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校对)第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66

  “你懂个屁!你根本不知道他们的来头!今天我要是敢不卖给他们,我才是全中国最大的现行反歌命!你知不知道他们是在为哪个伟大工程服务!”
  ……
  回程因为有了介绍信,顾骜和马风非常轻松地买到了长途车票,所以不需要再坐一晚上的船。
  不过汽车一天只有4趟,所以买完票他们还得等三个钟头。
  最夸张的是,长途汽车站里有个小饭店,本来在这儿吃饭是要全国粮票的。
  而顾骜买票时,仅仅是咨询了一下,说自己忘带全国粮票了,等车的时候能不能在小饭店买吃。
  售票员居然就去请示了值班的车站领导。
  然后就有人带着顾骜和马风去买饭。
  不用粮票。
  跟班的马风眼珠子都瞪出来了。
  他无法想象,顾哥究竟哪来这么大能量。
  连车站小饭店的打饭阿姨,似乎都被关照过了,卖菜的时候非常热情:“红烧肘子,两块一只,一只两斤,要不来一只?”
  一次性买两斤肉,已经是非常奢侈了。不过顾骜还是被贪婪所驱使,多问了一句:“能一人买一只么?”
  阿姨一愣,似乎是不理解土豪的生活方式,不过还是肯定地回答:“当然可以,咱沪江买肉本来就不要票,有钱就行。你们外地人不知道吧。”
  这话还真不是吹,71年以后全国的肉都紧张,几乎都凭票供应。但偏偏沪江没有肉票——粮票和别的票都还有,就是没肉票。(70年代末又开始要肉票了,这个政策只持续了六七年。)
  而代价仅仅是肉价比外地贵一些,以维护住窗口的优越形象。
  基于这样的现状,各地有办法弄到去沪江介绍信的人,都要从沪江捎肉回家,最远的记录甚至包括一些来沪江出差的云贵人。
  不过一般也不敢多带,最多四五斤。
  再多的话,路上被临检的路警发现,那就算投机倒把了,要进看守所的。
  顾骜和马风,都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事儿,当下啧啧称奇,而顾骜更是毫无愧疚之心地一口气花了四块钱,买了两只大肘子,自己和马风各吃一只。
  “靠,早知道只要粮票不要肉票,我还带个毛线干粮。直接跑进店里吃肉吃饱不就完了么。”顾骜一边猛吃,一边自我检讨。
  马风正吃得满嘴飚油,结果就在此被顾骜的土豪震惊了。
  光吃肉……吃到饱?!
  吃肉还能吃饱?
  这恐怕是已经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时代了吧!
第009章
有些人天生就是倒爷
  “顾哥,有句话不知当不当问。”
  吃完一只红烧肘子,马风擦得满嘴流油,眼神也充满了崇拜。
  “问。”顾骜意气风发地恩准。
  马风:“你爸单位的介绍信,为啥这么好使?我印象里,沪江人不太肯配合乡下人的。”
  “也没什么,这个项目很神秘,我只是恰好出了个微不足道的小点子,帮秦厂长解决了一点小问题,所以他们就信任我,需要技术资料的时候,都放心让我搜集。”
  顾骜很谦虚,不该说的详情一点都没说,只是暗示这个项目很重要,是中央直接督办的。
  就这点皮毛,他还关照马风绝对不可以再外传。
  幸好大家都刚刚从道路以目的时代熬过来,所以马风对祸从口出的风险,还是非常了解的。他立刻赌咒发誓,表示绝不外泄。
  而马风内心对顾骜的能量,却是愈发肃然起敬了。
  本来只是觉得这个大哥仗义,罩得住,才跟他混。
  现在更有了本身的利益驱动,觉得“跟了这样的大佬,肯定会很有前途”。
  事实上,哪怕到了多年之后,马风自己都功成名就时。他在回顾自己成功之路的基石时,都经常念叨“要不是大佬教我怎么做人,我哪有今天的成就”。
  两人吃完饭,扯淡也扯够了,眼看距离发车还有两个多小时。
  顾骜没什么事情,就坐在候车室里,把买来的《数理化自学丛书》翻开,从第一册的《高中代数》开始温习。
  马风的成绩偏文科,初中数学也就勉强及格的水平,现在肯定是看不懂的。
  所以这套总计10册的自学丛书,他买得其实有点浪费——也就前4册的数学部分用得上,后面的物理化学根本不用学。
  因为看不懂书,又闲着无聊,加上刚才买饭时被“在沪江买肉不要肉票”这个信息启发,马风的脑子就开始瞎转。
  他怂恿道:“顾哥,能不能借我几块钱,我去看看附近菜场有没有肉卖,捎几斤回去。我知道钱塘的黑市行情,只要肉够好,1块5一斤都能卖出去,平均也有1块2。咱一倒腾,可不就把今天的车票钱赚回来了么……”
  顾骜想了想,不愿冒留下污点的风险,便确认道:“你只借钱?不用介绍信狐假虎威吧?”
