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终结者(校对)第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517

  邹胜没有等顾莫杰再发问,他知道自己来得太突兀,还是开门见山的好。
  “我已经不在迅捷网络科技了。”
  顾莫杰刚想问他:红茶要不要加奶?听了邹胜这句话,拿奶壶的手顿时凝住了。
  “啥?”
  邹胜觉得有些难堪,但是不得不重复一遍:“我已经不在迅捷网络科技了。”
  顾莫杰放下奶壶,扶正了眼镜,确认自己没有认错人,也没有幻觉,缓缓地追问:“迅捷网络科技,是你自己的公司,你却说你已经不在那里了?”
  邹胜显然被戳到了痛点,但是他不得不亲自说下去,以他如今的处境,根本没有人关心他的现状。
  “那已经是史广护的公司了,而且史广护也没打算让这家公司经营多久。现在万能输入法的用户已经跌破三千万了,他已经成功转化了二十几万用户去玩他爹的征土游戏盒子。等到万能输入法的品牌价值彻底崩盘的时候,他就要卸磨杀驴了。”
  顾莫杰用了五分钟,消化邹胜的说法——消化的过程中,顾莫杰当然也会亲自上网,查询检索一些资料,确认邹胜所言无虚。自从万能输入法对他没有威胁之后,他确实有些随性了,都不怎么关注这个曾经的劲敌。
  五分钟后,顾莫杰确认了对方所言不虚。
  “那么,你现在已经是被史广护拿了点儿小钱遣散了?那你今天来找我,又是为了什么呢?我可不会帮你找史广护报仇。”
  邹胜一咬牙,说道:“我知道你在做下载工具。”
  顾莫杰一愣,下意识地回答:“我没有做下载工具,我做的是软件管家。”
  “软件管家,需要一个嵌入式的下载工具!”
  “这么说倒是没错……”顾莫杰承认了邹胜的说法,随后,他才眼前一亮,“对了,我想起来了,你被史广护扯去做输入法之前,就是做下载工具的?”
第八十章
我的地盘我做主
  也亏得顾莫杰忘记了历史,所以他并不知道:当初,仅仅在他弄出“万能输入法”后数月,一个历史的关键节点,已然被他带来的蝴蝶效应改变了。
  如果没有顾莫杰的出现,“超越智能ABC的新一代拼音输入法”这一概念,就不会在03年就开始火起来。也就不会有史广护这样一个富二代关注,邹胜也不会被他的主子逼着,改行到输入法这个领域冲锋陷阵。
  如果邹胜没有被迫中途改行,那么他03年开发出的那款下载工具,就会成功冠以“迅雷”这个名字,然后慢慢在下载工具这个领域搏杀壮大,最后靠着机缘巧合获取决定性的成功。
  可惜,一切没有如果。如今的现实,就是邹胜做输入法也没能成功,做下载工具的老本行也废得差不多了。虽然技术基础还在,但是品牌价值和技术前沿,都已经不在了。
  或许有人会觉得:不就是被史广护那个废渣耽误了一年半么?大不了靠着200万的团队启动资金,先做起来,再拉新的投资,重整旗鼓,难道不好么?
  事实是,互联网世界的一切,都是瞬息万变、残酷异常的。
  每一件事情,合适的切入窗口期,都只有昙花一瞬,过了这个村,便没那个店。
  03年上半年,或许还算是一个比较明智的、切入下载工具领域的时间点。但是到了04年年中,这个领域的市场已经急剧恶化了。
  网际快车,也就是FLASHGET,在原本时空的历史上,在04年年中这个时间点,都已经占领了国内78%的市场份额;而如今这个时空,因为“迅雷”不存在了,网际快车的市场占有率一度飙到了85%以上,隐隐逼近90%。
  历史上的邹胜,在04年年中到年底、这半年最艰苦的窗口期里,都一度发生过动摇,觉得自己选错了创业方向,后悔当初和网际快车正面开片。
  何况是现在,邹胜本就已经元气大伤了呢?
  当然,邹胜也不是没有垂死挣扎、没有努力过。被史广护抛弃之后的这一个月里,邹胜找过好几家粤省的互联网业界投资人,试图说服他们为他重新启动的“新一代以P2P资源为发展方向的断点连接下载工具”计划投资,但那些风投人无不对他的企划案嗤之以鼻:
  开玩笑!网际快车都已经这么牛逼了,你现在还冲进这个领域去怒送一血?嫌弃人家网际快车抢人头抢得不够爽、升装备升得不够快?做这种企划案的人,一看就是没远见!这种人,就算有技术,又如何?
