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终结者(校对)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517

  也就是说,只要点龙虾,不管是2磅的,还是6磅的,烹饪费用都是60美元。平摊开来的话,虾越大倒是越划算了。
  顾莫杰倒不是差钱,只是一时觉得这儿太划算了,琢磨道:“要不,我们就吃个A级、6磅的?看上去好划算的样子。”
  费莉萝白了他一眼:“吃得完么?”
  顾莫杰一拍胸脯:“6磅是连壳的分量,怎么吃不完?别的菜少弄几个好了。”
  说着,也不再和费莉萝商量,直接下单了。费莉萝看着暗暗好笑,如此身价的人了,居然还会因为觉得吃某个菜划算,就多点一些。
  “你真是……也不怕掉价。”
  “怎么就掉价了?在国内被关税折磨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还不许我占点便宜回来?我也不是差钱,就是觉得原来这些年活得好亏。美国人的消费者保护真特么给力,吃个龙虾还要算那么清楚的账。原来每年去千岛湖吃鱼头,挨宰都比这儿狠了。”
  海鲜上的很快,顾莫杰和费莉萝马上就没有功夫闲聊了。两人是散步来的,也就点了两杯红酒。这样的小店很是随和,你点酒既可以按瓶来,也可以按杯;露天的柜台上一溜儿都是木塞塞着的半瓶酒,随性得一塌糊涂。
  厨师上的龙虾,原本只剖了虾身的壳儿,虾钳还是整个的,美国人吃龙虾大多不吃钳。顾莫杰牙齿不错,也不在乎形象,让老板提供了一个小锤子,就把虾钳也砸碎了,挑出整块浑圆饱满地钳肉,丢到费莉萝餐盘里。
  顾莫杰自己也吃了不少龙虾,喝了两杯蒙大拿冰酒,若有所思地感慨了一句:“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硅谷人总觉得自己可以改变世界了。”
  费莉萝懒得搭理他:“又怎么了?才出来一天,就恁多感慨。”
  顾莫杰也不勉强,他知道费莉萝跟不上他的思路:
  “我不是感慨,是真想通了——你看,在美国别的地方,或者英法日本,你要赚大钱,从事金领职业,只有往特大城市挤。那些现代产业的分工合作越来越严密细致,需要人越来越扎堆。结果赚了那么多钱,只能住那么小的房子、呼吸污染严重的空气,有什么意思呢?只有硅谷这地方,这儿的人,其实每天都在致力于一件事情——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人类,不需要在肉体上扎堆一处,照样可以创造出足够的价值来。网络越来越发达,为什么人类还要挤在特大城市里,每天面对面才能沟通?在视频会议里、电话会议里难道就不能沟通了么?为什么在国内我们搞互联网,还要挤在政府规划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里头?这种规划本身就是违反网络的基本精神的。”
  顾莫杰说到这儿,也许是喝多了,思如泉涌。他又要了一杯冰酒,一口闷了,酒壮怂人胆地一挥手:“哪天等我发达了,我特么也回国建一堆互联网公司,偏不去政府规划的产业园区。那种园区,谁爱挤谁挤。”
  “你喝多了,还是打个车回去睡觉吧。”
第八十五章
时代的火种
  歇了两天,彻底盗过了时差,也渐渐融入了硅谷的氛围气场,顾莫杰终于迎来了和杰夫辛顿约见的日子。