  马风连忙表态:“不用!刚才那阿姨不也说了么,沪江买肉不用肉票。我还拿介绍信显摆啥?我就只借钱,然后全部我自己去打探消息、买得到就买。要是那阿姨说得不对,我就收手,马上把钱还你。要是成了,赚的利钱咱对半分。就算真被路警查到,你就往我身上推——反正我家还是黑五类,本来就没得升高中,虱多不痒。”
  马风的计划非常简洁明了:顾骜出本金,以及买车票的资格;他马风来冒这个“万一出事后,背锅扛污点”的风险。
  听完马风逻辑清晰的计划,顾骜开始相信:有些人在做生意上,真的是生而知之者。
  顾骜便掏出两张大团结:“行,借你20块试试,快去快回。”
  这趟出门顾骜一共也就带了100块钱,买书就花了68,还有车船票和吃饭乱花,也就只省20出头的流动资金了。
  “好嘞,等我消息。”马风拿着钱,振奋地闪人了。
  顾骜就静下心来继续复习代数。很多曾经就学过、只是多年不用而还给老师的知识,也都很快捡了起来。
  就这么一点点时间,他就浮光掠影看过去了几十页。
  对于这个时代的证明题答题步骤清晰程度,他也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很多后世学生觉得没必要写出来、众所周知的过程,如今都要写得非常细,每一步都是有分的。
  眼看到了下午2点,距离开车还有半个小时,马风终于回来了。离开时特地腾空的书包,又被塞得鼓鼓囊囊。
  “怎么这么多?”顾骜看到这场景就吓了一跳,压低声音问。
  “八毛一斤,整整25斤!本钱全花光了,要干就干大的!”马风的眼神里,闪烁着赚够零花钱的炽烈情绪。
  “以后不许这样!说好每人捎几斤而已,你这个太冒险!”顾骜忍不住教训了一句。
  不过问题出了,还是得想办法解决。
  再说,这事儿闹到这样,也有顾骜自己的问题——谁让他给了对方那么多本钱呢?
  于是顾骜让马风分了一半肉到他书包里(都是用油纸包裹严实的),然后两人各自把辅导书盖在肉上伪装。
  这样,即使遇到检查,也能搪塞过去。
  马风也知道自己刚才有点冲动,便拍着胸脯弥补说:“真要是被翻到,我就说你不知情,是我偷偷背着你藏的。”
  不一会儿,发车点到了,众人纷纷上车,顾骜把自行车也绑在了长途车顶上。然后车子就以每小时不到60公里的速度,慢吞吞地往钱塘开。
  路过松江的时候,还真被拦住了临时检查。
  一个套着红臂章、拿着红白漆木棍的路警,上车东张西望,例行看看有没有盲流逃犯什么的。
  看到顾骜和马风两个少年人出远门,他也问了句:“小小年纪出远门,带这么多东西?干什么的?”
  顾骜镇定自若地回答:“来买书的——我爸厂子里要不少技术资料,外地没有,特地来沪江采购。”
  路警听了,似乎也有些为家乡自豪,于是就没有再问。
  一路有惊无险。
  下午五点多,天色都已经暗下来了,汽车才到钱塘。
  马风准备跟顾骜告别,然后去黑市把肉偷偷卖了。
  顾骜没去过黑市,有些好奇,决定围观一下:“我跟你一起去吧,就在旁边看看。”
  “行。”马风还以为顾骜是要查账,也没多想。
  他们就靠着一辆凤凰自行车,栽了两个人和25斤猪肉、30多本书,晃晃悠悠骑到城北的营门口。
  搁几十年后,营门口当然是正儿八经的市中心。不过如今的钱塘城要小得多,所以靠近“环城北路”就算城北了。
  这里是钱塘有名的黑市,各种不要票证、但价格昂贵的计划外商品,都可以在这里买到。
  著名的价格双轨制,其中重要的一“轨”,就是靠这些地方撑起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