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终结者(校对)第4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6/517

  但是也有人觉得顾莫杰是在说大话,认为他举的生鲜和烘焙这些例子太极端了。
  “好,我知道大家还不够相信,我再讲一个故事,不讲时事。”顾莫杰并不气馁,随口就扯到了别处。
  “假设,今天我们穿越回3000年前。”
  这个开头太玄幻,衣冠楚楚的投资人统统都被震住了。
  握草!这是亚洲首富该说出来的话?
  幸好,后面一句顾莫杰硬生生就圆回来了,没闹出“游泳教练”型的笑话。
  “我们知道,石器时代是没有剑的,剑刃太薄,没有延展性和韧性的石头,根本没法打造成剑。但是石器时代有石戈石矛,这些武器要求比较粗糙,石头也能做。然后,青铜时代来了,戈矛从石头进化成青铜的。到了3000年前,铸造青铜器的匠人某一天灵光一闪,铸出了世界上第一柄剑,青铜剑——请问,这时候应该让什么人转职过来,当世界上第一个剑客?是从铸铜工匠里转职,还是从使用戈矛的武士中转职?”
  满场肃然,大家都觉得这个问题很有哲理性。
  而且持两种观点的人都有。
  但是有了顾莫杰之前烘焙那个例子的惨败经验,似乎应该回答“用戈矛武士转职做剑客”更加政治正确?更加显得自己商业逻辑敏锐?
  幸好,顾莫杰并不是要为难大家,或者看大家答错的笑话。他仅仅停了十几秒钟让大家思考,立刻就自己报答案了。
  “大家不必纠结,我认为世界上第一个剑客,当然应该是先从铜匠转职过来的——因为剑是铜匠打造的、‘定义’的,只有铜匠最熟悉剑的物理特性,这时候由铜匠先示范性地使用一段时间,才能更好地告诉世人剑该怎么用,也便于铜匠发现锻造中的明显缺陷,改良剑这种武器。
  如果世界上第一把剑就直接交给一个用戈的武士,下场只有一个——武士拿到剑就像用戈一样猛力挥砍,然后一剑下去就断了。
  但是,一旦剑从铜匠铺子里的试验品,变成可以量产对外销售的兵器,这时候剑客还应该从铜匠当中转职么?当然不是了!这时候应该从戈矛武士当中找人来当剑客。因为武士才有更强壮的体魄,更成体系的技击招数。
  这样的例子,历史上还有很多。
  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结束之前,那时候美国的好莱坞还没有崛起,好莱坞式的商业电影还处在萌芽状态,电影技术也不成熟,默片、有声片的争夺都没有完成。
  那时候的好莱坞电影,采用的是什么模式?‘制片人负责制’。因为制片人什么都懂一点,摄影,录音,灯光,道具,都懂一点。他更知道某些东西技术上能不能实现,从而会对电影的表现内容作出取舍,确保电影首先能够拍完,成功上院线。
  但是电影技术成熟之后呢?
  1935年,伟大的杰斯·拉斯基创立了派拉蒙影业,他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他从派拉蒙开始,把整个好莱坞成功转型到了‘导演负责制’轨道上。拉斯基先生认为导演才该是一部片子要拍成啥样的最终拍板人。
  为什么制片人责任制会变成导演责任制?因为电影技术相对发达了,导演任性一下,艺术要求高一点,也不至于因为‘这事儿技术上没法实现’而导致电影烂尾。
  导演比制片人更倾向于电影要表达的艺术内涵和神髓。所以当技术不再是制约电影能不能拍出来的主要瓶颈之后,艺术的担纲者成了电影责任的一把手。
  这是一个新兴行业向成熟行业转化的过程,是一个技术第一性行业向艺术第一性行业转化的过程。
  互联网世界发展的前十几年,一切在摸索,大家很原始,让搞技术的担任一把手,可以让公司走得快——微软这种程序员出身的人当CEO的公司,在此前一直盘踞世界第一软件巨头,就是那个时代的证明。
  但是,十几年过去了,我们都走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了,看到人工智能的越来越多应用了。如今的互联网技术在和日常千万行业交融的时候,还应该以技术为主导么?我觉得不应该。
  这就是为什么程序员思维当一把手的,比如微软公司,即将在后面几年被我超越的原因。看看他们做的MSN和SKYPE那种丝毫不懂得怎么样让用户少按几个按键的糟糕人机交互体验,就知道程序员责任制的公司要完蛋了。
  当然了,互联网上拥有壁垒的核心技术有没有门槛?当然有,比如初音的人工智能助手,我们的大数据分析服务,我们的云计算服务,都有门槛。初音不做的话,这个世界上估计没人能做。
  但是,你们需要用这个东西,难道就非要亲自做?我们初音已经放低身段,把这些服务打包好了、非常亲切地明码标价摆出来卖了。需要用到这种服务来创业的人,随便买就是了——曾经的戈矛武士转职做剑客,难道还要亲自掌握铸剑的技术不成?不!找铜匠买一把不就是了!