  于是乎,蹉跎了一个月,不知道带着弟兄们何去何从的邹胜,注意到了顾莫杰的新动向。
  邹胜一直是关注初音网络科技的动向的,当然,是作为敌人来关注。
  在这个长达一年多的关注过程中,邹胜折戟沉沙了好多次。无论是在僵尸网络恶意点广告的问题上、还是谷歌Adsense广告算法的优化问题上,顾莫杰一次次地骗过了邹胜,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最后把邹胜打到了如今的田地。
  但是说心里话,邹胜虽然恨顾莫杰恨得咬牙切齿,骨子里还是觉得顾莫杰这人有本事、有眼光,绝非史广护之流的富二代可比……甚至,他本人都不得不甘拜下风。
  这个关注的过程中,邹胜自然会注意到,顾莫杰新上线的“初音电脑管家”,其实是一个优化大师和软件下载工具的结合体。
  这么说还不够全面,毕竟下载工具并不能主动帮助用户检索资源,而顾莫杰的初音电脑管家却可以。所以确切的说,顾莫杰做的,是一个“优化大师”加“下载工具”加“可以为盗版用户精确找到可下资源的专用搜索引擎”的三合一便捷软件。
  以邹胜在下载工具领域的眼光,他当然可以一眼看出,顾莫杰的“初音电脑管家”如今还不是“完全体”,在下载工具这个短板上,顾莫杰是捆绑了网际快车的。必须用户电脑上同时有安装网际快车,初音电脑管家才能顺利地为用户下载到他们所要的软件。
  这里,就是一个做下载工具的技术团队,找到出路的所在!
  如果说,如今在国内做一款全新的、纯粹的下载工具,已经错过了窗口期的话。那么,做一款“盗版软件资源搜索引擎”加“下载工具”的结合体,依然还有市场。这个创新的领域,至今还没有人和顾莫杰竞争!
  除了顾莫杰,国内似乎没有人会在这个时间节点,把钱傻愣愣地往下载工具这个已然白热化的市场里砸了!
  邹胜是在极度痛苦当中,想明白这一点的。然后,他就乖乖地坐飞机赶来钱塘了,想和顾莫杰谈一谈。
  毕竟,邹胜骨子里还是一个对技术有信仰的人。一个投资人,一个商人,或许只要舍得钱,就能够全面、彻底的转型。而一个工程师,一个科学家,是很难彻底转型的,如果他毕生所学的知识过气了,他也只有跟着过气。这是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坚持,也是他们的悲哀。
  邹胜多年的技术积累,让他只有在做下载工具这个领域,才能充分发挥他的余热。
  ……
  顾莫杰的办公室里,邹胜把来龙去脉和顾莫杰开诚布公地谈了一个多钟头,顾莫杰越听越是惊讶,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这种可能。
  他想到过邹胜有可能会被史广护抛弃,不得不另找投资。但是,自己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投资人啊,这种事儿,怎么会找到自己呢?何况自己还是他的仇敌。
  被邹胜条分缕析地说了那么久,顾莫杰才豁然发现:原来现在在国内,新起炉灶做一个下载工具,是那么血腥白热的事情。原来各大投资人都不愿意接手一个会立刻和网际快车短兵相接的软件。
  顾莫杰斟酌着语言,试图压一压邹胜的底线。毕竟是曾经的敌人,顾莫杰对于从敌人身上榨取最大剩余价值是毫不吝惜的。
  “你看,我现在和网际快车合作得很好……我提供电脑管家,提供资源检索和推荐,侯延堂提供下载工具。这样相安无事,有什么不好?”