  顾莫杰一开始以为会见的地方会选在谷歌公司总部所在的山景城,后来临时得知在帕罗奥图。帕罗奥图也是一座小城镇,距离山景城也就十几公里,同样是沿着101号公路。后来顾莫杰和联络人一打听,才知道谷歌名下有很多半独立的科研机构都放在帕罗奥图,为的是斯坦福大学就在那儿,以便于为那些科研机构镀上一层非商业的色彩。
  顾莫杰下榻的贝尔蒙特还算是硅谷外围,环境还有几分田园牧歌。从帕罗奥图再往南,就几乎都是街区俨然的地方了,纵然有些绿地,无非也就是公园。国际巨头级别大公司越来越多,地皮总归是会珍贵起来的。
  一路观景而来,唯一一点依然让顾莫杰觉得羡慕不已的,就是哪怕在硅谷最人烟密集的核心区域,这些小镇和小镇之间的“郊区”都已消失,但这些地方的建筑风格依然保留了独门独院的美式别墅格局,而没有和纽约芝加哥那样,不得不起高楼塞人。
  这种格调,国内人是一辈子羡慕不来了。
  ……
  帕罗奥图,谷歌人工智能研究所。
  顾莫杰一行到的时候,居然对方已经派了人在那里等候,一看到顾莫杰就上来打招呼引路,说的是汉语。
  “顾先生,欢迎,辛顿教授可是一早就让我来等你了,这边请。”
  顾莫杰听到汉语的时候有些惊讶,抬头一看,原来是几个月前在钱塘就见过几面的严磊——就是当时跟着班吉尔教授来谈判的那个研究生。
  顾莫杰礼节性地微微一笑:“严先生也来谷歌了?你不是还在念书么?”
  “上个月刚刚毕业,拿到博士学位。就跟着导师来这儿工作了。”
  严磊一说,顾莫杰才恍然:眼下正是暑假,可不是刚好有应届生该毕业么。只是没想到严磊就是这一届。
  严磊引着顾莫杰七拐八拐地进了研究所。一走进楼,便有强烈的现代感扑面而来。楼很低矮,东一撮西一堆的,全部用玻璃回廊连接。地上也好,墙上也好,就没有一处有贴大理石或者木板的,都是很简洁地装修风格,与豪华扯不上半点关系。
  就是如此简洁的天花和墙壁,设计感之浓烈,却远非任何复杂装修可比。每一处房间都看不到灯,可是光线就是会从每一块墙面和天花上柔和地反射出来。
  顾莫杰看着这环境,心中更升起了对谷歌氛围的好奇,一边走就一边和严磊聊着。
  “看来,辛顿教授是功成名就了。你们这些学生,也都跟着吃香。除了你,别人也都被谷歌招来了?”
  严磊显然和顾莫杰还算谈得来,这种业界动态自然知无不言:
  “这事儿也要感谢顾总的合作,没有您的‘初音输入法’供我们逆向分析,辛顿教授的学术体系也没法这么快融会贯通。毕竟这是一门新兴学科么,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肯定人才吃香,我们也是沾了光。目前为止,全世界范围内,搞深度学习算法研究的,包括我这届,加上05年会毕业的,总共也就20几个人,在硅谷也算炙手可热了。辛顿教授本人带着四个今年毕业的博士,包括我,来的谷歌,还预先签下了几个明年要毕业的。”
  顾莫杰心中一盘算,谷歌算是在未来的人工智能领域又抢先一步布局了。可惜他自己如今本钱太少,他也不喜欢让风投来稀释自己的股本,却是没办法第一时间在人工智能领域全面与人竞争了。
  如此一想,顾莫杰觉得应该关心一下这一领域未来的人才问题。目前的应届生他暂时请不到,请了也没处安排。但是将来几年总归是用得到的,有必要提前结识一些人面。
  如是一想,顾莫杰下意识便问:“那,教职人员呢?辛顿教授走了,别的教授就没想下海淘金?还是依然留在大学里教书?”
