重要了。
  苏先河枯笑着捱过了一段难堪的会议时间,最后,还是靠着副手张拓海懂行,帮着讨价还价,才拿下了顾莫杰手头的全套技术。而且这次顾莫杰是要求资金到位之后,他才撤回申请,这些请求苏伯迩的人也只有全盘接受。
  事成之后,顾莫杰一算,他总共到手了70多万资金,9月份就可以到位。而苏伯迩一共花出去了80万光景,多出来的10万,就是苏先河贼心不死想要自己山寨一下试试、结果投下去的人力资源成本和模具成本。
  而如果当初苏伯迩一开始就直接买的话,顾莫杰甚至于只要对方60万就打包卖了。之所以后面变成70万,一方面固然是对苏伯迩贼心不死的惩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让费莉萝去额外申请-撤回了一轮,导致给律所的代理费多出来了好几万块。
  玩申请-撤回游戏是很昂贵的,需要付出大笔的律师费。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没有市场价值、只有职称价值的发明是从来没有资格被玩这一手的。
  苏先河这一作死,就为公司作掉了20万。
  ……
  付了钱,顾莫杰那头已经在张罗着正式开公司、随后就去开学报到。而苏先河还在如丧考妣地谋求重夺高层的宠信。
  张拓海在谈判中的表现,因为相对鸽派一些,顾莫杰对他表现出来的友善也比较明显。
  加上张拓海这人明显是技术宅出身,当初西门子给他的工资比德国同行低,他就能很有骨气地辞职回国,可见情商实在不高。在苏泊尔一年,为了转型扩张的大业,也是得罪了不少人。
  事情的余波渐渐平息下来之后,苏先河就开始逮住机会,到技术总监刘泽成那里下眼药了:
  “刘总,咱当初那决策可完全都是为了给公司省钱呐。以我的谈判本事和口才,要虚与委蛇拖住顾莫杰让他半个月不起疑心,完全是做得到的!顾莫杰之前没有想到申请-撤销这个把戏,可见他也不是老江湖。之所以后来又临时变卦去申请了,我暗访一番,发现貌似是张拓海和那个顾莫杰私下有联系……肯定是他把公司准备山寨的信息泄露给对方的。双方谈成之后,庆功宴上,那顾莫杰还对张拓海笼络有加呢!”
  苏先河的原话当然不可能这么直白露骨,但是意思就是如此。刘泽成听了之后也不批判他,也不认同他,只是淡淡地表达了一个意思:
  张拓海要是下去了,新市场事业部的研发活儿,你一肩挑起来?你挑得动么?在公司到深交所上市成功之前,张拓海这种有真本事的人,是不能动的。
  苏先河心领神会,原来刘总也是不喜欢那些打破论资排辈潜规则的年轻人的。现在不能排挤,那就是说上市成功之后……
  “罢了,让你小子再狂两年。”
第二十二章
初音网络科技
  赶在八月下旬,顾莫杰所需的热钱,也就是来自黄鹤和苏伯迩的那两笔,终于先后到账了。
  本来他手头还有十几万的小钱,不过在这阵子的张罗折腾和各项律师费开支之下,也已经花的差不多。静下来盘算一番,在百度和迅捷网络的钱到位之前,顾莫杰好歹可以动用120万资金。
  基于这个判断,顾莫杰对费莉萝的指示是不需要在要价金额上对百度让步太多,只要在十月份把钱拿到手,到时候能谈下来多少算多少。因为目前的120万,已经够他先把公司开起来了。
  2003年的《公司法》还是比较落后的,依然在沿用90年代的法律,立法部门还没来得及对这部法律作出与时俱进的修订。
  如果再拖两年,到05、06年那阵子,《公司法》会做出大改,那之后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一度降低到了3万块,而且还允许设立“一人公司”。如果不做实体产品,只是提供技术咨询类业务的公司,管制门槛也会比03年低得多。所以那阵子才出现了新世纪第一波大规模的创业潮,无非是创业门槛变低了所致。
  当然,目前说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现在就是03年,开一个公司就是需要50万起步的注册资本;而且50万资本的公司,允许的经营范围还很小。这也是为什么顾莫杰在这两笔热钱到手之前,想先弄个空壳子都做不到的原因。
  没有多想,顾莫杰就直接决定了:先拿出101万,设立一家经营范围是软件服务的公司。具体注册公司的法务业务,自然是直接交给天策律所,给费莉萝赚了。之所以选择掏101万,是因为有很多业务范围是必须注册资本100万以上的公司才能涉足的。反正顾莫杰现在的钱无论锅里锅外都是为了这番事业在花销,不如直接放在锅里,还能让公司初期业务开展灵活一些。
  想好了注册资本,顾莫杰考虑的第二个问题是法人代表。互联网和软件业的圈子虽然大,但是信息传递速度远不是别的行业可比的,可以说,互联网圈内没有新鲜事儿。如果顾莫杰直接自己上阵挂名,那无疑会被迅捷网络科技的人第一时间发现,就算他现在还没拿出新一代的输入法产品,也容易很快拉来仇恨值。
  所以,他需要一个隐身的障眼法。
  费莉萝不是自家人,自然不好让对方当法人代表;周立新能力和可靠度都足够,然而他是在阿里集团有劳动合同的,算是同行,也不好违反竞业禁止。至于顾莫杰的父母,那都是在国企工作的,就更麻烦了。
  虽然顾莫杰可以让父母提前十几二十年退休,告诉他们下半辈子不用打工了,就靠他养活。可是他知道以父母老国企人的落后思维,应该是不会对这种安排有什么安全感的。毕竟世纪之交的互联网泡沫破裂才过去两三年,很多老派的人始终觉得互联网的钱不过是捞一票就上岸的不可持续之计。
  顾莫杰可以肯定,就算他现在在母亲面前摆出证据,证明她儿子有一千万了,母亲也是不愿意放弃国企中层干部的体制内身份的,甚至还会觉得一千万都不够一家人一辈子不干活的花销。除非哪一天顾莫杰直接掏出几亿,那没得说。
  ……