  所以,我们不会仗着自己手上有个军火库,造了五千把剑,就自满意得觉得应该亲自招募五千个戈矛武士来当剑客打工。不不不,我们喜欢躺在那里,等希望转职的人自己零售买走我们的剑。
  ‘互联网+’这个词,我在去年某些特殊场合偶尔提到一句,提错了么?没有,正如铜匠刚刚造出剑,是应该去‘互联网+’,找人实验。这时候,互联网是主动的,被加的那个行业是被动的。
  但是,现在‘互联网+’的时间节点和风口已经过去了,我们要的是‘+互联网’,各行各业千行万业他们是主动的,他们需要互联网服务来扩大他们的生意,就像他们需要有空气来呼吸一样——那就让他们自己找上门来好了。
  我看在座的还有不少美女创业者,我多说一句。我这人喜欢被动,喜欢受。初音平台那么多细致的互联网服务,就躺在那儿,等着做内容的、做自媒体的、做定制的、做曾经没有电商化的生意而你想把它电商化的,等着一切创业者,来上它呢。”
  沃勒个去!
  拜托大哥这个是全世界电视直播的有木有!
  剪接都没法剪接的啊!
  央媒来的主持人和摄影师都特么要抓狂了。
  魂淡啊!让咱怎么交差啊!
  但是,怎么好像听众的反应很吊?都打了鸡血一样?这个世界被玩坏了吗。
  “痛快!”
  “说得好啊!”
  “握草!太给力了。姐回去就要上初音啊,坐莲都行啊!姐找到出路了。”
  ~!@#¥%&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嗯,好像已经四点半了,忙的人先散会吧,我要说的内容,精华都在这儿了,后面纯粹是答疑的瞎逼逼,没什么干货。诶?别不好意思啊,该闪的都闪吧。”
第七十八章
我说谁是救世主谁就是救世主
  顾莫杰这番话一出,地球上对于“互联网+”和“+互联网”这两个概念孰为主、孰为次;孰为纲,孰为目可以说是再无争论。
  一锤定音。
  而且,他并不是霸道地给出一个铁口直断的结论,而是从历史的范畴高瞻远瞩:这两个概念,在人类互联网历史发展的某些阶段,是分别起主导作用的。
  只不过“互联网+”概念主导的阶段,总长度不到2年,而且至今为止应该已经过去了,后面是“+互联网”的时代。
  这也就给所有坚持“互联网+”概念的人和企业留足了面子,让大家更容易接受:没说你们过去错了,只是现在老一套已经不合时宜了,过气了。
  “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禹之道于今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一股韩非的杀伐变革之风,扑面而来。
  二马老李,佩奇小扎,盖茨库克,无有不服。
  已经死了半年的乔布斯就更不用说了。
  时间过了4点半,按说可以差不多散场收拾收拾,参加晚宴了。
  但是,没有一个人离开会场,哪怕在顾莫杰主动提醒大家时间已经到了的情况下。
  “顾总,下面能分享一下,初音集团这大半年来,是如何实现初音网络科技、初音娱乐这两家子公司在内容消费率和营收收入方面都快速暴涨的么?”
  “对啊,后面就该说这个了吧,分享一下吧。”
  从主持人,到台下重量级的嘉宾,纷纷把关注力集中在这一点上。
  毕竟,这才是他们自今年以来对顾莫杰最好奇的一个点。
  从去年,也就是2011年4季度开始,初音曾经的主要竞争对手腾讯,出现了营收收入和净利润的暴涨,每个季度相比于前一年的同比,动辄涨80%都算是轻的,今年年初甚至出现了100%多的暴涨。
  初音集团其实今年也有比较大的营收、利润增长,只不过这根增长轨迹抬头的起点比腾讯晚了将近半年,大约是在2012年年初过完农历新年之后开始的。
  但是这个势头起来之后,倒也一路稳健。公司在游戏、音乐、视频这些已经深耕的内容领域,外加初见平台上那些自媒体公众号的广告流量收入,普遍获得了比前一年同比60%以上的增长率。
  这个是所有人都好奇的地方,也是他们今天来听顾莫杰逼逼的主因,犹如骨鲠在喉,不听不快。
  顾莫杰对此先是谦虚了一下:“初音的增长很快么?才60%几啊,我们今年的用户规模比去年涨了三分之一都不止,60%多的营收增长,平坦到客均收入上,才一点点好吧。我记得在座有些同行,在用户数没有增长的时候,营收都能八成到翻倍地涨,那才叫牛逼吧,连我都佩服啊。”
  握草!话能这么说么!
  在座的几乎要一口老血喷出来了!
  谁都知道他是在嘲讽马化腾,也知道腾讯在利润和营收数据上如今确实很漂亮。
  问题是,这个能这么比么!
  谁都知道,腾讯的利润暴涨是怎么来的,那是靠燃烧用户存量获得的啊。
  打个比方。在腾讯需要争夺中国第一市场占有率的时候,他是不能用很多下作的、让用户体验恶劣的营销手段的。
  比如,马化腾当然很希望打撸阿撸和毒奶粉CF的人越多越好。
  理论上,推广这些游戏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呢?是给全国4亿QQ用户每天一登陆QQ,就弹一个QQ弹窗,配两句傻逼广告词:
  “穿越火线激战等你!”
  “英雄联盟号角吹响!”
  假设他这么干之前,有1000万人试水、300万人充值入坑。那么这么丧心病狂弹窗之后,说不定可以涨到3000万人试水、800万人充值入坑。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腾讯在网游市场上的营收也就翻倍地往上窜了。
  但是,天天弹窗是会让用户恶心的。
  说不定,就有几千万QQ用户因为特别反感脑残网游,被你连弹一个月弹窗之后,连QQ都弃了,从此改用初见。
  这是饮鸩止渴。是腾讯争夺严肃社交领域头把交椅失败之后,不得已而为之的套现离场之计,是马化腾背后的大股东恐慌想把钱落到实处的无奈之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6/5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