  严磊想了一想,答道:“这个不好一概而论——当初辛顿教授在多伦多,主要就两个副手。一个就是上次你见过的班吉尔教授,另一个是安德鲁·尼克莱教授。有些话我也不瞒你,原本尼克莱教授学术地位更高些。不过班吉尔教授帮辛顿教授拿下了您的成果,算是有功之人。辛顿教授离校的时候,就让班吉尔教授优先选择:究竟是推荐他接替辛顿教授在多伦多留下的院长和研究所所长职务,还是优先推荐他去别的产业界公司。班吉尔教授看不上那家来招人的互联网公司,就选择了继续教书当所长。”
  这番话换做在国内,当事人双方肯定会说得更隐晦一些。不过严磊显然没有那根筋,显然北美待久了,说话没那么多官场避讳,这种学术和权利之间赤裸裸的交易,他信口说来,丝毫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顾莫杰听说班吉尔教授还在多伦多继续教书,心中也有两分庆幸,心说过两年自己需要招这方面的人才时,好歹有个老熟人可以联系。
  本着多认识个人多条路子的想法,顾莫杰顺口多问了一句:“那你说的那个尼克莱教授呢?后来怎么了?”
  “班吉尔教授当上所长了,尼克莱教授怎么还好意思留校,看原本下属的脸色?他找辛顿教授求了那个去产业界的OFFER,找了一家东北部的互联网公司,也算下海了。”
  顾莫杰暗忖,能够被辛顿放在眼里的OFFER,就算没有他亲自来的谷歌那么好,应该也是很强大的公司了,不由得好奇追问:“那家公司应该很有名吧?”
  严磊略带嘲讽地笑笑:“有名个屁,我觉得尼克莱教授当时肯定也是一时意气,跑出去下海,如今应该肠子都悔青了。”
  顾莫杰催着严磊继续往下说:“别卖关子了,直说公司名字叫啥。”
  “一个做社交网站的,叫FACEBOOK,我原来听都没听说过。寒假的时候才刚刚建的网站,是个哈佛生业余搞的破玩意儿,最初两个月只供哈佛本校生注册社交,分享照片。四五月份拿到风投,才成立公司,开始对其他大学的学生生开放注册。那个哈佛生叫马克扎克伯格,是个犹大人。他成立公司的时候,正赶上辛顿教授发布了深度算法的系统学说。那家伙就不知天高地厚,说正好要借辛顿教授的算法,开发一个可以让社交空间自动识别人脸名字的应用,做了一份策划案,也不知他怎么忽悠的,就在纽约拉到了一大笔钱。”
  顾莫杰暗忖:应该是东海岸那帮金融狗憋坏了,互联网产业上,东北部传统老牌名校一直被西部的UC伯克利和斯坦福吊打,纽约人肯定是心中不忿,一看有根正苗红的哈佛生,还是个犹大血统的,弄出了新玩意儿,创意又对路,自然不遗余力支持。
  就好像纽约尼克斯打球不怎么行,钱却是尽够的。自从来了美国,短短几天的见闻,就让顾莫杰对这个社会产生了不少感触。谁要是再和他说美国人没有国内人那么狭隘的地域偏见,顾莫杰绝对拿尼克斯和FACEBOOK的例子扇回去。
  严磊不知道顾莫杰在想些什么,说得顺口了,也就刹不住车,自顾自往下说:
  “这事儿搞笑得还在后头呢。那个马克扎克伯格原本准备让尼克莱教授当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所主任,结果好像是去华尔街拉投资的时候,遇到了点什么麻烦。后来临时找了辛顿教授的老对头、纽约大学的扬莱卡教授,把尼克莱教授顶下去,换到副所长的位置上。然后再去华尔街找钱,就一下子找到了。后来业界就有些风声,说就是因为马克扎克伯格把他公司人工智能这块的技术负责人,换成了纽约大学的教授,才拉到钱的,真是个不要脸的东西。”
  严磊言语之中,对马克扎克伯格的不屑鄙视之意,溢于言表。顾莫杰对学术圈内人的遭际没什么感同身受,倒是不至于有代入感;只是心中暗暗记下了这个名字。
  “马克扎克伯格么?能够第一时间找到一个深度学习算法的新应用方向,也算是个人才了,眼光肯定敏锐。至于人品如何,生意人倒是不重要的,反正都是凑钱的手段而已。这个人,回去后可以好好关注一下。”