  顾莫杰父母两系都人丁单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当年都不是爱多生的。姨表那边的周立新不能用,只有从姑表这边找人选了。顾莫杰盘算了一遍自己身边的亲戚。年纪合适,又没有身份麻烦的人选,貌似只有他姑姑和表妹了。
  姑姑顾晓敏和顾莫杰的父亲是姐弟,比顾莫杰的父亲还老好几岁,都四十七八了,离了婚,退休在家;退休之前,是在钱塘毛纺N厂做总会计师的。
  03年的退休制度,一线女员工一般50岁才退休,而国企的管理层女性,很多都能做到55岁,按说姑姑顾晓敏今年47,哪怕是一线做工人的,都没到该退休的年纪呢。然而这里面,却是有故事的。
  因为顾莫杰的姑父,原本90年代的时候是钱塘毛纺N厂的厂长、总经理。90年代那阵子,尤其是计划内外价格双轨制放宽前后,任何国企内的高层如果手脚不干净,那是很容易捞到点什么的。哪怕什么都不生产,只是把计划价的物资买进来,批条子倒腾给民营企业,都能回扣无数。那时候又是纺织业外贸创汇的高峰期,顾莫杰的姑父钱多了之后有些飘飘然,做出些抛妻弃女的事情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90年代末,顾莫杰的姑父和姑姑正式离婚了,姑父旋即让小三上位,另有颇多外宠。姑姑顾晓敏伤心之余,受不了厂里人言可畏,众人背后指点嘲笑,才谋了个提前退休,赋闲在家。
  谁知姑父也是运气不好,原本有自己老婆做总会计师的时候,上下还有人兜着点儿。离了婚后,厂子财务这块被外人趁机把持,不到三年,很多见不得光的旧事捅了出来,双规请去喝茶了。幸好胆子不算大,黑得不算多,只是开除公职档籍,没有去吃牢饭。
  顾莫杰想过找姑姑当新公司的代表人,然而后来很快又否决了,因为毕竟是见过世面的,肯定不像那些小白的傀儡那么容易控制。虽说是自家人,可是顾莫杰的有些经营手段太过天马行空,很难让老一辈的人信服,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如此一来,最好的选择就是找表妹接盘了。当然就算是找表妹接盘,姑姑肯定也会插手过问,毕竟谁也不会看着自己女儿不明不白参合到莫名其妙的生意里头去的。所以顾莫杰也算是想好了对策:到时候就对姑姑解释,之所以不让她来当代表人,是因为需要她帮着把关新公司的财务进出。财务和法定代表人是不能重合的,这个解释也说得过去。
  顾莫杰的表妹名叫潘盈盈,比顾莫杰小两岁,开学才上高二。如果让表妹当傀儡,最大的问题是年纪有点小。为了这事儿,顾莫杰咨询了一下费莉萝,说是有没有办法把潘盈盈变成“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费莉萝略微琢磨了一下,说没问题,稍微花点钱腾挪一些资金报税就可以了。
  根据《民法通则》,年满18周岁的人,如果没有精神疾患之类的障碍,就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了。但是哪怕不满18岁的,也有一个口子开着,可以特事特办,那就是“年满16周岁、以个人劳动所得提供主要生活来源的,可以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表妹潘盈盈年满16岁了,顾莫杰要做的,就是弄一些他名下的技术成果销售啦、或者别的什么来钱的渠道,洗一洗,对外用潘盈盈的名字去报税。只要交够了税,甚至是“补交”够了税,金额足够,哪怕不是社保可以查得到的那种,都有办法让人变成“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各种细节自然会很复杂,不过有费莉萝操心,顾莫杰就不用去管了,大不了多给几千上万的律师费帮着运作。有时候,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那就不是问题。
  ……
  9月1日,顾莫杰的新公司总算是挂牌了,公司的名字,经过顾莫杰的反复斟酌,被定为“初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1万。
  公司注册地址选在了城西的文三路高新产业园区,顾莫杰随便选了一幢写字楼,租了两个办公室。之所以选在这里,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是钱塘市政府规划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03年的时候还不算很贵,几年之后,等到周边的阿里集团这些都成长起来后,这里的互联网产业扎堆效应就很明显了。
  不过顾莫杰为公司选址在这里,倒是和阿里没什么关系,完全是因为他开学之后就要去钱江大学念书了,文科类的几个院正好在西溪校区,顾莫杰把公司也选址在文三路上,倒是恰好方便了自己往返。哪天不想住校了,自己睡办公室都比回家方便。
  新公司里,顾莫杰持股90%,周立新和潘盈盈各自持股5%,不过其实这些钱还是他自己出的。顾莫杰丝毫不担心将来表哥表妹分走他多少东西,因为如今的公司股本还很小,将来他从迅捷科技那里捞到的钱到位之后,明年他会让费莉萝重新给公司变更增资的,到时候股权结构会重新稀释,周、潘二人到时候的股份占比下降十倍都是有可能的。
  明面上,这家鑫公司是看不出和顾莫杰有任何关联的,因为非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并不需要对公众公开,外人也无处查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5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