  邹胜对于顾莫杰的这种搪塞丝毫不以为意,他不相信顾莫杰没有野心。
  “合作再好,也不如自己掌握全部技术地好——如果有哪个初音电脑管家的用户,电脑上没有安装网际快车的话,难道你就看着你的资源搜索功能直接趴窝?让用户只能看、不能下么。”
  “这个问题不能这么看——如今初音电脑管家才不到一千万装机量,而网际快车已经有七八千万的装机量了,说不定年底就会过亿。眼下我和候延堂合作,只要候延堂看得出我有前途,他自然会和我相互推荐对方的产品。一个才一千万人的小软件,和一个已经八千万人的巨头,相互交换推荐位,你说我是赚了还是赔了?如果我现在露出一点自己搞下载工具的意向,你觉得候延堂还会这么和我合作么?”
  邹胜不甘心,反驳道:“可是你可以偷偷地搞起来,有备无患。有了技术储备,才不怕别人卡你的脖子。”
  顾莫杰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杯遮住的那部分脸上,尽是上钩的得意。
  “偷偷地搞么——我当然是愿意搞的了。但是这也意味着新的下载工具将没有资格以一款独立产品的姿态马上出现,只能先作为‘初音电脑管家’的一个插件包。将来哪怕逐渐被网际快车注意到,我们也要解释为:我们不会推出独立的下载软件;这个插件包的目的,只是为了确保‘万一用户的电脑上没有装网际快车、好歹我们的初音电脑管家的下载功能也不会趴窝’——这样的待遇,你能够接受么?”
  只能做事,不能正名。而且不能正名的话,也没法成立一个独立结算的项目部门,不可能作为一家独立子公司接受投资,邹胜的权限和可能拿到的股份期权,也会低得多。
  邹胜觉得喉咙干得发苦,用几乎沙哑的声音问道:“如果我接受,你给我什么条件。”
  顾莫杰站起身,舒展一下筋骨,然后转过身去,看着窗外的夜空与灯火,冷冷地说:“仔细算起来,你还有200万,但是我不缺资金。你要带进来的话,我可以给你算占比。至于你原来遗留的下载软件技术,我也给你作价200万好了,其余团队的一些零散人力资本和残余品牌价值,我一共算你500万,你服不服。”
  邹胜似乎突然看到了希望,顾莫杰一开始压了他那么久,没想到最后在给他的团队估价的时候,还是按照挺中肯的价值来估算的。便是邹胜自己,也觉得如今自己最多只值三四百万了。
  顾莫杰看邹胜眼神转亮,泼了一盆冷水下去。
  “别高兴的太早——我还没说我现在的公司值多少呢。我的公司,好歹现金流加技术成果,都三千万开外了。还有那么多用户量和品牌价值,你觉得该值多少?这么一家公司,接受你这五百万的加入,你的团队又能占到多少?”
  邹胜哑然。
  顾莫杰的公司,从来都是他自己一个人独资,也没有接受过任何风投的投资,自然很容易让人忽视公司的估值问题。所以邹胜潜意识里,一直都没有想过“初音网络科技究竟值多少钱”这个问题。
  现在一想,要是顾莫杰把他自己的公司估值好几亿的话,那么自己的五百万岂不是依然只能占1%~2%的股份?
  果然,顾莫杰伸出两根手指:“我只能给你2%的期权,1%给你本人,剩下1%给你团队里其他人,你想一个分配方案吧。你只能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
  邹胜不服,却又不敢不接受。如果不接受,说不定国内真没第二个人有勇气去做这种要和网际快车短兵相接的生意了。
  “我……我不是不接受,可是你能给我一个充分的理由么?你是怎么计算你目前公司的市值的?如果不能让我心服口服,我怎么接受得了?”
第八十一章
股权变更
  随便翻开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历史,有一个问题,往往会被外行人误解,那就是互联网公司的市值算法。
  很多小白文在这个问题上信口开河,王霸之气乱冒,说是多少就多少。然后投资人还纳头便拜,马上认了你的报价。那种情节,只能说是狗血淋头。
  现实世界中,是没有那么多白痴的。
  一家互联网公司,到了风投眼中,究竟值多少钱,是看哪些属性决定的呢?
  看纯利润?显然不是,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是连年亏损的。
  那么,看营业额?也不然。很多市值狂飙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营业额。开业前三年做的都是烧钱白送的事情。
  所以,这是一个需要综合分析的问题。如果非要举出一个最核心指标的话,或许还是用户数量和可持续市场占有率更靠谱吧。
  举个简单的例子。
  彼得蒂尔2000年光景开始烧钱做PAYPAL(可以理解为美国的“支付宝”),一年内烧了2000万美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5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