  也多亏了帕罗奥图的地皮不值钱,谷歌一个研究所都可以占地那么大,让顾莫杰和严磊可以在园区内边走边聊说了这么多。严磊还想再扯到另一个话题的时候,辛顿教授的会议室已经到了,两人也就收住了关于业界动态的话题。
  刷卡,铃响,等待屋里的人确认。几秒钟后,移门便无声地开了,充满了高科技带来的私密感。
  “MR.GU,WELCOMETOTHEUSA。”
  一个头发花白、发型有点像交响乐队指挥家的五十多岁学者出现在顾莫杰面前,很是随和地主动打了招呼。严磊赶紧低声介绍道:“这位就是辛顿教授了。”
  顾莫杰不卑不亢地走上去和对方握手,用英语简单问候了几句。随后分宾主坐定,由严磊担任今天的翻译。
第八十六章
诈血沸腾
  见到杰夫辛顿之前,顾莫杰对对方的形象有过多种猜测,甚至觉得对方有可能是和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狂人。但是真见了面,才知道这种幻想大谬不然。
  杰夫辛顿是个颇为注意边幅,形象很精神的老人,甚至于颇有艺术家的气息。
  而且这种艺术家气息,还不是印象派画家或者摇滚歌手的气息,而是学院派交响乐队指挥的气息,儒雅,DECENT。
  简短的几句交流之后,顾莫杰从对方的谈吐和经历中,就感悟到了这种氛围产生的原因。
  因为杰夫辛顿并不是一个一辈子都科班搞计算机、搞程序算法的人。对方是研究心理学出身的,弄算法只是半路出道。是在研究心理学研究到了穷究极道之后,猝然在思考“人类的大脑,究竟是怎么运作的?”这一问题时,豁然贯通,成了学兼数门的通才。
  几个月前,顾莫杰刚刚见过的那位邱成彤邱院士,也是那样的通才。一个由物理学的弦论,而入数学界,完成“卡拉比-邱流型”的通才。
  顾莫杰本人,也是一个通才。
  一个处在万物互联时代渊薮的通才,是幸运的。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无限的触类旁通可能性,等待着他们去发现。如果再过十年二十年,万学启发的年代过去了,这片豁然出现的空旷蓝海也被堵得拥塞不堪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被载入史册的大师了。
  两个因为机缘巧合,将来注定会载入史册的通才之间的交流,即使学术细节上没什么相通,却也足够产生共同语言,让杰夫辛顿对顾莫杰产生欣赏。
  没过多久,杰夫辛顿就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
  不过,今天的主题,主要还是谈钱。谈顾莫杰该得到的那笔科研经费。这个话题实在很俗气,不是杰夫辛顿这样的学究应该讨论的。
  反正总共该给多少钱是早就谈好的,如今具体的用途细节,交给专业人士也就是了。
  “顾先生,辛顿教授说他还有些别的事情要处理,具体的就让桑德兰律师为您提供咨询。”
  严磊翻译完杰夫辛顿这句话,对方就和顾莫杰示意告别,去忙自己的了。留下当初经办这事儿的律师桑德兰。
  ……
  桑德兰律师便是当初飞到中国和顾莫杰签约的那个律师。他得到杰夫辛顿的授权,当下也不客气,翻开文件,开门见山地把情况概述了一下。
  “顾先生,根据我们原来的秘密协议。辛顿教授为你拉来了总计600万美元的基础科研经费。分两个财年支付,本财年300万美元,现在已经到位了,2005财年还有300万。您随时可以成立一家非营利机构,接受这笔款项。不过,我想我有必要为您解释一下——这些钱的用途是会受到加州政府的审计部门、以及联邦审计部门的监管的。每一笔开支都会遭到盘查,除了少额的招待费和宣传费支出以外,其余每一笔都要求严格对账。所以,我希望您已经想好了,要把这笔钱用在什么领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5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